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黃河頌》教案彙編7篇

《黃河頌》教案彙編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河頌》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黃河頌》教案彙編7篇

《黃河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和其他相關內容;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設計與步驟】

一、播放《黃河大合唱》音樂片斷,以雄壯激越的音樂演唱和朗誦來感染、調動學生

二、在網上查找資料,瞭解有關黃河的知識及《黃河頌》的寫作背景,學生們彙報交流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多形式朗讀,感知文章內容;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説説喜歡的原因,學生評價,教師指導朗讀.

2、多媒體展示範讀及音樂,再次感受文章的內容,體味表達的情感.

3、梳理作者思路,明確劃分“序曲──主體──尾聲”三個部分。

4、全文是怎樣讚頌黃河的?

5、結合網上資料,分析讚頌了黃河的什麼精神?

四、內容探究

1、探究課堂上生成的各種相關問題。

2、小結課文,啟發學生應該學習黃河的什麼精神?

3、查找了解黃河的現狀,啟發學生要熱愛家鄉,保護環境,關愛自己的母親河。

【教後記】

1、隨着詩人行進在黃河岸邊,感受黃河的氣魄,回想着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的戰士抗擊敵人的氣概,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黃河頌》給了學生一個瞭解黃河、學習黃河精神的機會。

2、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給了學生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但在網絡環境下如何更好的組織教學,尚需要我們不斷努力探索、實踐。

《黃河頌》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黃河頌(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6課)

三維目標:

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感知詩歌的內涵,合作探究詩歌所表現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熱情;

3、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為中華之強盛而努力學習的自信心。

訓練重難點:

感情朗讀,理解文本,品味鑑賞,體會中心。

教學時間:

45分鐘

教學過程:

一:文本引入

方案1:情景導入法,對比播放展現黃河洶湧澎湃,祖國美好江山及日寇侵略祖國,人民慘遭塗炭的畫面或影片而引入。

方案2:談話引入法,設計如下:同學們,請你打開記憶的閘門,打開智慧的背囊,搜索一下,你知道哪些關於黃河的詩句、俗語等。(生答,師小結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祖國大地之上,滋養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她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孕育了五千年燦爛的古國文化,她同時也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榮辱興衰。黃河用她堅強的風骨、博大的胸懷、奮進的精神,造就了中華民族的性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光未然的《黃河頌》,板書課題)

二:背景簡介

光未然寫這首詩歌,正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着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許多進步的作家、藝術家開始通過自己創作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現實鬥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1939年,詩人到延安後,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了《黃河大合唱》八個樂章,此為其二。詩中雄奇的想象與現實的圖景結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幅壯闊的歷史畫卷,歌唱中華民族的苦難與抗爭,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三:齊讀詩歌,整體感知

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用一句話概括一下。

四:解讀文本

(一)初步感知

1、抽讀課文,思考最能體現黃河外在形象的是哪幾句詩?靠哪個字領起的?領起了哪些內容?

2、生答上問題師板書“望”。

3、怎樣讀出雄渾的氣勢來。請同學們為這一小節設計朗讀方案。(師提示要注意停頓、重音、感情等)

4、抽讀方案,齊讀方案,思考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黃河的?(色彩、氣勢、形態、力度)寫出黃河什麼特點?(生答師板書“雄渾壯闊”“蜿蜒宏大”)

(二)深入探究

1、小結與過渡:正是黃河這種雄渾壯闊、蜿蜒宏大的美,激起詩人澎湃的讚頌之情。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種讚頌之情,是通過哪個句子抒發出來的?出現了幾次?分別讚美了黃河的哪些方面?(生答師板書“頌”“搖籃”“屏障”“精神”)

2、試想讚頌黃河三方面的美,在朗讀時,讀法、感情是不是一樣呢?(不一樣。應分別是“深情”“堅定”“激昂”)

3、角色朗讀三小節,點評。

4、學習第一小節

A女生齊讀,思考讚美黃河的什麼?

B理解為什麼説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結合歷史知識來理解)

C交流知道哪些與黃河有關的英雄故事?

5、分組學習餘下的兩小節。質疑問難,重點品味疑難語句。交流探討解決。如:“民族的屏障”;“千萬條鐵的臂膀”等。(此過程略)

6、小結過渡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詩人讚頌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屏障,體現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請同學們深入思考一下,作者這樣去讚頌她,目的是什麼呢?試從文本中找出點明寫作主旨的語句來。(重點體會這兩句的修辭、作用等)

師小結:這兩句不是簡單的重複,表現了中華兒女有着像黃河一樣堅強不屈、鬥爭到底的精神,這也是作者寫作目的之所在,號召人們學習黃河,像她一樣偉大堅強,拿起刀槍,奮勇抗戰,奪取最後的勝利。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黃河頌》,這只是《黃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另外的七個樂章,同學們可以去查找品味。我們的課堂學習是有限的,希望同學們在課後廣泛地開展閲讀,去了解黃河、關注黃河、走近黃河!

《黃河頌》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二、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①教師範讀。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

三、內容研討

①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②這首歌詞的一、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着眼點完全相同嗎?(第一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③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並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即“望”字。)

④“頌黃河”這一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誌,這就是文中反覆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⑤小結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主體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望黃河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四、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五、課外作業

①閲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②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並進行表演唱教後記:隨着詩人行進在黃河岸邊,感受黃河的氣魄,回想着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的戰士抗擊敵人的氣概,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黃河頌》給了學生一個瞭解先烈精神的機會。

《黃河頌》教案 篇4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字詞;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合作交流感悟文章的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黃河悠久的歷史與波瀾壯闊的形象,理解黃河所凝聚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

掃清文章字詞障礙,感悟文章主旨,理解黃河所凝聚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

聯繫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內容,有感情朗讀課文,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文本

大家好!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請同學們認真傾聽!(播放《黃河大合唱》)欣賞歌曲後你有什麼感受?(生結合自己的感受回答)是啊,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黃河頌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詩人光未然的《黃河頌》!(板書課題)

二、瞭解背景,初讀文本

(一)、創作背景:

通過閲讀書下注釋或自行查閲資料,完成下列各題,瞭解作者及創作背景。

1、本文作者( 光未然 ),現代( 著名詩人 )。早年從事抗日救亡文藝活動,創作過歌詞《五月的鮮花》,還著有組詩(《黃河大合唱》) 。

2、創作背景:1938年,( 抗日 )戰爭全面爆發,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華北大地,全國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詩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隨八路軍將士在黃河兩岸抗擊日寇。雄奇壯麗的山川,英勇抗敵的戰士,強烈的感染了詩人。激動之餘, 光未然寫下了組詩( 《黃河大合唱》 )。《黃河大合唱》共分( 八 )個樂章,《黃河頌》為第二樂章。

(二)、欣賞詩歌:

1、請同學們小聲初讀這首詩,圈點勾畫出對於你來説為生字的詞語,同座合作交流、或藉助工具書解決。

2、欣賞課文配樂朗誦,感受磅礴氣勢,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同時,給不認識的字注音。

三、感情讀詩,感悟主旨

(一)、朗讀

1、學生欣賞課文的配樂朗誦。

2、教師範讀課文。

3、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4、學生齊讀。

(二)、比讀課文

每組同學選擇你們喜歡的一段課文,自由選擇朗讀方式,有感情地朗讀出來,並説出喜歡的理由。

(三)、品讀課文,感悟文章主旨。(以下各題合作交流完成)

1、解題。本文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2、這首歌詞的一、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着眼點完全相同嗎?(第一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3、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即“望”字)

4、“頌黃河”這一環節也有明顯的標誌,這就是文中反覆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5、小結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主體——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 望黃河——頌黃河 學習黃河精神

四、拓展延伸,昇華文本

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樂朗誦。

五、佈置課外作業:

1、閲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2、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並進行表演唱。

《黃河頌》教案 篇5

【教學依據】

通過閲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黃河頌》是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一、聯繫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現代國情(如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抗日戰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和語言文化的愛國主義情操。二、要細緻分析、細心揣摩課文中的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漢語言豐富、優美的表現力,饒有興趣地鍛鍊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三、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很好的朗讀課文,教學時應繼續注重朗讀訓練,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出感情,通過反覆朗讀,自行領會文意,培養語感。要引導和鼓勵學生説出對課文的整體感受,通過師生互動、交流,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

《黃河頌》是著名的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同時也可當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的現代詩來讀。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讚美了黃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對黃河的熱愛與歌頌,同時也表達了一個炎黃子孫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語言和抒情方式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因此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

新課程中強調教師教育理念的變化、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互動,合作交流,從而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健全的人格。根據《黃河頌》的特點,設計本課的教學時,可從朗讀訓練,培養語感,整體領會文意的角度出發,激發並強化學生的樸素的愛國情感。

本案例設計了四個活動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組織教學內容。首先以“黃河知識知多少”,調動學生知識積累,瞭解黃河歷史,同時可調動起學習情感;然後以“吟誦黃河詩作”完成本課的朗讀訓練任務,藉助音樂的力量,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反覆體味詩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第三個板塊中,注重從學生的理解感悟入手,讓學生探究黃河精神的實質所在,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的各抒己見,更是富有時代氣息,學生雖沒有詩人的生活體驗,但仍可從自己所處年代

出發,明確新時代的青年應持一種怎樣的人生觀念;最後以“詠唱黃河歌曲”作結,強化了課文的情感,深入了學生的心靈。

詩歌教學中,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引導學生在動態中思維,以多媒體課件作為烘托氣氛,渲染情感,提供感性認識的載體,以讀為主線,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體味文章的獨特內涵,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作者人生經歷與寫作經歷,以及作者寫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獨立思維,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獨特的閲讀體驗。《黃河頌》的設計就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契機,來喚起學生的高昂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增強其探究思考的信心,使其智力得到最好的發揮和發展。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注意節奏,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2.記誦自己喜歡的句子,積累詞彙、語句。

3.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理解詩歌讚頌黃河,讚頌民族偉大的內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學方式]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朗讀,探究,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

[教學過程]

一、導入。(多媒體播放黃河照片和錄象)

早在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黃河流域過着狩獵、採集的生活。黃河以其粗獷、勇敢、勤勞、堅強的風骨,純樸、踏實、熱情而真摯的風度,博大的胸懷,奮進的精神造就了中華民族的性格,黃河就是中華民族的魂。今天我們要體會吟誦的就是一篇讚頌黃河英雄氣概的詩歌——《黃河頌》。

二、話説黃河歷史。

1.課前準備:通過查閲圖書資料、網上資源,收集關於黃河的歷史史實、地理文化、詩詞傳説等等。

2.課堂活動:話説黃河——你對黃河文化知多少。

通過交流,瞭解黃河與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深遠關係,更好的瞭解詩人對黃河的“歌頌”是源於深深的愛國情懷,並可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適當聯繫詩句,加深理解詩歌內容。

三、吟讀黃河頌歌。

瞭解黃河歷史能讓我們感受到黃河的雄壯、博大與深厚的文化底藴。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詩人光未然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站在高山之巔,代表英勇的兒女,向着黃河唱出了頌歌。我們來一起吟誦詩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黃河情、愛國心。

1.教師配樂範讀,學生正音正字。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的朗讀,讀出氣勢,引起學生心靈共鳴。

2.學生練習讀。

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或一節詩,説一説應怎樣讀。老師指導如何讀出詩歌的感情基調、節奏層次、氣勢韻味。

3.師生合作配樂朗誦。

要求:老師讀朗誦詞,學生讀歌詞。

四、探究黃河精神。

詩歌的韻味,伴着我們的聲音、我們的情感,敲打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進一步走進詩歌,探究黃河精神。

1.你認為全詩是寫一種氣勢,還是寫一種精神?

2.你認為作者描繪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歌頌它偉大堅強的精神,是要表達什麼情感?

3.你能用一個相似的短語來替換詩歌結尾的“偉大堅強”這個詞,發出自己的誓言嗎?

五、詠唱黃河歌曲。

師生齊唱《黃河大合唱》,強化詩歌情感。

六、結語。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偉大的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英雄的兒女,維持了祖國尊嚴,我們為民族自豪,為祖國歌唱。今天我們仍然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

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奮鬥,振興中華,為使我們的民族躋身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實錄】

師:大家知道“中華兒女”又被稱為什麼嗎?

生:華夏兒女。

生:炎黃子孫。

師:不錯。我們身上都流着同樣的血。那大家知道我們的祖先最早起源於哪兒呢?

生:我們是炎黃子孫,炎帝、黃帝部落在黃河流域羣居,所以應是黃河兩岸。師:你説得非常正確,(多媒體播放黃河照片和錄像)早在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黃河流域過着狩獵、採集的生活。黃河以其粗獷、勇敢、勤勞、堅強的風骨,純樸、踏實、熱情而真摯的風度,博大的胸懷,奮進的精神造就了中華民族的性格,黃河就是中華民族的魂。今天我們要體會吟誦的就是一篇讚頌黃河英雄氣概的詩歌——《黃河頌》。

師:課前已要求大家通過各種方式查閲黃河的歷史,請同學們盡展才華,讓我們“話説黃河”。説一説你對黃河知識知多少。

生: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經我國九個省區。

師:你真是黃河的優秀兒女,瞭解了黃河的概貌,正如詩中所説:“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生:中國現在的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城市:咸陽和西安、洛陽和鄭州、安陽和開封、商丘等地都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師:你是從城市的角度來説的,很好,這能體現詩中的哪一句呢?

生(齊説):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

生:根據中國歷史的`記載,中國幾代帝王建都均在這黃河流域。平陽(今山西臨汾)是堯的都城,舜之都為蒲阪(今山西省永濟具西蒲州),禹的都城是陽翟(今河南禹縣)。

師:你對歷史頗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的兵馬俑、開封的鐵塔、龍亭,洛陽的龍門石窟、白馬寺,天水的麥積山石窟,銀川的海寶塔,劉家峽的炳靈寺石窟,等等,宏偉壯觀,技藝高超,造型優美,不僅當時舉世罕見,也是當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師:這都是黃河給我們帶來的寶貴財富啊!

生:在抗日戰爭時期,黃河兩岸活躍着廣大軍民,萬山叢中、青紗帳裏,到處都有敵後游擊隊英勇鬥爭。

師:黃河發出了怒吼,華夏兒女正在為保衞黃河、保衞祖國而戰。

生:老師,可我從一則資料上看到,黃河經常給我們帶來災難和痛苦,如決堤、泥沙淤積等。

師: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生:我還知道一句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師:誰寫的?

生:不知道。

師:著名詩人李白寫的。滾滾黃河東逝水,又怎不令人詩興大發呢?

師:大家的發言,讓老師再一次感受到黃河的雄壯、博大與深厚的文化底藴。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無論在哪個時代,黃河都象徵着中華民族偉大的血脈和精神。

師:詩人光未然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站在高山之巔,代表英勇的兒女,向着黃河唱出了頌歌。我們來一起吟誦詩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黃河情、愛國心。

師:首先聽老師讀,同學們將你聽到的語氣旁批到書上。聽完後,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詩或一節詩,説一説應怎樣讀。

(師配樂範讀,生作批註)

師:哪位同學將你聽到的感受説出來?

生:我聽出“我站在高山之顛,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最有味道,這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後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現黃河的氣勢。

師:你與老師真是不謀而合。

生:最後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鬥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黃河頌》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瞭解本首歌詞的創作歷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歌詞中的語言;提高詩歌的朗讀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覆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過合作交流,理解詩歌用平實的語言表達深厚濃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詩中所表現的偉大的民族精神與強烈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讚頌黃河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內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黃河的文化內涵。

教學設計: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同時也可當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來讀。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與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更是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

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對本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瞭解,也有着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我設計在課堂上藉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並且在適當的音樂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讀反覆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後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總的來説,我設計本課的思路是以誦讀為主,不過多講解,只略加點撥,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音樂,大屏幕上打出黃河的圖片,老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作出如下的解説: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而且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彷彿象徵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為之而感動。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著名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於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不但要領會它的內涵,還要學會朗誦,像詩人一樣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 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共由八個樂章組成,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黃河船伕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衞黃河》、《怒吼吧,黃河》(播放音頻:《黃河船伕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保衞黃河》。

二、學會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1、教師範讀。強調朗讀時,要注意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同時要融合國難當頭的悲壯情懷;

2、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指導朗讀:

(1)詩歌分為朗讀詞與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

(2)“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後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現黃河的氣勢。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

(4)最後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鬥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3、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4、請兩到三名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並請全體學生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5、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6,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注 :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三、內容研討

(一)、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二)、全詩分成朗誦詞與歌詞兩大部分,朗誦詞可以看作是一個序曲,它的主要內容與作用是什麼?

瞭解黃河精神:偉大堅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頌歌。

(三)、歌詞部分在“頌黃河”之前,對黃河進行了怎樣的描寫,哪一個詞總領,表現了黃河怎樣的特點?

對黃河進行了近鏡頭特寫、俯瞰全景式總寫、縱向描寫、橫向展開,由“望”字總領,表現了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

(四)、品嚐“頌黃河”部分。

1、歌頌黃河的部分能分為幾個層次?分別是從那些方面進行讚頌的?

以“啊!黃河!”為標誌分為三層,分別從黃河的歷史貢獻,地理特徵,自然特點這三方面歌頌 了黃河。

2、歌詞中反覆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覆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衞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着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衞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制勝法寶。

(五)、“頌黃河”之後,作者又加了一個尾聲,想想看,這一尾聲起什麼作用?詩歌最後兩句採用什麼修辭方法,起什麼作用,表達了什麼感情?

作者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衞黃河,保衞中國。

是用反覆的修辭手法,充滿了戰鬥的決心,反覆起強調作用,表達了對民族精神的讚頌,也表達了必勝的信心。

(六)、1、品賞詩歌的語言特點與風格。學生談一談:你認為這首詩的風格屬於哪一種?為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明確:本詩屬於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為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並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2、、小結。(大屏幕顯示下列板書)

序曲:描繪雄姿與氣勢

主體:歌頌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英雄的業績、偉大堅強團結一致的精神。

尾聲:表達強烈的願望與堅定的信念。

黃河——(象徵)——中華民族

課文中值得學習借鑑的表現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覆(3)比喻擬人

三、學生自由暢談,説一説在讀詩時,你從詩句中想到了什麼?可結合一句詩來想像,也可結合幾句詩來談,還可結合全文來説。

四、拓展延伸,參與實踐。

1、同學相互交流學習的心得,談談我們應為振興中華作出怎樣的貢獻,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

2、課後向老人詢問抗日救亡時的小故事。

《黃河頌》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字詞,背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詩歌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讚頌黃河、讚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偉大內涵。

教學難點: 聯繫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內容,調動並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同學們,被喻為母親河的黃河是我們的中華民族的搖籃。______大家見過黃河沒有?______沒有。那就先讓我們欣賞一下黃河的畫面。(播放黃河畫面的視頻)黃河以它雄渾的氣魄,高遠的形象,入詩、入畫、入曲。人們歌詠它,是因為它古老,它孕育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因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還因為它滄桑,它與它的人民一起經歷過抗爭與苦難。

在上個世紀,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民族危在旦夕,黃河就以它磅礴的氣勢激勵它的兒女奔赴抗日前線。那是在1938年9月,詩人光未然帶領他的抗敵演出隊來到了黃河,來到了壺口瀑布.滔滔的黃河水,在詩人的心中掀起萬丈狂瀾,他揮筆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黃河頌》。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光未然的《黃河頌》。

二、介紹作家和寫作背景:

先讓學生介紹。

《黃河頌》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原名:張光年)與音樂家冼星海合作的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詞。《黃河大合唱》共八章,其中《黃河頌》、《黃水謠》、《保衞黃河》,傳誦最廣。

當時,日寇的鐵蹄肆意踐踏着中華大地,詩人隨八路軍行進到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偉大而堅強的軍民,怎不讓他唱出豪邁的頌歌。

三、既然《黃河頌》是一部音樂作品,那先讓我們來聽歌,好不好?大家在聽歌的過程中注意感受這首歌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放歌曲)

這首歌雄渾、高亢,聽後你有什麼感受?——激動、振奮。用四字成語概括,那就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下面大家就帶着這激動的心情、昂揚的熱情進入課文的朗讀,在沒朗讀課文之前我們先掃清字詞的障礙:

1.注意下列黑體字的讀音

diān péng pài kuáng lán

巔 澎 湃 狂 瀾

bǔ píng zī

哺 育 屏 障 滋 長

下面大家就自由的、大聲的朗讀課文,把我們澎湃的激情宣泄出來吧!

2.指導閲讀

①.朗誦詩歌要注意以下幾點: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節奏和對文章感情的把握。

②.“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後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不妨越讀越激昂,以表現的黃河的氣勢。

③ 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④ 最後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鬥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3.欣賞朗誦視頻

大家在聽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這段朗誦比我們課文多了一段文字,這段文字是這首詩的朗誦詞。

朗誦詞有什麼作用呢?提示、領起、鋪墊的作用,還有揭示主題和渲染氛圍的作用。

4.師生合作朗讀課文

四、梳理文章的脈絡:

望黃河

頌黃河 偉大堅強

贊祖國

五、問題探究:

1詩人從哪些方面讚美了黃河的氣魄?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麼感情?

2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3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4歌頌部分反覆出現“啊!黃河!”有什麼作用?

研討第四個問題:這是一種呼告的修辭,就好象面對黃河在大聲呼喊。三次出現“啊!黃河!”很自然地把文章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啊,黃河!”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讚頌黃河對中國的貢獻,寫到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

籃,既然是搖籃,我們就應該讀得深情一點。

第二個“啊,黃河!”它是從地理位置的優勢來描寫、抒發對黃河的情感。所以,讀得要比第一個稍微帶點感情一些。寫到了它像一個巨人。既然是一個巨人,我們就應該讀得更加堅定。

而第三個則是寫的黃河的澤被眾生,它為中華民族做出的貢獻。所以,讀時感情要最濃厚的。寫到了它哺育了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就應該在讀這一段的時候使感情達到頂峯。

七、聯想:

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歷代文人寫過不少關於“黃河”的詩句,你知道哪些?

關於“黃河”的詩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學了《黃河頌》這篇文章,你們一定有很多收穫,談談你們的感想吧!

課下延伸:

1 閲讀《黃河大合唱》的第三章《黃河之水天上來》,及其它歌唱祖國山河的詩歌。

2 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

3 蒐集黃河過去、現在的自然環境資料,然後寫出個人看法。

標籤: 彙編 教案 黃河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ljqe4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