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資治通鑑原文與譯文

資治通鑑原文與譯文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徵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以下是資治通鑑原文與譯文,歡迎閲讀

東海太守濮陽汲黯為主爵都尉。始,黯為謁者,以嚴見憚。其在東海,治官理民,好清靜,擇丞、史任之,責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閨閣內不出;歲餘,東海大治,稱之。上聞,召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其治務在無為,引大體,不拘文法。

黯為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時天子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對曰:“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戇也!”羣臣或數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於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滿三月;上常賜告者數,終不愈。最後病,莊助為請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將軍青尊寵,於羣臣無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獨汲黯與亢禮。人或説黯曰:“自天子欲羣臣下大將軍,大將軍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將軍聞,愈賢黯,數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加於平日。大將軍青雖貴,有時侍中,上踞廁而視之;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帳中,使人可其奏。其見敬禮如此……

上召拜黯為淮陽太守。黯既辭行,過大行李息曰:“黯棄逐居郡,不得與朝廷議矣。御史大夫湯,智足以拒諫,詐足以飾非,務巧佞之語,辯數之辭,非肯正為天下言,專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毀之;主意所欲,因而譽之。好興事,舞文法,內懷詐以御主心,外挾賊吏以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與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湯,終不敢言;及湯敗,上抵息罪。

【參考譯文】

東海太守濮陽縣人汲黯擔任主爵都尉。當初,汲黯擔任謁者,因他為人威嚴而被大家敬畏。他在東海郡時,整肅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靜無為,謹慎地選擇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後放手任用,他只關注大事,不苛求細枝末節。汲黯身體多病,躺在內室中不出門;過了一年多,東海郡治理得很好,百姓交口稱讚汲黯。武帝聽到了,召汲黯入朝,擔任主爵都尉,地位與九卿相同。他處理政務,主張清靜無為,從大的方向引導,不拘泥法令條文。

汲黯為人,性情倨傲,缺少禮數,當面使人難堪,不能容忍別人的過失。當時武帝正招攬文學之士和儒家學者,武帝説:“我想要怎樣怎樣。”汲黯應聲回答説:“陛下心中藏着許多欲望,而表面上卻做出施行仁義的樣子,怎麼可能效法唐堯虞舜那樣的治績呢!”武帝沉默不語,接着勃然大怒,臉色很難看地宣佈結束朝會,公卿大臣都替汲黯擔憂。武帝退朝回到內宮,對左右侍從説:“汲黯的愚笨剛直也太過分了!”羣臣中有人責備汲黯。汲黯説:“天子設立公卿等輔佐大臣,難道是讓他們阿諛奉承,使君主陷入不仁不義的境地嗎?況且,我既然已經處在公卿的位置上,如果只想顧全自身性命,那就會使朝廷蒙受恥辱,那怎麼辦!”汲黯身體多病,病假將要接近三個月的限期了,武帝多次特許延長他休病假的時間,還是沒有痊癒。最後病重時,莊助替他請假。武帝説:“汲黯這個人怎麼樣呢?”莊助説:“讓汲黯任職當官,沒有什麼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説到讓他輔佐年幼的君主,會堅定不移地維護祖先基業,有人以利祿引誘他,他不會前去投靠,君主嚴辭苛責地驅趕他,他也不會離去,即使有人認為像孟賁、夏育那樣勇猛無敵,也無法改變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説:“説得對。古時有所謂的社稷之臣,説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當時,漢武大帝對衞青的尊崇寵信超過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員都對衞青卑身奉承,唯獨汲黯用平等的禮節對待衞青。有人勸汲黯説:“皇上想讓羣臣全都居於大將軍之下,大將軍地位尊貴,您不可以不下拜。”汲黯説:“以大將軍的身份,有向他行揖禮而不拜的賓客,(這樣能降貴禮士,)聲望怎麼會反而不加重呢!”衞青得知,越發覺得汲黯賢明,多次向汲黯請教國家和朝廷的疑難大事,對待他比平日更為尊重。衞青雖然地位尊貴,但有時入宮,漢武大帝就坐在牀邊接見他;丞相公孫弘大漢武大帝空閒時謁見,沒武帝有時不戴帽子;至於汲黯謁見時,漢武大帝沒戴上帽子就不接見。有一次,漢武大帝正坐在陳列兵器的帳中,汲黯前來奏事,漢武大帝當時沒戴帽子,遠遠望見汲黯,急忙躲入後帳,派人傳話,批准汲黯所奏之事。汲黯受到的尊重和禮敬就是這樣的。

漢武大帝召來汲黯,任命他為淮陽太守。汲黯辭行以後,拜訪大行令李息,説道:“我被棄置到地方郡縣,不能再參預朝廷議事了。御史大夫張湯,其智謀足以拒絕規勸,狡詐足以掩飾錯誤,專門説乖巧、奸佞的話,用辭詭辯,不肯為天下正事發言,一心迎合主上的意思。凡是主上所不喜歡的,他就跟着毀謗;凡是主上所喜歡的,他就跟着稱讚。他還愛製造事端,玩弄法律條文,心懷奸詐以左右主上的心意,依靠不法官吏來建立自己的威望。你身居九卿高位,如不早加揭露,您恐怕會與張湯一同受到懲處。”李息因懼怕張湯權勢,始終未敢開口。及至張湯倒台時,漢武大帝將李息一同治罪。

漢武大帝給予汲黯諸侯國相的待遇,命其居守淮陽,十年後去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82pz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