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孔明智退司馬懿》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孔明智退司馬懿》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教材分析:

《孔明智退司馬懿》一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是魯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四組課文的補充閲讀教材。講的是三國時,魏軍攻佔街亭後,魏國統帥司馬懿親率大軍十五萬,想乘機拿下諸葛亮所在的西城縣,兩軍軍力對比懸殊,諸葛亮情急之下襬出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得以全身而退。全文五百餘字,共分兩段,故事結構簡單清晰,人物形象豐滿生動,文字均以古白話的方式出現,典雅舒暢,讀來有滋有味。

以往備課我們可以依靠教參和大量現成的資料,或者遵循一些名家的教學設計思路,但因為本文只是作為補充材料出現,所以從文本分析到目標制定幾乎沒有任何可依循之處,備課難度大大增加了。所以,只好,也只能這樣先讀了三個版本的《三國演義》,再看由此改變的電視劇,查閲相關的歷史資料。同時號召學生讀三國故事,做相關讀書筆記,為學習本文做好積累。和本組老師交流後,最終定位:簡化學習目標,強化課前自學,突出教學重點,走從厚到薄的道路特設定一下教學目標: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感受孔明的魅力,感受《三國演義》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閲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草船借箭》這篇文章,見識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諸葛亮在歷史上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歷來被看做是智慧的化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和他有關的故事。

板書課題:孔明智退司馬懿

齊讀

二、檢查課前預習

1、檢查閲讀

同學們在課下都自學了這個故事,我們首先進行朗讀展示,為了一會兒展示得更精彩,再來認真地練讀一遍課文吧!

學生自由讀。

誰想給大家展示一下?(指一排學生讀)

師適時解決學生在朗讀中出現的問題,並根據學生的朗讀作出恰當的評價。

2、檢查大意

過渡:同學們知道嗎?學習文言文的難點就是理解文章的大意。我們已經學了三篇文言文了,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大家在自學時都採用了哪些方法理解了課文大意的呢?

生可能會從以下幾方面回答:

看課下注釋、多讀幾遍、查資料、聯繫上下文等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自學的收穫,採用一人主説,其他三個同學用心傾聽,隨時補充。

小組交流(質疑、解疑)

三、理解重點句子

過渡:大家到底理解得怎麼樣,是否字字句句理解的都很到位呀,老師挑幾個難理解的句子考考大家,怎麼樣?

1、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

2、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君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你想象一下,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眾官都驚慌失措,諸葛亮會怎麼表現,這幾句話該怎麼讀?自由讀,指名讀2、齊讀)

3、再來看第三句:3、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

誰來講?

這裏邊的“汝輩豈知?”是一個什麼句?反問句該怎麼讀,誰來讀讀試試?讀全句。一起來讀讀。

師小結:這麼難的句子大家能理解的那麼到位,還能讀得這麼好,看來呀,同學們都在用心品讀這個故事了。大家有沒有發現,整篇文章都是圍繞哪個字來寫的?(學生不難説出全文是圍繞“智”字來寫的。)

四、品析人物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再次快速默讀課文,看看諸葛亮的“智”都體現在哪裏?(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

生可能會從以下幾點評賞:

1、眾官“盡皆失色”和孔明的登城望之。(臨危不亂)

2、“教旌旗盡皆隱匿……吾自有計”(佈局周密)

3、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且笑容可掬。(鎮定自若)

4、“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神機妙算)

師小結:是啊,諸葛亮的“智”就是體現在了臨危不亂、知己知彼、佈局周密上,靠自己的智慧化險為夷。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空城計。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裏一個特別精彩的故事,歷來為人們津津樂道,多次被藝術家們搬上了熒幕,大家,想不想看一看這個電視片段啊?

播放電視劇《空城計》片斷

這個片段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學生再次走進諸葛亮,體會他的大智大勇。)

好書不厭百回讀,文言文更應該如此,現在,在這錚錚的古琴聲中,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領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點古琴曲)在古樂聲中美美地讀一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你知道嗎?

誰能給大家講一個?(三氣周瑜、木牛流馬、火燒赤壁、錦囊妙計等等)指生講故事

除了諸葛亮以外,《三國演義》中還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你都知道哪些呀?

指生結合課下積累談一談

師小結:我建議同學們課下再讀《三國》,去領略更多人物的英雄本色。我希望大家儘量讀原著,真正地去親近經典,感受經典的魅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0jg8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