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人音版二年級下冊音樂説課稿 三隻小豬説課稿

人音版二年級下冊音樂説課稿 三隻小豬説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音版二年級下冊音樂説課稿 三隻小豬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人音版二年級下冊音樂説課稿 三隻小豬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説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三隻小豬》是人音版小學音樂第2冊第7課的一首曲目。音樂生動活潑,簡潔明朗,適合一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徵。有利於孩子們通過表演和律動去感受有趣故事情景和可愛俏皮的小豬形象。是培養孩子們節奏感、旋律感、表現力的良好資源。

2、教學目標

(1)孩子們在欣賞管絃樂《三隻小豬》時,能感受樂曲快樂活潑的音樂情緒。

(2)演唱主題、反覆聆聽主題,能從全曲中聽辨主題出現的次數,學習小提琴的簡單知識。

(3)能基本準確地合着音樂進行完整表演,讓孩子們感受與人合作的樂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重點欣賞第二部分小豬蓋房子的.音樂,加強學生對音樂主題的記憶。

(2)初步瞭解小提琴的音色特點,學習其演奏姿勢。

教學難點:

在多次反覆聆聽音樂的基礎上,能基本準確的合着音樂進行表演。

二、教學策略(説教法)

根據一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徵,我在設計本課《三隻小豬》時首先力圖通過創設有趣的故事情景和可愛俏皮的小豬形象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其次,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以聽賞、遊戲為主,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聆聽音樂,並聽音樂扮演不同角色表演音樂小遊戲,突出本課的趣味性。圍繞“聽”展開豐富多彩的參與體驗活動和師生互動活動。有機的將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滲透在音樂的審美體驗中,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悦。

三、學情分析(説學法)

一年級的學生具有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因此,在本課中我通過啟發引導,藉助多媒體設備和電子白板,調動學生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並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無目的的“動”變成有目的、有規律的“動”。

四、教學程序

1、組織教學

隨教師模枋各種小豬可愛的動作律動進教室。

設計意圖:

師生情感交流。②製造良好的課堂氣氛。③感受小豬的可愛形象。

2、新課教學

(1)提問導入(初聽全曲)

觀看音樂動畫後,學生回答問題。①師:“孩子們,在剛才律動中我們模仿了哪一種動物呢?”②師:音樂裏的小豬在幹什麼?它的心情怎樣?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聽覺及音樂的想象。

(2)為三隻小豬和音樂起名,揭示課題。

①請學生為三隻小豬和本樂曲起名。

②教師揭示課題,學生用快樂柔和的聲音齊讀曲名。

設計意圖:①發展學生音樂的想象力。②揭示課題。

(3)教師合音樂演繹《三隻小豬》的故事(一聽B段音樂)

設計意圖:①以故事輔助音樂欣賞,進一步讓學生感受音樂裏小豬的可愛形象。②熟悉B段音樂。③引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

(4)唱主題

①教師加入創編的歌詞範唱主題。

②學生隨琴加入歌詞,練習主題的演唱。

③邊唱主題,邊雙手交替向上“搭房子”。

設計意圖:①通過演唱主題,加深學生對樂曲主題的記憶。②用“搭房子”的手勢,為學生滲透樂句感。

(5)聽辨主題出現次數(二聽B段音樂)

設計意圖:聽辨主題出現次數,培養學生靜靜聆聽音樂的好習慣。用課堂黃金時間提前學習樂曲B段。

(6)情景表演(三聽B段音樂)

①學生合音樂分組扮演豬大哥、豬二哥、豬小弟,進行音樂情景表演。(全體學生聽到主題音樂出現時分角色表演)

②教師評價。

設計意圖:①引發學生的有意聽覺。②為後面環節做鋪墊。

(7)介紹小提琴(四聽B段音樂)

①教師介紹小提琴。

②在教師的指揮下學生合樂演奏小提琴。

設計意圖:①培養學生對小提琴音色的感受。②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姿勢。

(8)節奏體驗(引子及A段音樂聽賞)

①請學生分辨這樣的動作是在幹什麼?併合節奏練習。

②分組扮演豬大哥、豬二哥、豬小弟做蓋房的準備工作。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節奏感及與人合作的樂趣及態度。

(9)分角色合樂完整表演(聆聽全曲)

學生合樂扮演故事裏一羣快樂的小豬隨音樂完整表演。

設計意圖:

①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在音樂的活動中再次加深,鞏固對音樂的瞭解。

②學生學習情況反饋。

3、結束課業

學生和着音樂離開教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dg8v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