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囫圇吞棗

成語故事-囫圇吞棗

導語:囫圇吞棗,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下面我們仔細來看看這個故事説的是什麼吧!歡迎大家閲讀!

成語故事-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

【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大聲念出來,可是他從來不動腦筋想一想書中的道理,還自以為看了很多的書,懂得許多的'道理。

有一天,他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邊吃邊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萬分地説:“這世上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來説:梨對牙齒很好,但是吃了傷胃;棗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會傷牙齒。”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

這個人為了表現自己的聰明,就接下去説:“這很簡單嘛!吃梨子時不要吃進果肉,就不會傷胃;吃棗子時整個吞下去,就不會傷牙啦!”這時桌上正好有一盤棗子,他説完便拿起一個大棗放在嘴裏,囫圇着吞了下去。

大家怕他噎到,連忙勸他説:“千萬別吞,卡在喉嚨多危險呀!”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説:"你真是囫圇吞棗呀!"大家聽了,都笑得前仰後合。

寓意

“囫圇吞棗”的故事讓我們感到可笑,它告訴我們世間的事大都有利有弊。興利除弊要有恰當的辦法。似是而非,"囫圇吞棗",只能惹人發笑。它提醒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只有認真學習,從實際出發,仔細分析,充分理解,實事求是,才會有利於我們的工作和學習。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

【解釋】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

【相近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

【相反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嚥、融會貫通

【英語】bolt

【成語例句】

◎ 然而,人們來不及鑑別、吸收和消化,只能採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圇吞棗的辦法,良莠不分,拾起來便用。

◎ 行為主義的交替反應之説便用以補救這種囫圇吞棗之弊。

◎ 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 在學習前人的東西時,取囫圇吞棗的方法,不能消化並理解其所以然。

◎ 爺爺也不要求這些,因為他本來就講不明白那些詩,只能讓我囫圇吞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dqme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