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內經 >

內經例説

內經例説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腑;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腑;肝合膽,膽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穀之腑;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太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髒;三焦者,中瀆之腑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與合者。」這是肺與大腸、心與小腸等十二臟腑的表裏關係。根據《內經》「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上治下,以下治上」的治病法則,大腸病,可以肺調之;小腸病,可以心調之。反之亦然。肺病,可以大腸調之;心臟病、血液病,可以小腸調治。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相連繫,共為「倉廩之器」,專司入出。日本醫家以肺藥治十二指腸癌,仍不逾《內經》之矩。惟現代科學(醫學)用我岐黃術而不自知耳。故《日經》將京都大學以肺治腸視為新聞。包含西醫的近代科學,在一步步驗證弘奧之中國傳統醫學。中醫效驗著彰,本不需外人覆驗。後起之科學者,尚器物論、工具論,以微渺徵驗滄海,以其所見者為有,以其所不見者為無,於包括中醫的人類古文明常有偏狹乖論,不啻井蛙,殆為科學之「迷信」矣。

「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以表裏陰陽治病,雖為醫家職能,仍屬下工之分。人身安危,根本之法,在於治未病。《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祕典論》:「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靈樞·口問》:「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調理腸道,乃至保全性命,治本之策,仍在於養心。《素問·上古天真論》:「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質言之,止欲弱志、省思減慮、返樸歸真,乃養心之術、性命之道也。

與《黃帝內經》成書於同時代的《老子》書曰:「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老子所抱之「一」,即《內經》養心全命之道。天地萬物,無不以此「一」為終始。得一守一,歿世不殆。「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古人貴下貴弱貴虛,德若水流之柔弱、牆埤之卑下、川穀之虛空,治身治國無不此為本。後,人口繁殖,私心聘馳,利慾大張,柔弱棄以剛強,卑下蹴以貴顯,虛空毀以爭競。大道遂為天下裂。私愈馳,欲愈張,世愈繁,道愈墜。疢瘵疽癰害身,匪寇盜賊亂國,皆失之於未得「一」矣。是以《老子》戒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候王無以正,將恐蹶。」得一守一,營魄不越,精神涵守,心恬氣和,還淳復樸,故能如嬰兒,無知而自知,無為而大為,無生而無死,無終而無始,與天地日月偕同。此即「天人合一」之聖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皆生於一,明矣。中華文明,生於斯,成於斯,盛於斯,一之德矣。

身之主為心神,國之主為君王。心神和平,人身安固;君王貞靜,國家大治。其要,皆在於「抱一」。「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老子》)所謂「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那是痴呆,而是預為制定規則、訂立約法,上下行止都遵守這規則約法。利有約束,權有衡制,天下大公。君主垂拱無為,人民化正富樸,國家長治久安。此安邦經國之宏猷矣。所以《老子》五千言又謂為帝王術。太平治世,無他,法制耳。中國農耕社會,無「法制」這一現代政治術語,乃以「憲」攝政。「文武吉甫,萬邦為憲」是也。憲者,法也,大也,理也。下至升斗小民,上至士人大夫,最高至司國器之君王,都要敬天遵憲。如有違憲,既使貴為帝王,亦會被弼臣廢黜。國家薄斂輕賦,人民文明富足,國民諧和兩安,「憲」為之樞機。其義類似於現代社會之「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在現代政治語境中的涵義,即確立市場原則,減少政府幹預,實現社會公平自由。謂中國自古以來是「市場經濟」,大體沒錯,只是到了六十多年前,才一變為政府主導的「計劃經濟」。

一之功弘周,一之德煌煌,然,噍口棼競,胼胝營役,如何能得一至一?「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莊子·大宗師》)隳黜機心慧巧,蠲忘利慾榮祿,自然同於大通。通,一之境也。是以賢哲諄諄:「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以無德德之,以無為為之,以不得已而應之。智慮無累於心,精神無耗於外,元氣充盈於腹腸,性命之本固強。考之醫理,心淡志恬,精氣不外耗而蓄養於內,元陽充沛,推動腸道蠕動,促進腸道吸引精微營養和排泄糟粕渣滓,入出通利,體內潔淨,身體康強。吃齋唸佛,打坐參禪,乃至風靡東西的印度瑜伽,無不以虛心恬志、凝神養氣為圭臬。養心得法,體內真氣氤氲,元陽純一,全生延命,不過凡夫俗子之福,奪天地造化再造乾坤,卻是壺中應有之義。「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為真。」(《黃庭內景經》)「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抱朴子內篇》)丹書浩瀚,不過「抱一」。明乎此,道畢矣。

養心,即是修行。修行,不是拜菩薩燒高香,是修正你自己的內心,即「抱一」。心中澄澈,情慾無牽,你就是佛,就是仙。所以佛偈曰:「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明人《西遊記》載唐玄奘西天取經,指所取經帙,皆是偽經。心無所住,即無掛礙;真經無字,即見大明。明在心中,無須紙傳。故釋經三萬六千卷,不出一部《心經》;心經二百六十數,不過「心無掛礙」四字。唐僧初取無字書,奈何肉眼凡胎不識真經,又顛倒返還取來有字偽經,傳於東土,流於後世。《西遊》作者苦心孤詣,寓意深遠,能會其意者,寥若晨星。是以釋子千萬,真佛無見矣。

拓展閲讀:內經解夢

説起夢來,總有種玄妙的感覺。古今中外各路大拿,都試圖從夢裏挖出一些寶貝來。追尋命理的有周公解夢,研究心理的有弗洛伊德,喜愛電影的還有盜夢空間……

當然,夢也跟身體狀態息息相關。來看看內經如何解夢吧。

夢是什麼?

醫生説:

大腦在睡眠時因為「不安分」而「任意拼接」的`無彩色的電影。

文人説:

李煜「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夢是一種糊塗的放縱;

蘇東坡「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夢就是人生的寫照。

內經説:

「魂魄飛揚,使人卧不得安而喜夢。」三魂七魄亂跑,魂不守舍,是多夢的根本原因。

為何做夢?

老百姓説: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醒時想要的,靠做夢去實現。

周公説:

夢可預示未來,占卜吉凶。——睡神説的話,信不信由你。

弗洛伊德説:

白天被理智和規則壓抑的慾望,只好在夢裏得到釋放和滿足。——夢裏的你,最不裝。

詩家詞人説:

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喝多了;

蘇東坡「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想家了;

李白「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要穿越。

中醫説:

各種能致病的邪氣,突破人體防線,順着營養通道,侵入五臟六腑四肢百脈,讓人睡卧不安,夢境頻繁。——物質決定意識,做夢代表你的身體有問題,三魂七魄呆不住。

多夢怎麼辦?

按照上表,「十五衰」比較常見,指人體衞氣不足、各種外來邪氣侵入五臟六腑四肢百脈後,人在夢境中的各種表現形式,是可能患病的警示。這也符合西醫神經學有關身體組織、器官功能狀態不佳時對睡眠影響的理論。

而「十二盛」中的腎氣、脾氣、心氣、肺氣這幾種過旺對於現代人來講並不多;肝火旺倒是很常見;陰陽都旺的情況,往往只能遙想少年時了。

「至人無夢」,本義説的是身心康泰、心境清明的人睡覺都是不做夢的。如果常做夢,以至於影響精神狀態,那不妨對照一下內經的説法,調理調理身體。下面兩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睡眠質量,減少多夢的困擾。

1、護丹田,聽心跳

睡前平躺,雙手疊放,手心對着丹田處(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相反)。隨着自然、均勻、深緩的呼吸,漸漸放鬆全身各個關節,每塊肌肉。而後試着聽自己的心跳,只是聽着就好,自然而然就能進入深沉無夢的睡眠。

2、不貪睡,早靜坐

做夢概率最高的時段是半醒未醒的時候,如果已經醒來,就不要再賴牀貪睡了。不管有多早,只要醒過來了,就先靜坐五分鐘,還想睡的話繼續躺下睡,若已經精神充沛了,就可以起牀了。如此可以有效減少多夢、精神差的現象。

如果上述方法效果不佳,且經常做內容相近的夢,最好去做一次系統的體檢。身體是很智慧的,不要忽略了她的提醒。

標籤: 例説 內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neijing/xm2jm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