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關於黃河頌教案4篇

關於黃河頌教案4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河頌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黃河頌教案4篇

黃河頌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作為組歌中的一個樂章,《黃河頌》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情緒慷慨激昂,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是七年級學生學習直抒胸臆、強化愛國熱情的良好載體。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生活距離本文創作年代較遠,他們對詩歌中強烈情感的理解,以及詩人為何要借黃河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理解可能浮於表面。對此,可以藉助時代背景和視頻資料推進問題的理解,突破難點。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聯繫背景,概括出詩中黃河的形象和凝聚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2、為課文的精彩段落和關鍵語句做批註,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理解。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聯繫背景,概括出詩中黃河的形象和凝聚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為課文的精彩段落和關鍵語句做批註,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奔騰咆哮、勇往直前的黃河視頻導入。)

黃河,孕育了五千年華夏文明,是我們祖國偉大的母親河! 炎黃子孫在黃河流域繁衍生息, 黃河以其堅強的風骨、博大的胸懷、奮進的精神造就了中華民族的性格。今天我們要體會吟誦的就是一篇讚頌黃河英雄氣概的詩歌——《黃河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欣賞中國中央樂團《黃河大合唱》第二部分《黃河頌》的聲樂視頻。

⑴用一個詞語分享觀看視頻的感受,並簡述理由。

⑵説出視頻《黃河頌》的表現形式,並概括內容:

朗誦+演唱

找出課文對應部分內容:朗誦詞+歌詞

朗誦詞: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説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

歌詞:首先引出對黃河形象的描寫,接着直抒胸臆,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保衞着中華民族,流域寬廣,澤被眾生,並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它學習的誓言。

2、自由朗讀課文,用學習過的符號法進行標註,力圖將對聽讀後的感受用朗誦的形式表達出來,並進行小組交流。

三、品讀,感悟理解。

1、找出統領全詩思想感情的文眼——題目中的“頌”字,朗誦詞中的“讚歌”,即全詩的感情基調為“讚頌”。

⑴圈點批註:全詩讚頌了黃河哪些方面?如何讚頌?

方法學習:以課本旁的批註作為範例,學習批註的角度和方法。

明確:批註的對象可以是詞、句,也可以是段、篇,可以從語言特點及表達效果、思想內容、層次結構、藝術手法等多個角度進行理解感受、鑑賞評價或質疑問難。語言儘量精簡。

預設:①直接抒情——三次“啊!黃河!”的呼喊;

②詩作首尾處的呼應對主題的表達作用;

③“望”“頌”字的統領作用。

⑵作者為何要歌頌黃河?

補充背景資料,結合閲讀體驗,小結: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顯示鬥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激情,是抗戰時期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願。作者光未然刻畫出氣勢宏大的黃河形象,反映了中華民族英雄兒女團結抗戰的真實場面,歌頌了黃河代表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並號召祖國兒女學習這種精神。

2、根據批註,調整對詩作朗誦的處理方式,鼓勵學生選擇他們認為最恰當的方式的方式,進行合作朗讀交流。

小組的搭配形式—— — 鄰座同學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生混合組等;

歌詞篇幅的選擇—— — 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 — 可以生生合作分角色朗讀,也可以插入藝術家方明的朗誦,與名家進行虛擬合作朗誦。

3、小結,昇華感受:

用“黃河母親,我想對您説……”的句式作為領起,以第一人稱説出自己讀完詩歌后的感受。

四、作業

1、課堂作業

調動學生積累,分享古今中華兒女對黃河的描述: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幾簸自天涯”……

根據詩詞、文學作品中對黃河的描述和自己對黃河形象的理解,展開想象, 學寫頌詩抒發情感,描繪自己心中的黃河。

我的頌詩: 啊! 黃河!

你是

2、家庭作業

閲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揣摩關鍵語句和精彩內容,做出批註。

【板書設計】

黃河頌

光未然

序曲 — — — — —主體 — — — — —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 望黃河 頌黃河 學習黃河精神

民族精神

黃河頌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瞭解本首歌詞的創作歷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歌詞中的語言;提高詩歌的朗讀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覆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過合作交流,理解詩歌用平實的語言表達深厚濃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詩中所表現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們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們理解詩歌讚頌黃河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內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們體會黃河的文化內涵。

教學設計

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級學生們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更是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

調動學生們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們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們對本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瞭解,也有着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我設計在課堂上藉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們的心靈,並且在適當的音樂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讀反覆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後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總的來説,我設計本課的思路是以誦讀為主,不過多講解,只略加點撥,相信學生們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與學的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音樂,大屏幕上打出黃河的圖片,老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作出如下的解説: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而且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彷彿象徵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為之而感動。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著名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於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不但要領會它的內涵,還要學會朗誦,像詩人一樣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 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共由八個樂章組成,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黃河船伕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衞黃河》、《怒吼吧,黃河》(播放音頻:《黃河船伕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保衞黃河》。

二、學會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1、教師範讀。強調朗讀時,要注意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同時要融合國難當頭的悲壯情懷;

2、學生們自由有感情地朗讀。指導朗讀:

(1)詩歌分為朗讀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

(2)“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後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現黃河的氣勢。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

(4)最後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鬥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3、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4、請兩到三名學生們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並請全體學生們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5、鼓勵學生們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們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6,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注 :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們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們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黃河頌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⑴有感情地朗誦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瞭解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教材分析

這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一課。本單元學習寫景詩文。品味優美詩文要求學生要全身心的投入,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內容大意,深入體會作者傳達的微妙情感,揣摩和體會富有特色的語言,積累精彩語句。

3.中招考點

“賞析詞句”每年的設題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瞭具體的賞析位置;考查細緻,涉及到動詞、形容詞、修辭、細節描寫、寫作手法,賞析有一定難度,得4分的居多。

4.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對閲讀詩歌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瞭解,但具體如何運用方法去解決問題還是掌握不好。

二、學習目標

1.查找資料能介紹作家作品,理解並會正確書寫重點字詞。

2.通過反覆朗讀,學會概括詩歌主要內容。

三、評價任務

針對目標1,1、針對目標一,設計兩個活動:

(1)開展字詞大闖關的活動,讓學生準確掌握 字詞。

(2)通過查找資料,能説出與作者相關的文學常識。並運用此方法解決此類問題,完成自學檢測一。

2.針對目標2,設計一個活動:通過品讀語言,圈點勾畫出經典的句子做批註。能總結出品讀語言的方法,並會運用這種方法解決此類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1.以《黃河大合唱》歌曲導入,渲染氣氛,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2.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所得,如《黃河頌》的相關知識,教師補充、強調。通過這一環節為下面理解詩歌內涵打下基礎。 (板書課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

1.作者介紹 光未然,(1913——20xx),本名-----,-------人。------家、-------家。1935年創作-------歌詞,1939年到延安後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詩包括《------》、《------》、《--------》、《------》《-------》《-----》《---------》《-------》。

2.讀準下列加粗字的讀音

氣魄( ) 山巔( )

澎湃( ) 狂瀾( )

屏障( ) 劈開( )

宛轉( ) 哺育( )

3.解釋下列詞語。

山巔:

澎湃:

狂瀾:

浩浩蕩蕩:

屏障:

哺育:

體魄:

滋長:

婉轉:

復興:

(三)新課講解

學習

目標 教學活動 評價要點 要點歸納

學習目標1: 查找資料能介紹作家作品,理解並會正確書寫重點字詞。

自學指導一: 1.查找資料能介紹作家作品,理解並會正確書寫重點字詞。

內容:課文

方法:查找資料,學生演板。

時間:10分鐘

學習目標2:通過反覆朗讀,學會概括詩歌主要內容。

自學指導二:通過反覆朗讀,學會概括詩歌主要內容。

內容:課文

方法:先自學,再同桌交流,找出規律, 歸納方法要點。

時間:20分鐘。

要求:整體感知課文

自學檢測二:

1. 這首詩歌總體的結構分為幾個部分?

答:序曲-----主題-----尾聲

2.歌頌黃河的部分分為幾個層次?分別從哪些方面進行歌頌的?

地理特徵、歷史貢獻、自然特點

能概括大意並會運用此方法解決此類問題 1.看修辭

2.抓關鍵詞

3.明主旨句

黃河頌教案 篇4

【教學構想】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着眼於“歌頌”,它的旋律激昂,氣勢磅礴,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因此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對這首歌詞產生的時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瞭解,也有着樸素的愛國感情。在教授這首詩的時候,教師應設法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教學時可充分利用CAI輔助教學的優勢,通過直接訴諸視覺、聽覺的畫面和音樂來激發學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然後以讀啟悟,品讀詩歌。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通過反覆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2.初步認識黃河在中華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讀歌詞中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反覆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難點:揣摩意藴豐富的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要深人認識關於黃河、《黃河大合唱》的知識,做好相關課件。

學生要尋找有關《黃河大合唱》的視聽資料,聆聽黃河大合唱中的豪邁歌聲。查找了關於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的歷史及文化精神的資料。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師:同學們,當一個民族處於危急存亡的時刻,我們實在需要母親河的召喚!當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使他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於是,他向着黃河母親,唱出了豪邁的頌歌!

(教師藉助畫面、音樂的力量,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輕聲跟誦《黃河頌》。

學生展示自己課前的所瞭解的《黃河頌》的相關知識,瞭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二、自主學習,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1.自由誦讀《黃河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醖釀感情,自由節選文中幾句或一節,給全班同學誦讀。

3.自我評價,品味課文中的語言。

教師設疑:你在剛才的朗讀中注意到了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或哪些詞句不夠滿意,為什麼?

4.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並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5.全班評議首輪誦讀最佳者,予以鼓勵。

(教師對學生朗誦的要求無需過高,對課文的理解要求也無需過深,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調、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師在此可以做出調整性的解答。)

三、感知課文,合作探究

l.主體部分中“望”字所統領的內容?

2.頌歌的首尾如何呼應的?

3.為什麼把黃河比作“搖籃”和“屏障”?

4.“啊!黃河”在詩中反覆出現,有什麼作用?

(這個問題學生概括難度較大,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徵、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黃河已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四、小組合作,誦讀課文

1.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2.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本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五、深人探究,探尋詩歌的朗誦要點

教師質疑:以本課為例説明怎樣才能更好地朗誦一首詩詞?

(學生思考、討論。師生共議明確。)

1.把握詩詞的節奏、重音。

2.對詩人生平和時代背景的把握。

3.對詩詞語言的品味。

4.調節自己的感情。

學生再次自由朗誦,將剛才的所得加以體會。

讓首輪誦讀欠佳者再誦課文,展示自己的進步。

六、再誦課文

配以音樂,將學生的感情調至高峯,教師讀朗誦詞,全班一起朗誦。

七、拓展延伸

教師提供《長江之歌》歌詞,學生閲讀,並思考文後的題目。

多媒體顯示:《長江之歌》。

1.比較《長江之歌》與課文《黃河頌》,説説這兩首詩有什麼內在聯繫。

2.仿照“黃河頌”中比喻、擬人的寫法,以“啊!老師”(或母親,朋友……)為題,寫一兩個片斷。

3.課餘欣賞《黃河頌》與《長江之歌》,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領略黃河、長江的風采,感受歌中洋溢的愛國熱情。

【教學後記】

增強課堂活力是上好語文課的主要條件,要使課堂氣氛活躍,就要深入挖掘語文學科自身的兩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恰如其分予以表現,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每一篇文章都包涵了豐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這是可以讓課堂教學展現無窮魅力的寶貴資源。這裏的關鍵因素就是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把這種資源挖掘出來。因此,我在課文的導語、過渡語、總結語上精心設計,從而取得較好的課堂藝術效果。在進行《黃河頌》教學時,我要求查找了許多關於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的歷史及文化精神的資料。在課前的交流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此詩是《黃河大合唱》的歌詞,結合學生剛上過的本詩的音樂知識,播放了《黃河大合唱》的前三部音樂,從感性上感染學生,在接下來的誦讀中學生主動獨誦,四人組齊誦,全班齊讀,不知不覺上成朗讀課,學生也領會了詩中的意境與情感,朗讀非常感人。

在教學過程中,“提問”作為教與學雙向交流與互動,傳遞與反饋的有效方式,已被廣大師生所認可。但提問如果把握不好,變成“滿堂問”,或者提問價值不大,我認為,課堂提問應該體現這樣的功能,

一是體現教師對整篇文章的把握及課堂設計思路,它應該具有牽引學生思維的導向作用,它的先後承遞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是要充分把握教材和了解學生之所需,要在教材和學生的交合點上,點出學生的真正起疑之處,方可真正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在進行《黃河頌》的教學時,鑑於學生對於詩歌寫作的背景不太瞭解。所以,我在課堂開始之初就先介紹了寫作的背景,然後再讓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究,最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由此看來,課堂提問必須要針對學生的實際,並加以因勢利導,這樣學生的課堂思維才能被緊緊地抓住,課堂教學自然也就不會如一潭死水了。

標籤: 黃河頌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7rjl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