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圖書館》教學反思

《圖書館》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圖書館》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圖書館》教學反思

《圖書館》教學反思1

《圖書館》一課是在學生學習掌握了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10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進位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就學生的運算能力發展來説,它是20以內數的加法和10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的進一步擴展,也是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基礎。探索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因為學生前期有學習經驗,所以本課的教學我就嘗試着大膽放手讓他們經歷一個獨立思考、同伴講解、全班交流的過程。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教學中,對學生能直接完成的,我大膽放手讓他們自己動手完成。而將大量的時間放在重點知識上,讓學生通過實驗,自主探究,討論,合作等方法自己去解決難點,從而使學生掌握重點。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的成功在於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滿十進一”的算理。而且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而且最關鍵的是滿足了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各種需求。下面就具體説説我在理解算理方面的幾點心得。

1、在小棒操作中感知“滿十進一”的算理。

在學生藉助情境圖,提出“《童話世界》和《叢林世界》共有多少本?”的問題,並列出算式28+4之後,首先讓學生進行小棒操作,並用算式記錄操作的過程。有的孩子先把8根和4根合起來,得到1捆又2根,再和原來的2捆合起來,共有3捆又2根,也就是32根。即:8+4=12;20+12=32。而有的孩子則把4分成2和2,28根先和2根合起來就是3捆,再加上2根就是32根,即:28+2=30;30+2=32。在操作的過程中,孩子們經歷了10根捆成1捆的過程,所以對滿十進一有了初步的體會,為下一步的豎式計算的算理理解打下了伏筆。

2、在撥計數器中理解“滿十進一”的算理。

在學生擺完小棒,理解口算方法之後,請學生撥計數器。重點解決個位相加滿十了怎麼辦?讓學生通過操作發現個位原來有8個珠子再加2個珠子就是10個珠子,因為10個一是1個十,所以要將個位的10個珠子拿掉換成十位上的一個珠子,個位再加上2個珠子,得到結果是32。還有的小朋友發現個位原有8個珠子再加上4個共有12個,滿十個了,要將個位上的10珠子拿掉,換成十位上的一個珠子,因而結果也是32。這樣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將個位的十個珠子換成十位上的一個珠子的過程,進一步深化理解“滿十進一”的算理。

3、在溝通聯繫中強化“滿十進一”的算理

在讓學生動手操作,對“滿十進一”有了相當的理解之後,請孩子們列豎式計算。在這一環節還注意將前兩項動手操作的活動與豎式計算緊密結合起來。在交流豎式計算的方法時,以“為什麼8和4要對齊?這是撥計數器的哪一步?”“8+4滿十了怎麼辦?怎麼做不會忘了進一?”“十位變成了幾?這個過程是前面兩項操作的'哪一步?”“當你看到豎式上的“進一”你想到了什麼?”等問題來溝通操作與豎式計算的聯繫,讓學生真正理解“相同數位對齊,滿十進一”的道理。

雖然整節課非常重視學生對“滿十進一”算理的理解,使學生在豎式計算時都能較得心應手,正確率較高。但由於考慮這一節是進位加法的起始課,所以不敢一開始就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探究,而是一種方法接一種方法逐一進行,導致時間花費的較多,佔用了練習的時間,因此如何做到即讓學生充分理解算理,又讓課堂有學生練習的空間是我下一階段要研究的問題。

《圖書館》教學反思2

今天,我組織孩子們學習了故事《小熊圖書館》,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符合幼兒的邏輯思維。本次活動目標有兩個:

1、能仔細觀察畫面,理解故事的內容。

、大膽想象,能用完整的優美的語言講述並續編故事。

在活動前,我佈置了回家調查,讓孩子們回家找一找,家裏都有些什麼樣的書,再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來幼兒園。活動開始我讓幼兒猜一猜“小熊的圖書館”可能會有些什麼樣的書?他們根據已有經驗,都積極地回答了問題,把自己的一些書猜到了小熊圖書館裏去。

在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觀察、傾聽、講述、繪畫等多種學習方式讓幼兒在活動中想説、敢説、會説,同時及時進行組織,幫助幼兒用連貫的語言來表達。特別是有的幼兒每次都簡單地回答幾個字,我就及時進行提醒,讓他們養成用完整的話來表達。

故事中的圖書都是根據小動物的特點來製作的,如,小魚是在水裏的,就用不會濕的書,刺蝟有刺,就用撕不破的書,等等,在讓幼兒瞭解了這個思路後,再讓幼兒想象設計出適合其他小動物用的書,進行續編故事,但從幼兒的回答來看,他們的想象力不豐富,喜歡説別人講過的書,自己不肯動腦筋,在這方面需要加強。我想,這也要和家長取得聯繫,讓幼兒平時多看一些適合他們的書,有很多繪本之類的還是很好的,可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延伸時,讓幼兒製作連環畫,在繪製連環畫的過程中孩子們都很投入,有一組是合作完成的,我們以後就可以多提供這樣的機會,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合作。

《圖書館》教學反思3

《小小圖書館》是北師大版第5單元第4課時的內容,本節課主要是讓孩子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三位數減法問題,並藉助數線和計數器,探索並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教學時:

1、創設情境:出示幾張小朋友在學校圖書館看書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滲透讀書的好處,並根據情境圖提出用減法解決的數學問題,並及時捕捉本節課要解決的數學問題:

(1)故事書比連環畫多多少本?

(2)科技書比連環畫少多少本?

2、探索與體驗:

(1)解決第一個問題在這一環節,我讓孩子先列式,再讓孩子估算,到底估算得對不對,大家異口同聲算一算,接着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有畫數線圖,有撥計數器,有豎式計算的……交流算法時,我重點讓孩子藉助計數器來理解豎式計算,但在展示算法時,我忽視了算法的層次性,應從直觀到抽象;接着在溝通3種算法的聯繫,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讓孩子明白方法不一樣,但本質都一樣,都是相同數位相減;最後再把估算結果與計算結果比一比,發現很接近,讓孩子明白估算是計算的一個好幫手,讓孩子養成估算的好習慣。

(2)解決第二個問題在這一環節,我大膽放手,讓孩子直接回顧解決第一個問題的方法自行解決第二個問題:先估算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為了讓孩子對豎式計算有更多的感悟,在這裏才擇優算法:你更喜歡哪種?大部分孩子都認同豎式計算比較方便,同時再次小結豎式計算要注意的地方……計算課本來就比較無趣,首先我們應該努力創設一個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豎式計算對孩子來説比較抽象,孩子會算但不一定知道其中的道理,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藉助直觀演示如計數器,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脱離了計數器也能説,真正做到心中有計數器,這需要我們再接下來的計算教學中繼續努力!

標籤: 教學 反思 圖書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pnw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