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整理和練習圖形和變換,鞏固平移和旋轉的表象和鈍角鋭角的判別。

2、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互相幫助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畫平移的後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數平移距離

1、觀察43頁第一題,讓學生説一説怎麼樣數平移的距離。

2、動手塗顏色。

3、讓學生説説是怎麼樣找到那條船的。

二、畫平移後的圖形

1、先讓學生給43頁第二題的四個點標上記號。

2、問學生,圖形移動3格上邊的點移動幾格?圖形的大小還是保持原來的樣子嗎?

3、學生討論,該怎麼樣畫平移後的圖形。

4、學生彙報方法。

5、老師總結:先找好四個點移動後的位置,再把四個點連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平移後的圖形。

6、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第2題的兩個要求。

7、獨立完成44頁第5題。

三、判斷練習

1、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和旋轉。

2、判斷哪些角是直角,鋭角和鈍角。

四、動手操作

1.自己動手或小組合作完成45頁的做一做。

五、動手完成剪一剪。

自學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延伸閲讀

二年級數學下冊《克的認識》學案

二年級數學下冊《克的認識》學案

學習目標:

1.聯繫具體生活情境,認識質量單位克。

2.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動,初步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並學會以此為標準去估量物體的質量。

3.瞭解克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到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學習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克。

學習關鍵:初步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並學會以此為標準去估量物體的質量。

學習過程:

一、自我檢測:

同學們,你們和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一起買過東西嗎?

出示課本主題圖,超市中水果區域的情境,呈現價簽上的錢數和500克等。

二、探究與交流

自學課本第101頁例1,完成下面各題。(學法指導:先獨立完成,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比一比哪一組回答的最精彩!)

1.掂一掂1枚2分硬幣,初步感受1克有多重。

2.2.用天平稱1克黃豆,數一數有幾顆?

3、説一説哪些物品比1克輕,哪些物品比1克重。

歸納總結: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作單位。

比較輕的物品常用稱。

三、自我挑戰:

1、説一説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2、一包口香糖大約重3()一個蘋果大約重200()

一包瓜子大約重100()一袋鹽大約重500()

3、判斷對錯。

(1)小明身高130克。()

(2)一個西瓜重3克。()

(3)一個足球重450克。()

4、下面的物品有多重,用哪個單位合適?圈一圈。

二數下冊《克的認識》學案

300(克、千克)4(克、千克)450(克、千克)500(克、千克)

四、自我反思:

這節課我學習了______,我的收穫是_______。

五、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材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之上的。為此,教材中把對除法的初步認識設計在平均分的後面。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而我所説課的除法是在此基礎上的昇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並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教材中特別注重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創設一個生動的情景,有利於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來編寫內容,先比較抽象地瞭解除法的含義,再到具體地寫除號、除法算式以及讀除法算式等等。

學情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利用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在生活中小學生有分物品的經歷,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實踐經驗。為此,教學時要藉助教材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機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平均分”,瞭解“每份同樣多”的生活實例,通過直觀操作展示了除法在應用時的兩種實際操作的方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讓學生了解知識於生活,消除學生因為第一次接觸除法而產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在明白“平均分”含義和會平均分的基礎上,認識除法,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知識,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教學重點:

認識除法,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小棒。

教學方法:

遊戲參與法,動手操作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出示12個竹筍和4個盤子。

再出示題目: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可以放幾個?

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是什麼意思?(強調每盤要放同樣多)

學生獨立分竹筍,然後彙報分的結果。

小結: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裏,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

教師:像這樣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或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屬於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都是平均分,在數學上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表示。(板書課題: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們學過加法、減法、乘法的符號,那今天我們學習除法,除法的符號是“÷”。

指導書寫:寫除號時,先畫一短橫,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上下兩點要對齊。

2.出示教科書第18頁的例題4。

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幾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

①要分的竹筍是幾個?(12個)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後面。

③每份是幾?(是3)把3寫在等號的後面。

教師一邊説一邊板書:12÷4=3

④教師再讓學生回憶剛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讓同桌的同學互相説一説。

⑤教師: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

⑥讓學生自己説一説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並讀一讀算式。再互相説一説。

3.出示:15÷3=5

教師: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5除以3等於5)

請一個同學説一説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這一節課學了什麼?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3頁的做一做。

通過讓學生平均分、寫算式,再次體會除法的意義和鞏固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可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下面兩道小題。

2.完成教科書第15頁練習三的第1、2題。

練習時,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同時,注意採用“開火車”“接力賽”“抽卡遊戲”不同形式組織練習,讓學生在愉快的練習活動中掌握知識。

四、全課總結

五、佈置作業:

課本15頁的第3題,先擺一擺。

板書設計:

除 法

12÷4=3

除號

讀作:12除以4等於3。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25頁8題——26頁14題

教學目的:

1、進一步掌握三、四位數大小的比較、估算等,使學生逐步形成萬以內數的概念,掌握有關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發展數感,第四冊認數複習。

2、初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喜歡數學的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

鞏固三位數大小的比較、估算。

教學難點:

感悟數與數之間的聯繫

教具準備:

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0——9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修改意見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通過尋找規律,發展學生數感採取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及獨立思考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通過師生互動,結合遊戲情景創設輕鬆愉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充分感覺生活離不開數學。聯繫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身體能力和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 激趣導入

明明發現0——9這些數字有很多的樂趣和知識,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樂趣,你有興趣嗎?

明明乘坐火車,他發現列車車廂的編號很奇特,和平時的車廂編號不一樣。媒體演示25頁8題。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車廂的編號嗎?

1) 小組討論 找到規律

2) 全班交流彙報 (百位、個位分別為9 、8、7、6,十位1、2、3、4, 所以其它車廂的編號應該為:555、464,373)

3) 獨立解答 第二列火車的編號問題

4) 小組交流彙報 判斷正誤

二、應用拓展 25頁9題

1,試一試:

明明用0、1、2、3、4、5、6、7、8、9、中隨意取出三張卡片為一組,可以組成三位數,如:4、8、5 可以組成845、854 、548、584等等,小學數學教案《第四冊認數複習》。 你試試看,看誰組的多。

什麼情況不能組成三位數?為什麼?

1) 可以組成那些三位數?讀出來

2) 同桌倆人的比一比,誰的大?為什麼?説出理由

3) 百位不同,怎麼比?百位相同怎麼比?

2,看誰最接近 26頁10題

老師報數,請你用卡片擺出來 每組2個數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讀數。

2)你認為那些數和400最接近?

4) 請拿400卡片的同學來到講台。誰接近400青走到前面來,説出理由。互相交流。

3,請你當裁判 26頁11題

明明發現運動場上也有數字。請同學們看田徑場上的運動健兒們的編號

1) 你認為他們的比賽結果是怎樣的?

2) 按照編號排出名次。

3) 你能把他們的編號從大到小寫下來嗎?試試看

4) 彙報交流

4,請你來當家 26頁12題 生活中更離不開數學。明明家的電飯煲295元。媽媽説微波爐比電飯煲貴得多

1) 貴得多是什麼意思?

2) 你認為微波爐可能是多少錢?

3) 300元夠嗎?為什麼?説出理由

三、鞏固深化

1,請你做評委 媒體演示13題

討論:

1)誰家的書多?誰家第二?誰家的書最少?

2)明明家的書與其他三家比,可以怎麼説?

2,看誰最聰明 26頁14題

老師知道有一位同學家的書是212本,你知道是誰家嗎?

1)如果我要在計數器上表示212,該怎樣表示?

2)要用幾顆珠?為什麼?

3)你能用計數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數嗎?

同桌交流

四 、總結評價

同學們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數字的奧妙,你有收穫嗎?你學到了什麼?你是怎麼想的?

板書設計:

數字樂園

多些 少一些 多的多 少的多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一、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一)數與代數教學內容

1.表內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義務教材第三冊裏,現在是乘法口訣全學完之後,再學習。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兩段編排分散難點,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時間。

2.萬以內數的認識。

(1)仍分兩段: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但更強調培養數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學“整百、整千數的口算加減法”(義教在“萬以內的加、減法(一)中)。

3.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

(2)增加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和估算

4.量的計量

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

5.數學廣角(排列組合、推理)

(1)一年級下冊: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

(2)繼續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一些)。

·如圖形的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

·一個數列每相鄰兩項的差組成新的數列是等差數列。

6.解決問題

結合所學的知識,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單獨安排一個單元。

2.結合各部分知識的教學,安排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

·結合計算教學內容進行。

·結合其他教學內容安排例題或練習。如,在“克和千克”(第87頁的內容、第89頁第7題)和“統計”(第113頁第3題)的教學中,都安排瞭解決問題例題或練習。

(二)空間與圖形

圖形與變換(包括:平移和旋轉、鋭角和鈍角)

(三)統計(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仍然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四)實踐活動(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兩個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的編排還處於一個開始階段,對實踐活動的認識也各不相同,究竟什麼樣的活動才叫實踐活動,應該怎樣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分哪幾個層次,在教材上應該怎麼呈現,這確實是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們認識的水平而言,我們認為可以分兩個方面,一是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如“生活中的數學”。二是單獨安排,大體上可以分這樣幾個層次:1.在活動中鞏固數學知識。2.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3.體會課題研究的過程。我們的`實踐活動,一定要讓學生活動起來,在活動中體會、應用數學知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剪一剪”、“有多重”,屬第一個層次,主要是通過活動,讓學生一方面鞏固數學知識,這些活動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由此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鋭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列的簡單排列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課時安排:

1、解決問題????4課時

2、表內除法(一)????15課時

3、圖形與變換????3課時

4、表內除法(二)????11課時

5、萬以內數的認識????10課時

6、克與千克????2課時

期中複習????4課時

7、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8課時

8、統計????2課時

9、找規律????4課時

總複習????6課時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並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遊樂園情境圖。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運用有餘數除法及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2.在合作交流中勇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學會表達和傾聽。

教學重難點

運用有餘數除法及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課時

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課件

二、探索新知

1.瞭解題意

2.分析問題

學生可能會用前面學到的有餘數除法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教材中出現的前兩種方法,這時教師要給予肯定,然後繼續引導學生討論還可以怎樣派車。派車有以下幾種。

一:麪包車/輛 4 小轎車/輛0 餘下的座位數/個 7

二:麪包車/輛 3 小轎車/輛1 餘下的座位數/個 2

三:麪包車/輛 2 小轎車/輛3 餘下的座位數/個 0

四:麪包車/輛 1 小轎車/輛6 餘下的座位數/個 1

五:麪包車/輛 0 小轎車/輛9 餘下的座位數/個 2

教學時,這幾種派車不需要全都出現,如果學生只會用有餘數除法來解決,那麼教師只需將書上的方法向學生介紹一下就可以了。

對於怎樣派車比較合理的討論,只需要讓學生懂得座位空得越少越合理即可。也可能會有學生説花錢越少越合理,這也是對的。這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才能解答。

對於此類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再尋求策略。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教材87頁例3、4和課堂活動

教學內容:

1、知道1小時有多長

2、知道1秒有多長

3、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時針走1大格是多少?分針走小格呢

2、1小時是 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麼?

二、新課

1、教學例3

1小時是60分,那有多長?

我門一節課有多少分鐘》課間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鐘了?那在休息10分鐘就是60分,也就是1時

1小時能做些什麼你知道嗎?

學生舉例

學生看書

2、教學例4

你的脈搏1分鐘跳多少次?那條一次是多少時間?

有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嗎?

那1秒有多長?

學生回答

觀察鐘面,認識秒針,秒針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針走一圈是多少秒?

觀察秒針走一圈後分針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三、課堂活動

1、10秒你能 派多少個球?

學生活動

2、完成4題

課後記: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一、教學內容

1.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2.解決問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用乘除兩步運算解決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學生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複雜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

三、編排特點

與原通用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不再分3小節編排,而是集中編排,給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思路與第二單元基本一致:學習了用乘法口訣求商以後,結合計算學習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具體內容

1.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主題圖

(1)展示了準備“歡樂的節日”情境,其中有三組信息,看到這些信息會自然地想到相應的除法問題,以其中的做小旗的問題引出例1。

(2)其他幾個問題,教學例1之後讓學生解答。

例1(主題圖的繼續)

(1)依次由其中的兩個問題,引出除法算式56÷8、56÷7。

(2)引導學生探索56÷8的解法,56÷7由學生獨立計算。

做一做(第49頁)

相關的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成組編排,揭示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加深理解用口訣求商的算理。

2.解決問題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在二級上冊教學了倍的概念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的基礎上,教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安排了兩個例題:例2,通過實際操作説明“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及解答方法;例3,解決實際問題。

例2

通過操作使學生看到“10根(2個5根)與5根”“15根(3個5根)與5根”的倍數關係,引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和分析方法。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實際上就是求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

例3

(1)脱離實物操作,利用文藝演出的情境,通過對話和舞台上清晰可見的跳舞人數,給出問題全貌:“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數是的幾倍?”。

(2)根據“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解決“唱歌的人數是跳舞的幾倍”。

做一做(第55頁)

呈現運動會的局部場景:三組學生(跑步、踢球、練武術)。

根據各組人數的倍數關係,教材提出一個 “踢球的人數是跑步的幾倍”的問題。

鼓勵學生根據情境中提供的信息,繼續提問題。

3.用乘、除兩步運算解決問題

例4

(1)以一羣學生在公園裏,先划船、再坐碰碰車為背景,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並解決遊玩中的數學問題。

(2)有序出示兩幅圖表示上面情景,第一幅圖隱含的問題是第二幅圖所需的信息。

(3)兩幅圖有序出示,直觀地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了有序思路。

(4)自主探索,展示學生兩種解法:分步、列綜合算式。通過“你是怎樣想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解法。

五、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學生已學習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思路和方法與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數目大了些。因此,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時培養學生遷移能力。

2.精心組織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1)由具體到抽象。例2及“做一做”,都是通過具體活動,直觀感知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由抽象回到具體。當學生對“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有初步認識後,可讓學生擺學具表示:12是3的4倍。

3.加強基本練習。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初步體驗數學化的過程。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養成計劃和決策的能力,逐步發展創新思維。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學生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1、師:學校組織小朋友去郊遊,遊玩前我們應考慮到哪些問題呢?(出示:時間安排、車輛安排、春遊收費、遊樂項目)2、出示課題:小練習(3)——郊遊 二、計劃決策、解決問題1、時間安排。

(媒體出示時間圖)

(1)看圖説一説時間。

(2)這天我們將在外面度過多長時間?你是怎樣想的?

(3)多媒體演示。

2、安排車輛。

(媒體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輛客車能乘坐50人)(1)收集數學信息,思考解題思路,可以考慮班級總人數、車輛載重人數。

(2)滲透估算:從最鄰近的整十數進行估算。

(3)學生獨立計算:可以列豎式。

(4)滲透巧算:觀察數的特點,可以先湊整。

(5)請你安排,3個班級如何坐這2輛車?可以把一個班級進行分拆。

3、春遊收費。

在學校收的費用1、往返車費:4元1角2、入場費:5元8角3、午餐費:?

師:學校發下一份通知,你們能看懂嗎?

(1)計算:往返車費與入場費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2)學校準備一份食品,價錢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3)在學校,一共要收費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給老師( )張( )元?

4、遊樂項目。

(媒體出示遊樂園圖)(1)找一找,有哪些遊樂項目?(介紹項目及單價)(2)如果每一項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錢?(50元)(3)根據要求設計方案:給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複玩),你可能怎樣玩? ①最多可以玩幾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幾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麼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麼玩?

三、課堂總結:今天你學到什麼新本領?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增強自信心。

重點難點:

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有餘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掌握了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學會了用有餘數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用所學知識繼續來解決“派車”這個問題。

板書:派車

二、探索新知

1、先讓學生觀察本題的情境圖,理解圖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問:從圖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學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車,小汽車限乘3人,麪包車限乘8人)

2、再讓學生獨立思考:

(1)可以怎樣派車?

(2)你認為怎樣派車比較合理?

3、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全班集體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如第(1)小題解決方法有:

(1)派4輛麪包車;

(2)派3輛麪包車,1輛小汽車;

(3)派2輛麪包車,3輛小汽車;

(4)派1輛麪包車,6輛小汽車;

(5)派9輛小汽車。 以上五種派車方案學生只要説出其中一種就可以了。

4、在引導學生探究第(2)小題的解決方法時,要求學生要説出道理,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學生只要説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車輛數少一些,便於管理,而且每輛車坐得寬敞些,就派4輛麪包車;要求沒有空座,就派2輛麪包車,3輛小汽車。 …… 讓學生用“試一試”中表格的形式呈現答案。

三、鞏固練習

第9頁“試一試” 讓學生獨立填寫後集體訂正。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角和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並培養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使學生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用具】課件、布袋、球、圓柱、三角尺、紙條、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初步感知角同學們,我們來玩一個遊戲,想玩嗎?這裏有一個袋子,請你來摸一摸,猜一猜是什麼?讓學生上前摸一摸,並説説判斷的依據。

學生分別摸出了球、圓柱、三角板。

過渡:同學們我們桌上都有三角板,把它舉起來。

摸一摸它的角有什麼感覺?(尖尖的、扎手)

提問:課桌上還有其他的學習用品上面也有角嗎?請你找一找、摸一摸?(第一位小朋友指導摸)

剛才我們小朋友摸感覺尖尖的,(指着角的邊説)那我們摸這個地方怎麼樣?直直的預設:我摸到尖尖的地方,而且直直的。

小結:我們摸到的角是尖尖的,角的兩邊是直直的。

2.尋找生活中的角過渡:其實像這樣的角在身邊也有很多,平常你有發現生活中有哪些角嗎?小結: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角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生活中的角。(課件出示並請孩子欣賞生活中的角。)

二、自主探索,初步認識角

1.認識“角”的基本特徵過渡:為了便於觀察和研究,老師把這些角從物體表面“描”下來(把三角板)按在黑板上,沿着其中的三個角分別描畫出來。

思考:這麼多的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生:它們都是尖尖的。

提問:在哪裏?上來指一指生上台指,老師用紅筆點出來。

講授:這個尖尖的位置我們把它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追問:除了頂點還有其他相同的地方嗎?生:都有兩條直直的線。

講授: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角有幾條邊?(板書:邊)

生:兩條邊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它叫什麼名字啊?——角,它向小朋友進行了一個自我介紹:我是一個小小角,一個頂點兩條邊。

2.畫角認識了角,我們來畫角。

提問:畫角需要什麼工具?指導:請跟隨老師的手來看看畫角的過程:先畫頂點(板書:頂點),再用尺子從這個點開始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邊(板書:邊),最後畫一個小弧線表示角。這樣一個角就畫好了。(示範)看清楚了嗎?生敍述畫角的過程,再嘗試畫角。

教室巡視,投影學生的作品。

反饋:你們是這樣畫的嗎?板書:

邊邊頂點學生回憶怎樣畫角,相機小結: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3.辨角現在你們都認識角了嗎?這裏有一些圖形都説自己是角,請您們來判斷一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4.尋找圖形中的角小朋友已經會辨角了,你們真棒呀!那如果角藏在圖形中,你們能找到嗎?

三、操作探究,比較角

1.認識角有大小。

過渡:小朋友們已經找到了圖形中的角,鐘面上的角你能找到嗎?提問:(出示鐘錶,轉動錶針,兩針聯動)仔細觀察鐘面,時針和分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發現:兩針離開的越來越遠了,角就變得越來越大了。

比較:哪個大?哪個小?小結:角有大有小。(板書:角有大小)

2.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遊戲一:火眼金睛,找準角。

活動要求:

出示一個缺了一個角的三角形。同桌討論、想一想:桌上的哪個角是從圖形中剪下來的。為什麼?有什麼辦法證明?教師巡視。

指定兩名同學拿着角上來。

設疑:現在這些小組有答案了,你們認為誰的角是上面缺失的角?那到底是不是這樣的?一起來驗證,怎麼驗證?生提出比較一下,引導孩子嘗試重疊法。

師補充講解重疊的過程(頂點和一條邊重合,如果另一邊和三角形的邊重合那麼就是一樣的),並確定兩個同學的角都是從同一個圖形上的同一個角上剪下來的,並指出兩個角的大小是相等的。

提問:都是從同一個圖形上剪下來的角,大小相等,但是有什麼不同?發現:邊的長短不同;

指導:是的,老師剪的時候,有的邊剪得長,有的邊剪的短,但是卻不影響角的大小。看來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生再嘗試説一説。

3.角的大小和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遊戲二:心靈手巧,製作角。

活動材料:

紙條兩根,同桌合作。

小組開始製作角,教師巡視;

小組彙報;

設疑:想一想,怎麼把角變大一點呢?變小呢?發現:看來這個想要大就要把兩條邊張開得大,想要小就要把兩條邊張開的小。

小結:那麼,我們可以説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觀看角的大小變化的動畫。

4.出示活動角。

指導:觀察老師手中的角,教師將兩條邊叉開的越大,角就變得(越大),教師將兩條邊叉開的越小,角就(越小)。(教師將兩條邊延長)而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

小結:要知我的大與小,只看張口不看邊。

四、總結昇華通過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了角,你對角有了什麼新的瞭解?小結:為了更好的記住這節課的知識,老師送給大家一首小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角我是一個小小角,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要知我的大與小,只看張口不看邊。

五、拓展提高,生活應用。

1.生活中的應用出示小學生兒童保護視力糾正器及護眼閲讀看書架。調整閲讀看書的角度,便於小朋友閲讀,糾正了坐姿,有效預防近視。

2.拓展提高一共有()個角。

【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角有大有小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二單元18頁《除法》。

2、教材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之上的。為此,教材中把對除法的初步認識設計在平均分的後面。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而我所説課的除法是在此基礎上的昇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並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教材中特別注重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創設一個生動的情景,有利於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來編寫內容,先比較抽象地瞭解除法的含義,再到具體地寫除號、除法算式以及讀除法算式等等。

3、説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材的編排特點,我從素質教育的三方面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知道除法的含義,懂得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初步會讀寫除法算式,能規範地書寫除號。

(2)能力方面:通過創設情景學習,培養學生認真聽、細心觀察的能力,在動手分小棒的過程中培養動手能力。

(3)思想方面:創設公平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是學生初步接觸除法,對除法很陌生,因此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為認識除號並正確讀寫除法算式,難點是讓學生理解除法運算的含義。

二、説教法和學法

1 、激發學習興趣,創設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創設了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喜洋洋請客這一情境。選取了學生既熟悉又喜歡的素材為教學資源。

2 、注重直觀形象,從抽象到集體

對概念的理解對低年級兒童來説比較抽象,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義,我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形、色、動的變化,平均分一分青草,形成鮮明的表現。體會“平均分成幾份”,從而理解除法。

3、重視學生動手動口能力。

為了鞏固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請學生多説説算式表示什麼,根據題意、圖意寫出除法算式,多寫多練,對於除法算式中不能得出的商,請學生動手分一分小棒。

4、教學中面向全體,人人蔘與。

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中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得,提問時做到人人蔘與,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三、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生談話

師:小朋友看過什麼動畫片?

學生交流看了哪些動畫片,説説自己喜歡的人物。

有學生會提到《喜羊羊與灰太狼》,在此,老師引出故事:喜羊羊請客,同時伴隨電腦課件展示。

師:喜羊羊今天過生日,他請來了三位好朋友(同時課件出示),他為大家準備了12捆青草,在餐桌上他們要平均分這些青草,每隻小羊都分數量相同的青草。

設計理念:創設了一個兒童樂於接受的故事情景,很輕鬆地進入課堂,在故事中學習,體會到學習並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同時藉助課件,由虛擬的故事進入到有色有型的情景中,更加直觀、形象。

2、探究新知:

①根據課件畫面定格,師板書:12捆青草平均放在個盤子裏,每盤放()捆。

師: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是什麼意思?

學生説一説平均分。

②學生獨立用學具分一分。

彙報結果:説一説是怎麼分的?

小結:每盤放3捆,並引出一種新的方法——除法。

師板書課題:除法

設計理念: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均分,並能正確地平均分,,在此環節,我要求學生再次動手分一分,對平均分加以鞏固,在分的過程中感受除法的含義,得出準確的結果。我並作出及時的總結,引出除法,既教學了除法的含義,又引出了課題。

③學習除號。

師:加減乘法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我們學習除法,它也有自己的符號是除號。指導書寫:先畫一短橫,再在其上下各點一點,橫線要平直,兩點上下對齊。

④學習除法算式的寫法。

師邊説邊板書:要分的青草是幾捆(12捆),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後面,每份是幾?(3),把3寫在等號的後面。12÷4=3

學生回想是如何列算式的。

⑤學習讀寫除法算式。

12÷4=3師解説算式的含義: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

學生自己説一説算式表示什麼?並讀一讀算式。

師課件出示:18÷3=6 14÷7=2 8÷8=1

學生讀一讀,並説説其中的一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設計理念:小學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啟發學生動腦筋想問題,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還有哪些弄不明白的問題”,接着教師及時解答或請同學幫助解答。在教學中,該出現小組合作的地方一定要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決不能流於形式。在教學除號的書寫、除法算式的讀寫時,我都採用的是老師口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及時響應教師的引導,對於除號的書寫,將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因此我做了很詳細的指導。

3、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

①讀寫除法算式。

②分糖葫蘆

③分氣球。分別平均分成6份、4份、3份。

設計理念:

以上的3小題所反映的事實都來自於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第③題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較,有利於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4、總結。

今天我們知道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同學們都學得很好,我們對除法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並預告下一節課學習的內容,做到了承先啟後。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材分析:

例1學習是二下教材第一單元打頭內容,第一次出現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步式題計算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以看木偶戲為主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自己來了解信息,提出問題。綜觀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有問題解決的一般步驟及方法,也有小括號的學習,另有乘加乘減解決問題,雖然例1和例2有緊密的內在聯繫,但細細琢磨,從學生的認起起點及教材的編排體系來分析,把例1作為單獨一課時進行劃分比較合適。

這樣劃分的理由是:例1教材的意圖是讓學生掌握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知道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用先再這樣的方法進行思考,例2的重點筆墨則是讓學生認識小括號,會用小括號。若把例1例2合併在一課時進行教學,會存在顧此失彼現象,學生對兩步計算問題解決的基本步驟及方法有可能不會較深的感悟,在此情況下,用短暫的時間來認識小括號,難點也無法突破。而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小括號學習一直困擾着二年級學生。

解決問題第一次出現是一上年級的求總數和求剩餘,而一下年級的兩數比較解決問題,二上年級則是用倍的知識解決問題,都是依據新課程的一個顯着特點算用結合來呈現的,也就是説式題教學都是輔以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來展開教學。例1是解決問題在第一學段的第二次隆重出現。重點是落實在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雖然學生在前幾個星期已經能較熟練的計算加減混合兩步計算式題,但他們並不清楚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應該先想(算)再想(算)。所以,我認為,例1教學,式題的運算技能培養不是重點,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教學難點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及數學語言的完整表達。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一步計算問題,能較熟練的解決兩步計算式題,如: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口算方法,但學生對小括號的作用是陌生的,本節課不做教學要求,如課堂能夠動態生成,提到小括號這一知識點,教師可適當提示,不耗學習時間。

由於是借班上課,課前需要了解學生用一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時,他們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這節課的學習需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多角度暴露學生的思考過程,多問學生: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算式是先算出了什麼?他是先算出什麼?在説的過程中,逐漸讓學生感悟到解決兩步計算數學問題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教學設想:

1、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為問題解決提供思考的基點。

例1把數量關係隱含在問題情境中,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解決問題都有一個不變的基調:處理信息,理解數量關係。本課教學將充分利用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要先知道他是先算出這樣的提問與追問,幫助學生梳理問題解決的步驟與方法。

2、 有效挖掘學生潛力,為問題解決提供思考的落點。

把相同模式的問題解決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中。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上車下車,圖書出借、停車場開來開走等豐富的生活經驗,教師只有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把藏於心中的祕密與所學的知識相結合,才能體會到數學的應用性、生活性。本課教學通過分層次的練習(模仿練、獨立鞏固練、選擇練、拓展練),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充分自覺的對兩步計算這種模式的問題解決體會更深刻,同時,不同形式的練習與表達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知道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2、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能用數學語言表達思考方法.

3、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學流程

一、問題情境引入

1.小朋友們,桃園小學的二( )班小巧虎中隊的圖書角正缺圖書管理員呢,要到實驗小學的二( )班裏來招聘圖書管理員,你們想去競聘嗎?如果你能解決圖書角的問題,知道書架上圖書的數量變化,你就有競聘的資格了!

2.出示書架情境圖:

逐步呈現:

先出示:書架上原來有圖書22本。

再出示:歡歡小組要歸還13本,晶晶小組要借走6本。

問:從圖上看,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彙報,標出數據)

問:把你找到的信息完整的説一説,好嗎?(指名説,和同桌説,全體齊説)

追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什麼問題?(現在書架上有圖書多少本?)

引導:請你把這些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連起來説一説,説給同桌聽。(同桌交流)

二、探求新知,建立模式。

1. 同學們説得很完整,你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2. 停頓,讓學生獨立思考。

3. 把你的辦法輕輕地告訴你的同桌。

4. 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寫出來。(自備本獨立練習)

5. 先寫完的小朋友和同桌悄悄的交流一下,你是怎麼想的?

6. 反饋:不同方法展示。

(1)22+13=35(本)(2)22-6=16(本)

35-6=29(本) 16+13=29(本)

(3)22+13-6=29(本) (4)22-6+13=29(本)。

預設問題:你是先算什麼?哦,你們猜他是先算什麼?22+13是先算什麼?再減6是再算出什麼?22-6是先算什麼?再加13是再算出什麼?

7.歸納:這幾個算式只是想的方法有點不同,但都能解決現在書架上有圖書多少本這個問題。1和3的方法是相同的,2和4的方法也是相同的。

8. 二個小組合作,每人選擇一種方法,用先算出再算出的樣子,説一説想的過程。

9.小結:同學們真能幹,能做個合格的圖書管理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今天在練習的時候,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解釋應用與拓展

1、 鞏固練習:解決水果賣進賣出問題。

2、 獨立練習:解決乘車問題。(同桌互批)

3、 變式練習:繼續解決乘車問題。(集體講評)

4、 拓展題:選擇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學到哪些本領?

2.教師總結:同學們只要用一雙亮眼睛認真觀察,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

1、參與測定方向的實踐活動,能在給定的場景中或在自己的校園裏利用指南針辨認八個方向

2、通過辨認書上場景圖中各建築物的方位和在校園中進行實際測定活動,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3、使學生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應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在活動中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習與他人合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能解決實際測量中出現的問題。

教學資源:學生自制方向板,每組帶指南針。

教學過程:

一、室內活動

1、看方向板指方向。(學生面向東方坐)

提問 : 大家現在面對的是什麼方向?

讓學生把方向板按實際的方向放在桌上,

提問: 你能根據方向板指出其他的七個方向嗎?

同座互相指、説。

2、説一説同學之間的位置關係。

談話:請坐在教室中間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再請坐在他北面、東面、南面、西面的小朋友聽口令起立。

提問東北面的學生:你坐在他的哪一面?

再分別請坐在東南面的,兩北面的,西南面的學生説出自已在他的哪個方向。

任意找一個學生,讓他説説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關係。

3、在教材呈現的場景裏辨認方向。

談話:同學們在教室裏已經能正確地辨認方向,你們想不想到校園裏去辨認一下方向?在去校園之前,我們先幫助書上的

朋友測定他們學校的方向。呈現教材中的場景圖。

提問:在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麼?(指名回答)

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和我們以往看到的平面圖有什麼不同?

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在哪裏?你是怎麼知道的?(小組交流後再

指名回答)

講述:以往我們看到的平面圖,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而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指向圖的左上方,這從指南針和小朋友的話中都能看出來。找到了正北方向,看看圖中的指南針,你們説説圖中學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

小組交流,再指名回答。

二、室外活動

l、在校園裏測定方向。

談話:從剛才我們幫助小朋友解決的問題可以看出,用指南

針測定學校的方向,不少學校的房屋不一定都是面向正南、正北或正東、正西的,我們學校的方向如何呢?我們現在走出教室一起去測定。請大家帶上指南針、老師發給你們的表格和鋼筆。為了不

影響其他班學生上課,請大家儘量保持安靜。

走到操場後,談話:我們每四人一小組,商量一下,你們這組想在校園的什麼地方測定方向?也就是選擇測量地點,然後分工測量,把表填好。我們看哪一組測得又快又好。測好以後趕快到操場中間集中,老師還有新的任務。大家分頭行動吧。

學生活動。

彙報測定結果。

2、相互檢查測定情況,

談話:下面請第一小組帶第二小組的小朋友到你們測定的地

點,介紹一下你們測得的結果,第二小組看看他們測的對不對;然後兩個組再交換。其他的小組也是兩兩合作,相互檢查。檢查以後再回到操場集合。

再次集合後,讓各小組彙報被檢查的小組測定方向的情況,如有不同意見,全班同學再去共同驗證。

三、活動總結

談話:對這次實踐活動,你有什麼看法?你還想不想繼續進行測定方向的活動?如果想測定方向,可以幾個同學結合,放學後在你們居住的地方測定,可以自己畫一個表格,把測定的情況裝入成長記錄袋或拿給家裏人看。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退位減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冊數:二年級下冊

教師姓名:

任教班級:

二年級數學教學進度

教學計劃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圖形的運動、混合運算、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數學廣角——推理、總複習等。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認識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剪一剪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5、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6、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瞭解克、千克的實際意義及1千克=1000克。

7、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

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四、情感態度

1、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新精神。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3、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4、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生學好數學家的信心。5、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和敢於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6、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經歷與他人交流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看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有的內容,都不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不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思考過程。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6、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並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瞭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説話的態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遊的人數情況統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註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並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瞭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一、 教學內容:P2~P3

二、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密切聯繫。

2、 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出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體會餘數一定比除數少。

3、 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

三、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儀

學生準備:每個人準備若干圓片

五、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二)、探索新知

1、 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 接着進行全班集體交流。

(3) 同桌同學合作擺20個圓片,驗證推算結果。

(4) 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20 ÷ 5 = 4

4 ——商

除數 被除數

20 ——除數與商的積

0 ——餘數

(5) 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2頁試一試四道小題,指名板書,集體訂正。

2、 體會平均分後有餘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wnkrv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