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囫圇吞棗的故事

囫圇吞棗的故事

導語:囫圇吞棗,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故事,歡迎閲讀與借鑑,謝謝!

囫圇吞棗的故事

【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

【解釋】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

【相近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

【相反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嚥、融會貫通

成語故事】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生。一天課餘時間,學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和大棗吃了起來。這時,先生家裏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個醫生。他看到學生們都 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説:“雖然梨子有益於嗓子,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於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嗓子。”聽了這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生想了很久才説:“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嚥下去,這樣就不能傷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嗓子了。”客人説:“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

標籤: 囫圇吞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mzd80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