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説課稿

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説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説課稿

各位專家、領導、同行: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華東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數學(下)第九章第一節《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課程的教材力求體現“課程標準”實質體現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歸納去總結,本節課剛好體驗了這一點, “生活中的軸對稱”作為本章的一個重點,教材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前面所學的平面圖形的本質特徵。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對現實生活實例和典型圖案的觀察與分析,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會簡單的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難點:根據本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教學的難點是找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和典型圖案的過程,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會簡單的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與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

3、情感目標: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體會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它豐富的文化價值,結合教材和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1、教學方法的設計

新課程理念強調“經歷過程與獲取結論同樣重要”,但我覺得有時過程比結論更有意義。我採用了探究式教學方法,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充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知識的發現、發展的形成,採用實驗發現為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為輔。教學中,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教師適時地演示,並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倒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2、在學法指導上,本節課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指導他們動手操作、交流合作,體驗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3.教學手段

並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通過直觀演示,切實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教學過程分析(配課件

1、本節教學將按以下六個流程展開

綜合練習

發展思維

動手操作

加深認識

演示導學

形成概念

指導觀察

認識特點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觀圖激趣

設疑導入

2、教學過程

互動環節互動內容設計意圖

1、觀圖激趣

設疑導入

播放多媒體——教材中的導圖和p67頁中圖9.1.1,欣賞現實中軸對稱圖形.觀察特徵(每一個圖形的兩部分是不是相同?有沒有辦法使兩邊的圖形畫的一模一樣?那些圖比較美?),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學習新課。

出示課題:“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

設計目的:新課程比較注重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入手,引起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賦予數學一種生活氣息,讓學生嘗試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同時也是對學生數學建模思想的一種培養。也同時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先由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表看法,圖形美在哪裏?再小組合作交流。然後由若干名學生彙報學習成果。設計目的:大膽讓學生做一做,試一試,培養學生應用性技能和創新精神,小組交流可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3、指導觀察

認識特點

老師加以引導學生,指出那些美的圖形的.特點.通過觀察得知:這些圖形的兩部分分別對應相等。

(通過觀察,學生對對稱軸有了基本的感知。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4、演示導學

形成概念

把一張紙對摺,然後從摺疊處剪出一個圖形,想一想展開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圖形?先由老師示範剪出一個圖形,之後大家自由發揮想像,剪出圖案.由展示的圖片和同學們剪出的圖案歸納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並指導學生閲讀加深理解概念.

我想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不能滿足於一個現成圖形的結論,而要有一種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精神,要注意問題的一般性,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投入到了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較好地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這也較好地體現了教師組織者的作用。這一過程中的剪拼能力煅煉,對今後學習圖形是有幫助的。

5、動手操作

加深認識

為了幫助學生準確判斷軸對稱圖形和找出對稱軸,讓學生把學具中的圖形剪下來,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2、讓學生折一折後彙報結果。

通過操作得知: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圓都是軸對稱圖形。接着從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幾條對稱軸。根據學生的彙報結果,進一步指導學生折圓,並啟發學生説出: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圓的對稱軸是它的任一直徑所在的直線。

3、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熟練找對稱軸,與同學們共同分析課本p68頁的圖形。找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檢查學生能否運用新知準確判斷軸對稱圖形。在操作中,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6、綜合練習

發展思維

1.舉例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越多越好.採取分組競賽的方式.

2.英語中的26個字母那些是軸對稱圖形?看誰又快又準確.那數學中的數字有沒有軸對稱圖形?

3. p70剪正五角星,

思考:這種剪正五角星的方法,其中隱含着什麼數學道理?

我認為新課改並不意味着不要練習,而是要改變繁、難、偏、舊的習題,要設計一些與生活相聯繫的題目,設計一些有體現基礎而又能發展學生思維的題目,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五、評價分析

1、注意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通過課堂中學生展示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交流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動手操作的表演,各種問題嘗試解答等活動,使教師從學生思維活動、有關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學生參與活動的程序等多層面地瞭解學生。

2、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發現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價,並對學生中出現的獨特的想法或結論給予鼓勵性評價。

六、設計説明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編寫意圖,在本節課設計時,我遵循以下原則:觀圖引入激發興趣,學習過程體現自主,知識建構循序漸進,思想方法有機滲透。

七.歸納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課下寫一篇100字以內的報告.喜歡設計的同學設計一些軸對稱圖形,帶來貼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賞.

(新課程強調,學科之間的整合,讓學生學會課後探究新的問題,嘗試解決更層次的問題.)

八.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例題

練習

對稱軸的概念:

歸納小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7437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