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弟子規 >

《弟子規》讀後感 (15篇)

《弟子規》讀後感 (15篇)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 ,歡迎大家分享。

《弟子規》讀後感 (15篇)

《弟子規》讀後感 1

又到讀書時間,我們拿出了《弟子規》大聲地朗讀了起來:“弟子規,聖人訓……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當我讀到這句時,媽媽的呼喚聲猶在耳邊。

每天媽媽都在我耳邊叫“快點起牀了,不然會遲到了”“快點吃吧,不要再説話了”“快出來吧,你已洗澡快半個小時了”……我一聽媽媽這些話就覺得厭煩,經常愛理不理,也不回答她,叫我做事我老是慢吞吞的,搞得媽媽經常生氣。還記得有一次爸爸回到家興沖沖地對我叫道:“妹妹,出來,我有東西給你看。”我聽了還在房裏一聲不吭,繼續玩我的東西。爸爸又叫了我兩聲,我還是沒答應,爸爸在房間找到了我,但是掛在臉上的喜悦沒有了原來,他想送我一份小禮物,因為我的態度,後來他給了哥哥。想到這裏我的臉開始發紅了。

當我讀到“兄弟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時,更恨不得在地裏找個洞鑽下去。昨天,我才因為一點小事和哥哥吵架甚至打了起來,氣的媽媽怒火中燒。原來在遠古時候,我這些行為對父母已經是不孝,而在今天,爸爸媽媽一再的寬容着我。每次寫文章寫日記的時候,我都寫如何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可是現在連平常這些小事都沒做好,又怎麼能成為一個孝子呢?我陷入了沉思。

百善孝當先。“入則孝”不但要求我們心裏面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而且還要用心照顧好父母。爸爸媽媽,對不起,我一定會用我的實際行動來報答你們對我的養育之恩的!

《弟子規》讀後感 2

最近,我們學校開始學習《弟子規》,開始我對《弟子規》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漸漸明白了裏面深刻的意思。

《弟子規》最令我感受深刻的部分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這句話大概講了:“長者站着,晚輩不要坐下;長者坐下,長者叫你坐下才坐下。”讀了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對長者是那麼尊敬的,但我看過一件事例,這件事例與古人的行為相反。

有一次,我乘公共汽車去爸爸的公司,因為車上太多人,所以我沒有找到坐位,然後有一位老婆婆上了車,看上去這個老婆婆非常年邁,右手拿這手杖,左手在發鬥,老婆婆向左望了望,向右望了望,車開動了,突然剎車,老婆婆向前衝去,然後一位大叔把那個老婆婆抓住了,正在坐着的年輕人看見了,臉紅了,連忙起來讓坐位給老婆婆坐,老婆婆笑了。

通過了這件事和學習了《弟子規》,使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尊敬身邊的老人。

《弟子規》讀後感 3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漸漸感悟到了該怎能樣做人,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數不清地規則,因此,想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有規有矩。接下來,就讓我説説我的感受吧。

“入則孝”這一篇告訴了我要孝順父母、親人。因為他們的所做所為都是為我們好,還有,不管他們愛,還是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已最誠摯的心去愛他們、孝順他們。弟子規裏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就體現出來了。

接着是“出則弟”。它講的是家中兄弟的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在一起相處的規矩。在這些規範中訓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懂得怎能樣融入集體。“兄道友,弟道恭;兄北睦,孝在中”的意思就是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應做到恭敬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處,父母心中就快樂,在這和睦當中存在孝道。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不行,還要會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已的

《弟子規》讀後感 4

大智若愚,一個人要先學會老實,再學靈活。説一條,做一條,這樣學問才會有成就。反之,則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正如老師説的:“做學問也一定要先紮根基”。就猶如蓋樓房,地基越深,樓房蓋的越高,越堅固。

但,抉擇錯誤,努力白費。因此,我們選擇“精神食糧”時更要慎重,不僅要有主次之分,更要有先後順序。正所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有人説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弟子規》就是做人做事根本中的根本,它注重的就是力行,在生活中實踐和體驗。

這就是為何它能成為國學入門必修經典,並作為我們普賢國學幼兒園的第一本教材。如果根基沒紮好就讀四書五經,孩子讀越多就越會跟生活脱節,只會長養他的傲慢之心。

《弟子規》讀後感 5

《弟子規》很好看。讓我們體會古人智慧,不僅可以學習古文,還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懂禮貌……

這本書主要説了要關心兄弟姐妹,關心長輩,該怎麼做人。

我覺得弟子規裏我印象最深的是: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父母去世後,守孝期間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密切”。這句話讓我學習到了要注意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帽子要戴正,衣服扣好,襪子穿好,鞋穿好。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當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不喜愛我們,或者對我們管教得過嚴厲的時候,我們還是一樣孝順,這種孝順是最難能可貴的。

這本書提到了“孝”,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每個人不管你的壽命有多長,都只不過是人們命中的河。生活似酒,人生如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於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編織美麗的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讓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比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

類似的言簡意深句子在《弟子規》中隨外可見,它就像是一位老師,真誠的告訴人們應該怎麼與父母朋友相處,怎麼與其他人相處。有確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淺的好書,對我們以後的發民是有很大的好處。

《弟子規》讀後感 6

在聽完錢先生對《弟子規》的解讀之後,我很感慨,在高強度、高壓力的今天,有人為生計奔波,有人為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拼搏,但大多數家長討論的.往往是孩子的學習、孩子的出息,很多是會與經濟連在一起。看了錢文忠的解讀《弟子規》頗為感慨,我們好像忘了本,我們太世俗,我們原來應該這樣,我們是倒退了,這本書讓我們淨化了心靈,我們還能接受,但我們的孩子接受好像不能完全做到,但我們需要這樣做。

本書提到了“孝”,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每個人,不管你壽命多長,都只不過是人類生命長河中的一個極其渺小的環節,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就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怎麼能夠指望當你成為長輩以後,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這話是對的,孩子其實是看父母怎麼做會潛移默化受影響的。

我是很孝順的,所以很能接受,每天和父母通電話是必不可少的功課,平時報喜不報憂,會專程帶父母去玩,掃除父母的一切後顧之憂。自己和父母相處的時光告訴我,其實真正的孝順是要真正懂得他們需要什麼,其實多陪伴父母説話,告訴他們你的快樂,比給他們金錢更有價值。一家人都受到我的影響,知道對老人要哄着的,孩子也會尊重你好多。

其實,很希望我們的教材也能處處透出這些做人的道理的,社會需要淨化,需要一片温馨。

《弟子規》讀後感 7

《弟子規》為清代康熙是山西絳州人李敏秀所作。我早對這本書有所耳聞,當時,,我只知道“弟子規,聖人訓”這六個大字,直至今日,我才得知我所知的那六個大字,僅僅是《弟子規》中的一些皮毛而已。

《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誦讀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範,《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程的。此書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

《弟子規》第一章:總敍講的就是作為學生,就要有學生的言行規範。今天,我主要讀了《入則孝,出則悌》這一張讓我深有感觸

本章主要講孝,古代聖賢的教導,首先就是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兄長。本章讓我明白父母生我養我談何容易,就是這些,也夠讓我們感激涕零。我們那還能不孝順他們呢?從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現在,不學習為大。我們就算是不為自己,也為他們的養育之恩,就這些,我們難道不該報答他們嗎?

《弟子規》讀後感 8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並受到啟發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看到這裏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説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説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麼做人處事時,我會一隻耳朵聽,一隻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説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辯護,把黑板説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四)

《弟子規》讀後感 9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所以,對待我們周圍的人真誠些吧。

《弟子規》讀後感 10

《三字經》裏有兩句話;身有傷,貽親優;德有傷,貽親。

我有一次騎單車太猛,不小心從單車摔下來,受傷了,流了好幾滴血。媽媽看見了,急了,立即送我到醫院。傷在我身上,她很心痛。因為我的粗心害媽媽難受。我真不孝順。

德有傷,貽親羞;如果我有些行為做得不好。人家會認為家長的家教做得不好,有一次媽媽叫我做事,我不但不肯做還頂嘴,有人看到就會批評這個小孩沒教養,害得媽媽被人批評。我真不孝順。

我要把我的缺點改掉,把晚上吃宵夜的習慣改掉,因為媽媽擔心吃宵夜對腸胃不好,不吃宵夜,媽媽就會高興了。我就是孝順的好孩子。

我明白了孝順父母是應該做的,很容易做到的,只要愛惜自己身體和心靈健康就能使父母高興。這就是孝順!

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 11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這條規就告訴我們,讀書有三個要領:心、眼、口。但最主要的還是在你的心,心如果沒有專注,心有旁騖,心裏頭老想着其他的事情,就像《小貓釣魚》講的那樣,我們學習、讀書的效果肯定不會好。

我們上學的時候,或是我們的子女在學校學習的時候,不見得學習時間最長的,他的學習成績就最好,反而看似沒怎麼學的成績卻很好,這裏儘管因素很多,但不懂得讀書的要領,心、眼、口不一很可能就是一個重要因素。當孩子學習時要做到心眼口統一,一要靠她自己體會和掌握,作為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宜於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比如:當孩子作業沒做完時,家長就不要開電視和電腦或大聲説話交談了,以免孩子分心或影響孩子的學習,這樣他才能達到“心眼口”的統一,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弟子規》讀後感 12

學習了《弟子規》,被它所藴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

由於自己的無知,錯誤地理解了很多聖賢的教誨,我甚至叛逆地將一些傳統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從來沒有真正感到過“我們是驕傲的中華兒女”.覺得那是一句空口號。

而此時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真正原因;中華民族讓世界人民喜愛的真正原因:因為我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藴!有着優良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一代代賢良的中華兒女!

我們是“禮儀之邦”.講究禮儀、廣結朋友、謙虛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華兒女那麼多優秀的品德。

《弟子規》讀後感 13

這個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同享讀書樂,經常誦讀國學經典《弟子規》,以聖賢之道指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媽媽常説,我們要努力做一個先有德、再有才的人,學習《弟子規》是奠定德行的根基。

“德有傷,貽親羞”,孝敬父母就不應該做令父母蒙羞的事情,所以我要牢記: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凡出言,信為先”,不管大人還是小孩,説話做事都要講誠信,做一個人人信賴與喜愛的人。

“過能改,歸於無”,人無完人,發現自己有過失錯誤,一定要下決心及時改正過來,不斷完善自己。

“朝起早,夜眠遲”,作為一名學生,要從小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以飽滿的精神努力學習。

“有餘力,則學文”,品德要力行,文化知識也必須要學,要認真學,才能在德智方面不斷提升。

熟讀《弟子規》,讓聖人的教誨貫穿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德才兼備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 14

剛上一年級,我敬愛的老師就帶領我們學習《弟子規》,去體驗弟子的。其中讓我感悟最深的是: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事不能慌慌張張,慌忙則會釀出過錯;不要害怕艱難的事,只要有決心,就能排除萬難。同時也不能輕視所要辦的事,每一件事不可能都輕而易舉辦到。

有一個週末,媽媽不在家。我玩得興高采烈,早就把作業拋到了九霄雲外。第二天,我慌忙地寫着作業,用最快的速度做完了。可想而知,這作業做得馬馬虎 虎。等到彈琴時,我看了音符,發現它們十分簡單,便以為一定能自學成功,好讓媽媽對我刮目相看。可天不如人意,音是彈對了,節奏卻怎麼也掌握不了。啊,看 來我真是輕略了這首曲子啦!

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感慨萬千。《弟子規》是我行動的一面鏡子。中華民族從來都有腳踏實地、謙虛謹慎的傳統美德,我們將弘揚祖國美德。

《弟子規》讀後感 15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説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説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説,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標籤: 讀後感 弟子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izigui/j9pwz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