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歸園田居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案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案

《歸園田居》其一全詩語言平易樸實,多用偶句,對仗工整。下面是課文教案,我們一起看一下吧。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陶淵明的生平,來感悟陶淵明在經歷作為仕者、農夫、隱士之後,所追求的返璞歸真的性情。

2、學習情景交融等藝術手法, 領悟詩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精神品格。

教學重點

1、能夠背誦並默寫全詩。

2、領悟詩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追求返璞歸真的人生境界。

教學難點

1、學習欣賞詩歌中景物描寫的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流程

一、温故知新,銜接導入,開啟新課的學習。

通過複習以往學習過的陶淵明詩歌導入新課。

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

2、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五柳先生傳》)

3、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歸園田居·其三》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定下詩歌的感情基調。

1、聽音頻朗讀,正音。(“拙”( zhuō)、蔭(yìn)) (板課題)

2、同學們,你認為這一首詩歌我們應該以一種怎樣的語調去朗讀它好呢?(引導學生結合寫作背景進行分析——知人論世)

青少年時期——“佐君立業”(28歲以前)

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過大司馬,祖父、父親也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但陶淵明的父親死得早,淵明少年時,家運已衰落,“少而貧苦。”雖然物質生活貧乏,但陶淵明的精神生活卻很豐富。他學習儒家《六經》,學習《老子》、《莊子》,“猛志逸四海,鶱翮思遠翥”,頗有“佐君立業”的政治抱負。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學仕時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彭澤令(29--41歲)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在晉代統治階級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淵明根本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29歲時他進入官場,當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職自解歸家閒居。以後又先後幾次出任小官,不僅無由施展濟世抱負,而且於“志意多所恥”。最後一次為官是當彭澤令,在官八十餘日,因不堪官場黑暗,“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辭官歸田。

歸田時期——五柳先生(42--63歲)

陶淵明歸田之後,即在家鄉過着躬耕隱居的生活,並親自參加了農業勞動。親自撰寫《五柳先生傳》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這使他改變了鄙視勞動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勞動的價值;也在與農民的共同勞動和交往中,對他們產生了親切的感情。在他晚年,生活貧困,“老至更長飢”,但他不受“嗟來之食”,拒絕權貴的饋贈,表現出君子固窮的志氣。

詩人仙逝——靖節先生享年63歲

陶淵明辭官回鄉後一直過着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的志趣,老而益堅。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還清醒的時候,給自己寫了《輓歌詩》三首,在第三首詩中末兩句説:“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表明他對死亡看得那樣平淡自然。鑑於他的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精神,死後他的朋友私諡他為“靖節”,所以後代人稱之為“靖節先生”。(靖,在古代有“ 報”的意思。靖節,是保守節操,顯身立志的意思。 這是後人的敬稱。)

明確:讀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更加要讀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對自由的渴望之情。

3、請學生自比陶淵明,有感請地朗讀詩歌,並在朗讀的過程中找出能夠體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字眼。(伴奏音樂——高山流水)

明確?請一位學生上講台來把它找到的字眼書寫出來。(右側)

無適 愛丘山 誤 塵網 戀 思 歸 無塵雜 有餘閒 久 復得 返自然

(尋找共性過程:由寫作背景歸納出詩歌的感情基調到由學生自己找出體現作者情感的字眼——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對自由的渴望之情。)

三、賞讀詩歌,感悟詩境,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同學們,如此優美的一首詩歌,我們光是僅僅去朗讀它是遠遠無法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所以接下來,老師想引領大家學習新的賞詩方法——從描寫的角度學習詩歌中景物描寫的藝術手法的運用。

1、、讓學生視讀全詩。(播放視頻朗讀),請學生找出最能體現詩眼的字。(用有顏色的.粉筆着重點出)

明確:“歸”。

2、小組合作探究:視讀全詩,並按照“為何而歸——歸來生活——歸來心情”的思路劃分層次,思考一下問題:(板書)

1、為何而歸——詩人在官場已經三十年了,是什麼原因讓他願意放棄官場而回歸田園呢?在詩中有沒有體現到呢?

2、歸來生活——

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畫面有什麼特點?

運用什麼技巧去寫景?取得怎樣的藝術效果?

(提示:可從空間、色彩、感官 動靜等方面思考)

作者借景抒發怎樣的思想感情?

3、歸來心情——詩人歸來以後,文中哪個句子能夠直接體現他的心情呢?

四、視讀全詩,加深理解,描繪詩人筆下的優美田園風光。

1、出示學生畫作,請學生描繪其畫下的陶淵明嚮往的田園風光。(ppt)

《歸園田居》教案

五、誦讀全詩,串背總結,再次感悟詩歌之美,詩人之情.(ppt)

六、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

為何而歸 歸來生活 歸來心情

誤落塵網 景物優美 心曠神怡

渴歸自然 村居閒適 復返自然

主旨:厭惡官場 嚮往田園

(首尾呼應 一氣呵成)

七、作業

1、背誦、並默寫全文

2、人總是在不斷地舍和得,捨得同時有失也有得。陶淵明捨棄了官場,捨棄了眾人羨慕的榮華富貴,得到了身心的自由。這是需要勇氣的,這是更一種境界!那麼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如何面對“舍”,你又想“得”到什麼呢?

請以“舍和得”為話題,寫一篇500字以上的小短文。

拓展閲讀:《歸園田居》(其一)原文與翻譯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原文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註釋

⑴適俗:適俗韻:適,指逢迎、周旋;韻,是指為人品格、精神氣質。所謂“適俗韻”指的是逢迎世俗、周旋應酬、鑽營取巧的那種情態。

⑵塵網: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羅。這裏指仕途、官場。

⑶三十年:吳仁杰認為當作“十三年”。陶淵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為江州祭酒,到義熙元年(四○五)辭彭澤令歸田,恰好是十三個年頭。

⑷羈鳥:籠中之鳥。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⑸南野:一本作南畝。際:間。

⑹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閒居賦序》有“巧官”“拙官”二詞,巧官即善於鑽營,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義即守正不阿,可解釋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⑺方:讀作“旁”。這句是説住宅周圍有土地十餘畝。

⑻蔭:廕庇。

⑼羅:羅列。

⑽曖曖:暗淡的樣子。

⑾依依:形容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

⑿這兩句全是化用漢樂府《雞鳴》篇的“雞鳴高樹顛,犬吠深宮中”之意。

⒀户庭:門庭。塵雜:塵俗雜事。

⒁虛室:閒靜的屋子。餘閒:閒暇。

⒂樊:柵欄。樊籠:蓄鳥工具,這裏比喻仕途、官場。返自然:指歸耕園田。這兩句是説自己象籠中的鳥一樣,重返大自然,獲得自由。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翻譯

從小沒有投合世俗的氣質,性格本來愛好山野。

錯誤地陷落在人世的羅網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到南邊的原野裏去開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着後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樹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揚。

狗在深巷裏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裏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閒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裏面,現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標籤: 園田 陶淵明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tianju/p9zee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