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高中音樂説課稿人音版

高中音樂説課稿人音版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英名稱:music;法文名稱: musique;意大利文:musica)。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高中音樂説課稿人音版,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音樂説課稿人音版

高中音樂説課稿(一)

一、説大綱

我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是《非洲音樂》,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為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鑑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二、説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為學生對黑非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瞭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瞭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為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並儘可能採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鑑賞、體驗、表現、創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三、説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瞭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並瞭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祕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

四、説教法與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導入,欣賞與探討,創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儘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編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編與表演環節,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為內化為基礎技能實踐活動。課堂最後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五、説教學過程(略)

六、説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並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我們一直認為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鑑賞課教學中,儘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高中音樂説課稿(二)

我説課的題目是欣賞小提琴獨奏《思鄉曲》。本課是《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全一冊)96年版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音樂中第二節器樂曲中的一首小提琴獨奏曲《思鄉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中音樂課本》中,馬思聰的《思鄉曲》是中國近現代音樂的優秀代表。引導學生對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瞭解,有助於欣賞他的作品。從而使學生對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從內容、風格上進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賞。該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作為中學生很有必要去欣賞它,同時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聯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思鄉曲》,學習瞭解其演奏樂器--小提琴:曲作者馬思聰;作品的曲式與風格--帶再現的三部曲式。

2)情感目標: 通過欣賞《思鄉曲》,使學生從情感上願意聆聽,並有進一步學習和了解馬思聰其他作品的情緒,培養學生的思鄉情和愛國情。

3)德育目標:通過音樂作品的學習,使學生在音樂審美實踐活動中能正確地感受、體驗、理解鑑賞音樂,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

確立依據:(1)以大綱為綱,以教材為本,以教參

為指導。

(2)注意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發展學生智能,使學生全面發展。

(3)正確認識我國民族音樂,落實德育教育。

3、教學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A、重點:通過聆聽,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及音樂情感上的變化。

B、難點:在聆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審美評價。

確立依據:《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獨奏曲,通過一把琵琶把戰爭的整個過程描述的非常形象。從列營、吹打到得勝回營每一情節都極具寫實性。音樂藝術主要是通過聆聽來獲得感官上的欣賞,從而達到情感上的變化。此曲為標題性音樂,易於被學生理解和參與。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及對策: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們在初中階段已有所瞭解,但對這首作品的風格和創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課前以給學生布置下作業,閲讀課本,查閲資料。根據以往課堂情況分析,有85%的學生能付諸行動,但這其中只能有30%的學生對這首作品作到較全面的瞭解,而50%的學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軼聞趣事,而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一無所知。基於以上情況我確定了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更好 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教材的加工重組及補充拓展:

A.重點難點的調整:

重點方面除教材原有的內容以外,又增加了一點學生更深層次瞭解曲作者愛國之情、思鄉之切

的可貴的思想品質,這也正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育培養的青年學生所應該具有的優良品質,正符合我校德育實驗四情之一的愛國情教育。

B.補充、拓展教材:

《思鄉曲》的'創作素材取材於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甚至樂曲的第一大部分直接採用《城牆上跑馬》的旋律作主題。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這首歌作為提高學生視唱能力的一個手段,即提高了學生的基本技能又拓展了知識。

讓學生利用多媒體和校園網查找作曲家的相關資料,在教師引導下采用記者答辯會的形式來介紹曲作者的生平,作為課堂內容的補充和拓展。

三、説教學目標:

2、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們在初中階段已有所瞭解,但對這首作品的風格和創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課前以給學生布置下作業,閲讀課本,查閲資料。根據以往課堂情況分析,有85%的學生能付諸行動,但這其中只能有30%的學生對這首作品作到較全面的瞭解,而50%的學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軼聞趣事,而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一無所知。基於以上情況我確定了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四、説教學流程:

本課所使用的教學模式是參與__體驗的教學模式。程序是:情感喚起階段,以愛美為特徵,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情感深入階段,以鑑賞美為特徵,培養學生高尚健美的審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階段,以創造美為特徵,將內在審美情感體驗客觀化、對象化、形式化。

理論分析:以學生主動參與直接體驗音樂活動為主要形式。活動的過程是情感、認知和行為協調的過程,是學生身心協調成長、發展各種能力、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過程。

教學方法和策略:

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1)音樂欣賞法;(2)演示法;(3)練習法。

教學流程;

(1)導入:教師拿一把小提琴。設置的問題是誰願意上來運用以往的知識經驗持琴、演奏? (激發興趣,喚起參與願望)

(2)放一段音樂。問題是聽了這段音樂有何感受?

(3)同一旋律,音區不同,力度不同,聽後會有何 感受?學生反饋。

(4)教師運用力度對比演唱此旋律會產生什麼樣 的聯想。師聲互動。

(5)點出課題《思鄉曲》以上部分給學生提供多種參與情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體驗願望的機會。

(6)簡介作品:1)樂曲以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為基本素材 ,具有濃郁的民間音樂風格。

2)此曲採用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寫成。在寫作手法上運用了我國民間音樂中常用的變奏手法。可謂中西結合、洋為中用的成功嘗試。

(7)學習小提琴。由學生結合實際介紹小提琴的定弦及音色特點。教師歸納補充。

(8)學唱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知識拓展,通過練習評價總結等活動,深化情感體驗,知識技能遷移。

(9)介紹曲作者;先由一位學生根據課前查閲的資料向學生介紹,然後採用答記者問的形式來介紹馬思聰,教師補充。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0)完整欣賞《思鄉曲》通過聆聽,分析作品曲式。要求學生用手勢(食指)表示第一變奏,用兩個手指表示第二變奏, 用三個手指表示第三變奏,學生專着的聽,並做出相應的反映,最終通過對比學生明確樂曲的曲式。

五、説教學手段;

本課教學手段將採用課件和錄像。現代教學媒體不受時間、 空間、 宏觀 、微觀的限制,視聽結合,形象直觀,如實地傳輸、保存和再現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傳輸速度,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發揮高水平教師的作用,使音樂教育社會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高中音樂説課稿(三)

一、説教材:

本課題選自人音版高中音樂鑑賞模塊第十六單元第二十九節。所教的內容為冼星海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二、説教學目標:

以音樂課程標準的定位為依據,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則,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 聆聽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感受,體驗其豐富的音樂情緒,進而認識這部作品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通過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 使學生了解什麼是大合唱,並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 形式都有哪些?對《黃河大合唱》中各樂章進行分析。

三、説教學重、難點:

由於時間關係在課堂中重點聽三個樂章,《黃河船伕曲》《河邊對口曲》《保衞黃河》引導學生欣賞分析《黃河大合唱》情感發展。及演唱形式。

四、説學法

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集體演唱小組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思考、來提高認識,獲得知識。

五、説教法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採用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課堂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教學形式:

1、創設情景教學法能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採用啟發式、討論式、對比式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識。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視、聽結合起來,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並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

六、説教學流程

(一)導入:先讓學生視聽一小段音樂,然後問題式引入新課。

(二)出示課題:《黃河大合唱》(設計意圖 通過問題的設計推動課堂進入主題)

1、讓學生交談自己所瞭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創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

2、教師小節之後讓學生觀看一段視頻《作品創作故事》來詳細瞭解作品產生過程。

3 教師提出問題,這部作品共分幾個樂章?大家最想聽第幾樂章?

(三) 新課講授

1 視聽《欣賞《河邊對口曲》

(設計意圖 通過欣賞讓學生真正走進音樂,從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情緒與情節的發展。)

師:很好!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河邊對口曲》。大家邊欣賞邊思考以下兩個問題:a/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麼?b/歌曲的情節是如何發展的?

生:欣賞作品後回答:

a/演唱形式是對唱。b/歌曲情節是從兩個老百姓相遇,然後相互問答傾訴,最後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師:我們再來聽下歌曲的最後一個部分(播放歌曲)。在這個部分裏,只有兩個背井離鄉老百姓的對唱嗎?

生:沒有,還有合唱。

師:那為什麼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這種演唱形式來表現什麼?

生:表現遭受敵人逼迫而逃亡的不僅僅只有這兩個老百姓,中國還有千千萬萬這樣苦難的人民。大家一同上前線抗日殺敵救國。

師 :找出兩位學生來表演。

2、欣賞《黃河船伕曲》

(設計意圖 想通過層層設問來推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從歌曲的體裁入手,引導學生體會歌曲速度和力度的變化。並通過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內涵。 在音樂中找出答案)

1、師:在欣賞這首歌曲之前,我請大家邊欣賞邊思考這幾個問題:

a/歌曲的體裁是什麼?b/速度與力度的變化使你聯想到什麼?

生:欣賞後回答

a/歌曲體裁是勞動號子。b/速度由快變慢再變快,力度由強變弱再變強,聯想到船伕與驚濤駭浪搏鬥的情景。

師:大家説的很對!那船伕們不懼怕驚濤駭浪,勇敢頑強地一起與之搏鬥,這表現出了一種怎樣的精神?

生:表現出船伕們團結一致、無所畏懼、永不放棄的精神。

師:對!這種團結協作、勇往直前也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和堅強。

2、師:這首歌曲的體裁是勞動號子,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船伕們勞動的場景。

生:按照老師指揮模仿勞動號子,體驗勞動號子便於整齊用力的作用。(模唱片段。)

3 欣賞《保衞黃河》

(設計意圖從分析演唱形式入手,引導學生體會作品情節與演唱的關聯關係,使學生對音樂作品中演唱形式與情感傳達的結合有一定的認知。)

師:很好!現在我們就來聆聽《保衞黃河》!會唱的同學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

生:欣賞並跟唱。

師: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時候都學唱過這首歌,剛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錯。現在我們來聽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這裏的演唱形式是什麼?(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輪唱。

師:為什麼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後又要用輪唱這種形式呢?我們現在也來輪唱一下,各位同學看老師的手勢每個小組進入。

生:進行輪唱訓練。

師:好,剛才我們進行了輪唱練習。大家體會到輪唱這種演唱形式有什麼特殊的表現意義?

生:一輪接一輪的,就像波浪一樣一層一層湧來。

師:很好!那在這首《保衞黃河》裏,作者用到了輪唱這種形式就是要表現出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團結抗日,前仆後繼,()勇往直前的抗日決心和鬥爭精神,把敵人淹沒在抗日洪流中。

(四)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選擇"拓展與探究"第四題的第2題)

1欣賞鋼琴協奏曲《保衞黃河》(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可讓學生擴寬視野,對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現形式有不同的風格)

師:現在大家對聲樂輪唱曲《保衞黃河》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們來欣賞下由著名鋼琴家朗朗和管絃樂隊合作的鋼琴協奏曲《黃河》中的第四樂章《保衞黃河》,大家來對比下鋼琴演奏的《保衞黃河》與聲樂曲《保衞黃河》,説説看你們喜歡哪個版本?這一樂章出現幾次主題,分別有什麼不同?

生:欣賞後發言。

2、"大合唱"的概念

師:《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欣賞到這裏,現在我們一起以這部作品為例來歸納下什麼是大合唱。

生: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歸納。(多樂章的聲樂套曲;演唱形式包括領唱、獨唱、重唱、對唱、齊唱、合唱等,有時穿插朗誦;用來表現重大的歷史或現實題材,內容富於史詩性和戲劇性;樂隊伴奏)

(五)總結

師:播放背景音樂《怒吼吧,黃河》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就欣賞到這裏,下節課將繼續欣賞大合唱其他樂章並與鋼琴協奏曲進行對比找出他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nzw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