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歸園田居 >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課堂導入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課堂導入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嚮往與怡然陶醉。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課堂導入

(一)激趣導入

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同學們做一道選擇題:如果大家走入社會,有兩條道路給你們選擇A、做大官,有名有利。B、做農民,平平淡淡。同學們選擇哪條路呢?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 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捨去,又不斷地得到。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民。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歸園田居》寫于歸隱後第二年。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 ,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 、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裏顯得特別可貴。

(三)朗讀並瞭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1.教師範讀(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田園風光圖,引導學生體會詩中環境的幽靜與優美。),學生聽誦讀。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學生推薦代表朗讀詩歌,要求讀出感情,並説出依據。

(四)合作探究

1.分小組研究,推薦代表發言評論,初步感受詩歌內容。

2.提問:“歸”字是詩眼,標題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麼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着哪些隱性信息值得我們思考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討論、明確:

⑴從何而歸?⑵為何而歸?⑶歸向何處?⑷歸去如何?

(五)分析鑑賞

朗讀課文,尋找相關信息,回答上述問題

1.為何而歸?

明確: 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注意煉字“誤”)

(養家餬口,大濟蒼生。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實現政治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願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要求學生背誦“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這兩句詩。

2.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tianju/9r4d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