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淺談小學語文閲讀教學中語言的訓練論文

淺談小學語文閲讀教學中語言的訓練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主要表達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為此,小學語文教學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運用語言的訓練,進而,又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感悟。而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是對語文學科本質屬性的迴歸。但是,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往往缺乏學科特點,把語文課上成“品德課”“音樂課”“活動課”,或是徒有形式缺乏內容,過分追求“自主”“探究”“合作”,使課堂熱熱鬧鬧,但真正落實到語言文字教學上的卻不多,課堂實效性不高。如何改變這種“脱語文化”的教學,更有效地落實語言文字訓練,讓語文課真正成為學習語言文字的課堂呢?我有如下幾點看法:

淺談小學語文閲讀教學中語言的訓練論文

一、初讀課文,理清語言的脈絡

在閲讀教學中提煉主線,化繁為簡的教學方法,不以分析、講解全文為主,而是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找到牽動文本主線的一個支點,帶動整個文本的學習,使課堂線條簡單,條理清楚,彷彿是找到一條串聯珍珠的絲線。

1.從題目提煉主線。題目是全文的“旗幟”和“窗口”,抓住題目,常能得其要旨,理出主線,串起全文。如教學《珍貴的教科書》,就可以從題眼“珍貴”來探求主線。教師提問:為什麼是“珍貴”,而不是“貴重”“寶貴”呢?請大家認真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些句子表現了教科書的珍貴?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很快便找到了相關語句。這樣,就形成了圍繞“珍貴”這個詞語的幾個問題情境,為學生研讀、交流創造了條件。

2.從關鍵處提煉主線。有些課文中的某個關鍵詞足以提摯全文、溝通文脈,我們稱之為“文眼”,抓住文眼易於提煉出主問題。教學課文《炮手》時,出示句子:一位臉色( )的士兵應道;士兵的臉色( );炮手的臉色更加( )了。引導填文中的關鍵詞“蒼白”“煞白”“慘白”,由此揭示學習目標:着重從炮手的神態變化進行深入學習體會,感受炮手忠於職守、舍家為國的奉獻精神。

二、品詞析句,探究語言的精妙

葉聖陶先生曾説:“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在閲讀教學中,如果不能引導學生深入字裏行間,進行品詞析句,教學就會顯得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閲讀教學中的品詞析句,要緊緊抓住文本語言,努力使學生明其義,品其味,悟其情,學其法。品析點可以是文本中的精彩片段、寫法上的獨到之處、句式上的有意變化、修辭上的別具一格等,體現作者精妙之處的語言。《荷花》是一篇很有品析價值的課文,文中有很多語句非常優美,如“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品味這些優美的詞句,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荷葉與荷花的形態美,還感受到這種傳神的詞語所帶來的語言的美。

三、品讀感悟,落實語言的訓練

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積累語言,而積累語言材料,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多讀,尤其是要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使優美的'祖國語言文字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引導學生多讀積累起來的語言材料,不僅易於理解它們的意思,還可以熟悉它們的運用方法。學生讀熟了課文,積累了詞彙、句式,需要時就可以脱口而出、出口成章、落筆成文。我在實際的閲讀教學中十分注意通過朗讀積累語言,有效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春天的雨點》這篇課文,我在執教本課時以“情”為線索,以“讀”為切入點,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對話昇華中,抓重點詞句,品讀重點文段,充分感受老師對學生,以及學生對老師的那種親人般的深情,感悟和諧之美。再如教學《大禹治水》一課。第一步,教師以“無私奉獻”入手,讓學生自由地讀讀全文,找找悟悟認為能表現大禹無私奉獻的句子。第二步,四人組自由地嘗試合作朗讀。第三步,師:“通過剛才的自己讀、小組讀,此時此刻,你最想説的感受是什麼?請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説。”(學生的回答:愛戴、無限敬仰、真偉大……)第四步,以“愛戴、敬仰”之情感因素為切入點,讓學生精抓一、兩句話作深入的分析、朗讀、感悟,讀出愛戴敬仰之情。此教學片段,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讀悟、小組演讀等朗讀感悟的形式,充分地去知其梗概、悟其出處、感其品行。對其後的言語分析訓練真正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四、情感薰陶,凸顯語言的魅力

語言文字既是反映客觀事物、負載文化的工具,也是人們表情達意的工具。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諸多課文都是情文並茂的佳作。編者的目的是讓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進行情感薰陶,以發揮閲讀教學的語言訓練和形象感染的雙重功效。而教學中指引學生學習這些語言,訓練這些語言就不應是機械的了,而應當是充滿感情的訓導和練習。因此,進行語言訓練得掌握語言的特點,訓練時要合理地運用圖畫、攝影、幻燈、音樂、語言描述等方式,創造與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使他們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鳴,從而更好地促使運用語言文字的練習和情感薰陶有機地結合起來,最終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例如我在教《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開課時,邊播放《小興安嶺》的風光片邊朗讀課文,使學生在“情境美”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中,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想象相關的美景,並設計了“小導遊”形式,讓學生邊看課文影片邊以“導遊”語言介紹,讓學生在創設的活動中更好地運用語言文字、理解語意,促使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

五、加強表達,夯實語言的根基

不同文本是作者各自心聲的吐露,是作者獨有的心靈體驗,因而往往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語言表達。《小鎮的早晨》中“走在街上,彷彿置身在歡鬧的海洋裏”這些傳神的貼切比喻,《翠鳥》中“只有那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的側面烘托……文本中別出心裁的表達方式往往就是作者別有用心之處,要抓住這些新鮮的、獨到的、極為個性化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細細品讀,不但有利於學生讀懂文本的“弦外音”“言外意”,更能促進學生在言語形式的品悟中獲得啟發。

“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須始終關注學生的語言訓練,引領學生徜徉在語言之途,走進語言深處,親歷語言實踐,觸摸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探索文本語言表達的具體獨到之處,咀嚼文字精髓,掌握表達的方式,積累更多的語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xemdg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