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幼兒園繞口令教學反思(精選5篇)

幼兒園繞口令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繞口令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繞口令教學反思(精選5篇)

幼兒園繞口令教學反思1

《毛毛和濤濤》這一繞口令教學自我感覺目標達成率較高。首先,幼兒基本能獨立完整念出繞口令。其次,幼兒在多次欣賞中感受到了繞口令“繞口”的特點,知道在這首繞口令中有很多“ao”的發音。最後,幼兒沒有因為一遍遍練習而失去興趣、失去耐心,相反,每個孩子都興趣高漲。

再看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為了避免一次次聽讀產生的乏味感,我在設計時與三年前的設計做出了調整。

1.改變教具。

以前為了簡便我採取了PPT形式,既找了兩個小朋友分別是毛毛和濤濤,然後找了兩張運動圖片,既跳高和賽跑。在理解與學念時,幼兒聽到了什麼就點擊出示相應的PPT圖片,幫助幼兒理解與記憶。這次,我沒有用PPT ,而是10張白紙,幼兒傾聽後説到什麼,我就在白紙上及時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什麼,最後把繞口令的十句話用十張簡筆畫完全表現出來。雖然畫工不怎麼樣,但是幼兒對繞口令的印象卻更深了。我將這十張畫按繞口令順序張貼在黑板上,幼兒一邊看一邊念,掌握得更加牢固。

2.朗誦形式改變。

繞口令的學習不僅僅只停留在內容的理解與學習上,一定要讓幼兒感受到繞口令的特色,為了幫助幼兒感受它“繞口”的特點,我在後來的朗讀中,運用好了自身示範引領的作用。如,我説:“接下來聽聽老師是怎麼説這個繞口令的,看我是不是説得又快又準,如果我成功了,別忘了給我一點掌聲哦!”於是我分三次挑戰,每一次都能聽到孩子們給我的熱烈掌聲,通過我的'示範,孩子們學習與挑戰的興趣也越來越濃,特別在孩子們確實一次次速度更快,我給予大力的表揚後,他們的成功感體驗就更濃了。因此,孩子們在整個教學中雖然有很多次的練習,但是他們的興趣卻始終高漲。

3.“點睛”的延伸。

我在課前熟練了一個“扁擔長板凳寬”的繞口令,在最後延伸環節中,我在孩子們面前露了一手,大家都用羨慕的眼光看着我,一方面讓孩子們知道繞口令有很多,另一方面更激起了他們學習繞口令的興趣,很多孩子都還要我多念幾遍給他們聽。

整個活動“趣”當先,我採取多種手段、多種形式充分調動起孩子們的興趣,有了興趣,什麼活動都能組織得生動有趣

幼兒園繞口令教學反思2

繞口令最大的特點就是拗口,在學習繞口令《貓和包》,兒歌中的“寶、貓、包、叼”這幾個字的發音很容易混淆,難以掌握。活動的開始,教師通過圖片引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接着示範朗讀——練習混淆字的發音——根據圖表學習繞口令——通過形式多樣比賽。整個活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掌握得也不錯。

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年齡幼兒,活動的選材新穎,來源於生活,以圖結合漢字的形式,讓幼兒很快理解了什麼是繞口令,也瞭解了繞口令的意義,讓其瞭解繞口令的特點,感知繞口令的節奏和韻律。看着圖普就能很順口的讀出來。幼兒對這樣的活動很感興趣,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多用這樣的形式來開展活動。

幼兒園繞口令教學反思3

在第一次上繞口令的時候,我認為這首繞口令很簡單。學習練習盆、瓶、碰的普通發音,並學會繞口令就行了。我只用了示範朗誦的方法教幼兒,在示範過程中,我用了緩慢的速度進行,一遍幼兒容易理解和聽清楚繞口令的含義。接着,我讓幼兒進行跟讀,可是我發現幼兒的發音不準,總是會記不住,或者是詞語混淆了。最後學了好就才學會,有些吃力。

我想第二次不能再放同樣地錯誤了,可能幼兒的積極性並沒有被提高,對所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所以成效不大。

因此,我在這次課程中,我設計了幾個環節:展示實物,認識實物學習發音——教師示範朗誦,同時配上相應的動作——進行有層次性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幼兒跟讀——幼兒多種形式朗讀。

在這幾個環節中,我運用了多種感官參與法。幼兒的學習不單單是指幼兒只要聽或是看就能學習到了,新課程指出幼兒學習應多種感官進行參與,不僅要聽、看、説還需要動手操作,這樣才能多種感官共同作用於幼兒,使得幼兒對所學習的內容更好的理解和記憶。

幼兒園繞口令教學反思4

今天的活動是繞口令“賽車和吊車”。在活動前我自己練了好多遍,想在孩子們面前顯示一下,老師的本領。我把準備好的圖片早早的貼在了黑板上,有些孩子就好奇的問我,這些幹什麼用的?我神祕的説:“這是一個祕密,呆會兒老師再告訴你們。”在活動前我感覺孩子們肯定會對這個繞口令活動感興趣。剛開始正如我所預料的,孩子們非常喜歡,各個都覺得很有意思。但真的讓孩子來學習繞口令時,我有些傻眼了,大多孩子記了前兩句繞口令,把後面不同的兩段也念的一樣了。我教了好幾遍還是念不對,我是越教越火真想就此結束。

冷靜下來,我覺得問題不應該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自己教的方法上。幼兒園的孩子理解還是很直觀的,如果只是簡單的解釋,可能大多數的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那當然是學不會了,如果換種方式可能效果就不一樣了。看到語言區的字,我突然來了靈感,把關鍵字和圖片結合起來效果不知道會好些嗎?於是,我在第三句小南和賽車的中間加了一個“用”字;在四句小蘭的前面加了一個“換”字;在第五句小蘭和吊車中間加了一個“用”字;在第六句小南的前面加了一個“換”字。這一次總算是有進步了,大多孩子都能念出來,雖然唸的斷斷續續,但我也滿足了。

回想一下整個活動,自己主觀的要求孩子要按老師的方法學習,導致孩子學習的困惑,真有點不應該。其實我知道孩子才是活動的主人,作為老師我們應該首先考慮到“孩子怎樣學才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上,只要方法得當,孩子感興趣、喜歡,活動才能成功。

幼兒園繞口令教學反思5

繞口令在我們班級之前上過一次,小朋友都尤為的感興趣,課後也經常找老師比賽,一起比比看誰説的速度快又清楚。針對小朋友的興趣以及年齡段的特點,我選擇了《板凳和扁擔》這節課,此首繞口令對於初學者來説難度不是很大,只有兩個詞比較拗口,而且也比較簡單,念起來朗朗上口,具有節奏性,幼兒的興趣很大。

在此次的活動中,我發現小朋友都表現的很認真,整個活動下來基本上能夠把繞口令朗誦下來,這為最後的比賽環節奠定了基礎。活動中我給小朋友們出示的板凳和扁擔,生動形象,這樣就比我為小朋友們準備的一邊是漢字,一邊是圖示就更加易懂。而且朗誦的時候不用兩邊看。活動中也有一個比較好的地方,就是請小朋友們説説你覺得哪句比較難唸的,然後找出來一起練習鞏固。這一環節避免了重複的對已掌握的的詞句的朗誦。

當然活動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我覺得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準備的實物教具扁擔和板凳,小朋友一看到雖然很感興趣,但是在這個活動中的作用不是很大。其實不用到也能開展。還有在讓幼兒比一比扁擔和板凳誰寬、誰長的環節中,幼兒並不是很會比較,都需要老師的引導。

這節課的目標基本達到了,幼兒學會了繞口令《板凳和扁擔》,個別幼兒在字、詞發音上還有點提高。在課後延伸活動中讓幼兒加快速度的來學念繞口令,他們也頗有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n3407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