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精華】黃河頌教案四篇

【精華】黃河頌教案四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河頌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黃河頌教案四篇

黃河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二、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①老師範讀。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

三、內容研討

①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②這首歌詞的一、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着眼點完全相同嗎?(第一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③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並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假如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即“望”字。)

④“頌黃河”這一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誌,這就是文中反覆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⑤小結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主體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望黃河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五、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老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六、課外作業

①閲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②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並進行表演唱

教後記:隨着詩人行進在黃河岸邊,感受黃河的氣魄,回想着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的戰士抗擊敵人的氣概,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黃河頌》給了學生一個瞭解先烈精神的機會。

黃河頌教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隨着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成了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並具有相對獨立特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本課例嘗試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瞭解作者和作品。

2.瞭解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濤、瀾、濁、宛、魄、滌、瀉、蕩、屏”等9個字。

技能目標

1.初步學會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歌詞中的語言。

情感目標

感受歌詞所表現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愛國感情

三、重點難點

通過反覆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四、學法指導

通過“讀--品--誦--談”的四步進行學習。

五、課前準備:

教師--深入認識關於黃河、《黃河大合唱》的知識,做好相關課件和網站。

學生--收集《黃河頌》的相關知識(光未然、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抗日烽火),瞭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並尋找有關《黃河大合唱》的影視聽資料,聆聽黃河大合唱中的豪邁歌聲。

六、教學過程:

(一) 引入

(教師引導):同學們,當一個民族處於危急存亡的時刻,我們實在需要沒有母親河召喚!當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使他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於是,他向着黃河母親,唱出了豪邁的頌歌!

(師)藉助畫面、音樂的力量,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輕聲跟誦《黃河頌》

(生)展示自己課前的所得--《黃河頌》的相關知識(光未然、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抗日烽火),瞭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二)個體自主學習,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1. 自由誦讀《黃河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醖釀感情,自由節選文中幾句或一節,給全班同學誦讀。

3.自我評價,品味課文中的語言。(教師設疑:你在剛才的朗讀中注意到了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或哪些詞句不夠滿意,為什麼?)

4.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並提出建議性的意見。

5.全班評議首輪誦讀最佳者,予以鼓勵。

注 教師對於學生:朗誦要求無需過高,對課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過深,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調、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師在此可以做出調整性的解答。

(三)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朗誦

1、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2、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注 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尋詩歌的朗誦要點

教師質疑:這樣才能更好地朗誦好一首詩?(以本課為例説明)(學生思考、討論)

師生共議得出。如:

1,把握詩詞的節奏、重音。

2, 時代背景的把握

3, 對詩詞語言的品味

4, 調節自己的感情。

學生個體再次自由朗誦,將剛才的所得加以體會。讓首輪朗誦欠佳者再誦課文,展示自己的進步。

(五)再誦課文,探究修辭

配以音樂,將學生的感情調至高峯,教師讀朗誦詞,全班一起朗誦。繼而找出運用比喻、擬人和反覆的`語句。

(六)聯繫課文,拓展延伸

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你認為這首詩屬於哪一種?為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七)學生評價

教師設計學生自我評估表,讓學生進行效果自測。

(八)作業

民族的詩人在亞洲巨人的面前,興起了懷古的心情。他向着黃河巨人,哭訴我們民族的災難!於是,《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衞黃河》、《怒吼吧,黃河》,曲曲壯歌一氣呵成。請同學們運用今天學習歌詞的方法任選《黃河大合唱》中的一篇進行賞讀,寫出閲讀體驗。

黃河頌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瞭解《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和其他相關內容。

2 過程與方法:反覆朗誦並理解歌詞內容。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難點: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與黃河大合唱有關的文字及音樂資料

教學方法:讀中感悟,相機引導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黃河大合唱》音樂片斷,以雄壯激越的音樂演唱和朗誦來感染、調動學生。

二、學生們把預習所查資料展出並彙報交流,共同瞭解《黃河大合唱》由八個樂章組成,《黃河頌》為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創作於抗日戰爭時期,表現出中華民族的苦難和不屈的鬥爭精神。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範讀後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確劃分“序曲——主體——尾聲”三個部分,並能概括大意。

3. 主體部分中“望”字所統領的內容?

4. “啊!黃河”在詩中反覆出現,有什麼作用?

5. 詩歌從什麼角度表達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的?有何歷史和現實意義?

四、內容探究

1.頌歌的首尾如何呼應的?

2.為什麼把黃河比作“搖籃”和“屏障”?

3.“啊,黃河!你是偉大堅強”是不是病句?為什麼?

4.探究課堂上生成的各種相關問題。

五、小結課文

六、欣賞音樂《黃河頌》

第二課時

一、概述上節課內容,組織《黃河頌》的朗誦表演

二、學唱《黃河頌》

三、組織學生表演唱(安排好領誦、齊誦、個人領唱和合唱,如學生能力強,方能有好的效果)

四、再組織學生欣賞並演唱《保衞黃河》並討論:為什麼保衞黃河就是保衞國家?目標是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黃河頌》。

五、比較閲讀《長江之歌》再次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如能閲讀和演唱結合效果更好。欣賞優美動聽的音樂,得到充分的藝術享受。

六、課後作業:彈性練筆

1. 評析《黃河大合唱》其他樂章的歌詞。

2. 賞析你平日裏喜愛的歌曲之一。

3. 為你熟悉的一段音樂填寫出歌詞。

七、板書英雄的氣魄英雄的故事 黃河頌英雄的體魄英雄兒女

黃河頌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理解生字詞,能結合語境理解詞語。

2、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感知詩的內涵,合作探究詩歌所表現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感情,並能從寫作方法上理解本詩。

學習方法:自我感知,讀、議、説,展示成果。

導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學法提示:預習課文,獨立完成,各組上黑板展示,並講解。比一比,誰書寫工整,講得出色

1、作者及寫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稍後因鄂北組織被破壞,失掉黨的組織關係。30年代起從事進步的戲劇活動和文學活動。1936年在武漢發表歌頌抗日誌士、反對賣國投降的歌詞《五月的鮮花》,由閻述詩譜曲後,在抗日救亡活動中廣泛傳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他的《街頭劇創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領抗敵演劇第三隊由晉西抗日遊擊區奔赴延安。同年3月,創作組詩《黃河大合唱》。經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譜曲後,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後在全國各地廣泛傳唱,受到抗日軍民的熱烈歡迎。這組詩,雄健磅礴,深沉渾厚,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英雄詩篇,也是抗日戰爭時代現實的悲壯圖畫。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覺醒,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氣節和不屈服的鬥爭精神。在藝術上,全詩構思完整,佈局講究,以黃河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為貫穿形象,熔鑄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詩呈現出強大的力度。同時由於詩人從中國傳統詩詞表現手法上汲收借鑑,組詩節奏明快,語言凝鍊。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澎湃( ) 狂瀾( ) 屏障( ) 一瀉萬丈( )

3、結合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搖籃:屏障:

二、走進文本,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各組分別朗讀課文,看誰朗讀的最好,選一名代表展示。)2、精讀課文,思考下列各題:(學法提示:用心閲讀課文,思考下列問

①從“我站在高山之巔”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其中的“望”字統領的什麼地方,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

②本文從哪三個角度謳歌了黃河的偉大精神?

三、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學法提示:自己先獨立完成,然後小組交流並將小組交流的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1.詩中“啊!黃河!”出現了三次,這是什麼修辭方法,有什麼表達作用?

2.《黃河頌》中的黃河並不僅僅是地理學上的黃河,而且表現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什麼?

四、拓展延伸:

1、“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中,“體魄”能否換成“身軀”?為什麼?(可查閲兩個詞在字典中的解釋)

2、“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的鐵臂”,是什麼意思?(發揮你的想象)

五、個性化備課

六、教學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onoy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