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歸園田居 >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教案點撥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教案點撥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將“塵網”“樊籠”與“園田居”對比,從而突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自然的熱愛。以下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教案點撥,更多相關信息請訪問()。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教案點撥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 ,瞭解陶淵明其人及詩文。

2.體會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語言特色。

3.體會詩中流露出的對官場的厭惡之情和感受田園生活樂趣的歡愉。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流露出的對官場的厭惡之情和感受田園生活樂趣的歡愉。

[教學難點]

體會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語言特色。

[教學設想]

陶詩之美,不是一個十五、六歲的中學生輕易能領會得到的;陶詩之情,同樣難以引起年輕人的共鳴。他的反樸歸真,他的淡泊,是歷經浮沉世俗的淘洗後人性的迴歸。如果就詩論詩,歸園田居並無多少疑難之處,任何強加的桂冠只會導致學生的不滿或不屑。所以,對歸園田居的學習,既要注重對詩歌本身的理解與感悟,更要注重從側面挖掘詩人的詩心所在。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認同詩人,進而獲得情感的薰陶和價值觀的建構。

[教學方法]

朗讀、品讀、比較、探究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以前學過《桃花源記》這篇文章,想一想作者是誰?

陶淵明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風淳樸,在那裏沒有壓迫,人人平等,他們過着一種自己自足與世隔絕的生活,這個充滿人情温暖的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國,但是,這美好的桃花源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那麼,在現實中,陶淵明嚮往的居處是怎麼樣的呢?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東晉(朝代)田園詩人,潯陽柴桑人。後人稱之為'靖節先生'。又自稱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鋭,仕途充滿風險,加之政治腐敗,陶淵明對現實很失望。他不願在紛亂黑暗的現實裏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後,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 41歲,以後終老農村,死後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後的生活,表現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後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後的愉悦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一首。

三、疏通字詞

1.學生齊讀讀課文,注意字音

羈(jī)、 拙(zhuō)、 畝(mǔ)、 蔭(yìn) 、曖àì 、 吠fèì

2.聽配樂錄音,更正字音,把握詩中情感。

3.疏通課文,解釋重點字詞(結合課下注釋)

適:適應,迎合; 韻:氣質,本性; 羈鳥:籠中鳥; 拙:愚拙;

蔭:遮蓋; 曖曖:昏暗、模糊; 依依,輕柔緩慢的上升; 墟里:村落自然:既可理解為自然界,又可理解為田園生活。

四、解題

1. 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説: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信息。

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2. 提問: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麼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着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五、整體把握

第一部分:開頭八句。

概括敍述了自己從出仕到歸田的緣起。

第二部分:“方宅十餘畝”至“雞鳴桑樹顛”八句。

對田園生活的描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tianju/olo4m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