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談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論文

談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論文

論文摘要:課程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課堂要多給學生創設相互交流的空間、時間,讓學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產生真知卓見,使我們的教學過程在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感染,生命與生命的對話中生成新知識。

談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學語文,體會,教學探討

一、讓學生成為真正課堂的主人

新課標就是要打破束縛學生手腳的做法,讓學生主動學習,給學生最大的發展空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一句話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調整課堂結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參與講課。

教以學為目的,課堂教學的一切努力應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參與講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下一番腳踏實地的功夫。根據大綱和每課時教學目的要求,精心設計出一系列相關的問題或設計出使學生能輕鬆接受知識的課堂活動。比如我在教《范進中舉》這一課時,課前給學生布置了一個新穎的作業,自由結組,將課文排成課本劇,同學們的積極性相當高,紛紛結組,分析人物性格,分角色排練起來。課堂上,為了緩解學生的緊張氣氛,我們讓學生主動上台。這樣準備的充分,表演慾強的小組就主動走上台來,盡興的表演起來。受他們的感染,其他組也都躍躍欲試,爭搶着要求表演,

上演了三組之後,讓其他同學對他們的表演進行評價,哪些人物哪些地方表演的到位,哪些人物哪些地方表演的不到位。同學們既是演員又是觀眾,既是當事者又是旁觀者,自然分析得條條是道,教師在旁邊再適時點撥。劇中人物的性格、所展示的矛盾衝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等問題都迎刃而解。

讓學生參與課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基本上熟悉了課文內容、課堂上的討論聲立刻讓全體到位,全員參與。讓學生表演活動會使他們把認識理解上的缺點錯誤暴露無疑。這些缺點錯誤既有代表性,又能讓聽講的學生容易發現,再經過教師的點撥指導,同學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新學的'知識就達到鞏固完善、融會貫通的地步。

二、讓學生主動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種自主學習絕不是無指導原則的自由學習,教師要注重啟發引導,讓教的過程變成導的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式接受為主動式探求,最終達到理想之境。

1、要注重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

自主學習習慣包括預習,廣泛閲讀與圈點批註、積累、善於表達、傾聽等多種習慣。預習整理習慣的培養:起始年級的學生,最初教預習方法,如作者資料,寫作背景、生字生詞、文章大致內容,認識發現疑難等幾方面。學生在預習時都有記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記錄或根據課堂教學的實用性,對學生加以指導整理,做到勤檢查,多展示,以便發現問題,以後可逐漸放開;廣泛閲讀與圈點批註習慣的培養:到目前為止,學生從初一的課內自讀到課外閲讀,甚至到初二讀各種名著時,都養成了圈點批註和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勤於積累習慣的培養;我針對在學習過程中涉及到的文章,詩詞、人物等都會因趣導入,開展“古詩文

背誦賽”“現代詩歌朗誦賽”,還可以根據學生積累,自辦報紙作文週刊等學生感興趣的各項活動;勤於表達,善於傾聽的習慣的培養;一要培養正確的聽説態度,使之樂説喜聞:二要訓練必要的聽説技能。為學生在聽説實踐中提高能力,培養習慣打下基礎。因此,在教學中為學生創造聽説的實踐機會,如課前三分鐘演講。

以上是針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培養的幾個方面,其中注意二個“勤”字,學生要勤於動手、動口,老師要勤於檢查,指導。自主習慣養成後,學生的主自學習能力得以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會很輕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會更加明顯地提高。另外學生在朗讀課文時的感受和疑惑,教學中,我也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積極啟發學生的思路,熱情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以疑促思,以思釋疑,把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中來。

2、要相信學生,鼓勵學生去發現,師適時恰當點撥

記得在教學《斑羚飛渡》一文時,本來是一篇自讀課文,本人便放手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形式來學習這篇文章。結果第二天上課,有的同學畫了“斑羚飛渡”的全部經過。不過大多數同學都用寫文章的形式來完成了對課文的學習。其中最難忘的有兩篇,一篇是《保護斑羚》,一篇是,《斥責人類》,雖表達的是同樣的主題,但寫法卻大相徑庭。一位同學用較現實的手法寫出了“抓住斑羚頻臨滅絕,呼籲人們行動起來保護斑羚,培養保護動物的意識。另一名同學發揮了自己的想像,自己乘飛機而去月球,地球只剩下人類自己而感到惋惜。從而揭示人類不保護環境,結果給自己帶來的惡果。通過同學們的展示,本人發現教學中要相信學生,把學生自主權交給學生,他們的潛力是無限的。真正讓學生放手他們會做得很精彩。

3、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

自主學習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因此,在上每節課前總要問學生,這一課你通過預習學到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存在疑惑?解決問題時,先由學生問,學生答,以使課堂上生生互動,通過這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快便會調動起來。學生互動之後,仍存在困惑的問題,便留在課堂上師生共同討論完成。如在講《藤野先生》一文時,通過學生之間互問,對於文章字、詞、作者不必説了,就連作者與藤野先生相處的四個典型事例等等問題,學生通過互問互學,合作、討論分析得十分明白。在那時,便會覺得老師該講點什麼,但是不用,學生自會提出。在那篇文章中,學生對“關鍵性句子”理解不夠,教師此時便可找出參與其中的切入點,指導學生讀課文,再由問題的形式提出。學生便不用細講也能明白了。課堂上不但學生互動,師生也達到了互動。簡單地説,一篇文章的學習,就是由學生把自己在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出,學生相互解決。

參考文獻

1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2010年1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vdjqx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