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數學教學中的技能訓練論文

數學教學中的技能訓練論文

一、教會學生自學例題

數學教學中的技能訓練論文

例題是學習數學知識及掌握相應數學技能的典型實例,我要求學生在教師講解之前自學例題,並提出“理解題意,理清思路,理順關係”的明確要求,指導學生從已知條件和未知元素的內在聯繫上明確解題要求;從解題步驟和推導過程上明確解題思路;從數量關係和算式聯繫上明確解題依據。上課時我先讓學生交流,對例題的理解和質疑,在關鍵處分析和點撥。這樣,既利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先學後教,先練後講的小學數學“自學輔導”課堂教學是一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旨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通過自學得來的知識是一種相對牢固的知識,他能較快地遷移到其他學科的教學情境中去。

二、指導學生圖解分析

希爾伯特説過:幾何圖形是畫出來的公式。重視並運用幾何圖形,對明化數學問題和簡化數學推理是十分重要的。在解題時,我指導學生可將習題用特定圖形表示,構造反映題目情境的最簡單的模式,以利於將抽象的數量關係變為形象的實物圖形,便於分析和求解。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實際操作方法,即先用具體圖形反應所給題目的情景,再從圖形的分解中找出數量之間的內在聯繫,探索解題思路;最後根據解題思路,運用相關定律法則運算驗證。這種數形結合的方法,發展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訓練學生數學技能

1.讓學生掌握多樣推理方法。數學教學中,推理論證是主要的解題手段,因此讓學生掌握多樣的推理方法,形成熟練的推理論證技能,無疑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經常結合習題演練,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推導求解的方法,訓練學生逐步掌握歸納、類比、演繹、列舉、反證、同構等技能技巧,使學生在解題時,視點多角度,推導多維化,這也就是較好地訓練和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數學是思維的體操”,這是加裏寧的一句名言,他深刻地表明瞭數學可以訓練一個人的思維。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仔細分析數學問題的符號特徵與整體結構,挖掘其隱含條件,由具體到一般的推廣結論,這更有利於學生髮現事物的本質,提高思維深度。還要有意識的將問題的條件發散、解法發散、結論發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和發展一題多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能力。

2.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符號。人們常採用符號把複雜的事物用簡便的形式表現出來。為了傳播數學知識,表達數學規律,必須用一些記號來表示數學對象。這些表示數學對象的記號就是數學符號。它是交流、傳播數學思想的媒介,是數學創造的工具,也是數學發展的動力,“數學的一切進步都是對引入符號的反應。”數學符號的學習也就是數學語言的學習,掌握數學語言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數學符號。掌握數學符號不僅有益於深刻理解數學思想,訓練數學思維,提高數學素養。數學最大的特點是高度概括、抽象。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首先要把實際問題翻譯成數學問題,即用數學符號來表示問題,也叫“符號化”。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十分重視訓練學生正確運用數學符號的技能,以達到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我將數學符號分為基本符合、組合符號和公式符號,學生在理解、熟記、運用這些數學符號的過程中,能領會概念實質,簡化推理論證,觸發創造性思維。

3.培養學生歸類整理。在數學學習中,創新的必要條件是對已掌握的概念、定理、論證模式,解決思路和推理方法等有所歸納整理,並形成概括記憶的.技能。因此,每學完一個單元,我都要安排學生通過卡片和筆記等形式自行歸類整理、總結概括,這樣做既便於記憶和複習,又有助於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同時,學生也從中學會了求知的方法,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比如我讓學生準備一個訂正本,把錯的習題放在訂正本上再重做一遍。最後複習中,學生再把這些錯的題目回過頭來看一遍,整理一遍,加深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瞭解、認識。

4.引導學生比較鑑別。比較是數學活動中常用的方法。我讓學生通過已知與未知的比較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繫,通過舊題與新題的比較領悟解題思路,通過數與形的比較分析題目類型,通過多種解法比較選擇最優解法。學生熟練掌握這些方法後,就能進一步對定理公式、解題模式等進行比較鑑別,可收到觸類旁通、深刻領悟的良好效果。例如在四年級中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行程類應用題中(1)小莉和小軍同時從自己家出發上學校,經過16分鐘兩人同時到達。小莉每分鐘走65米,小軍每分鐘走75米,小莉、小軍兩家相距多少米?(2)小莉和小軍同時去少年宮,16分鐘小軍到達少年宮時,他們兩人這時相距多少米?這兩題都是行程類應用題,但這兩題有很大的不同點,雖然都是求相距多少米,但是解法不同。第(1)題可以用(65+75)×16=2240(米)來解決,而第(2)題用(75-65)×16=160(米),兩題的比較使學生髮現,小莉小軍同方向和不同方向行走時,兩人相距的路程是不相同的。當學生遇到難題時教師稍加點撥,就能引導學生迎刃而解。如何化難,怎樣變易,這也就是數學學習的有效方法。總之,教無定法,但教要得法。所謂得法就是要教給學生求知的方法。教給方法,學生就能獨立獲取更多更新的知識和信息。在數學教學中教給學生各種學習方法,不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質量,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法包含着各種數學技能,學生在運用這些方法學習求知的過程中,就形成了良好的數學技能,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説是一種“藝術”,需要通過應用加以訓練,才能牢固掌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d93y8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