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反思3篇

《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反思3篇

引導語: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反思3篇

《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反思1

懷着對名著的膜拜,以鑑賞人物形象為目的,我上了《林黛玉進賈府》第二課時,課後結合老師和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作如下反思。

第一,小説重點在於人物形象的刻畫,這節課便是分析三個主要人物的形象。我的設計是從林黛玉的視角來分析王熙鳳、賈寶玉,又分別從眾人、王熙鳳和賈寶玉的視角去看林黛玉。以視角的限制來分析人物,可分析的內容就減少了,一節課下來,足可讓這三個人物凸現在學生面前。有的老師卻表示,不如一節課着重分析透徹一兩個重點人物,即以全知全能的視角來分析人物形象,給學生一個對《紅樓夢》中人物的確切認識。而我還是保留自己的看法。我認為首先,透徹地分析一個人物並不容易,《紅樓夢》作為一本鉅著,表現的人物具有複雜性,這要在很多回中才可真正展示完一個人物的性格。如賈寶玉,開始就説他對封建思想的叛逆,但他其實也有封建等級意識,而這些並不是中學課堂要求的重點,所以,企圖在課堂上“透徹”地分析《紅樓夢》中一個人物不是很必要,倒不如以限制性的視角來分析。況且,讓學生鑑賞的目的在於引導他們課後廣泛閲讀,只要教會他們分析思考的方法就夠了,不必給他們答案。

第二,我在課堂上充分運用多媒體,其中還截取了兩個電視片段,分別為王熙鳳出場和晚膳,有利於學生清晰直觀地認識王熙鳳形象和林黛玉的“步步留心”,課後聽學生和老師的反饋意見普遍感覺很好,但也有老師認為應先放電視片段,再讓他們閲讀相關語段,再分析人物形象。而我還是保留自己的意見,即先閲讀再看電視片段加以印證。因為對《紅樓夢》這樣的作品,現在的學生比較陌生,若先看片段,他們也可知道人物性格了,便極有可能不再看課文內容了,那達不到閲讀教學的目的。

第三,説到課堂的組織上,有老師提出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些。經過仔細反思,我也覺得真的可以做得更好,只是課前沒意識到。我大可以讓學生分小組來探討這些人物,然後派代表發言,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競爭與合作中充分理解人物形象,這也正是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法。另外,還要加強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人物性格,如王熙鳳出場的語言很有個性特點,只要多讓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人物形象不言而喻,那比籠統歸納成幾個抽象的詞──“俏麗,虛偽”,要好的多。這也不正是新課程注重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嗎?這樣想來,我幾乎把自己的課堂組織程序全盤否定了。我得到的教訓是,無論課前多麼認真地備課,把課文中出現的人物細節揭個底朝天,可這些都只是教師個人的儲備,把這些東西帶到課堂上,如何“分”給學生?我覺得不能有自視為“一缸水”,然後分給每個人“一碗水”這樣的觀念,而應該教給學生如何像自己那樣去主動尋找水源,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充分體會到獲得甘泉的樂趣。老師要做的,正是要組織他們如何找“水”,鼓勵他們積極找“水”。這樣想來,縱然我的板書清楚地標明“王熙鳳:俏麗、衣着華麗、虛偽、放誕無禮……”但那隻代表一個結果,留下的只是幾個冷冰冰的詞,而學生只會認為那是一個負擔──又要死記!

上了這一節課,我心裏沉沉的,這也是每次走下講台的感覺。現在的語文課應該怎麼講?新課程、新理念所倡導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許千差萬別,但我想,最終還是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自身的特點,比較選擇較為恰當和有效的實施途徑,而不可一概而論。

《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反思2

一、引言與背景

《林黛玉進賈府》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第三冊第一單元第一課,課文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回,是全書序幕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通過一個未進過賈府的少女林黛玉的眼光,對賈府的環境和主要人物進行了細緻的描繪,為下文情節的展開作了必要的交代。這一節中人物的出場,歷來為人們所稱道。曹雪芹用變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本課教學可以此為例子,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閲讀積累,體會我國古典小説在藝術風格和描寫手法上的一些特點,從而使課內閲讀課外化,課外閲讀課內化。

二、教學過程描述

第一課時,我先調查學生對《紅樓夢》的瞭解情況,然後簡要介紹了《紅樓夢》的主要內容、主要人物關係、賈府各院落的位置和林黛玉進賈府的路線圖,搭建閲讀賞析的平台。之後通過閲讀文本,讓學生理清小説的情節結構。

第二課時研讀人物性格的塑造,學習人物描寫方法。我先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黛玉外貌的語句,並提示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1、眾人眼裏的黛玉。2、王熙鳳眼裏的黛玉。3、賈寶玉眼裏的黛玉。學生通過閲讀,較快的篩選出正確的信息。隨後引導學生找出文中表現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説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的句子,並理解她為什麼這樣要求自己,由此完成對林黛玉人物形象的賞析。接着賞析賈寶玉這個人物形象,我設計了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1、對寶玉這個人物,作者先側面描寫,後正面描寫,在人物出場前,作者是怎樣側面描寫寶玉的?這些描寫使人對寶玉產生一種什麼樣的印象?2、人物出場後,作者又怎樣從正面描寫寶玉的?即:在黛玉眼中呈現的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寶玉?這種矛盾説明了什麼?3、分析體會《西江月》二詞,這是站在什麼立場上以什麼樣的口吻來品評寶玉的?為什麼要採用這種寓褒於貶,正文反作的方式?4、這種先側面鋪墊,後正面描寫的出場方式對塑造人物起到什麼作用?

這樣,層層深入,由現象到本質,使學生既充分認識寶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瞭解《紅樓夢》的`反封建意義,又發自內心地讚歎曹雪芹的大手筆。

通過閲讀,學生了解了我國古代小説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通過這幾個方面對人物形象進行賞析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把另一個主要人物王熙鳳交給學生自主賞析,分組點評。學生思維非常活躍,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有明顯提高。

課堂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是以興趣閲讀交流為主的活動,在第三課時完成。課前佈置學生分組選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中國古典名著,進一步體會我國古典小説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側重肖像描寫),課堂上展現自己的研究成果。

我先用投影示例:

(《儒林外史》對范進的描寫)……周學道坐在堂上,見那些童生紛紛進來,也有小的,也有老的,儀表端正的,獐頭鼠目的,衣冠齊楚的,藍縷破爛的。落後點進一個童生來,面黃肌瘦,花白鬍須,頭上戴一頂破氈帽。廣東雖是地氣温暖,這時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着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接了卷子下去歸號。周學道看在心裏,封門進去。出來放頭牌的時節,坐在上面,只見那穿麻布的童生上來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爛了,在號裏又扯破了幾塊。周學道看看自己身上,緋袍金帶,何等輝煌!因翻一翻點名冊,問那童生道:“你就是范進?”……

稍作點評後讓學生展示閲讀成果,舉例如下:

(《三國演義》對張飛的描寫)……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歎?”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三國演義》對關羽的描寫)……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

(《水滸傳》對吳用的描寫)……眾士兵見雷橫贏劉唐不得,卻待都要一齊上並他,只見側首籬門開處,一個人掣兩條銅鏈,叫道:“你兩個好漢且不要鬥。我看了時,權且歇一歇。我有話説。”便把銅鏈就中一隔。兩個都收住了朴刀。

跳出圈子外來,立了腳,看那人時,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樑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繫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淨襪,生得眉目清秀,面白鬚長。這人乃是智多星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貫本鄉人氏……

(《水滸傳》對魯達的描寫)……史進看他時,是個軍官模樣。怎生結束?但見:頭裹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上穿一領鸚哥綠紵絲戰袍,腰繫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絛,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幹黃靴。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貉腮鬍鬚。身長八尺,腰闊十圍。……

通過閲讀實踐,學生對中國古典小説在角色創造時往往通過一個(或一些)人物的眼睛去看另一個人物的“動”的肖像描寫手法有了進一步認識,更好地達到了本課鑑賞目的。

三、反思與討論

1、把課文當作學習語文的例子。要通過課堂真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必須把課文當作“例子”。我將《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鑑賞人物形象和語言,學習透過人物言行認識其內心世界和思想性格的方法。並希望通過該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和心態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為實現此目標,我通過學情調查、相關知識介紹等手段,為學生搭建了閲讀賞析的平台。目標實現後,再通過學生興趣閲讀交流,由課文宕開,使學生在課外對古典小説的閲讀課內化,讓學生在課內對《紅樓夢》的閲讀在課外有了拓展。這樣,學生對中國古典小説多注意讓人物在生動的情節發展中和人物彼此的關係中去展示自己的的性格這一手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好的達到了本課的鑑賞目的。用李鎮西老師的話來説,一節課上完了,一課書教完了,不是就可以畫上句號了,而應在學生心中留下破折號和更多的問號。

2、讓語言成為品味形象的中介。以往的教學,多用電視劇《紅樓夢》中的人物劇照或電視劇片段來吸引學生的眼球、調節課堂氣氛。但這樣做容易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從而忽略了對名著語言的品味鑑賞。為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本課教學,我力求不用一張圖片,一段電視劇,充分利用語言文字的間接性,通過對欣賞方法的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儘可能地貼近文字,走進文字,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從而領略文字所藴涵的豐富內容,感受文學大師運用文字的高超技藝,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3、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在賞析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和課外興趣閲讀時,採用小組內的合作、小組間的競賽等形式。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展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的能力。如對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的鑑賞,經過小組成員的合作,就能夠從多方面展開,許多學生都表現出了出乎老師意料的鑑賞能力和獨特的思維角度,這也是在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上難以出現的喜人現象。

《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反思3

《林黛玉進賈府》9頁的教材讓我唏噓,怎樣在短短的幾課時,把這篇文章講全講好?這個問題擺在了我的面前。作為一部古代小説,《紅樓夢》的有關文學常識不得不講,作者介紹,社會背景,等等,這些文學常識都要為同學理清楚。

在傳統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喜歡用電視劇《紅樓夢》中的人物劇照或電視劇片段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調節課堂氣氛。這樣做容易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而忽略了對名著語言的品味鑑賞,這與語文教學的宗旨是相悖的。語文課就是要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在上這節課時,上課前沒有組織觀看劇電視劇《紅樓夢》,也沒有向學生展示與《紅樓夢》有關的圖片資料,而是充分利用語言文字的間接性,通過“點評式讀書法”的介紹和運用,再加上對欣賞方法的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儘可能地貼近文字,走進文字,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從而領略文字所藴涵的豐富內容,從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學大師運用文字的高超技藝,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比如: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堂課,在教師示範部分,我就提示學生特別注意“愁”“病”等詞來體會她的“體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詞來體會她的“多情”,並在原文加上一些點評符號如着重號等以提醒學生注意。接着對這一段文字點評到:“氣質超凡脱俗,容顏美貌多情、體弱多病”。這樣,不僅使學生通過對一些關鍵詞的理解一步步地走進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寫人物的性格特點,還提示學生要培養良好的欣賞習慣。“認真揣摩語言,細細咀嚼品味”。這樣一來,其實就是讓學生將那些朦朧膚淺的感覺用文字進行加工、提升從而表達出來的過程。換言之,也就是引導學生讀文學作品從“看熱鬧”的層次提升到審美鑑賞的層面。

這樣的教學處理,既避免了學生淺嘗輒止的不良思維習慣,又使學生能更明確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讀名著,提高鑑賞力。

1、欣賞品味語言,讓學生在審美中獲得精神愉悦

語文課通過文字的間接性,引導學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韻味,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使學生在鑑賞的過程中獲得精神愉悦,審美享受。引導學生體會曹雪芹描寫人物不僅寫人物外在的形貌,還通過極精練的語言寫出了人物的神韻的高超技藝。

 2.提供舞台空間,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

本堂課,引入了小組學習討論的形式,力求體現“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從課堂情況來看,“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展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利於形成課堂教學民主化的氛圍。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的能力,而且落實了本課的重點——點評式讀書法的運用。從學生的點評情況來看,學生經過小組成員的合作,能夠從多方面展開對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的鑑賞。離開了老師的講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對文學作品的鑑賞水平都大大超出了老師們的預料,教師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學生不會欣賞或欣賞不到位的問題。因為在讓學生自由發揮各自的認知水平去鑑賞作品的同時,學生的思維是自由的、是個性化的,而這樣的一種氛圍以及學生們積極熱情的參與過程,已經使自主學習的特點表現了出來。學生間思維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3.需要改進之處

(1)可以將讀書方法的介紹和學生對鑑賞方法的感悟結合起來。

雖然本課着力給學生提供實踐“點評式讀書法”的舞台,但這種舞台只集中體現在課堂的後半部分,前半部分則體現得不夠。前半部分大多是教師在唱獨角戲,課堂上的雙邊活動,特別是學生這一方的活動不夠熱烈。究其原因,是教師過於拘泥於課前的教學設計,認為在“教師示範”部分,就要完全由教師來完成,其實可以在教師示範完一個例子後,引導學生完成以下的各項內容。比如,四種鑑賞方法的點撥,教師可以在點撥完一個後,引導學生感知、品味具體的語言材料,讓他們自行探究、進而總結歸納其它的幾種鑑賞方法,這樣學生的自主活動會體現得更充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會更明顯地體現出來。

 (2)對語言的朗讀品味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語文課離不開對語言的涵詠品味。好的語言大多意味雋永,可多意會,少言傳。雖然小説的篇幅較長,不像詩歌散文那樣便於誦讀吟詠,但還是可以挑選出一些精彩的片斷,讓學生體會,品味。可採用單個地讀,分角色地讀,對讀的情況進行評價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品味,發掘其中的妙處。本課的前半部分有兩次齊讀,後來因為時間關係就沒有對文本進行朗讀,使得鑑賞點評有些遊離文本。如果在不同的階段,穿插對精彩段落的品讀,如王熙鳳出場時的語言,誇讚林黛玉的語言等,會使學生在品讀文本中不斷加深理解感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長久的回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4kjk2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