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小學三年級音樂説課稿

小學三年級音樂説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三年級音樂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學三年級音樂説課稿

小學三年級音樂説課稿1

一、説教材

舞扇運動是一項手持扇子,以中華傳統武術流派拳術功夫為基礎,運用傳統扇子套路中的雲、劈、撩、穿、刺、掃、握等各種功夫技法,與現代舞蹈藝術完美相結合的民族體育運動項目。

小學三年級舞扇內容注重扇的技法,組合成一套扇操分別對學生的腕部、上肢、下肢和腰部等進行訓練,培養學生身體的柔韌性,靈敏性等,增強學生體質。本節課學習扇操中的前三節——上肢運動、頭部運動、腰部運動。

二、學生分析

小學三年級學生正處在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模仿能力強,好動,好奇心強,敢於表現自我。但三年級男女生的性格愛好和運動參與程度卻有較大的差異。女生在練習與表演中會出現怕羞的一面,男生在練習中則會無所顧忌地表現自我。舞扇運動項目是一項剛柔並濟的運動,既能展現男生的好強個性,又能體現女生的柔美性情。學生還是比較喜歡這項運動的。

三、説重點、難點

重點:基本扇法和步法

難點:

1、手形,步型的正確到位

2、動作連貫性

3、動作富有韻律感和節奏感

四、説教學目標

根據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結合舞扇的特點,本課有以下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舞扇的基本動作及簡單的套路組合,提高學生對舞扇的興趣,發展學生動作協調性、柔韌性、韻律感,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2、技能目標:通過學生觀察,模仿,相互交流,使學生基本能掌握並領會每個動作的要領及方法。

3、情感目標:使學生能以積極認真的他度學習,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謙虛,好學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學習能力。

五、説教法學法

教法:

1、創設情景

都説“興趣是的教師。”好的情景能使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起來。本節課中教師在準備部分播放輕鬆悦耳的民族音樂,讓學生跟着動聽的音樂翩翩起舞,將學生的注意力潛移默化的導入到新課的教學中來。

2、創造性教學法

教師為每個小組發放扇操組合中的動作示意圖,學生在小組長的組織下,經歷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運用這一教學方法中,教師對學生的努力和進步要個給予鼓勵和讚許,以增強學生的信心,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學法:

1、小組合作探究法

學生之間的興趣愛好和原有運動水平是有差距的,為使民族的體育項目得以發揚下去,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建立一些互助合作的學習小組,使基礎較好與較差的學生組合在一起。這樣,既可以發揮基礎較好的學生的積極性,又能讓基礎差的學生獲得更多的幫助與指導。

2、表演展示法

展示自我,樂於表現是孩子的天性。學生在小組中邊學邊演,在集體中展示自己的舞扇技能技巧,這對學生來説是享受體育運動的快樂。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過程,成為課堂的主任,是教學目標的根本所在。

小學三年級音樂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小烏鴉愛媽媽》選自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音樂教科書三年級下冊。

2、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3、教材簡析:

(a)這是一首以動物為題材的兒童歌曲。敍事性的歌詞,講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熱愛,教育學生要尊敬,熱愛自己的母親,從小就要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

(b)歌曲為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大調式,2/4拍。歌曲曲調簡練,同音進行較多,具有敍事的特點。

4、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並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2)創編歌表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教育學生從小養成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5、教學重難點:歌曲的學唱和歌詞的創編。

二、説教法

1、緊緊圍繞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快樂的因素。

2、遊戲與音樂緊密結合。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位置,遊戲、音樂、動作、情節都是為了加深兒童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3、創設情境。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一個與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們對歌曲情境的體會。方法生動,簡潔。

4、激勵創新。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音樂,這種學習方式不但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還使他們獲得快樂,並享受了成功的歡愉。

三、説學法

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好勝的特點。在學習中,我注意去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音樂遊戲,律動,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動,使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及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充分體現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

四、教學過程

1、聽音樂進教室

伴隨《共產兒童團團歌》旋律進教室。學生根據音樂力度的變化,走出強、弱(重步,輕步走)。

2、新課導入

(1)出示圖片及播放歌曲《小烏鴉愛媽媽》。(依據歌曲中出現的事物,我運用多媒體創設圖片與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圖片一:在美麗的樹林裏,有一隻小烏鴉在野菊花周圍飛來飛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尋找食物。圖片二:樹林裏有一隻老烏鴉躺在樹杈上的`鳥窩裏,小烏鴉坐在烏鴉媽媽身邊,嘴裏叼着蟲子,一口一口喂着媽媽。)

當學生觀看圖片,聆聽音樂之後,

師問:這首歌曲的主人公是誰?

講了一個什麼的故事

聽了這首歌后有什麼感想?

(2)出示課題及歌詞,集體有感情的朗讀。

(3)教師再次播放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4)教師範唱。教師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學生傾聽感受歌曲情感。

(5)學生學唱歌曲。(教師啟發學生用親切,優美的聲音演唱。根據不同情況,教師應有提示或示範,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6)組織學生以“愛媽媽”為題,談談對媽媽的感情。如:幫媽媽做家務,愛惜媽媽的勞動成果,體諒媽媽的辛苦。

(7)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看圖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3、課堂小結

五、説板書設計

附板書:小烏鴉愛媽媽

看圖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提示:一人演圈內的烏鴉媽媽,一人演小烏鴉,它在圈外自由地飛來飛去,尋找食物。五至八人組成圓圈似鳥窩,集體伴唱。

讓學生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學生感受、表現、創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在歌表演中,教師給每個學生表演的機會,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親身去感受去體驗,使他們獲得快樂。

提示:一人演圈內的烏鴉媽媽,一人演小烏鴉,它在圈外自由地飛來飛去,尋找食物。五至八人組成圓圈似鳥窩,集體伴唱。

讓學生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學生感受、表現、創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在歌表演中,教師給每個學生表演的機會,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親身去感受去體驗,使他們獲得快樂。

小學三年級音樂説課稿3

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教材第六冊第六課《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的兒童歌曲。它的旋律給孩子們勾畫了一幅寬廣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課教學正是對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發展。是在第一課時歌曲學習的基礎上,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的一堂自創音樂課。

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以及品德的教育。通過學習,讓學生能用輕快明朗的聲音演唱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們的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煉,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良好情感,從中滲透對學生心靈美、行為美的品質教育。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現音樂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本課的難點是:學生分組為旋律創編春天的歌詞。

本課以音樂教學為主,同時結合了語文、思品、美術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

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為學生創設一個春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學生感受自然的美、音樂的美。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還採用了遊戲法,實施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策略。

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採用人機交互的手段,讓學生點擊鼠標自由選擇畫面上的對象,組成春天的圖畫。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現代音樂課程標準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所以,我為這節課擬定的題目為《春天的旋律》。它所藴涵的內容本身很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音樂藝術想象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裏,我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始終。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教學中我打破傳統、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把音樂和多媒體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聆聽音樂、理解音樂,為音樂所表達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萌發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激發學生去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複習歌曲,感受春天,遊戲活動這三部分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説春天、贊春天三環節。通過這樣的安排,使學生的欣賞美、感受美、表達美、歌唱美、創造美這一系列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採用提問的方式開課:“同學們,請看窗外,現在是什麼季節呀?”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學生很快就進入了現實的情景裏。接着我告訴學生,“讓我們一起來唱首春天的歌吧”,這時候,學生就可以看着電腦屏幕上出現的歌單,拍着手在音樂的伴奏聲中唱起了歌曲。我又採用聽練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聽辨自己和老師模仿小黃鸝唱歌的不同,突出強弱關係,解決歌曲中的難點,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看春天。我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這一特點,讓學生看關於春的錄像,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鋼琴旋律,讓學生從視覺上,聽覺上都得到藝術的感染,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得到培養。接着我又引導學生在音樂聲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語言來描述,並進行模仿。也許有的孩子會説太陽,有的學小鳥,有的用身體表現柔柔的柳條,還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風箏。你一言,我一語,我再讓他們用自己的小手在電腦上,選擇出喜歡的春景,用電腦拼圖的方法自由組成春天的圖畫,這時候,我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幅美麗的春天美景。

通過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學內容上,就把語言、律動、音樂、美術、多媒體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使新課標中提倡學科綜合的精神得以體現。這樣的教學,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能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學生積累了許多描寫春天的語言,也為後面的創編歌詞打下基礎。接下去,我又讓孩子們用優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

在教學方法上,我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為主,尊重個體的不同體驗,讓學生在鍵盤上敲出自己所喜歡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採用不同速度時所產生的不同情緒。歡快的音樂像小朋友在做遊戲,舒緩温柔的音樂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這些充滿童趣的語言,讓他們在感受音樂中豐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進行了樂感的培養。接着,我讓學生分小組為這段旋律填寫春天的歌詞,這喚起並促進兒童潛在的音樂本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

學生在一起進行創作,發揮集體協作精神,我再讓小組展示自己的創作,並進行互評。這樣的創作活動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孩子們在心理上都得到滿足、肯定、愉悦。最後,我採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體技術把教室創設成一個美麗的大草地,在春天圖案的背景下,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學生分組進行遊戲活動。在輕鬆快樂自由的氛圍中學生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裏?它,在温暖的陽光裏,在嫩綠的枝頭上,在大家的歌聲裏,在老師的笑臉上,在我們的心裏,在美好的生活裏。孩子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無處不在,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國藝術家羅丹曾説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裏創造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dkpxl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