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我的五樣》教案3 教案教學設計

《我的五樣》教案3 教案教學設計

我的五樣

《我的五樣》教案3 教案教學設計

畢淑敏

作者:lj188_82

學生分析:十六、七歲的年齡,有夢想但缺乏規劃;有些成熟但又有些稚嫩;

          有激情但缺少堅持。

教學目標:1、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思路。

          2、品味其中心理描寫語段。

          3、引導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與作者對話,規劃青春,設計未來。

學習重點:1、文章內容思路。

          2、體會作者心理描寫語段。

學習難點:1、對作者心理的把握。

          2、和自己心靈的對話、和作者的對話,規劃青春設計未來。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式:活動體驗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人的一生之中總有許多東西難以割捨,在同學們的生活中,同樣也有些東西非常重要,那麼給大家一點時間思考,寫下你認定的生命中最寶貴的五樣東西。師:可能五樣對於許多同學來説實在太少,真不知該怎麼取捨,那麼我們先放一

放,線來看一下著名作家畢淑敏的《我的五樣》。

二、  作者介紹:(多媒體投影)

三、  研習全文:

師:討論完成以下兩問題:

1.       作者的五樣是什麼?選擇理由?

2.       作者刪除步驟、理由及心態?

生:從文中找出  (投影)               選-----迷惘      刪----痛苦

師:縱觀整個刪除過程,在五樣中,她首先排除了鮮花,因為沒有了鮮花不要緊,

   只要有生命和筆。接着排除了水,因為沒有了水,仍有空氣、陽光和筆,生

   命的存在就有意義。接着排除了空氣,雖不能呼吸,只要有陽光和筆,作者

   仍能延續生命存在的意義。

   當陽光和筆必須放棄一樣時,作者放棄了陽光。

師:那這支最終留下的筆,對於作者來講到底意味着什麼?

生:對於作家來講就是她的靈魂。           生命=筆

師:在作者看來,對於作家而言,再沒有別的東西比寫作更重要,審視、思考社 

會並用自己的筆再現自己的審視與思考,就是作家生命存在的意義。

師:作者選擇的過程,其實是不斷追問生命存在意義的過程。“我”因何而生?

是因何而生?

生:寫作。

師:其實,每一次選擇對於作者來説,都很殘忍,經過這樣一次靈魂的拷問後,

她看清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從選擇的迷惘到刪除時的痛苦,到最後留下筆,她的內心是怎樣?

生:明朗                           留----明朗

師:最後,作者也發出了選完後的感慨,請大家找出並體會含義。

1、  一個人一旦清楚我因何而生後,一切就變得非常清晰有意義。

2、  作者明白了自己生命存在意義後,也就明白了自己人生奮鬥的目標、方向,那就開始生命的航程,在有着狂風驟雨的生活裏用筆奮力畫出一條有價值的生命航道。

四、  活動體驗:

師:畢淑敏以“醫生、女性、作家”三重身份,對自己進行了一次拷問,她交上

了一份人生告白。

那我們都是高一新生,而對於父母來説則是子女;最於社會來説,有是未來

公民,我們也有三重身份。用這樣的三重身份,對自己的五樣再次選擇。

討論:1、再次寫下“我的五樣”並比較前後兩次不同。

      2、依次刪除並説明理由。

五、作業:

    仔細思考,最終留下的,是不是你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是不是你生命存在的意義?寫一段話,表明自己的理由,我幫大家打印裝訂,在高三畢業時,我幫大家貼到畢業留念冊上。

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r328m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