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內經 >

《內經》中“真人”的養生法

《內經》中“真人”的養生法

《內經・上古天真論》説:“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十分簡要地揭示了上古真人的養生訣要,值得仔細玩味。

《內經》中“真人”的養生法

一、深諳養生法則

《黃帝內經》指出,上古真人之所以能夠“壽敝天地,無有終時”,首先在於他們能夠“提挈天地,把握陰陽”。這實際上是在揭示:上古真人不但十分熟悉養生的基本法則,而且能在實踐中很好地運用這些法則。

所謂“提挈天地”,是指真人能夠熟練地掌握大自然的變化規律,從而恰當地處理人同大自然的關係。這是一個人健康長壽的關鍵性因素,也是養生的一大法則。《內經・四氣調大論》説:“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呂氏春秋》也明確指出,養生要善於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要遵循自然規律,而不能違背這些規律,這叫“順生”。孫思邈在《孫真人攝生記》中説“天有四時五行”,“人有四體五臟”,一定要依時養生。因為人的生命現象是自然現象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息息相通,生命的形成和生存根源於一年四時的陰陽消長變化,所以古人一直十分重視天人的和諧關係。

上述“提挈天地”還包含這樣一慣意思,即上古真人在處理人和大自然的關係方面,已經得心應手,順適和美,就像把天地提舉在手裏一樣。他們能夠將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為和諧地統一起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與同文提到的“中古至人”的“調於四時”,“聖人”的“處天地之和”,“賢人”的“法則天地”相比,顯然有水平高低之別,所以唐代王冰在註解此文時大加誇讚:“其為小也,入於無間,其為大也,遍於空境。其變化也,出入天地,內外莫見。”

所謂“把握陰陽”是指上古真人能夠熟練地掌握人體自身的變化規律,從而使機體出現“陰平陽祕”的最佳功能態。這同樣是一個人健康長壽的關鍵性因素,也是養生的又一重要法則。《周易》早就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二氣的變化,是大自然的一條基本規律,也是人體生理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為了健康長壽,必須用陰陽變化的規律來指導養生實踐,所以《黃帝內經》一再強調“生之本,本於陰陽”,“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陰平陽祕,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上述“把握陰陽”應包含這麼幾個方面的意思:1.在日常生活中要始終保持平靜、平和的心態,不急不怠,守住中道,讓恬淡的心靈同靜謐的大自然保持同一,像老子説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2.在養生實踐中要根據人體臟腑功能的特點,採取相應的方法如乾坤交合、水火既濟等,來促使機體內部的各個系統之間保持高度的協調和平衡。3.在養生實踐中還要遵循對立面之間互相依賴、互相制約、互相激盪的規律。如動靜相交,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如“寂中照,照中寂”;如升降相承,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等等。

總之,上古真人正是在“提挈天地,把握陰陽”這兩條養生基本法則的指導下進行修煉,並取得良好效果的。

二、堅持深呼吸鍛鍊

上古真人在養生基本法則的指導下,從兩個方面進行修煉:一方面是“呼吸精氣”;另一方面是“獨立守神”。所謂“呼吸精氣”,便是堅持深呼吸鍛鍊;亦即進行以膈肌活動為主要動力,腹壁運動明顯的腹式呼吸。

古人很早便重視深呼吸鍛鍊。《莊子’大宗師》説:“古之真人……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這“踵息”便是深呼吸。現存最早記述氣功修煉過程的史料――戰國時期的《行氣玉佩銘》,便是記述古人如何通過深呼吸鍛鍊來激發真氣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竹木醫簡《十問》,其中黃帝同容成有關吐納術的問答,曾有“翕氣之道,必致之未”的論述。意思是説,行呼吸的原則,一定要引氣導至軀體四肢的末端。這便是深呼吸鍛鍊的表現。《黃帝內經》裏有閉息治病的記載,閉息也是在深吸氣基礎上進行的。這説明古人早就發覺經常進行深呼吸鍛鍊,可以強身祛病,益壽延年。

説上古真人“呼吸精氣”,意謂上古真人通過深呼吸鍛鍊,激發、調動了體內的真氣。這裏的“精氣”與《黃帝內經》同文中“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真氣”,含義相同,均指維持人體生長髮育及各種功能的物質基礎。《素問・金匱真言論》所謂“夫精者,生之本也”,《內經素問・通評虛實論》所謂“精氣奪則虛”,所指亦同。因為柔緩的深呼吸強化了膈肌活動和腹壁運動,它能不斷給臟腑經絡以良性激惹,從而引發體內真氣的集聚和循經運行,特別是氣通任督以後,會全面提高人體的生理機能。明代著名醫家李中梓著有《內經知要》,他解釋“呼吸精氣”説:“全真之人,呼接天根,吸接地脈,精化為氣也。”清代著名醫家黃玉路在其《素問懸解卷一》中對“呼吸精氣”作這樣解釋:上古真人“呼水中之氣以交陽,吸火中之精以交陰”。他們都在強調深呼吸運動能激發、培育體內的真氣。《道鄉集》説得好:“先天氣(即真氣)非後天氣(即呼吸之氣)温暖不生,亦非後天氣相戀不住,故先天氣之行也,唯所命於後天氣。”《性命圭旨》也説:“至人呼吸則直貫明堂而上,至夾脊而流入命門,得以祖氣(即真氣)相通,如磁吸鐵而同類相親。”古人在練功實踐中深切體證到,深呼吸運動能激發、充實體內的精氣。

三、努力修煉元神

上古真人在養生基本法則的指導下進行的另一個修煉,便是“獨立守神”。實際上,這是在努力進行元神的修煉。

首先強調要“獨立”。所謂“獨立”,意謂不為世俗塵務所擾,不為名利所惑,超凡脱俗,特立獨行,始終保持恬淡、空淨的心態。這與《黃帝內經》同文提到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從安來”中的“恬淡虛無”意思相近。《內經知要・道生》注:“恬者,內無所營,淡者,外無所逐。虛無者,虛極靜篤。”因為只有在“恬淡虛無”的心理基礎上進行“精神內守”,才能調動體內的真氣。所“獨立”是“守神”的前提條件。

這裏的“守神”,守的是精神,亦即元神。古人解釋元神為“內念不萌,外想不入,獨我自主,謂之元神”(《脈望》);“元神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青華祕文》);“元神者,無思無慮,自然虛靈也”(《醫學衷中參西錄》)。從現代科學觀點看,元神應是指自覺但又沒有顯在思想活動的心理狀態。一個人處於虛靜絕念之時,心中既保留着最低閩限的自我感知功能,又充滿高度的空靈、恬適、和諧之感,這種心態古人稱之為元神,而思想意識活動則稱為識神。

元神是對生命體的內在活動起主宰作用的精神。元神的活動是一種高度有序化的活動,它能使生命體的各個生理系統,達到高度的平衡與協調,它能使生命體的經驗具有統一性和連續性,它能使機體的生理活動同自然界的活動規律保持一致性。便是由於後天識神的干擾和抑制,元神常不能充分發揮其主

事的功能,因此古代養生家便十分重視對元神的煉養。

修煉元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內守”。所謂“內守”,即在恬淡虛無的心理基礎上,將正念輕輕地引導到機體內部,並以一念代萬念,然後又漸漸地並最大限度地弱化這個“一念”,達到似守非守、不守之守的境界。古人説的“抱一”、“抱元”、“抱神”,指的都是這種境界。

通過不斷的“內守”,能使元神徹底排除識神的干擾和抑制,從而充分發揮其主事的功能。《性命圭旨》雲:“一念動時皆是火,萬緣寂處即生春。”形象地説明了這個道理。從現代科學觀點看,一個人如果出現“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心態,大腦活動的有序度會明顯提高,相關性會明顯上升,全身會出現高度的平衡與協調,這不但調整了中樞神經的功能,強化了生命體的本能,還能解除顯意識對潛意識的壓制,乃至可以使原來無序的潛意識有序化,從而發揮潛意識的功能。

四、實現形神統一

上古真人以養生法則為指導,通過“呼吸精氣”和“獨立守神”的不斷修煉,全面改善和提高了人體的生理機能,並從根本上改變了一個人的體質。因此,從外觀上便表現出“肌肉若一”了。所謂“肌肉若一”,就是指全身筋骨肌肉達到高度的協調統一,並且神光煥發,光彩照人。王冰在《黃帝內經‘素問》注中,將此解釋為:“肌肉若冰雪,綽約如處子”,便是強調真人的形體俊俏亮麗,充滿青春活力。明代著名醫家張介賓説得好:“神守於中,形全於外,身心皆合於道,故云肌肉若一。”(《景嶽全書》)實際上這正是形神高度統一的體現。

人之一身,神為身主,形為神含,形神相依,始能生存。上古真人以“呼吸精氣”來強形,以“獨立守神”來養神,達到形神統一,所以精力旺盛,青春永駐,“肌肉若一”。正如《黃帝內經・素問》同文中所説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故能形與神俱。”《呂氏春秋》更明確指出:“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

實現形神統一,一直貫穿在上古真人的整個修煉過程中。當“呼吸精氣”的時候,雖然是進行深呼吸運動,是在煉形,但因為這是在恬淡虛無心態上的深呼吸,實際上,這也是在煉神。當“獨立守神”的時候,雖然守的是精神,但因為這是“內守”,是將注意力引導至形體的內部,會激發體內的真氣,實際上這也是在煉形。據此看來,上古真人的“呼吸精氣”和“獨立守神”是緊緊相扣在一起的。

總之,實現形神統一,是上古真人養生實踐追求的目標,也是他們養生實踐取得卓越功效的結果。正因為這樣,所以他們才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

標籤: 真人 內經 養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neijing/wlpq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