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弟子規 >

《弟子規》讀後感(精選15篇)

《弟子規》讀後感(精選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讀後感(精選15篇)

《弟子規》讀後感1

我讀了《弟子規》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牀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後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裏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現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上學,一個人衣冠齊整,讓別人看上去就覺得這學校的校風一定很好,但如果一個人頭髮不整齊、校服的鈕釦沒扣好,讓別人看了就誤認為這學校的校風很差。所以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現在的社會,你的形象也可能決定你的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但一個衣冠整齊,講求衣服的衞生;一個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説老闆會選誰呢?當你找工作面試時,別人不但看你的學歷、能力,還要看你的形象呀。我們校園裏也提倡過講究衣着整齊,形象要做好。所以我們從小講求衣着整齊,衣着的衞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我們以後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弟子規》讀後感2

才二十來天,一本內容豐富的《弟子規》就被我背下來了。

《弟子規》結合了身邊的孝、友、愛、文明和禮貌。平時做的一些小事,在《弟子規》上都有一段話。比如,你知道父母喜歡什麼,就要想辦法讓他們高興。父母討厭的東西你就你就小心的處理掉那些東西。這就是《弟子規》中的“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還比如,你出去玩、或上學去要跟媽媽説一聲。這也是弟子規中的“出必告,反必面。”還比如…。以上這些小事都是我們天天能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嗎?如果你還沒做到的話,就趕快誦讀《弟子規》吧!

當我們會背《弟子規》後,就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弟子規》,把《弟子規》融入到生活中去,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文明的人,讓我們的社會成為和諧的社會。

《弟子規》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最使我難忘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賴。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父母呼喚的時候,應立即答應,不可慢吞吞地愛理不理。父母要求你做事時,應立即行動,不可拖延偷懶。父母教訓自己的時候,必須恭敬仔細的聽明白;如果做錯了事受到父母責備時,必須順從地接受批評,不可爭辯,更不可強詞奪理。看到這裏我心裏不禁內疚起來,平時爸爸媽媽叫我時,我就當沒聽見。爸媽讓我做事時,我就會説:"我是你的僕人嗎?“每當爸媽教我做人時,我就會把爸媽説的話當做耳邊風。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説一句,我能抵上十句,總之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辯護。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以前我是那麼的不懂事。我決定以後一定做一個聽話當時的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4

馬偉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弟子規>>中的第二部分入則孝就説了要孝順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道出了怎樣孝順父母。但是,在看<<弟子規>>之前,我卻不懂得孝順父母。 有一次,媽媽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憊。剛回到家中,就睡在了牀上。然後讓我給她倒一杯水。而我卻看書入了迷,嘴上敷衍着,可卻沒什麼行動。直到媽媽憤怒地叫了一聲:“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願地去倒了一杯水,嘴裏還嘟囔着:“倒就倒嗎。”事後,爸爸和媽媽批評了我,我忽然間感到很慚愧,感到無地自容。父母為我們可以傾其所有,可我卻連一杯水也不肯為他們倒,這件事令我羞愧難當,慚愧至今。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句話很好理解,自己身體受傷,親友們就會為自己擔憂,就可以算是不孝了。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就是這個意思。而道德如果受損的話,人們不但會取笑自己,還會笑自己的父母教子無方,父母臉上也無光,從而又是不孝了。

《弟子規》讀後感5

《弟子規》之所以被稱為弟子規,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龍的博士,有學問的人給後代留下的“字典”。正如諸葛亮為阿斗寫的《出師表》一樣。古中國之所以被稱為古中國,也一定離不開好書的啟蒙。上千個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學童在不停的翻着這本書,實踐着這本書中的任何一個字。《弟子規》就是這麼一本好書。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子,還是兒童,少年,甚至壯年,老年都耳熟能詳,熟讀成誦。《弟子規》早已成為歷史的篇章,成為華夏兒女成長的腳印。

的確如此,《弟子規》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它至真,至純;《弟子規》是引領孩子步入規範殿堂的老師,它至善,至美!《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讓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讓我懂得了言而守信。如果説《弟子規》是一本好書,我便是讀書人;如果説《弟子規》是一條河流,我便是魚兒;如果説《弟子規》是一片藍天,我便是翱翔的雛鷹;如果説《弟子規》……《弟子規》薰陶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文明上,禮節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讓《弟子規》點燃我們心靈的火把,在烈火的讓少中點燃那盞不滅的燈。讓《弟子規》永恆,讓經典永恆,讓愛永恆!

《弟子規》讀後感6

在我的童年的時候,原以為女兒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佈。自從我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父母對我的愛,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在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的叫:“給我來一杯水”,晚上要吃飯的時候,我大聲叫了一句:“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時,我沒有及時接應,只是説:“放在這,我先看電視,等一下再吃”。可自從我學了《弟子規》中的“出則悌”之後,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氣了,聽從父母教誨,順從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壞習慣更多,一時改不了,比如吃晚飯時,爸爸媽媽還沒坐下,我就先坐下開吃了,這樣是不好的。有道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來指點迷津,這就是聖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會兒就直叫他們名字。可學了《弟子規》裏有一句:“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從此以後,我會有事無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們非常欣慰,他們還都説我乖了呢,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呀!

《弟子規》讀後感7

三字經》裏有兩句話;身有傷,貽親優;德有傷,貽親。

我有一次騎單車太猛,不小心從單車摔下來,受傷了,流了好幾滴血。媽媽看見了,急了,立即送我到醫院。傷在我身上,她很心痛。因為我的粗心害媽媽難受。我真不孝順。

德有傷,貽親羞;如果我有些行為做得不好。人家會認為家長的家教做得不好,有一次媽媽叫我做事,我不但不肯做還頂嘴,有人看到就會批評這個小孩沒教養,害得媽媽被人批評。我真不孝順。

我要把我的缺點改掉,把晚上吃宵夜的習慣改掉,因為媽媽擔心吃宵夜對腸胃不好,不吃宵夜,媽媽就會高興了。我就是孝順的好孩子。

我明白了孝順父母是應該做的,很容易做到的,只要愛惜自己身體和心靈健康就能使父母高興。這就是孝順!

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8

今天上午 ,我坐在教室裏看書,突然看見一天無所事事,嬉皮笑臉的盛光甫正在向黃鶴薷和宋子非自誇他會背《弟子規》的本事。

我快步上前拿出我的扇子一搖説:“是嗎?您好厲害呀!那請問《弟子規》講的是什麼?”他揚脖説:“就是三個字,三個字的唄,管它是什麼!”大家都哈哈大笑。我又説:“那就請盛少爺背一段總敍聽聽吧!”盛光甫抓耳撓腮,可就是説不出一句話來。我看他敗局已定,便説:“弟子規,聖人訓,首考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會,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講的是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應有的規範。”盛光甫大吃一驚,聽得目瞪口呆。我又説:“光説不做假把式,光做不説真把式,連説帶做全把式。”老師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於是説:“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做人。做人要立志,立仁,自立,併兼學各種經典和生活知識,才能擁有高遠的智慧和實踐的勇氣,智勇雙全的人,必然不會偏離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達到目標。”

我希望人人都能認真閲讀《弟子規》,做一名正直,仁和,守信的君子!

《弟子規》讀後感9

我曾經讀過弟子規,很有感觸,給我印象最深的這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認真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批評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

以前這些我做的很不好,媽媽説上一句,我就會頂上三句,我把水被扔到了地上,媽媽正在批評我。我還會頂嘴,我還會悄悄地説:“怎麼了!”。爸爸讓我下樓買東西,我就賴在牀上,怎麼説都不下去,我會小聲地説:“想讓我下去,沒門兒!”

自從讀了這本弟子規,我就不跟媽媽頂嘴了,媽媽説的意見我都虛心接受,有一點做得不太好,就是媽媽讓我下樓買東西,我就躺在牀上當沒聽見。我現在正在努力的改掉這個毛病。

這本弟子規給我了很大的教育,我喜歡這本書。

《弟子規》讀後感10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我讀了《弟子規》之後想要向同學們推薦這本書。

《弟子規》是由《三字經》編寫的,看了這本書後,我覺得禮儀規範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還有我覺得道德品質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只有擁有了謙虛和寬容的心,才會在今後的工作中被人尊敬。學習弟子規將對我們今後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幫助,並且會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質,對我們小學生來説,這是有必要的。這本書不僅可以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和關心兄弟姐妹,如何禮貌待人和為人處事……

這本書還講了我們要講究儀表,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和生活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對我們今後的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覺得在今後的學習上和個人生活習慣上要做的事還很多,今後我一定要更加尊敬師長,孝敬父母,跟同學友好相處,我們人人都要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世界才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和諧。

讀了《弟子規》真是受益匪淺!

《弟子規》讀後感11

學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當父母生病的時候,煎好的藥湯,我們應該先嚐一嘗。還要不分晝夜的在病牀旁服侍兵種的父母,一刻也不能離開。“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使用別人的物品,必須明確的提出請求,以徵得別人的同意。倘若不徵求別人的意見就去使用別人的物品,這樣的行為就是偷竊。借用別人的東西,用完了要及時歸還,這樣以後要是有什麼急需,再次借用的話就不難了。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倍皆要。”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對於讀書來説這三點都很重要。當然,《弟子規》的內容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親愛的同學們,希望你們也和我一樣,加入到誦讀國學經典的活動中來,讓我們把經典傳承下去。

《弟子規》讀後感12

感恩親情我感激世界上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給了我生命以及無限的親情,這都尖於《弟子規》它使我明白,要對自己的父母心存感因。

隨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性格越來越急躁,面對父母嘮嘮叨叨的教育,話語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面對父母的斥責,還會摔門而去,根本順父母的感受,當那天在房讀《弟子規》以後,我真正地知道自己錯了,並且錯得很過分。當自己摔而去時,並不曾顧及時父母的感受,沒有看到父母心碎的樣子。

感謝《弟子規》,它使我明白,為人於子,最應感激的就是我們的父母,因為父母比我光明,賦予了世界的生機。父母亦是如此,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又是他們為了我們自己背後還有我們支持”;當你受冷落時,總會有兩個人出現在前面,伸出雙手給温暖;當你受挫折香,還是這雙將你從困難中拉出,讓你衝破挫折走向成功。

我們應該對父母感因,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盡力孝順他們,不要在父母永遠離開的時候,才知道父母對自己的因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該盡的孝心沒有盡到。這是我讀《弟子規》悟出來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報父母,不能等;教順父母,不能等。我會用我最真實的,最實際的行動來回報父母。

《弟子規》讀後感13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並受到啟發的一段是“父母呼 ;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 父母命 ; 須敬聽; 父母責 ; 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看到這裏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説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説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麼做人處事時,我會一隻耳朵聽,一隻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説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我們自己辯護,把黑板説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我們自己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14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開展讀書活動,這學期李老師要求我們回家讀《弟子規》,我們大家看完之後都受益匪淺,它雖然三字一句,但卻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

在這麼多句三字經中,有幾句讓我印象很深。“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這一句話讓我的感觸非常深刻。以前,媽媽叫我起牀我總想爭分奪秒地多睡一會兒,尤其是在寒風刺骨的冬天,自從讀了《弟子規》之後,每天早上媽媽一叫我便馬上起牀,洗臉刷牙,吃早餐之後便去上學。這樣,我漸漸懂得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過光陰。”這一個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讀到這一句時我想到我以前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忘了要聽父母的話。趕集時,看到好東西不管多貴都要買,一不隨意就大聲嚷嚷,有時還頂撞父母。學習了《弟子規》後,我一想,遇到事情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一定要聽從父母的教誨,對父母的話一定恭敬聆聽。要用平時言行來弘揚《弟子規》的精神。

中華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不僅要學好《弟子規》,還要學好中華傳統文化。將這些教誨傳承下去。

《弟子規》讀後感15

在這個寒假,我參加了校園記者國學經典誦讀班,學習了《弟子規》。

臧克家説:“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書籍會帶着我們跨過智慧的大山,越過知識的大海,會使我們在知識面前不再顯得渺小。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針對《弟子規》這一段話,我還有一件小故事呢!

今年過年我在姥姥家住,第二天,姥姥準備好早飯,叫我起牀吃飯。我起牀後發現表弟還在睡覺,舅舅叫了他幾次,可表弟就是不想起牀。我就對他説了《弟子規》裏的這段話。表弟問我:“這是什麼意思呀?”我耐心地給他講解了這段話的意思。聽過後,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對舅舅説:“爸爸,我現在起牀!”

國學班的任老師給我們講過:“讀書不但要讀好書,而且把美德也要落實到行動中去。”這句話使我深深地記住了《弟子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izigui/9rzq0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