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紀念白求恩》的教學反思

《紀念白求恩》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紀念白求恩》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紀念白求恩》的教學反思

《紀念白求恩》的教學反思1

《紀念白求恩》是一篇時政性很強的悼念文章,文中情理相融,事理統一;同時也是一篇以説理為主的議論文。文章敍議結合,敍而簡約,議而精闢。教師明確這兩點,就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白求恩同志生平的瞭解。只有對其生平的感人事蹟有充分的感知,才能更好的領悟此文事理統一這一特點。同時,這是一篇説理雄辯的議論文,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品味文本的美。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時,要避免自己喋喋不休的“獨台戲”式的分析,把自己的理解分析替代學生的理解分析。避免滿堂灌,扼殺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及對文章獨自的體驗,抹殺學生積極思維這一重要過程。教師應側重於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基於以上認識,本人在教學上重點突顯兩個環節:查找並蒐集白求恩的生平事蹟,特別是感人的事例。“曉之愈深,理之愈明”,這是深入理解本文的情感基礎之所在。學生在蒐集整理白求恩事蹟的過程,既是培養學生整合材料分析歸納的能力,同時也是心靈受浸染震撼的一個過程。其次,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相互交流,互相啟發,深化對文本的理解,特別是對文本的鑑賞,這又是屬於對文本的審美的範疇。

教學時,要精心設計文本的切入角度。只有找準了文章的關鍵點,才能提綱挈領,綱舉目張,達牽一髮而動全文之功效。如何把握切入的角度及找準關鍵點呢?教師儘可能引導學生蒐集文本的時代背景,對象(人物)背景,寫作背景。這是解讀文本的重要途徑,是指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切入口。

作為讀者,我們所閲讀文章,也僅此是作者情感表現、人生閲歷冰山之一角,只有充分把握文章的“三個背景”,才能更好的透過字裏行間,進而抓住文章的靈魂——其精妙之處也就在此。

最怕脱離文章進入望文生義的誤區。

可是,有時我們的語文教學往往脱離了背景,情感,語境。這就好比把美女當作木乃伊,我們還津津樂道地肢解、碎屍。教學儘可能的把握相關背景,還原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動機,品味文中精妙之處。一言以蔽之,從人文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智,明是非,辨美醜。讓學生因文悟美,以文寓美,豐富心靈。這也許是語文的功效。

教學的上策,是教師引而有法,學生悟有所得。教師引誘相導,學生通過尋找,發現,交流,相互補充,豐富了文本,學生思想也因交流而碰撞,在碰撞中互為啟發,從而昇華對物、對人、對情的高層次的把握與理解。

《紀念白求恩》的教學反思2

教學重點是初步理解議論文的三要素,學習閲讀議論文的方法。教學難點則是瞭解記敍中的“敍”與議論中的“敍”之區別,學習夾敍夾議的寫法。我的教學要點為:在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明確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的三個要素,分析本 文中心論點及分論點的關係,學習本文夾敍夾議的寫法以及對比論證的作用。 在教學環節的設置及學生學法的選擇上,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明確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的三個要素,分析本文中心論點及分論點的關係,學習本文夾敍夾議的寫法以及對比論證的作用。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每一箇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白求恩的共產主義精神,三個分論點依次是:學習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學習白求恩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學習白求恩的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課上,我採取與學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分析並找到論點,老師來總結點撥,這種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能準確把握文章的結構,理清作者的思路並從中受到教益。回想起來,本節課有以下幾點值得肯定。

成功之處:

一、文本理解較深入。對全文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要點的把握,做到了心中有數。

二、教學環節緊湊。主要分為引入新課——細讀課文——研讀課文——課外延伸等幾個主要環節。由文中所論述人物引出對文中人物精神的概括,由對段落要點的分析到各段要點的整合,由中心論點引出議論性文體,由文體特點引出閲讀方法,由課內學習到課外拓展,由學習閲讀方法到閲讀方法的運用。每一個環節的過渡顯得較為自然,銜接較為緊密;並且預設的教學內容都按時完成了。

三、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環節的設置,教學方法的採用,教學手段的選擇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例如在引入議論文的三個要素時,我選擇了讓學生參與進來。一生展示,眾生質疑、糾錯、補充、一生總結的方式。又如比較記敍文與議論文中的“敍”時,給出一個學生常見的記敍片斷,再與課文中的“敍”事進行比較,兩者的區別,一加點撥就能明白了。

不足之處;

1、對於文中概括的白求恩的三種精神為什麼是共產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感受還沒有講透徹,從文中找的依據不充足,要學生理解有一些不容易。對事實論據的判斷講解不夠清楚,讓學生有渾沌的感覺。

2、沒有做到關注全體的學生,對學生學習需要的差別重視不夠。課後發現,少數學生的課堂筆記存在錯誤,有的不完整。

3、時間把握不準。課堂上一些同學的表現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一些平時不怎麼展示的同學也舉手展,為了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拖延了很長的時間,導致沒有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4、不能正真地放手。老是擔心展示的學生講不明白,害怕聽的學生聽不明白,於是反覆強調,浪費時間。

5、由於導學案做得過急,在設置問題的時候出現了知識性錯誤:把“表達方式”誤寫成“寫作手法”,在課堂上又沒有及時提出。

改進措施:

1、更精心地設計教學環節。

2、知識點的講解要明確。

3、規範自己的教學語言。

4、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5、繼續向優秀的老師學習。

6、不斷提升自己掌控課堂的能力。

課後反思

自接觸課改以來,我曾無數次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樣的課才算一堂真正成功的課?老師上好一節公開課該具備怎樣的條件。我認為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 選好適合自己的課題。哪種類型的課題是適合自己的呢?這就要求平時多去嘗試,多去總結。多積累經驗。

2、 課前要有充分的準備。這不僅僅是指公開課,平時上課更應如此,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運籌於帷幕之中,才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胸有成竹。

3、 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不要讓不讓學生牽着鼻子走。

4、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坦然應對課堂上的一切突發事件。

5、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課堂上的表現,緣於平時表現的積累。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行為一旦變成習慣,就很難改變。刻意的追求,只會讓人不自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只有真正的放手,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vm74w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