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歸園田居 >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課堂教案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課堂教案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表現了作者不願同流合污,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下面是yjbys小編分享的《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課堂教案,更多內容請訪問()。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課堂教案

教學目標:

1、誦讀品讀詩歌,感受寧謐優美的田園風光,體悟陶淵明閒適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地精神

3、感受作者的隱士情懷,領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地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方法:誦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拓展延伸法

教學輔助: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一、導入新課:(幻燈1)

師: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嚮往祥和安寧、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有這樣一位隱士,他淡泊名利,陶然於耕種;有這樣一位耕者,他一生種菊、愛菊,活得像菊花一樣高潔、飄逸 。千年已過,我們還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讀那高潔的靈魂。同學們,我剛才説的是誰呢?(——學生答:陶淵明。)我們以前還學過陶淵明的什麼作品呢?(學生回答《五柳先生》《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其三))

二、回顧舊知

師:我們先一起來回顧一下以前學過的關於陶淵明的詩歌吧。學生背誦。(幻燈2-3)

《飲 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歸園田居》其 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師:每次讀陶淵明的詩歌,我們便彷彿去郊野鄉村旅行了一番 ,每次讀陶淵明的詩歌,我們便有盪滌心靈的享受。那麼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他的另一首《歸園田居》,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一起把這首詩歌朗讀一遍。(教師一起朗讀)。

歸園田居(其 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師:我們常常説鑑賞詩歌首先要知人論世,大家預習了課文,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陶淵明呢?

三、作者簡介

1、學生自己介紹,教師相機補充。

相關資料: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説名潛,字淵明,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最傑出的詩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馬,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陶少年代大有“大濟蒼生”之壯志。但是反動門閥制度卻對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當時之人譏罵為“小人”、“溪狗”。到了陶淵明時,父親早逝,家世沒落,家境貧寒。自然更得不到社會的重視。陶29歲時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辭官歸隱。後又時隱時仕。到39歲時他曾親自參加勞動,後來又出任彭澤令,在官八十餘日,逢郡裏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束帶接見,他歎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他便解職而歸,這時他41歲。從此,他結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走了歸田的道路。陶淵明死後,顏延之給他寫誄文時,經與眾友商議,因諡法中“寬樂令終”為“靖”,“好廉克已”為“節”,故私諡為“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五柳先生”。陶淵明把自己參加勞動後的感受和對農事豐歉的喜憂,都反映在他的詩中。在人們面前呈現出一幅恬靜幽美的村居圖,揭開了中國詩歌史上新的一頁,因而被後人尊稱為我國田園詩的始祖。他的詩歌對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和唐代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幻燈4)

又名: 潛字:元亮

籍貫:潯陽柴桑人

東晉最傑出的詩人

“田園詩人”

“隱逸詩人”

“靖節先生”

“五柳先生”

後世稱譽 : “百世田園之主” “千古隱逸之宗”。

(幻燈5)教師補充五斗米的故事:義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擔任彭澤縣令的陶淵明聽説郡裏派了督郵(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員)來縣巡視。縣吏勸他穿戴整齊的官服去迎見督郵。陶淵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郵為名敲詐勒索的官員,氣憤地説:“我決不能為五斗米(指俸祿)折腰,去迎奉伺候這種鄉里小人。” 當天,他就推説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喪;就這樣,只當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就掛冠解綬,辭官歸田了。後終老田園,不再出仕。

師:那麼陶淵明為什麼棄官歸田,這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沒有關係呢?

2、教師補充東晉時代背景。 (幻燈6)

東晉朝廷:政治腐敗、爭權奪利、門閥森嚴、結黨營私

官場現實: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鑽營取巧、阿諛逢迎

陶淵明 :早年: “大濟蒼生”

中年:“誤入歧途”

晚年:“歸隱田園”

參考資料:

門閥政治

門閥士族是地主階級中的一個特權階層。它萌生於後漢,形成於魏晉。曹丕為代漢作準備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後來逐漸成為世家官僚壟斷選舉的工具。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馬氏對他們採取籠絡和放縱的政策。司馬炎建國後,繼續實行這一政策。因而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公門有公,卿門有卿”的局面,形成了典型的門閥政治。

門閥士族擁有特權並與庶族保持着嚴格界限。政治上,他們累世做職閒望重的高官;經濟上,按官品佔有大量土地和勞動人口,並且不向國家納租服役;社會地位高人一等,不與無特權的庶族(又稱寒門)聯婚和同乘共坐。為了保護自己的特權,他們特別注意門第。他們壟斷政治,排斥庶族寒門。庶族即使做官以後,依然受到士族的歧視。至於那些不願巴結士族的庶族地主,便一生沉滯,永無晉升的希望。

師:瞭解了陶淵明的的經歷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歸園田居》,感受那靜謐優美的田園風光, 領略詩人閒適恬淡的生活情趣吧。先請大家聽一遍配樂朗誦,聽的時候注意字音和節奏。

四、整體感知

1、學生聽配樂朗誦,注意字音和節奏。(幻燈7)

2、一生朗讀。(師生評點,注意字音,提醒學生五言詩的節奏)

3、學生再聽配樂朗誦,小聲跟讀。(幻燈7)

五、解題,把握思路。

師:我們常常説文章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眼睛,俗話説: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的信息。那麼大家認為"歸園田居"這個標題最重要的是哪一個字呢?(幻燈8)

學生明確:"歸"字

師:也就是説“歸”字是文章的題眼。那麼我們就圍繞“歸”字來解讀這首詩歌。

2、提問:請問詩人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請大家仔細看課文,回答我的問題,同桌可以互相討論 :

討論後明確:

1、從何而歸?

明確: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麼?

明確:官場生活

追問:為什麼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鄙棄和厭惡 。

追問:還有哪一句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明確:“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中的“誤”字,既寫出了自己對官場的厭惡,又寫出自己久居官場的悔恨之情。

2、為何歸來?

明確: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追問:“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説明陶淵明的本性怎樣?

明確: 熱愛田園生活,對於世俗官場的周旋逢迎、爾虞我詐難以適應。

追問:“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一句用到了什麼修辭?寫出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明確:比喻和擬人,實際上詩人是以“羈鳥”和“池魚”來自比,自己就像關在籠子中的鳥一樣嚮往自由自在的田園,像養在池塘裏的魚一樣渴望閒適恬淡的生活。特別是“戀和思,舊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現出陶淵明對田園生活的眷戀和嚮往。

3、歸向何處?

明確: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4、歸去如何?

明確: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tianju/02xjj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