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點的訓練論文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點的訓練論文

一位體育老師曾説過,要想讓學生學會游泳,首先得推他們入水。讓他們通過在水中的沉浮翻騰,逐漸掌握水性,並試着站立起來以自救。至於老師,所要做的是在岸上教會他們基本的動作要領,看着他們在水中撲騰,必要時拉一把而已。作文亦是同理,學生才是作文的主角。作為老師,教的是寫作的方法。但就目前學生寫作的情況來看:學生為了應付總會東拼西湊,亂抄一氣,往往詞不達意,或者想説“心裏話”卻又苦於詞語貧乏,有口難言;有的作文像是“流水帳”,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分不清主次,夯不到點子上去。寫作不是隨意的塗寫,而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訓練,學生不但要懂得遣詞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佈局、謀篇、確定中心思想,由“準備”“構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動交互進行的循環過程。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點的訓練論文

在作文教學中,怎樣才不“限制學生思維發展”,又不“熄滅學生的思維火花”,卻又能行文流暢、中心明確。葉聖陶先生曾説:“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閲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我認為閲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着密切的聯繫,教科書中有的可作學生的範文,這就需要老師利用好教材,抓住點,做好“下水”的示範,從而輻射到面。

一、在關鍵點處下水

1. 標點處的下水

標點符號是一種雖微小卻不可缺少的語言工具,它的價值並不亞於一個文字。有了標點符號,文字才能眉目清爽,易於理解。一個看似平常的標點符號,卻可以增強表達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盡之意。在最新版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3~4 年級)寫作標點的要求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經常出現不重視標點,不加標點,或不懂得正確運用標點的現象,特別是對引號的用法上錯誤多,造成語句不通,讀來費力。所以要使學生明確標點的意義,並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

①從課例中尋找

人物對話引號的使用、提示語位置的變化是學生習作中的一個難點。仔細翻閲,課文中不乏學習的範例。如:

●提示語在前的句式:《學會查“無字詞典”》

爸爸突然問聰聰:“你知道‘驕陽似火’是什麼意思嗎?”

●提示語在後的句式:《小露珠》

“早哇,像鑽石那麼閃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葉上的小青蛙對小露珠説。

“早哇,像水晶那麼透亮的小露珠。”爬到草稈上的小蟋蟀對小露珠説。

“早哇,像珍珠那麼圓潤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對小露珠説。

●提示語在中間的句式:《小稻秧脱險記》

“我是噴霧器大夫。”噴霧器一邊噴灑着除草劑,一邊大聲地説,“平時你們欺負小稻秧,現在輪到你們倒黴了。”

從“找”中讓學生明白,其實方法就在自己的身邊。拉近了與文本的距離,也降低了學習的心理牴觸度。

② 在發現中總結

發現是學習的開始,也是學生體會成功的第一步。學生在比對中發現,人物所説的話語都應用上引號。但是,提示語位置的變化,後面的標點也相應改變。提示語在前用冒號,提示語在中用逗號,提示語在後用句號。發現使學生捕捉到了學習的樂趣,總結又促使對於標點的內容進行深化。

③在練習中提升

行,才是知的最終形式。進行句子標點的練習,從而讓學生在練習實踐中得到鞏固提升。

郭沫若老先生説:“標點一定要恰當。標點好像一個的五官,不能因為它不是字就無足輕重。”一篇作文是由一句句通順的話語和一個個恰當的標點符號組成的。因此,我們應注重對標點的“下水”指導,在循序漸進地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標點使用正確率。

2. 重點句式處的下水

句子訓練處於字詞和段篇訓練之間。它既是字詞教學的“昇華”,又是段篇教學的“起點”,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但看我們學生的句子,語句總是簡單、乾癟,缺少形象生動地描述,缺乏精彩的詞彙,缺失完整的結構搭配。在句子教學中,我們應加強訓練,準確把握內容,明確訓練思路,合理選擇形式,切實提高句子教學效率。從課文中學習個例是句子訓練的“點”,點要推廣到面上去,才能最終掌握某種句式,形成語文能力。

如在教學《軍神》時,請學生仔細留意課文這段文字:他一聲不吭,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墊單,汗如雨下。嶄新的白墊單居然被抓破了。引導學生思考,從這段文字中,體會出了伯承的疼。再深入研讀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伯承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劇痛。學生從“汗如雨下”、“緊緊”等詞語體會。再往深處延伸,文中沒寫“疼”這個字,但是卻能讓我們感受到疼。出示練習:“夏天天氣真熱!”寫一句話,但句中不能出現“熱”這個字。形象的描繪來寫具體。先指導學生回憶一下天氣熱與哪些自然現象相關聯。學生會依次説出“太陽、天空、雲、大氣、地面、動物、植物、人、建築物……”然後再讓他們按順序一一説出太陽、大地、動植物以及人的不同表現,最後連句成段就有了生動而形象的描繪。

引導學生從個例的學習中發現某種規律,是由點到面的中介,是句子訓練的核心,也是學生真正掌握句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所在。

二、在關鍵段處下水

張志公先生曾説:“一段是一篇的具體而微。”“幾乎可以斷言,能夠寫好一段,一定能夠寫好一篇。反之,連一段話都説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夾纏不清了。”有此可見,抓住重點段落進行“下水”,理清段落結構,從而明確段落的寫作方法。

如《海底世界》第二自然段的教學。引導學生體會總分結構的段落結構的特點。先讓學生讀懂這段話一共有幾句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又是圍繞哪一個詞語來寫的?領會總分構段的方法)再看後兩句話都在寫海底動物發出的聲音,意思有什麼不同?(初步瞭解從不同角度進行敍述的方法)接着改變第二句話的排列形式,邊讀邊體會,哪裏寫得好?(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

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

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

還有的像人在打呼嚕……

最後請學生以“傍晚的雲霞真是讓人陶醉。”為開頭,寫一段話。這樣由扶到放的方式,從三個環節逐層深入、從而突破難點,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總分結構,行之有效鞏固方法。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構成單位,是由詞句轉向篇章的重要環節。一篇文章就是根據思想表達的大小層次連句成段,綴段成篇,最終完成 全篇的中心思想的表達任務的。

三、在篇章結構處下水

俗話説,“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文章還是要寫得合格合調為好,雜亂無章、語無倫次總不行。對於三年級小學生來説,寫文章前對文章的層次結構及寫作順序進行構思,列作文提綱是件難事。不少學生初寫的文章一段到底,全無層次、結構、順序可言。最初的訓練還是要從閲讀開始,利用教材,對課文進行分析,講解課文的層次結構、寫作順序、開頭結尾、段落大意等等,讓學生對文章的結構有所認識,並在習作練習時參照並列寫提綱。

《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薩的天空》三篇課文裏都有對景色的傳神描寫,可以指導學生模仿這種寫法仔細觀察一處景色,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寫,學習按總----分的結構寫,學習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寫;《石榴》課文裏有對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的描寫,可以指導學生模仿這種方法,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石頭書》《小稻秧脱險記》等課文里人物對話寫得很好,可以指導學生寫人物對話的片斷

關於語文教學的目的,葉聖陶老先生有兩句話説得很好:“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在平時的教學中,及時捕捉和挖掘文中讀寫結合之點,抓準、抓巧、抓實、抓妙,老師“下水”做示範、學生“戲水”來嘗試,在作文教學的“汪洋”中盡情享受習作的無窮樂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zdoq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