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臨江之麋原文和翻譯

臨江之麋原文和翻譯

《臨江之麋》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寓言小品類的文章。這篇文章描寫了臨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寵勢而傲“內犬”,最終落得個被“外犬”“共殺食之”的悲慘結局,影射了那些無才無德、依勢放縱、恃寵而驕的奴才,諷刺了他們的悲慘命運,也諷刺了那些無自知之明,認敵為友,結果招致滅亡的人。文章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細緻逼真,形象傳神。下面是臨江之麋原文和翻譯,請參考!

臨江之麋原文和翻譯

臨江之麋

臨江①之人,畋得麋,畜之。入門,羣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③。

積久,犬皆如人意。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④我友,牴觸偃仆,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⑤甚善,然時啖其舌。

三年,麋出門外,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⑥道上。麋至死不悟。

(《柳河東集·三戒》)

【註釋】

①臨江:地名,江西省清江縣。②怛(dá):驚恐。③稍:漸漸。使與之戲:即“使其與之戲”,讓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確。⑤俯仰:周旋,應付。⑥狼藉:散亂的樣子。

⒈畋(tián):打獵。⒉魔(ní):幼鹿。⒊良:真。⒋偃:仰倒。⒌啖:舔。

白話譯文

臨江有個人,打獵時捉到一隻麋鹿,把它帶回家飼養。剛一進門,一羣狗流着口水,都搖着尾巴來了,那個人非常憤怒,便恐嚇那羣狗。從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讓狗看熟了,使狗不傷害它。後來又逐漸讓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時間長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願做了。麋鹿逐漸長大,忘記了自己是麋,以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時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滾,越來越親近。狗害怕主人,於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時常地舔自己的嘴脣。多年之後,鹿走出家門,看見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過去想跟狗玩耍。這羣野狗見了鹿既高興又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也沒有明白過來。

整體賞析

作者通過這則寓言尖鋭地諷刺了那些倚仗權貴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指出他們必敗的命運,也諷刺了那些無自知之明、認敵為友、結果招致滅亡的人。

這篇寓言在藝術表現上的主要特點有三:第一,狀物摹形生動形象,情景如見。如寫主人抱幼麋歸家,一入門,“羣犬垂涎,揚尾皆來”,八個字活畫出羣犬一擁而上,急欲啖食之態。下文寫麋與犬狎戲,説“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寫犬畏主人,一面與麋周旋,一面垂涎三尺之狀,也十分傳神。又如“外犬見而喜且怒”,用擬人的筆觸刻畫犬的心理活動也很形象。

第二,雖屬寓言,狀寫動物,敍寫卻入情入理。見出作者體味物情之細,文字敍述之工。如寫麇與犬習熟過程,開始入門,羣犬垂涎,所以主人叱喝。之後,主人抱麋與犬習熟,由開始之不動,漸至與犬戲耍。進一步寫麋漸大,與犬已熟,隨意戲鬧,競忘了己之為麋,這個發展過程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三,寓意深厚,對諷喻之意不作詳盡展開,主要通過故事和形象本身體現出來,可讓人從不同角度玩味受教。如寓言結尾只一句收束,“麇至死不悟。”寓意深沉。“至死不悟”四個字,既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也勾畫出麋的可憐與可悲。

《臨江之麋》以揶揄的口吻諷喻了社會上“依勢以幹非其類”的人。“忘己之麋”任性妄為,冒犯外物,以尋得快樂,可當它失去了主人的庇護,輕而易舉地就被外犬“共殺食之”。更加可悲的是它至死還沒有明白箇中原因。古往今來,行事不知推己之本,躺在別人懷抱裏討口飯吃還自鳴得意的人,並不少見。從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中揭示出深刻的諷喻意義,正是它以小見大的藝術魅力所在。

標籤: 翻譯 原文 臨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jzgel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