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歸園田居 >

歸園田居五首作於陶淵明的什麼時候

歸園田居五首作於陶淵明的什麼時候

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1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令即辭官回家。以後再也沒有出來做官。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裏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説:“我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洽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陶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於徹底認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註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從此紹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

歸園田居五首作於陶淵明的什麼時候

原文:

歸園田居五首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願無違。

其四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杇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tianju/ndgqe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