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成語 >

成語囫圇吞棗

成語囫圇吞棗

【漢字書寫】:囫圇吞棗

【漢語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成語出處】:宋.朱熹《答許順之書》之三:“今動不動便先説個本來精粗無二致,正是囫圇吞棗。”

【成語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讀書做事非常的不認真,偏重於不求甚解,多指讀書方面。

【囫圇吞棗的意思】:囫圇:指整個兒的東西。把整個棗子一口吞嚥下去,不咀嚼不辨滋。多指在學習上食而不化,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不加鑑別、甄別和理解就籠統地接受。

【囫圇吞棗的近義詞:食而不化、生吞活剝、不求甚解;

【囫圇吞棗的反義詞】:含英咀華、融會貫通、細嚼慢嚥;

【囫圇吞棗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只是天天看書,但從來不想書中有什麼道理,他便以為自已學富五車了。有一回朋友聚會的時候,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的説:“世上很難有十全十美的事啊!就好比生梨和棗子的性能,吃生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是吃了傷人脾臟;吃生棗對人的脾臟有好處,但吃了卻傷人的牙齒。”這時,那個自認為才氣無雙的人説:“這個非常簡單啊,只要吃梨的時候,不吞下去,用牙齒咀嚼就行;吃棗時,囫圇地吞下去,不用牙齒咬不就可以了嗎?”客人聽了後搖搖頭,笑着説:“像你説的那樣囫圇地把棗吞下去,那棗核不都留在肚子裏了,可以消化得了嗎?對脾臟又有什麼好處呢?”眾人都笑得前俯後仰,説他是“囫圇吞棗”。食物是人精力的`來源。我們吃東西千萬不能像故事中人説的那樣囫圇吞棗,而應該細嚼慢嚥,這樣才有利於消化吸收,利於身體健康。也提醒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孜孜不倦地認真學習,從實際出發,仔細分析,充分理解,實事求是,才會有利於我們的工作和學習。

【囫圇吞棗例句】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清.八寶王郎《冷眼觀》第六回:“你説了一大起沒頭沒腦的話,囫圇吞棗,我一句都聽不懂。”

朱自清《經典常談.四書第七》:“那時先生不講解,只讓學生背誦,不但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只要囫圇吞棗地念,囫圇吞棗地背;不懂不要緊,將來用得着,自然會懂的。”

【囫圇吞棗造句

讀書就好像是在品味美輪美奐的風景或享受愉悦的愛:請細細的品味文學魅力,切勿囫圇吞棗。

文學作品情寓意長,妙文佳句屢見不鮮,只是有些書應當淺嘗轍止,有些書卻當囫圇吞棗一筆帶過。

標籤: 囫圇吞棗 成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chengyu/pp02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