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蘇教版數學四下《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通用6篇)

蘇教版數學四下《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通用6篇)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教版數學四下《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教版數學四下《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通用6篇)

蘇教版數學四下《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 篇1

蘇教版教材從四年級起,每冊安排一個單元,相對集中地介紹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把解決問題的一些具體經驗上升為數學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首先讓學生學習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並在列表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係,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教學反思:

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策略的價值,並主動運用有關策略解決問題。

基於這樣的教學重點,我在設計時,是這樣去做的:

1、重視策略的形成,而不只是關注具體問題的解法和結論。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信息資源,將現實情境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探索和掌握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反思、提煉相應的經驗、技巧、方法,真正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2、重視對策略的體驗,而不只是關注策略的.應用。解決問題教學的本質應是“策略的形成”,而不是問題的解法和結論。解決問題的策略不同於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法可以在傳遞中習得,但策略卻不能從外部直接輸入,只能在方法的實施中感悟獲得。

學生在反覆比較中形成策略,在應用中體驗策略。由“原來的不知道該如何整理”到“自覺地運用策略”解決問題。

不足之處:

我看到了論壇上,大家給我提出來的建議,我會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的。

1、想把題當中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全部讓學生有效的掌握,所以感覺課堂上重點不是很突出。

2、課堂上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對學生的針對性的評價比較少。

蘇教版數學四下《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 篇2

今天,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對於一一列舉的方法,有許多學生都在無意中用過,但是卻沒有把它系統化,甚至根本就沒有正視它。換句話説,學生基本都認識列舉的方法,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主要是學生思考方法的整理過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中我在以下方面下了工夫。

一、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心理學指出,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是由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五年級學生雖然已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碰到問題的第一反應終究是形象化的`。就比如本課例一,學生首先想到的是把圍的樣子擺出來或畫出來,空間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是直接想出來。於是,我組織學生從擺小棒入手,在擺的過程中逐步發現規律、研究規律。在小棒已顯得可有可無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屏棄小棒,共同進行方法的優化。整個過程充分體現教為學服務,每一步的推進既是課堂的需要也是學生的需要,學生主宰了課堂,課堂也發展了學生。

二、 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

思維是貫穿數學學習始末的一項活動,故數學被喻為思維的體操。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也即瞭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課上我儘量做到讓學生多説,説説自己的思考過程,説説對於問題的看法,根據學生的發言中的反饋信息合理安排接下來的環節。

但是,最後的鞏固環節處理得很不到位。首先試一試時三份作業一起呈現,學生比較起來無從下手,未能找到各個的特點。而接下來幾題由於時間關係交流得比較倉促,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蘇教版數學四下《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 篇3

小葛老師在尊重教材的情況下,把知識的邏輯起點與現實起點連接起來,將豐富的精彩問題策略進行外顯。根據解決問題是多元的,讓學生的思維流動,允許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給學生有充分的學習自由度,讓學生快樂的學習。

本節課教者沒有把解決某一個具體的問題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學生體會策略的價值,並主動運用策略來解決問題上。這節課有以下幾個點比較好:

一、教學設計“實”。

教學內容的設計符合學生的情感,結合教學實際,大膽更改教材,增加了情景中的信息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一種需要情感——願意在解決問題之前先整理信息。做到了教材服務於教學,而不是教學服務於教材。

二、教學方式“活”。

在教學中充分的體現老師的指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所有知識的'學習,教師扮演着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而學生則在老師的組織下充分的在課堂這一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華,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也學會讚美別人;他們掌握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體驗着成功的喜悦。

三、教學內容“豐”。

整節課的教學密度大,內容豐富,把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從課的開始一直到結束,每一個問題的產生,每一次知識的收穫都離不開實際生活的情景,這是教師用心之處,讓學生知道學習數學的最大作用就是讓數學知識服務於生活。

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從多種策略中慢慢感知、理解,在比較擺小棒、列舉、圖表等策略中使學生領略列舉的優勢,注重過程的學習。誘發學生學習快速進入探索狀態,因學而設、順學而導,把設計、學習、引導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及時回頭看一看自己的學習行為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真切體會,及時檢測學習效果,同時拓展了問題的深度,培養學習邏輯思維能力。

蘇教版數學四下《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 篇4

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想起是三年級上冊新增的內容,重點是讓學生利用從條件想起的策略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是第一次接觸“解決問題”也是第一次接觸“策略”。為了讓孩子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在快樂和輕鬆的氛圍中發展合作交流能力,我跟我們級的老師進行多次探討,在幾次磨課過程中感受很多,對“從條件想起的策略“這課教學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下面就談一談我的幾點認識。

第一、精彩的導入是一節課良好的開始

導入是思維的起點,好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往往關係着學生學習這一節課的效果如何。如果導入成功,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維活躍,理解和記憶的質量就會相應提高。所以課堂一開始我就“挑逗”孩子的味覺,事先準備了孩子愛吃的棒棒糖,並説這是老師為舉手積極的小朋友準備的獎品,緊接着問“猜猜這裏面有多少個棒棒糖”,教學反思《《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在孩子們都猜錯的情況下,給孩子們一個條件,他們發現條件很重要,從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怎樣根據條件解決問題”。這樣的導入能激發孩子的表現欲,讓他們積極地開動腦筋,又能很好的揭示這節課的主題。

第二、適當的教材重組能提高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材的編排雖然已經考慮到學生的共性,但畢竟存在地域、羣體乃至個別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在把握教材特點的基礎上,適當的`重組教材,從而做到優化教學,使每個孩子都可以充分地發展和學習。“從條件想起的策略”這課例題只出現兩種方法解題,所以我教學例題時問“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孩子發現還有其他比較好的方法,解題思路的多向化也能很好的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想想做做內容量較大,所以我也進行了重組,原先的五道題我只用了三道,並對最後一題進行了提高。想想做做第一題由於比較難理解,我將知識分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這樣的目的是為了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使學生在學習中既長知識,又長智慧,身心也能得到健康發展。

第三、課堂是孩子的“課堂”

在前幾次的試教中,我發現整堂課我説的太多,有時候孩子説的挺好我還要再強調一遍。這種情況就導致了孩子的學習效率不是太高。其實課堂是孩子的,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與對話應該體現在課堂的每一個細節中,在課堂上一定要讓出充分的時間給孩子“説”。孩子能説的就讓孩子説。在例題教學時讓孩子説一説“以後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是什麼意思,我先讓孩子自己思考一會兒,然後小組裏説一説,最後全班一起説一説。用策略時也是讓孩子講給孩子聽,先根據什麼求出什麼,再根據什麼求出什麼,老師只是適當的點撥一下。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孩子們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做為老師就應該提供各種機會讓孩子各抒己見,學生無暇率真聲音的課堂應該是最“動聽”的課堂吧!

蘇教版數學四下《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 篇5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感覺這一課時內容並不好上,因為它與其他教學內容不同,並不像其他課那樣,通過一節課的學習能讓學生學到一個具體的知識。這一課沒有教給學生什麼新的知識,它所要表達的是一種數學思想,即“轉化”。教材藉助一些具體的數學問題來向學生傳達這一數學思想。

在備課時,我把教學的着力點放在兩處:

1、突破轉化的具體方法。不僅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轉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切體悟到“怎樣才能夠想到這種轉化的方法”。

2、突出轉化的實際價值。精心選擇數學問題,所選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大都能夠解決,但合理運用轉化的策略可以更便捷地得到問題的`結果。

上完這節課後,我也有以下幾點感悟:

1、在教學中,我沒有按照教材所列的順序進行,而是重新整合了教材,改編了教材。課前我以曹衝稱象這一故事引入,讓學生髮現運用轉化的策略思考問題更為簡單,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新課時,“面積是否相等”“怎樣計算周長比較簡便”,在學生經過觀察、思考從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同時,適時充分運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來輔助教學,使學生對圖形的具體轉化方法獲得清晰的認識,再次感受轉化是解決問題的好策略。

2、同時,我注重了對前面所學知識進行了整理、複習,還注重了知識的遷移,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打下基礎。通過回顧已有知識,展示不同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掌握“轉化”策略的一般方法。

3、練習鞏固環節,我設計在解決圖形問題中確實用到轉化,而且在解決其它問題時,比如,在做計算時,利用一些性質進行轉化、感受轉化的神奇,突出數與形的轉化,足球比賽活動中也運用轉化的思想等,通過設計不同的練習,讓學生不斷地積累使用轉化策略的經驗。最後,引用數學家的話,深化“轉化”。

4、課前設想總是美好的,但在實際的操作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課後發現,課堂上給予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還不夠充分,彙報形式除了問答式還應有些新的變化,設計上還可以對教材再挖一挖,畢竟孩子們五年級了。另外,課堂上對學生的啟發提問,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過渡語言,對學生回答完問題的評價語言等,我應該修煉內功,讓自己的底藴再豐厚一些。我想,這些是我今後應該努力的目標了。

蘇教版數學四下《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 篇6

“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確定的課程目標之一。解決問題的策略可理解為解決問題時的計策和謀略。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旨在突出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設計及運用,通過方法的運用、反思和內化促進解決問題策略的形成,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策略雖各有不同,但策略本身又具有共同的特性。如何把握好這些策略的特性,根據策略的特性展開教學,是提高解決問題策略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一、策略的適用性

一般來説,不同的解題策略都能有針對性地解決某類問題。特別是,在學生初次明確地學習相關策略時,要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策略的價值,教師首先要對某種策略所能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找出這些問題的共同特徵,這樣,才能提供更典型的問題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例如,在有些實際問題裏,條件與問題的關係不能歸結為常見的數量關係,因而很難列式計算出答案,但是,與問題相符的一些可能答案卻很容易憑經驗或直覺得到,只要把符合題意的所有可能答案全部找到,問題也就順利解決了,“一一列舉”就是解決此類問題的策略。像周長一定的長方形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面積一定的長方形有多少種不同的拼法;三種(不同)雜誌各一本,最少訂1本,最多訂閲3本,共有幾種不同訂法等都適合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某種策略所能解決問題的特徵,才能提高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二、策略的價值性

學生對策略的態度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態度表現為對策略有熱情,感受到策略對形成解題思路的作用,具有自覺運用策略的意識和習慣。消極的態度則把策略看作負擔,理解為教科書和教師的規定,是被迫進行的。因此,教師要設法讓學生體會某種策略對於解決某類問題的必要性和價值,並轉化成學生解決問題的內在需要,真正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以“一一列舉”的策略為例,在讓學生初步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了周長一定的長方形有多少種不同圍法後,我引導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把一一列舉的策略與以前的解題方法進行比較,讓學生感悟一一列舉的具體含義,初步體會一一列舉的特點和價值,即可以把符合要求的答案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來。通過體驗和分析,學生體會到一一列舉的策略的確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方法,從而對這種策略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樣,在下次碰到類似問題時,學生會自覺運用這種策略去解決。

三、策略的體驗性

策略不能直接從外部輸入,只能在方法的實施過程中通過體驗獲得。體驗是心理活動,是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獲得的意識與感受。體驗使數學教學不再僅僅關注到數學事實的接受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而擴展到促進學生髮展的各個方面。還是以“一一列舉”的策略為例,為了讓學生體驗到這一策略的價值,我設計以下環節:

(1)設疑啟思。在出示問題“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後,我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時間思考,讓他們嘗試尋找答案。學生由於受經驗的限制,他們中的一部分只能找到一兩種符合要求的答案。這時,我又引導他們思考:怎樣才能找到符合要求的全部答案呢?學生又陷入了思考。

(2)激活經驗。我讓學生再次理解“不同圍法”的含義,即圍成的各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的米數不同。學生很自然地想到了可以從長方形的'寬是1米、2米……從小到大依次地想,也可以從長方形的長是8米、7米……從大到小依次地想,學生已有的列舉經驗(學習10以內數的分與合)被激活了。接着我還與學生討論交流了列舉到什麼時候停止,初步體會列舉的有序性、周密性。

(3)回顧分析。在解決問題後,我請學生對用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了回顧與分析,一方面再一次明確和消化了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列舉策略的價值,為他們解決類似問題積累經驗。

(4)延伸拓展。在後面的例2(訂書問題)和例3(安排房間問題)的教學和練習中,我總會讓學生先談談準備用什麼策略來解決這些問題,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這些問題有什麼好處,促使學生在例1中獲得的一一列舉的經驗能順利實現遷移應用。

四、策略的靈活性

策略的靈活性主要體現在隨着具體情境的變化,具體運用策略的形式也是靈活多樣的。在列舉的策略教學中,三道例題所呈現的是填表列舉的形式。在練習中,有些練習已經列出了表格,學生可以填表列舉,有些可以直接在圖上畫畫、填填,找到答案,還有一些練習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列舉的形式。如練習“有1克、2克、4克的砝碼各一個,選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能在天平上直接稱出多少種不同質量的物體?”學生在練習中有的運用了填表列舉的方法,也有的用畫圖來説明問題:

這樣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比較形象、簡潔。作為教師,要鼓勵創新,提倡運用策略形式的個性化,這樣學生在展示個性的同時,能進一步體會到“只要適合的策略就是最好的策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ngvoz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