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 >

潛龍司馬懿的人生故事

潛龍司馬懿的人生故事

司馬懿被名士崔琰評價是“聰亮明允,剛斷英特”,被楊俊評價是“非常人”,被荀彧作為“海內人才”推薦,這些是人們最熟悉的。司馬懿還被曹植評價是“魁傑雄特,威嚴允憚”,虞預評價是“雄霸之量,知人善拔”,孫權評價是“用兵如神,所向無前”。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潛龍司馬懿的人生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潛龍司馬懿的人生故事

司馬懿在歷史上的地位,比起曹操要低得多。

曹操雖則是目無君上,自封魏公,自封魏王,迫害了伏皇后,造成了兒子曹丕可以順利篡漢的環境,使得當時與後世的人都認為他與王莽是一個類型的人物,是篡位者,是奸臣。然而他畢竟與王莽不同,與司馬懿也不同。

王莽所篡的天下,是漢高帝劉邦所留下來的。曹操叫兒子所篡的天下,卻不是漢光武帝劉秀所留下來的,而是漢靈帝以後被董卓與袁紹等人弄得分崩離析,經過曹操自己的“力征經營”才又像個樣子的天下。換句話説,曹丕所篡的天下,是曹操本人打出來的。

曹操不僅把中國的極大部分,東漢十三州部之中的九個州一個部,與荊州的一半,都統一於設在許縣的中央政府之下,並且把這些地方的行政與司法都辦得很好。他清除了貪官污吏和盜匪,也根絕了東漢的宦官外戚的老毛病。

曹操並不曾“挾天於以令諸侯”,他只是借重天子的名義,討伐諸州諸郡的割據之雄,加以削平。他欠漢朝的,正是這“天子的名義”,他自己很明白這一點,所以,一直到死,不肯篡位,讓兒子去篡。

司馬懿也是自己不肯篡,而讓兒子孫子去篡的。可見,司馬懿的“小聰明”不在曹操之下。然而,司馬懿不曾“力征經營”,打下這個天下。這個天下,是曹操留下來給曹丕、曹叡、曹芳的。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所犯的罪只是一個“篡”字。司馬懿父子祖孫,所犯的不僅是“篡”,還加上一個“竊”字。

姓曹的,最多可被姓劉的罵為強盜。姓司馬的,卻實實在在是“小偷”(我很抱歉,敬請今日許多姓司馬的朋友原諒。你們並不是司馬懿的苗裔;你們是司馬遷、司馬光等等好人的苗裔)。

司馬懿不是沒有打過仗。他對諸葛亮打過兩次,對孟達打過一次,對公孫淵打過一次,對孫權也打過半次。這些戰事,都不過是邊疆上的小接觸,與奠定中原無關。

司馬懿對中原的“法律與秩序”也談不上有什麼貢獻。荀彧、崔琰、毛玠、陳羣、鍾繇,那些人,才是造成了“安定”與“清廉”的功臣。

司馬懿被後世的歷史家批評為“以狐媚取天下”。這狐媚二字很恰當,一點兒也不冤枉。他會“媚”,會騙,先騙了曹操,後騙了曹丕,最後又騙了曹叡。他騙這三人,所用的手段都是一個“媚”字。騙過這三人以後,他又騙曹爽,把曹爽騙進了鬼門關。這一次。他所用的不再是“媚”,而是“哄”。

敍過司馬懿的一生,便是敍述他如何媚了三個人,哄了一個人。

在他所騙所媚的三個人之中,最難騙、最難媚的當然是曹操了。曹操自己是騙人專家;對司馬懿來説,他是前輩,他是大巫,怎麼反而“敗”在司馬懿之手呢?

原因相當簡單。曹操只知騙而不知媚。曹操一生沒有媚別人的需要,自然也沒有練習媚的機會。換句話説,曹操對於媚與被媚,十足外行。於是,他終於被司馬懿媚得不知道這是司馬懿在對他媚!

曹操從崔琰等人的口中,聽到了司馬懿是河內郡温縣的一個人才。司馬懿的胞兄司馬朗,在曹操面前當過“主簿”(祕書),其後外放,做“兗州刺史”,做到了“政化大行”而本人“粗衣惡食”,給了曹操以相當好的印象。司馬朗在建安二十二年,在討伐孫權時,死在前線(染了瘟疫)。曹操這時候已經用了司馬懿做魏國的“太子中庶子”了。

曹操並不曾一下子就讓司馬懿當“太子中庶子”;司馬懿也沒有一下子,就乖乖地走到曹操的面前,請曹操給工作,聽曹操擺佈。

司馬懿也並不是骨頭硬:彎不了腰,或不願意彎腰。他是早就看清楚了曹操的作風,以匡扶漢朝為號召,而心裏所想的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司馬懿覺得,犯不着和這樣的一個曹操混在一起,弄得將來成功失敗難以預料,是流芳百世,還是遣臭萬年,也毫無把握。因此,在曹操以“司空”的身份,派人來“辟召”他的時候,他假裝風癱,躺在牀上不動。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騙”。曹操所派的人,被他騙過;曹操是否也相信他真的風癱了,無考。至少是在當時,曹操就不再派人去辟召他了。

不久,曹操在建安十三年由“自為司空”而“自為丞相”,想起了這位架子大的司馬懿,於是又派人去。這時候,曹操已經知道了他上次並非真有風癱;所以,就吩咐這一次被派去的人:“倘若他再不肯來,就抓了他來。”

於是,司馬懿也就不敢再裝風癱,而“敬酒不吃吃罰酒”了。他跟隨曹操的“行者”來到了許縣,曹操卻也暫時不給他官職,而把他當作一個晚輩(世交的子弟)看待,叫他與兒子曹丕在一塊兒住、一塊兒玩。

司馬懿很有辦法,花不了多少時間便把曹丕侍候得十分舒眼。曹丕舒服了,曹操也很舒服。曹操任命司馬懿作黃門侍郎,然後一升再升,作議郎、丞相東曹“掾屬”。掾是處長,屬是處長下面的職員。再過了一陣,司馬懿就當起丞相府的“主簿”來了。

曹操在建安二十年三月。去陝西打張魯,帶了司馬懿同去。

張魯很快便投降了。司馬懿勸曹操一口氣由漢中向南,越過大巴山,搶劉備從劉璋之手所奪到的今日四川省。曹操不太欣賞司馬懿的這種拍馬屁而不切實際的建議,卻不願意向司馬懿示弱,説沒有把握一口氣又打劉備,搶四川。曹操只是輕描淡寫,向司馬懿説:“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

曹操在建安十八年當魏公,二十一年稱魏王。魏國等於是漢朝內部的另外一國,自己有一個小朝廷,設了丞相以下的宮。“太子中庶子”是這些官之中的一個。“中”的意思,是“內”。“庶子”的意思在這裏不是嫡子以外、庶出的子;而是“眾多的子”,“眾多的、與太子年齡相彷彿的年輕人”。換句話説,是太子的“賓客”,他們住在太子公館之“內”,與太子生活在一起。

本來,司馬懿早就在擔任黃門侍郎以前,與曹丕一起生活過,而不曾有什麼名義。現在,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叫他當正式的“太子中庶子”。

於是,司馬懿的一套“媚”的功夫,有了更確定的對象。他常常被曹丕邀請“參與機密”。他每次參與機密,都拿得出“奇策”來。因此,他越久越被信任。

陳羣是曹家的“老臣”,陳羣的地位被司馬懿趕上了。陳羣與司馬懿,加上吳質、朱鑠,被人們稱為“四友”。

司馬懿一方面做了曹丕的親信,同時也保持了與曹操的接觸。他做了太子中庶子以後不久,曹操就把他調回,放在自己身邊當“軍司馬”。他常常對曹操有所建議。這些建議,也頗有被曹操採取的。

他的最重要的一次建議,是在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於關羽擄了于禁之時,有意思放棄許縣,遷都到黃河以北、鄴縣之類的地方,司馬懿懇切諫阻,説千萬不可遷都,一遷都人心就會動搖。曹操對司馬懿的建議,欣然接受。遷都的念頭,立即打消。

曹操與司馬懿處得很久了,對司馬懿的才幹,有進一步的瞭解;同時,對他也生了一種恐懼之心。曹操看出了司馬懿有一種“狼顧”的特徵。“顧”是回頭看;“狼顧”是像狼那樣能夠身體不動,兩肩不動,而頭與頸項可以向左右轉一百八十度。凡是有這種“狼顧”的特徵的人,曹操知道,心術一定很壞,壞得像狼一樣。曹操這個學問,是從看相的書上得來的。

曹操而且做過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同在一個馬槽裏吃草。這是“三馬吃一曹”(預言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將要把曹家的天下吃掉)。曹操因此對司馬懿更不放心。他向兒子曹丕説:“司馬懿不是能夠給別人當臣子的人。他會干涉到你的家事。”曹丕這時候早已被司馬懿迷住,像被狐狸迷住了一樣。曹丕不僅不遵照父親的意思,對司馬懿疏遠,反而替司馬懿説了許多好話。

司馬懿也覺察到曹操對自己頗不放心,就更加在辦公之時特別賣力,一天到晚辦公,辦到深夜,應該睡覺之時,仍在處理公事。而且他大事肯做,小事也肯做,奉了命令的事,他一定去做;不曾奉到命令而似乎不妨一做的事,他也自動去做。例如喂曹操所騎的馬,如此的小忠小信,使得曹操漸漸感覺到自己的看相術可能有問題:這樣的一個忠心耿耿、辦事賣力的司馬懿,也許沒有什麼不可靠罷。

結果,曹操終於也像曹丕那樣,對司馬懿放了心。

孫權在關羽打勝曹軍之時,派呂蒙偷襲關羽的後方,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孫權與劉備,本是反曹的戰友,雖則在赤壁烏林之戰以後,為了荊州南三郡的問題一度幾乎翻臉。然而這關於南三郡的爭執,已經獲得和平解決,為什麼孫權要在關羽可以長驅直搗中原之時,對關羽施展出這偷襲後方的絕招呢?原來,這是司馬懿的安排。司馬懿向曹操説:孫、劉二人“外親內疏”。劉備的關羽打勝仗,不是孫權所希望的。不妨派人叫孫權偷襲關羽的後方,關羽就不得不放棄對樊城的圍攻了。

曹操聽到司馬懿的這一番話,覺得此計甚妙,就立刻派人去説動孫權。孫權也果然依照曹操的吩咐,做出那喪心背理、出賣盟友的事。

事後,孫權把關羽的首級迭到洛陽,獻給曹操。曹操接到以後,很快便舊病復發,頭痛難忍,一命嗚呼。於是,司馬懿又得到了一個重要任務:替曹家辦理喪事。他把喪事辦得井井有條,“內外肅然”。

這時候,曹丕以魏國“王太子”的身份留守鄴縣。司馬懿把棺柩運送到鄴縣去,交給曹丕。這分明是告訴已經來到洛陽的曹彰、曹植等等,接班人不是他們,而是曹丕。

曹丕繼承了曹操所遺留下的魏國的王位與漢朝的丞相之職。司馬懿被升為“丞相府長史”。“長史”相當於今日的祕書長。曹丕而且封他為侯,封為河津亭侯。在此以前,曹操所賞給司馬懿的官,只不過是主簿與“軍司馬”而已。

曹丕上台以後,第一招的辣手是殺掉丁儀、丁真兄弟,與兩家的所有男人。這兩位姓丁的,是曹植的好朋友。

是誰,教了曹丕,幹出這種缺德的事?

司馬懿!不久,曹丕篡了漢朝的皇帝之位,不再是漢朝的丞相。司馬懿也不再是漢朝丞相府的祕書長了。他改做了魏朝政府的尚書,由尚書轉任為督軍、御史中丞。爵位也從亭侯升為鄉侯:安國鄉侯。

曹丕當皇帝不到一年,就在黃初二年又升謂司馬懿的官,從“督軍、御史中丞”升調為“侍中、尚書右僕射”。

司馬懿所已經擔任過的“督軍”,與民國初年的“督軍”不同。司馬懿所“督”的,是曹丕在延康元年七月所率領南下到譙縣的、作為一種耀武揚威的姿態的象徵性的軍隊。督的字義,只是主管軍風紀而已。那時候,作為司令官的督,不稱督軍,而稱“督漢中”、督某處。

延康元年,是漢朝的年號,從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開始,到十月結束。曹丕在延康元年十月篡位,改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黃初元年僅有三十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次年正月,便是黃初二年的正月了。

司馬懿所擔任過的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手。

侍中,很重要,是宮門以內最大的官,在皇帝的左右侍候皇帝。

尚書,在漢朝初年地位不高,只不過是宮內的書記之流而已,卻也經手大小衙門向皇帝上奏的文書。霍光當了“錄尚書事”。在名義上只不過是有權抄錄全部尚書們所經手的文書,卻成了綜攬大權的“真宰相”。

尚書們之中的第一位尚書,稱為尚書令。尚書令在霍光以後,有時候權大,有時候權小。倘若同時不曾有大官兼“錄尚書事”,那末,尚書令的權力就要大些,倘若有大官兼“錄尚書事”,這位尚書令便只是“錄尚書事”下面的一位屬員而已。

尚書令的副手,稱為“尚書僕射”。這位僕射的重要性,也是有時候大,有時候小;要看當時在他的上面,有沒有人擔任尚書令。倘若尚書令的一職,暫時虛懸,這位僕射就等於是事實上的尚書令了。倘若當時又沒有一位兼“錄尚書事”的大官,這位僕射便是“有實無名”的真宰相了。

司馬懿在黃初二年擔任“尚書僕射”之時,在他上面有一位尚書令:陳羣。

再過三年,黃初五年,他卻在事實上爬到了陳羣的上面,升凋為“撫軍大將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陳羣要到了黃初七年,曹丕從廣陵班師回朝,才破曹丕升為“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都督水軍”,在名義上與司馬懿共同“錄尚書事”,在事實上坐鎮許昌。“錄尚書事”的政務,都是那回了洛陽的司馬懿一個人辦了就算(在陳羣尚未領了水軍還許昌以前,坐鎮許昌的是司馬懿。許昌在漢朝稱為許縣;到了魏朝,才改稱為許昌)。

曹丕在黃初七年五月丙辰日病重,把陳羣由許昌召回洛陽。與司馬懿、曹休、曹真,同受託孤的顧命。這四人的名次是;曹真第一,陳羣第二,曹休第三,司馬懿第四。曹真,雖則是本不姓曹,而是曹操“抱來”的姓秦的兒子,地位卻比曹休高。曹真是“中軍大將軍”;曹休只是“徵東大將軍”。陳羣呢,是“鎮軍大將軍”;司馬懿是“撫軍大將軍”。在這四個所謂大將軍之中,真正的大將軍,相當於漢朝的大將軍的,只是曹真一人。

然而,曹真自始至終,只執掌過兵權,而從來沒有主管過行政,從來沒有兼任過“錄尚書事”。自始至終,替曹丕在名義上與事實上都擔任過“錄尚書事”、替曹丕“當家”的,只有這位工於孤媚的司馬懿一人而已。

曹丕的兒子魏明帝曹叡,為人比曹丕略好,天賢也高,卻也看不清司馬懿的本質。他給了司馬懿以相同於曹真的兵權,叫他鎮守宛縣(南陽)。

司馬懿在鎮守宛城的期間,做了一件大事:消滅了孟達。這件事,我在前文已經提到過。孟達造反,是在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十二月,也就是蜀漢後主的建興五年的十二月。他以新城郡太守的身份宣佈反魏歸漢,僅僅過了八天,司馬懿已經率領兵馬,來到了孟達的上庸的城下(上庸城,在今日湖北竹山縣東南,房縣西北)。

這是司馬懿有生以來第一次單獨指揮作戰,而所獲得的是一個全勝。

魏明帝曹叡特別召見他,問他:對於東吳、西蜀,應該先征討哪一個。司馬懿回答:不妨先征討東吳。曹叡問他,如何去征討東吳?司馬懿回答:不妨先攻皖城,引吳軍去皖城,然後乘虛直搗夏口(漢口)。因為,夏口是吳國的心臟。曹叡認為很對。不過,並沒有予以施行。

曹叡不叫司馬懿去征討東吳,卻在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升他為“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命令他與曹真共同領兵去打西蜀。

三年以後,魏明帝青龍二年(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帶了十幾萬人,由斜谷出兵,來到郿縣城附近,屯紮在渭水南岸五丈原。

這一次,曹叡加派了兩萬兵來,交給司馬懿調度。司馬懿捱了一百多天,不敢對諸葛亮決戰。在這一百多天以內,諸葛亮曾經對他多方挑戰,而他一概不理。

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蜀漢的軍隊撤走。司馬懿不知道諸葛亮已死,追到赤岸,才得到確實的情報。

魏明帝曹叡景初元年(公元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在夏天宣佈獨立,自稱燕王,不再聽命於魏。次年,曹叡撥四萬兵給司馬懿去討伐公孫淵。

司馬懿到達遼東,不攻公孫淵所設防的遼隧,而迂迴到公孫淵的根據地襄平(遼寧省遼陽縣之北)。司馬懿把襄平圍了,斷絕糧食的供應;圍了差不多三個多月,然後猛攻。

司馬懿攻破襄平城,殺掉公孫淵與城裏的兩千多文武官吏、七千多無辜的男性人民。他這一股殘忍勁兒,十足暴露了他是狼,不是人。

標籤: 人生 司馬懿 潛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mingrengushi/432qn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