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明史列傳第三十七》的閲讀理解及原文翻譯

《明史列傳第三十七》的閲讀理解及原文翻譯

夏原吉,字維喆,其先德興人。原吉早孤,力學養母。以鄉薦入太學,選入禁中書制誥。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明年充採訪使。巡福建,所過郡邑,核吏治,諮民隱。人皆悦服。久之,移駐蘄州。

《明史列傳第三十七》的閲讀理解及原文翻譯

亡何,鬱新卒,召還,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庫、田賦贏縮之數,各以小簡書置懷中,時檢閲之。一日,帝問:“天下錢、谷幾何?”對甚悉,以是益重之。當是時,兵革初定,論“靖難”功臣封賞,分封諸藩,增設武衞百司。又發卒八十萬問罪安南、中官造鉅艦通海外諸國、大起北都宮闕,供億轉輸以鉅萬萬計,皆取給户曹。原吉悉心計應之,國用不絀。

永樂八年,帝北征,輔太孫留守北京,總行在①九卿事。時諸司草創,每旦,原吉入佐太孫參決庶務。朝退,諸曹郎御史環請事。原吉口答手書,不動聲色。北達行在,南啟監國,京師肅然。帝還,賜鈔幣、鞍馬、牢醴,慰勞有加。尋從還南京,命侍太孫周行鄉落,觀民間疾苦。原吉取齏黍以進,曰:“願殿下食此,知民艱。”九載滿,與蹇義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謂羣臣曰:“高皇帝養賢以貽朕。欲觀古名臣,此其人矣。”自是屢侍太孫,往來兩京,在道隨事納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宮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孫。既還,原吉言:“連歲營建,今告成。宜撫流亡,蠲②逋負以寬民力。”明年,三殿災,原吉復申前請,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災詔求直言,羣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殺主事蕭儀,曰:“方遷都時,與大臣密議,久而後定,非輕舉也。”言者因劾大臣。帝命跪午門外質辨。大臣爭詈言者,原吉獨奏曰:“彼應詔無罪。臣等備員大臣,不能協贊大計,罪在臣等。”帝意解,兩宥之。或尤原吉背初議。曰:“吾輩歷事久,言雖失,幸上憐之。若言官得罪,所損不細矣。”眾始歎服。

原吉雖居户部,國家大事輒令詳議。帝每御便殿闕門,召語移時③,左右莫得聞。退則恂恂若無預者。交阯平,帝問:“遷官與賞孰便?”對曰:“賞費於一時,有限;遷官為後日費,無窮也。”從之。西域法王來朝,帝欲郊勞,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見,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韓愈耶?”山東唐賽兒反,事平,俘脅從者三千餘人至。原吉請於帝,悉原之。谷王?叛,帝疑長沙有通謀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寢。

(選自《明史·列傳第三十七》,有刪改)

【注】①行在:也稱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蠲:免除。③移時:一會,一段時間。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過郡邑,核吏治,諮民隱

諮:詢問

B.原吉悉心計應之,國用不絀

絀:不足,不夠

C.或尤原吉背初議

尤:錯誤

D.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寢

寢:平息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久之,移駐蘄州

頃之,煙炎張天

B.九載滿,與蹇義皆宴便殿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C.言者因劾大臣

留待作遺施,於今無會因

D.退則恂恂若無預者

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夏原吉勤於國事的一組是

①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

②各以小簡書置懷中,時檢閲之

③每旦,原吉入佐太孫參決庶務

④在道隨事納忠,多所裨益

⑤原吉復申前請,亟命所司行之

⑥事平,俘脅從者三千餘人至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夏原吉早年喪父,他致力學問贍養母親,通過鄉薦進入太學,後被提拔任採訪使。在福建巡視,得到了人們的愛戴。

B.夏原吉代理户部的時候,因為他用小本子記很多事務,隨時帶在身上,這種行為得到皇上的'口頭表揚,皇帝更加器重他。

C.夏原吉輔佐太孫留守北京時,既輔佐太孫處理了各項事務,又回答批示了各曹郎御史的請示,京城的人們對他肅然起敬。

D.北京的宮室建成後,夏原吉請求皇上,安撫流亡在外的人,免除百姓負擔。在第二次請求後,皇上安排有關部門實行。

13.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L0分)

(1)帝指二人謂羣臣曰:“高皇帝養賢以貽朕。欲觀古名臣,此其人矣。”(5分)

(2)原吉雖居户部,國家大事輒令詳議。帝每御便殿闕門,召語移時,左右莫得聞。(5分)

參考答案

9.C(怨恨,歸咎)

10.A(在時間詞後面,湊足音節,沒有實在意義;B連詞,和/動詞,結交;

C因,介詞,趁機/名詞,緣由,機會;D動詞,象,好象/代詞,你)

11.C(①是被提拔的結果⑥不是夏原吉做的事情)

12.B(文中無口頭表揚,深受器重,是因為夏原吉回答得很詳盡)

13.(1)皇上指着兩人對羣臣説:“高皇帝培養賢才來留給我使用。各位想看古代名臣,這兩位便是。”(5分)(關鍵點:賢、貽、欲,兩處省略)

(2)夏原吉雖然任户部尚書,國家大事總是被命令詳加議論。皇上每次御臨便殿門口,召夏原吉來談話一段時間,左右的人都不能夠聽聞。(5分)(關鍵點:居、輒、御、召語、得)

參考譯文:

夏原吉,字維拮,祖先是德興人。夏原吉早年喪父,他致力於學問,來贍養母親。因為獲得鄉薦進入太學,被選入宮中書寫制誥。建文初年,升任户部右侍郎。第二年,充任採訪使。巡視福建時,所過郡縣鄉邑,都檢查吏治好壞,詢問百姓疾苦。人們都很高興和敬佩。不久,移駐蘄州。

沒多久,鬱新去世,夏原吉被召回,代理户部的事務。凡各地的户口、府庫、田税增減的數目,他都用小本子記好,帶在身上,隨時查閲。一天,皇上問:“天下錢、糧有多少?”夏原吉回答得很詳盡,為此他更受器重。當時,戰爭剛剛結束,皇上給參加“靖難”的功臣封賞,分封藩王,增設武衞百司。後來又發兵八十萬向安南問罪,命宦官監造鉅艦通使海外各國,在北京大造宮室。這些事項,供應轉輸的財物都以數萬萬計,全由户部支出。夏原吉都盡心籌劃,國家各項開支足夠使用。

永樂八年,皇上北征,夏原吉輔佐太孫留守北京,總管行在所九卿事務。當時各部門剛剛創建,每天早上,夏原吉進去輔佐太孫處理各項事務。退朝後,各部的郎官和御史又圍上來請示。夏原吉一邊回答一邊手批,不動聲色。北自行在所,南達京師,人們都對他肅然起敬。皇上回來後,賜給他鈔幣、鞍馬、牛酒,厚加慰勞,不久隨皇上回南京,受命侍從太孫、周遊鄉里村落,考察民間疾苦。夏原吉拿了一些粘黃米粉進呈給太孫説:“請殿下將它吃了,

以瞭解百姓生活的艱辛。”九年任滿,皇上在便殿設宴,款待夏原吉和蹇義等人,皇上指着兩人對羣臣説:“高皇帝培養賢才留給我使用。各位想看古代名臣,這兩位便是。”此後夏原吉多次侍從太孫,往來於南北兩京,途中還隨事獻上忠言,使太利、獲得很多助益。

永樂十八年,北京的宮室建成,皇上派夏原吉南下召太子和太孫北上。回來後,夏原吉説:“經過多年營建,現在終於大功告成。應該安撫流亡在外的人,免除拖欠的各項徵收,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第二年,三殿失火,原吉重申從前的請求。皇上馬上命有關部門推行。當初,皇上因三殿失火下詔求直言,羣臣大都説遷都北京不便。皇上大怒,殺死主事蕭儀,説道:“當初要遷都時,曾與大臣們祕密討論過,很久才確定下來,並不是輕率決定的。

”言官藉機彈劾大臣。皇上命他們都跪在午門外辯論。大臣們都罵言官,夏原吉卻唯獨上奏説:“他們響應詔令而提出自己的意見,沒有犯罪。臣等一幫湊數的大臣,不能協同輔佐國家大事,應當有罪。”皇上怒意消了,將雙方都寬恕了。有人指責夏原吉違背初衷。夏原吉説:“我們這些人任職很久了,雖然言語有失,僥倖皇上能夠原諒。如果言官得罪,那損失就不小了。”眾人這才佩服。

夏原吉雖然任户部尚書,國家大事總是被皇上召去詳加議論。皇上每次御臨便殿門口,總是召夏原吉來談話一段時間,左右的人都不得聽聞。夏原吉退下後,總是恭恭敬敬的,就像什麼都沒有參預一樣。討平交趾後,皇上問升官與賞賜哪樣便利。夏原吉回答説:“賞賜費用只是一次,是有限的:而升官後的費用,則是無限的。”皇上聽從了。有西域法王來朝見,皇上想到郊外去慰勞他,夏原吉説不行。到法王入宮後,夏原吉見而不拜。皇上笑着説:“愛卿想效法韓愈嗎?”山東唐賽兒謀反,被平定以後,有三千多脅從者被俘來京。夏原吉請求皇上,將他們全放了。谷王桐反叛,皇上懷疑長沙有人蔘與陰謀。夏原吉以全家一百條人命做擔保,這事才得以平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9l2m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