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推薦】高中音樂説課稿四篇

【推薦】高中音樂説課稿四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音樂説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高中音樂説課稿四篇

高中音樂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這部分內容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陳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選用的教材是高中一年級音樂鑑賞課本第二十八節。

2、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高中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⑴知識與技能:蒐集、閲讀相關知識,認識國歌作者聶耳並知道這位革命音樂家的偉大貢獻及高尚品格;初步瞭解20世紀30年代左翼音樂運動對我國新音樂文化發展的影響。

⑵自主欣賞、主動探究、合作創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與體念音樂,能主動地投入到本課的各項音樂活動中,並通過學生的主動欣賞和積極創造,來提高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充分地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

⑶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所創設的情景及運用舉例分析、感受、體驗等方法,讓學生體驗到作品情感內涵,體驗到樂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⑷情感目標:通過聆聽《金蛇狂舞》和《畢業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積極樂觀向上的信念。

基於音樂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分析聶耳的兩部音樂作品《金蛇狂舞》和《畢業歌》

【教學難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感受作品內涵,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第二方面説教法和第三方面説學法上面談談。

二、説教法

選用舉例、聆聽、比較、自行分析、小組討論、交流看法、情感共鳴等分析作品的方法達到教學目的。

三、説學法

我們常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

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方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同時我還讓學生多聽多練,自省自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最後我具體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四、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為四個環節:

情景導入——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論——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情景導入——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論

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節:

㈠情景導入(5-8分鐘)

⒈放映20xx年國慶節北京天安門升旗儀式視頻片段,起立唱國歌。

①國歌每個學生都要會唱。大、中、小學的重要集會要唱國歌,引導學生思考唱國歌時要注意什麼?

②情感教育人們唱起國歌,就會居安思危,想起祖國過去受侵略受壓迫的苦難,想起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鬥爭,就會激發愛國主義精神。我校每週一早上都要升國旗,在這莊嚴、神聖的時刻卻會看見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在升旗過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國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學甚至還手插在口袋裏,不行注目禮,東張西望或交頭接耳。唱國歌是師生表達愛國感情的一種神聖行為,奏唱國歌時應莊嚴肅立。我們不僅要學會唱國歌,而且應該唱的準確,唱的有情感。

㈡聶耳生平及代表作(5-10分鐘)

學生課前收集有關聶耳的資料,教師進行補充總結。

㈢作品欣賞(25-30分鐘)

⒈賞析《金蛇狂舞》

①聽由民樂演奏的《金蛇狂舞》,先不介紹作品。思考:談談你想到了什麼場面?心裏激起了什麼情緒?

②學生回答思考題

③教師補充:樂曲是聶耳根據傳統樂曲《倒八板》改變創作的民樂合奏曲,表現了歡慶的節日場面,描繪的是我國江南一帶人們在歡慶端午節賽龍舟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聶耳於1934年親自指揮並灌成唱片。聶耳將樂曲定名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對新中國的堅定信念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師:金蛇和狂舞個指什麼?金蛇—江面上比賽的龍舟狂舞——龍舟隊爭先恐後競賽的場面

④介紹“螺絲結頂”概念:“螺絲結頂”是一種旋律寫作手法,他將歌(樂)曲中的某幾個樂句採用逐漸刪減、收縮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情緒逐層高漲的效果。師:大家看,這種句子越説越短,最後只剩下一個音在音樂中就叫“螺絲結頂”;一問一答就是“對答呼應”,這是我國傳統的創作手法。這部分樂曲運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把龍舟比賽你追我趕、交替前行的場面寫活了。

⒉欣賞《畢業歌》

①《畢業歌》創作背景;這首歌是電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於1934年。該片講述的是“9.18”後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畢業前他們歡聚一堂時唱了《畢業歌》。影片結束時又再次響起,起到了提示主題、號召有為青年走上救亡戰場的作用。由於歌曲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因此深為廣大羣眾,特別是青年學生所熱愛,在我國革命鬥爭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②學唱《畢業歌》。請學生當指揮,全班齊唱。

㈣總結討論(3-5分鐘)

⒈《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聶耳根據傳統樂曲《倒八板》改編創作的一首民族器樂合奏曲。

樂曲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節日的夜晚賽龍船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

⒉《金蛇狂舞》運用了螺絲結頂的發展手法來發展音樂。

⒊《畢業歌》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我們不僅欣賞聶耳的優美作品更應欣賞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並代代傳唱!

我衷心的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能讓“音樂”這魅力無窮而令人神往的藝術,成為孩子們心中花朵,讓他鋪滿孩子們的人生道路,散發出不絕的芬芳!

我的説課到處結束,敬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給予指導。謝謝大家!

高中音樂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説大綱;根據大綱要求,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認識以下三個問題.即: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及藝術作用;怎樣鑑賞音樂;音樂與人生的關係.這三個問題,不僅對學生學習音樂鑑賞具有基礎性,指導性的意義,而且對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形成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用音樂來提高生活質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教材分析;本課教材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一單元的第一節.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導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響樂<第六悲愴交響曲>,還有的就是要講授音樂的基本要素.內容比較多,我計劃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

3、教學目標

一個是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感悟、表現和創造音樂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的能力。高質量的人生,應該用音樂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鑑賞的興趣和信心。二是初步認識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 三是聆聽《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4、教學重點有兩個

一是認識音樂要素、音樂形式要素的基本內容。

二是通過鑑賞作品《草原牧歌》認識部分音樂形式要素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5、教學難點

認識節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藝術作用。

二、説教法説學法

高一的學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斷力,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儘量的結合作品,通過讓學生聽,看,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在導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後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三、説教學過程

本單元主要是通過幾首音樂作品來説明音樂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説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在這一課中我主要採用對比聆聽法,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等.

1) 導入:談話導入:音樂與人生有什麼關係?設計意圖是引起學生的思考。

2) 認識音樂鑑賞的相關知識,首先是課堂提問學習導言,格言和散文.學完導言之後便是初步學習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最後把節奏,速度,力度這三個最常見的音樂要素作重點講解.

3)鑑賞<草原牧歌>.這一環節也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先完整聆聽,再對比聆聽.這一部分的設計意圖是指導學生參與鑑賞實踐活動.第二部分是對比聆聽這首曲子.教師分別打出兩個不同主題的餓節奏,並請學生配上不同音高的樂音,並讓學生體驗哪位同學的配音最美.然後對比聽,唱兩個主題音樂.最後是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部分,介紹幾個蒙古族舞蹈動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題,請學生在音樂的配合下跳舞.這部分應用的主要的教學方法是練習法,設計意圖是加深音樂記憶,培養和激發持久興趣。

四、拓展感受

再次完整聆聽《草原放牧》思考“拓展與研究”第1、2、5題和第3題有關《草原放牧》的項目。完整播放音樂,學生思考後提問回答,教師做以鼓勵為主的補充和評價,並做好記錄,作為形成性評價的材料之一。這部分主要應用的是談話法,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做題,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培養學習鑑賞音樂的信心。

五、小結:

總的來説,這是一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一堂課,教師主要通過學生的參與體驗互動和聆聽教學法,講解教學法,感悟教學法,課堂提問法與練習法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讓學生對音樂鑑賞產生興趣。

謝謝評委,説課完畢。

高中音樂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標要求,在第二單元領略了我國東西南北中多彩民歌的腔調情韻後,就進入了我國豐富的民間器樂單元。所以在第三單元中,教材安排了鼓吹樂和絲竹樂兩部分內容,在《絲竹相和》這節中,教材以我國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兩個民間器樂樂種: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為切入口,選擇了各自的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和《娛樂昇平》為主要教學素材。教材設計目的:引導學生對代表性的民間器樂種類有所瞭解,並對這些樂種的音樂特點和文化特徵有所體驗與感悟。增進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熱愛,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為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打下重要基礎。

2、教學目標 具體的教學目標有三點:一是感受、體驗江南絲竹的藝術魅力(放慢加花和支聲復調),體會其和諧、謙讓的社會文化內涵。 二是瞭解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的主奏樂器,體驗其音色特點。 三是能聽辨、區分有代表性的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

3、教學重難點 一是江南絲竹《中花六板》的學習體悟,對江南絲竹:小 細 輕 雅特點的把握。二是對《娛樂昇平》和《平湖秋月》感受高胡豐富的表現力和不同的情緒基調。

二、説學情説學法

對於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高中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都接觸過,對演奏樂器、基本情緒、風格有一定的瞭解。由於他們的知識儲備、生活經驗、思維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和提高,因此,本課的教學需要根據高中課標的新要求,充分考慮高中生的具體實際,在教學內容、要求和方式上體現出有別於小學、初中的新發展。

所以學法以體驗比較、參與感悟為主。在本課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也以 “體驗”和“比較”為主。“體驗”:身體性參與(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説、用自己的腦思考)。“比較”:音色、情緒、風格等方面的比較,以利於學生形成對音樂深刻的印象。

三、説教法

考慮到本課教材內容特點、教學目標和學情,我選用的教法以引導體感悟式為主,適當的環節採用研究點撥探討教法。

四、説教學程序

考慮到學生全部生活在西北地區,對江南絲竹不很熟悉,我將聽音樂感受體驗定為本課教學的主要途徑,同時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自具特點,充分調動學生欣賞音樂,以學生比較容易產生共鳴、容易參與的絲竹樂器音色的感受、體驗為主要切入點,在對兩個樂種的欣賞比較中,進一步豐富對絲竹樂的感受和理解,保證必要的理解和感悟。,突出“絲竹相和”這一主題,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樂器間的呼應與合作,另一方面更深層次的領略作品中所藴含着的和諧、謙讓的人文內涵。

教學程序的設計上,我將本課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導入,第二部分絲竹樂器聽辨,第三部分絲竹樂曲賞析,第四部分絲竹風格辨別。

具體步驟是:

(一)課前音樂《江南好》,配合風情圖片導入

(意圖:營造氛圍,作好進入音樂課堂的心理準備。)

(二)絲竹樂器聽辨

運用多媒體視聽結合,純聽覺辨別竹笛、二胡、揚琴、高胡這幾種樂器,讓學生體會不同地區的絲竹樂風格各具特色。把握其中主要樂器的音色是分辨不同地區絲竹樂的基礎。

(三)絲竹樂曲賞析

1、欣賞《中花六板》片段,老師點撥引導:這段樂曲中主要有哪些樂器?點出曲名,簡介江南絲竹。 結合作品分析江南絲竹藝術特色。

觀察曲譜,找每小節第一拍、第三拍的第一個音的特點。

對比演唱骨幹音旋律和二胡聲部旋律。發現旋律特色。

再聽音樂片段感受。引導分析感悟江南絲竹藝術特色的人文內涵。再次聽全曲概括江南絲竹“小 細 輕雅”的特點

2、拓展欣賞江南絲竹《歡樂歌》主題(樂隊演奏視頻)

3、廣東音樂《娛樂昇平》(教學步驟同絲竹樂曲)

4、對比聆聽《娛樂昇平》和《平湖秋月》感受高胡豐富的表現力和不同的情緒基調。

(四) 絲竹風格區分

聽辨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

三首作品片段:《旱天雷》《絲竹調》《彩雲追月》

五、説教學反思

1、師生互動的充分性和從容性可能不夠。

2、對“和”—作品技術背後的文化內涵的引導方式還可再改進。

3、學生參與方式還可進一步豐富,參與的機會可進一步增加。

高中音樂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本課題選自人音版高中音樂鑑賞模塊第十六單元第二十九節。所教的內容為冼星海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二、説教學目標:

以音樂課程標準的定位為依據,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則,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 聆聽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感受,體驗其豐富的音樂情緒,進而認識這部作品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通過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 使學生了解什麼是大合唱,並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 形式都有哪些?對《黃河大合唱》中各樂章進行分析。

三、説教學重、難點:

由於時間關係在課堂中重點聽三個樂章,《黃河船伕曲》《河邊對口曲》《保衞黃河》引導學生欣賞分析《黃河大合唱》情感發展。及演唱形式。

四、説學法

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集體演唱小組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思考、來提高認識,獲得知識。

五、説教法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採用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課堂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教學形式:

1、創設情景教學法能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採用啟發式、討論式、對比式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識。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視、聽結合起來,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並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

六、説教學流程

(一)導入:

先讓學生視聽一小段音樂,然後問題式引入新課。

(二)出示課題:

《黃河大合唱》(設計意圖 通過問題的設計推動課堂進入主題)

1、讓學生交談自己所瞭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創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

2、教師小節之後讓學生觀看一段視頻《作品創作故事》來詳細瞭解作品產生過程。

3 教師提出問題,這部作品共分幾個樂章?大家最想聽第幾樂章?

(三) 新課講授

1 視聽《欣賞《河邊對口曲》

(設計意圖 通過欣賞讓學生真正走進音樂,從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情緒與情節的發展。)

師:很好!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河邊對口曲》。大家邊欣賞邊思考以下兩個問題:a/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麼?b/歌曲的情節是如何發展的?

生:欣賞作品後回答:

a/演唱形式是對唱。b/歌曲情節是從兩個老百姓相遇,然後相互問答傾訴,最後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師:我們再來聽下歌曲的最後一個部分(播放歌曲)。在這個部分裏,只有兩個背井離鄉老百姓的對唱嗎?

生:沒有,還有合唱。

師:那為什麼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這種演唱形式來表現什麼?

生:表現遭受敵人逼迫而逃亡的不僅僅只有這兩個老百姓,中國還有千千萬萬這樣苦難的人民。大家一同上前線抗日殺敵救國。

師 :找出兩位學生來表演。

2、欣賞《黃河船伕曲》

(設計意圖 想通過層層設問來推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從歌曲的體裁入手,引導學生體會歌曲速度和力度的變化。並通過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內涵。 在音樂中找出答案)

1、師:在欣賞這首歌曲之前,我請大家邊欣賞邊思考這幾個問題:

a/歌曲的體裁是什麼?b/速度與力度的變化使你聯想到什麼?

生:欣賞後回答

a/歌曲體裁是勞動號子。b/速度由快變慢再變快,力度由強變弱再變強,聯想到船伕與驚濤駭浪搏鬥的情景。

師:大家説的很對!那船伕們不懼怕驚濤駭浪,勇敢頑強地一起與之搏鬥,這表現出了一種怎樣的精神?

生:表現出船伕們團結一致、無所畏懼、永不放棄的精神。

師:對!這種團結協作、勇往直前也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和堅強。

2、師:這首歌曲的體裁是勞動號子,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船伕們勞動的場景。

生:按照老師指揮模仿勞動號子,體驗勞動號子便於整齊用力的作用。(模唱片段。)

3 欣賞《保衞黃河》

(設計意圖從分析演唱形式入手,引導學生體會作品情節與演唱的關聯關係,使學生對音樂作品中演唱形式與情感傳達的結合有一定的認知。)

師:很好!現在我們就來聆聽《保衞黃河》!會唱的同學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

生:欣賞並跟唱。

師: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時候都學唱過這首歌,剛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錯。現在我們來聽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這裏的演唱形式是什麼?(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輪唱。

師:為什麼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後又要用輪唱這種形式呢?我們現在也來輪唱一下,各位同學看老師的手勢每個小組進入。

生:進行輪唱訓練。

師:好,剛才我們進行了輪唱練習。大家體會到輪唱這種演唱形式有什麼特殊的表現意義?

生:一輪接一輪的,就像波浪一樣一層一層湧來。

師:很好!那在這首《保衞黃河》裏,作者用到了輪唱這種形式就是要表現出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團結抗日,前仆後繼,勇往直前的抗日決心和鬥爭精神,把敵人淹沒在抗日洪流中。

(四)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選擇"拓展與探究"第四題的第2題)

1欣賞鋼琴協奏曲《保衞黃河》(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可讓學生擴寬視野,對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現形式有不同的風格)

師:現在大家對聲樂輪唱曲《保衞黃河》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們來欣賞下由著名鋼琴家朗朗和管絃樂隊合作的鋼琴協奏曲《黃河》中的第四樂章《保衞黃河》,大家來對比下鋼琴演奏的《保衞黃河》與聲樂曲《保衞黃河》,説説看你們喜歡哪個版本?這一樂章出現幾次主題,分別有什麼不同?

生:欣賞後發言。

2、"大合唱"的概念

師:《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欣賞到這裏,現在我們一起以這部作品為例來歸納下什麼是大合唱。

生: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歸納。(多樂章的聲樂套曲;演唱形式包括領唱、獨唱、重唱、對唱、齊唱、合唱等,有時穿插朗誦;用來表現重大的歷史或現實題材,內容富於史詩性和戲劇性;樂隊伴奏)

(五)總結

師:播放背景音樂《怒吼吧,黃河》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就欣賞到這裏,下節課將繼續欣賞大合唱其他樂章並與鋼琴協奏曲進行對比找出他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wdgdw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