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試題 >

《晉書卷四十四列傳第十四》的閲讀練習題及翻譯

《晉書卷四十四列傳第十四》的閲讀練習題及翻譯

鄭默字思元。起家祕書郎,考核舊文,刪省浮穢。中書令虞鬆謂曰:“而今而後,朱紫別矣。”轉尚書考功郎,專典伐蜀事,封關內侯,遷司徒左長史。武帝受禪,與太原郭奕俱為中庶子。朝廷以太子官屬宜稱陪臣,默上言:“皇太子體皇極之尊,無私於天下。宮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籓國。”事遂施行。出為東郡太守,值歲荒人飢,默輒開倉振給,乃舍都亭,自表待罪。朝廷嘉默憂國,詔書褒歎,比之汲黯。班告天下,若郡縣有此比者,皆聽出給。入為散騎常侍。及武帝出祀南郊,詔使默驂乘,遂問政事,對曰:“勸穡務農,為國之基。選人得才,濟世之道。居官久職,政事之宜。明慎黜陟,勸戒之由。崇尚儒素,化導之本。如此而已矣。”帝善之。

《晉書卷四十四列傳第十四》的閲讀練習題及翻譯

後以父喪去官,尋起為廷尉。是時鬲令袁毅坐交通貨賂,大興刑獄。在朝多見引逮,唯默兄弟以潔慎不染其流。遷太常。時僕射山濤欲舉一親戚為博士,謂默曰:“卿似尹翁歸,令吾不敢復言。”默為人敦重,柔而能整,皆此類也。

及齊王攸當之國,下禮官議崇錫典制。博士祭酒曹志等並立異議,默容過其事,坐免。尋拜大鴻臚。遭母喪,舊制,既葬還職,默自陳懇至,久而見許。遂改法定令,聽大臣終喪,自默始也。服闋,為大司農,轉光祿勛。

太康元年卒,時年六十八,諡曰成。尚書令衞瓘奏:“默才行名望,宜居論道,五升九卿,位未稱德,宜贈三司。”而後父楊駿先欲以女妻默子豫,默曰:“吾每讀《雋不疑傳》,常想其人。畏遠權貴,奕世所守。”遂辭之。駿深為恨。至此,駿議不同,遂不施行。默寬衝博愛,謙虛温謹,不以才第矜物,事上以禮,遇下以和,雖僮豎廝養不加聲色,而猶有嫌怨,故士君子以為居世之難。

(選自《晉書·卷四十四·列傳第十四》)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而今而後,朱紫別矣 別:區分開來

B、專典伐蜀事 典:掌管

C、帝善之 善:稱讚

D、遇下以和 遇:遇到、遇見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現鄭默為人寬厚平和的一組是(3分)( )

①開倉賑給,乃舍都亭,自表待罪 ②以潔慎不染其流 ③為人敦重,柔而能整 ④畏遠權貴,奕世所守 ⑤不以才第矜物 ⑥雖僮豎廝養不加聲色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②③④D、③⑤⑥

6、下列對文章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朝廷認為太子的官屬應該稱陪臣,儘管鄭默上書申辯,但朝廷還是照樣施行。鄭默因此被貶為東郡太守。

B、鄭默升任太常時,僕射山濤想要推舉一位親戚任博士,但面對剛正不阿的鄭默,山濤不好意思把這個要求提出來。

C、齊王司馬攸讓禮官議論崇錫的'典章制度。博士祭酒曹志等違背司馬攸的意思,鄭默沒有深究,因牽連有罪而被免官。

D、皇后的父親楊駿原想把女兒嫁給鄭默的兒子鄭豫,鄭默加以推辭。鄭默死後有人提議追封他為三公,但楊駿為泄私憤而反對。

7、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班告天下,若郡縣有此比者,皆聽出給。(5分)

(2)遭母喪,舊制,既葬還職,默自陳懇至,久而見許。

參考答案

4、D(遇:對待)

5、D(①表明鄭默體恤民情,敢負責任。②表明鄭默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④表明鄭默不攀附權貴,不趨炎附勢。)

6、A(兩點錯誤:一原文中“事遂施行”意思是鄭默的建議得到了施行,並不是朝廷照樣施行。二鄭默外出當東郡太守並不是“因此被貶”)

7、(1)朝廷還佈告天下,如其他各郡縣有這種情況的,都任憑官員開倉賑濟百姓。(班:同“頒”。比:類。聽:任憑。出:開倉、拿出。給:賑濟)

(2)趕上母親去世,按舊例,葬後就要回來供職,鄭默懇請不回,很久才獲准許。(既:已經,意譯為“……之後”。自陳懇至:懇請不回。見許:獲批准)

參考譯文

鄭默字思元。初為祕書郎,考訂舊文,刪除多餘污穢之語。中書令虞鬆對他説:“從今以後,紅紫有區別了。”改任尚書考功郎,專管討伐蜀國之事,封關內侯,升任司徒左長史。晉武帝接受魏帝禪讓時,鄭默與太原人郭奕同為中庶子。朝廷認為太子官屬應當稱陪臣,鄭默上疏説:“皇太子體現帝王的高貴,對天下無私。宮臣皆受命於朝廷,不能與封國等同。”建議被採納。出任東郡太守,正值年荒人飢,鄭默開倉賑濟百姓,然後住在郡縣治所,上表請求處分。朝廷認為此是憂國之舉,下詔褒獎他,把他比作汲黯。朝廷還佈告天下,如其他各郡縣有這種情況的,都任憑官員開倉賑濟百姓。召入任散騎常侍。等到武帝在南郊祭天時,下詔讓鄭默陪乘,於是問到政事,鄭默説:“勤耕務農是國家的根本,選用賢才是救世之道。任職期限長,有利於政事。慎重進退,以利勸誡。推崇儒家真義,是教化和引導的根本。如此而已。”武帝很贊同。

後來因為父親喪事辭官,不久起用為廷尉。當時因為鬲令袁毅犯有賄賂罪,大興刑獄。在朝官員多受牽連,只有鄭默兄弟潔身自好沒有事。升任太常。當時僕射山濤想要推舉一親戚博士,對鄭默説:“你好像是尹翁歸,讓我不敢再説。”鄭默為人敦厚莊重,柔中帶剛,事情大都如此。

齊王司馬攸將去封國,讓禮官議論崇錫的典章制度。博士祭酒曹志等違背司馬攸的意思,鄭默沒有深究,因牽連有罪而免官。不久任大鴻臚。趕上母親去世,按舊例,葬後就要回來供職,鄭默懇請不回,很久才獲准許。於是改定法令,聽任大臣服喪期滿,這是從鄭默開始的。服喪期滿,任大司農,改任光祿勛。

太康元年去世,終年六十八歲,諡號成。尚書令衞瓘上奏:“鄭默才高望重,應當擔任三公,卻五次擔任九卿,沒有盡顯其德,應追封三公。”皇后的父親楊駿原想把女兒嫁給鄭默的兒子鄭豫,鄭默説:“我每次讀《雋不疑傳》,常常尋思這個人。害怕並遠離位高權重的人,是我們世代要遵守的。”於是加以推辭。楊駿很忌恨。所以他不同意,此事沒有實行。鄭默寬厚平和,充滿愛心,謙虛謹慎,不以才華和門第傲視別人,恭謹對上,謙和對下,即便對家奴廝役也不發火,但還有隔閡怨恨,所以士大夫們認為處世是很難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shiti/dpwvj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