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經 >

詩經·國風·王風·中谷有蓷

詩經·國風·王風·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

詩經·國風·王風·中谷有蓷

朝代:先秦

原文: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嘅其歎矣。嘅其歎矣,遇人之艱難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簡介:

《中谷有蓷》描寫災害年間一位遭受遺棄的婦女不幸遭遇,抒發了女子的悲傷和哀怨。詩以山谷中乾枯的益母草起興,既寫出了環境的貧瘠孤寂,暗示着棄婦面臨的生活遭遇和災荒的惡劣環境,又象徵了女子的憔悴。詩寫她的歎息、哭泣,根本的原因在於生活中遇到的那個不善的人造成的分離。可是, 她無可奈何,只有傷自悼,儘管毫無作用。

註釋:

1、蓷(腿tuǐ):益母草。

2、暵(漢hàn):曬乾。

3、仳(劈pǐ)離:別離。

4、嘅(慨kǎi):歎。

5、脩(修xiū):乾枯。

6、條:長。歗(xiào):號。

7、不淑:無用。

8、濕(讀為qī):借字。將要幹,未全乾。

譯文:

山中一棵益母草,根兒葉兒都枯槁。有個女子被拋棄,一聲歎息一聲號。一聲歎息一聲號,嫁人艱難誰知道!

山谷一棵益母草,根兒葉兒都乾燥。有個女子被拋棄,長長歎息聲聲叫。長長歎息聲聲叫,嫁個惡人真懊惱!

山谷一棵益母草,幹黃根葉似火烤。有個女子被拋棄,一陣抽泣雙淚掉。一陣抽泣雙淚掉,追悔莫及向誰告!

鑑賞:

《詩經全譯》中把它翻譯為:谷中生長益母草,被水浸濕又漸幹。流離失所的好,傷心慨然而長歎!傷心慨然而長歎,歎息嫁人真艱難。谷中生長益母草,浸濕結着又吹乾。流離失所的好,傷心不禁長聲歎。傷心不禁長聲歎,只因嫁了個壞蛋。谷中生長益母草,天旱之後草盡枯。流離失所的好,傷心嗚咽盡哭泣!傷心嗚咽盡哭泣,要想後悔來不及。

《詩經譯註》中把它翻譯為:益母草生山谷中,天旱不雨草枯煎。有位女子被遺棄,感慨長歎心煩惱。感慨長歎心煩惱,嫁的丈夫真不好。益母草生山谷中,天干布雨草乾枯。有位女子被遺棄,長吁短歎心煩怒。長吁短歎心煩怒,嫁人不好怨命苦。有位女子被遺棄,抽泣哽咽心悲痛。抽泣哽咽心悲痛,事已至此已無用。

《詩經全譯》和《詩經譯註》都認為這是一首棄婦詩,但這其中也有一些不同之處。前者認為女主人公既遭遇室家相棄,又遭遇凶年饑饉。棄婦悲歎自己的命運,因而作此詩,一唱三歎,悽楚無極。她的悲劇,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更是那個衰弱沒落的社會的悲劇。後者則認為,詩篇以益母草遇幹起興,寫女子的遇人不淑,痛苦無依。以益母草遇旱乾枯,比喻女子被棄後的痛苦。更慨歎了人的命運竟不如益母草的悲哀,益母草來年還可再生,而被棄之人卻再也不能贏得失去的愛。如此這般,她怎能不慨歎、不長嘯、不哭泣呢?然而痛苦不堪在面對現實,這一切終歸無用。全詩的結尾更是令讀者歎傷,真是“何嗟及矣”啊。

這是一首棄婦詩,每個人都應該會這麼認為吧,我也認為這是一首棄婦詩。然而這兩本書雖然説出了這首詩的主旨,但卻沒能把女子為什麼被棄寫出來。“遇人艱難”是指女子遇到了以為狠心的男子,遇人不淑啊。女子被棄,流離失所女子被棄真的只是因為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厭舊了嗎?為什麼詩中提到了益母草,而不是其他東西呢?“蓷”又名為“茺蔚”,也就是益母草。益母草,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益母草及茺蔚子是治療婦科疾患的主藥。李時針認為“婦女經脈不調,胎產一切血氣諸病,妙品也。”最後還寫了這麼一句,”長期用可令婦女有孕”。

賞析一首詩,必須進入詩的所處意境中,把自己融入當時的.情景中。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上思考,才能真正地揣摩出主人公的思想。現假設下面這樣一個情景:

有一天,詩中的被拋棄的女主人公進入山中,想要採益母草。但天不從人願,她發現的益母草不是濕的、就是修的、要不就是乾的。這時她不禁發出慨歎,不禁感到煩惱,怨命苦。“為什麼丈夫要遺棄我,為什麼不體諒我?”她想。她哭了,哭得很傷心。哭了好久好久,久到天都黑了,她必須得往回走了。事已至此,再想也已無用了。她拿着空空的籃子,很無精打采地往回走了。

在這個情景中,有兩個疑問。

為什麼同處山谷的益母草竟還有濕的,修的,更奇怪的是乾的?前人對它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其一,正如鄭玄箋雲:“之傷於水,始則濕,中則修,久而幹”,谷中的蓷因過分潮濕而枯萎;其二,濕與幹同義,因為乾燥而枯萎。《詩經全譯》屬於其一,《詩經譯註》屬於其二。

解決了這個問題,還剩下一個問題,女主人公為什麼要去採益母草呢?詩的主旨是一個女子被丈夫拋棄後的痛苦經歷。結合女主人公去採益母草、詩的主旨以及益母草的作用,我們可以這麼認為,詩的女主人公因為不孕被丈夫拋棄。

這有出現了一個問題,詩的女主人公真的會因為不孕而被丈夫拋棄嗎?

我國古代有一段時間是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然而中國人講究的是不孝有三。不孝有三,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此三不孝中,無後為大。站在主人公丈夫的角度上,若這女子不孕,他就擁有了休妻的理由了。父權制家庭中婚姻的目的是“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娶妻就是為了生子,按照父系傳承的世系原則,只有兒子才算延續香火的後代。男子依制只能娶一個妻子,所以需休棄無子之妻,再娶新妻以生子。

另外,中國古代也沒有現在的結婚證之類的,現代的夫妻如果想要離婚,必須是建立在雙方都同意的大前提下的,另外還有合理的財產分配等。然而那時,婦女們的遵循“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她們沒有自主權。此外,封建制度還給婦女們設置“七出之條”:不順父母(此指公婆),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盜竊,去。在這七出中,“無子”位於首位。雖然後來流行無子的正妻為丈夫納妾,妾生子可視為己生,免於被出;若無子且妒,只有被休。歷代因無子被棄的婦女上至宮廷貴婦(如春秋時衞國夫人莊姜,出身高貴,品貌超羣。《詩經·衞風·碩人》讚揚的就是她,不過很遺憾的是,她最終還是擺脱不了厄運,她由於沒有生育而被冷落。)這是封建制度對古代婦女的變相壓迫,這樣看來,女主人公因為不孕被休也是可能的 。

綜上述,我認為《中谷有蓷》描寫的是一個因為不孕而被丈夫拋棄的女子的痛苦生活。這個女子被棄是因為不孕,犯了“七出之條”的“無子”。她進入山谷採益母草是想要調節身體,然而山谷中的益母草都沒法用了。益母草來年還可再長,而女主人公卻等不了了,她的丈夫不可能再回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jing/yopkm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