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一、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一)數與代數教學內容

1.表內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義務教材第三冊裏,現在是乘法口訣全學完之後,再學習。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兩段編排分散難點,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時間。

2.萬以內數的認識。

(1)仍分兩段: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但更強調培養數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學“整百、整千數的口算加減法”(義教在“萬以內的加、減法(一)中)。

3.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

(2)增加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和估算

4.量的計量

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

5.數學廣角(排列組合、推理)

(1)一年級下冊: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

(2)繼續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一些)。

·如圖形的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

·一個數列每相鄰兩項的差組成新的數列是等差數列。

6.解決問題

結合所學的知識,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單獨安排一個單元。

2.結合各部分知識的教學,安排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

·結合計算教學內容進行。

·結合其他教學內容安排例題或練習。如,在“克和千克”(第87頁的內容、第89頁第7題)和“統計”(第113頁第3題)的教學中,都安排瞭解決問題例題或練習。

(二)空間與圖形

圖形與變換(包括:平移和旋轉、鋭角和鈍角)

(三)統計(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仍然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四)實踐活動(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兩個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的編排還處於一個開始階段,對實踐活動的認識也各不相同,究竟什麼樣的活動才叫實踐活動,應該怎樣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分哪幾個層次,在教材上應該怎麼呈現,這確實是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們認識的水平而言,我們認為可以分兩個方面,一是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如“生活中的數學”。二是單獨安排,大體上可以分這樣幾個層次:1.在活動中鞏固數學知識。2.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3.體會課題研究的過程。我們的實踐活動,一定要讓學生活動起來,在活動中體會、應用數學知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剪一剪”、“有多重”,屬第一個層次,主要是通過活動,讓學生一方面鞏固數學知識,這些活動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由此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鋭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列的簡單排列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課時安排:

1、解決問題????4課時

2、表內除法(一)????15課時

3、圖形與變換????3課時

4、表內除法(二)????11課時

5、萬以內數的認識????10課時

6、克與千克????2課時

期中複習????4課時

7、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8課時

8、統計????2課時

9、找規律????4課時

總複習????6課時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並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遊樂園情境圖。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除法的第二種分法,懂得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幾份,也可以用除法計算,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並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⒉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除法的第二種分法及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除法的第二種分法,懂得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幾份,也可以用除法計算。

教法學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

主 要 教 學 流 程

一、引入新課

⒈教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

⒉分小圓片:教師拿出8個小圓片。要把這些小圓片分給另一些同學,每個同學分2個,可以分給幾個同學?接着教師讓學生注意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使學生知道,教師把小圓片先拿2個分給一個同學,同時拿出2個小圓片分給另一個同學,再拿出2個小圓片分給第三個同學,最後拿出2個小圓片分給第四個同學。也就是每2個小圓片分給一個同學,分完後問學生:分給了幾個同學?學生觀察出:8個小圓片,每個同學分2個,可以分給4個同學。

想一想:剛才老師是怎樣分的?同桌的同學互相説一説。

二、新授

⒈出示教科書第19頁的例題5.

⑴教師:每4個放一盤是什麼意思?(每一份是4個竹筍)

⑵用自己的學具動手擺一擺20個竹筍,按每4個放一盤,可以放幾盤?(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對操作有誤的同學給予個別指導)

學生分完後,教師請一個同學到黑板前面來演示分的過程。(教師要強調四個四個的分,每4個放一盤,也就是每4個為一份)

⑶讓學生回顧分的過程和結果,提問:我們剛才是怎樣分的?分的結果怎樣?

小結:我們分竹筍的時候,把4個竹筍放一盤,求能放幾盤?實際上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這種方法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⑷指導算式的寫法。

①竹筍的數量是20個,這是表示要分的數量,寫在除號的前面。每4個放一盤,就是每份是4,寫在除號的後面。分的結果是可以放5盤,5是分的份數,寫在等號的後面。

板書:20÷4=5

②讓學生説一説除法算式20÷4=5表示什麼意思?(表示有20個,每4個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③認識除法各部分的名稱:被除數、除數、商。

⑸小結: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了除法,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來計算,並認識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⒉練習:教科書第19頁做一做的第1題。

提問:一共有多少個小圓片?每堆有幾個小圓片?可以分成幾堆?(先讓學生動手擺一擺)

怎樣列除法算式?(要擺的小圓片是12個,除號前面寫12,每堆6個,除號後面寫6,可以分成2堆,等號後面寫2)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2除以6等於2)再説一説這個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把12按照每6個一份可以分成2份)

⒊練習:教科書第19頁做一做的第2題。

三、鞏固練習

⒈完成教科書第20頁練習四的第4題。

要分的糖葫蘆有幾串?那被除數應該寫幾?每個小朋友2串糖葫蘆,表示什麼?除數應該寫幾?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商應該寫幾?

完成後要學生説一説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

⒉完成教科書第21頁練習四的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講評。

⒊完成教科書第21頁練習四的第6題。

要求學生認真讀題,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題目的意思,然後再列式。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五、板書設計

認識除法的各部分名稱

20個竹筍,按每4個放一盤,可以放幾盤?

20 ÷ 4 = 5

被除數 除數 商

表示:有20個,每4個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釐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釐米。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釐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釐米。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米尺、軟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的寬是1釐米。

2、讓學生在尺上指出2釐米、4釐米、5釐米、8釐米、10釐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學教科書的長和寬,並回答量的結果。

4、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現了什麼?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後,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説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釐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釐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釐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釐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認識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並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一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瞭解這根繩子有多少釐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釐米?”“也就是1米等於多少釐米?”學生回答後,

教師板書:1米=100釐米。並讓學生齊讀兩遍。

三、拓展運用:

1、教師出示1盤捲尺,告訴學生這是1盤捲尺,用它可以量比較長的距離。量跳遠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麼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1米=()釐米

100釐米=( )米

5米=()釐米

200釐米=( )米

實踐活動:試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度。

量跳遠的距離。

(指導學生:要先確定兩個點,一個是跳的起點,另一個是跳完後腳後跟所在的點(終點)。量的時候,尺子要從起點拉到終點,尺子要放平拉直,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72~7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辨認生活中的簡單圖案是由一個圖形經過軸對稱或平移等運動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貼或設計圖形,將所設計的基本圖形通過軸對稱、平移等運動創造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2.會將相同的圖案拼在一起,並根據實際確定所觀察成果的基本圖形,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

3.經歷觀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過程,獲得對圖形的運動設計圖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圖形運動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在欣賞美麗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的美妙,體會數學的價值。

目標解析:

這是一節“綜合與實踐”的活動課。在學生學習了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能運用所學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運動的知識,欣賞並創造圖案,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逐步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能運用圖形運動的知識設計圖案。

教學難點:

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剪刀、固體膠、手工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設疑自探

(一)呈現素材,感受數學美

1.課件出示教材第72頁的圖案,學生欣賞。

2.觀察感悟,發現規律。

(二)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設計師們正是將一個圖形通過軸對稱、平移等變換設計出美麗的圖案,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板書課題)

二、動手實踐,解疑合探

(一)觀察想象,認識一個圖形的運動

1.找基本圖形

(1)這些美麗的圖案分別由哪個圖形運動而來的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圖找一找。

(2)學生反饋,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基本圖形。

2.體驗一個圖形的運動

(1)想象:這些基本圖形通過怎樣運動得到原來的圖案?

(2)操作:將課前剪下教材123頁附頁2中的圖形,用一個基本圖形模擬運動。

(3)描述:這些圖案分別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二)動手操作,理解一個圖形的運動方法

1.小組合作,動手拼擺

小組先討論選擇一個基本圖形和圖形運動的方式,想象圖形運動後拼出的圖案,再在正方形中貼出美麗的圖案。

2.彙報展示,對比分析

討論:(1)你設計的圖形是怎樣運動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圖案和你操作後實際的圖案一樣嗎?

(3)同一個基本圖形運動設計出的作品為什麼會不一樣?

(三)自主設計,創造美麗的圖案

1.提出要求,想象設計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圖左上角的方格中設計一個新的圖案,並畫出來,再將它作軸對稱、平移或旋轉運動,創造一個美麗的圖案。

(2)想象設計好的圖案。

2.動手實踐,嘗試設計

將自己設計的圖案畫在正方形格子紙中。

3.彙報交流,鼓勵創新

(1)説一説:你設計了一個什麼基本圖形,怎樣運動的?

(2)比一比:設計好的圖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樣嗎?

(3)賞一賞:誰設計的圖案最美麗,誰設計的圖案更有新意?

三、質疑再探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

2.走進生活,欣賞生活中利用圖形的運動設計出的美麗圖案。

四、運用拓展

(一)合作學習,感受一組圖案的運動

1.相互比較,想象一組圖形的運動。

小組裏有哪些同學設計的圖案是一樣的',想一想,如果把這些相同的圖案拼在一起會怎樣呢?

2.小組合作,感受一組圖案的運動。

在小組內將相同的一組圖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賞。

(二)聯繫舊知,鞏固有餘數除法的知識

1. 是由( )組 組成的。

(1)用什麼方法計算?根據學生會回答教師板書:8÷4=2(組)

(2)出示學具,學生擺一擺、圈一圈。

2.9幅 ,可以組成( )組 。

(1)學生説想法,教師板書:9÷4=2(組)……1(幅)

(2)學生用學具驗證。

(3)學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別表示圖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組 ,若拼成4組,還需要再增加( )幅 。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課本第4—5頁中的例3及相應的“算一算”,“課堂活動”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的情境,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z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購物情境,掌握混合運算與生活的聯繫。

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教學準備

例3的教學情境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前題診測

1、提問:不含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2、計算:24+480÷6205÷5×8

432-23+5525×18-400

先指名口答運算順序,再讓學生獨立計算,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班反饋、矯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例3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1)理解圖意。

問:從圖上你能知道了什麼?

(2)引導解決問題。

①先讓學生用分步式獨立解決“兒童衣服多少元一件”這個問題,組織全班交流,説説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麼?

②讓學生試着用一個算式解決問題,組織討論“213-78÷3”這個算式是否符合解決此題的順序,進而探討出用小括號“()”來幫忙。

③引導歸納出: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式題計算時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2、練習。

讓學生完成課本第4頁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學生口答運算順序,然後讓學生獨立計算,最後進行全班反饋矯正。

 三、鞏固深化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中的第1、2題。

四、全課小結

提問: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請舉例説明。

 五、作業佈置

練習一第7頁第4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用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P31頁例4,練習七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引導學生探索解決乘除兩步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索解決乘除兩步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主題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今天,讓我們一起到兒童商場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題圖。

問:你們瞧,這個櫃枱裏有什麼?

學生觀察主題圖後回答。

【設計意圖】:把學生帶入商場,身臨其境,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學例4。

(1)、出示情境圖:從他們的議論中你知道了什麼?

(2)、學生觀察情境圖,找出裏面的數學問題。

(3)、小明想買5輛小汽車。,應該付多少錢?

引導學生得出:12÷3=4(元)是求1輛小汽車多少錢。因為要知道小明買5輛小汽車應付多少錢,必須要先知道1輛小汽車多少錢。

(4)、鼓勵學生再提出問題。

2、小結: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把探索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彙報的形式,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提供選擇的空間,引發主體意識,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應用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七第1題。問:要完成這道題必須先知道什麼?

引導學生完成第2題。

教師巡視。指名彙報並説説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並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實際問題。

四、課堂總結。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課題:

鋭角和鈍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會辨認鋭角和鈍角。

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

3、學生在建立鋭角和鈍角的表象同時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辨認鋭角和鈍角,知道鋭角和鈍角的特徵。

教學難點:

直角、鋭角和鈍角三者的區別和聯繫。

教學準備:

課件、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預設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活動效果

一、情境導入,複習鋪墊

複習: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樣判斷的?

可是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課件出示鋭角和鈍角)你瞧!這兩個角是直角嗎?也直角有什麼不同?

設疑: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們是什麼角呢?

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角。(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1、認識鋭角和鈍角

(1)比一比

課件出示例5中的隊旗和紅領巾圖。

問:同學們這是少年先鋒隊隊旗和紅領巾,上面有這樣兩個角,老師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們比一比,看看有什麼發現?

教師根據學生得出的結論,介紹並板書:

比直角小的角是鋭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

(2)動手做角

強調學生做角時:一隻手動,另一隻手不動。

①拿出活動角,做一個鋭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鋭角的大小一樣嗎?(鋭角的大小不一樣,但都比直角小)

②拿出活動角,做一個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樣嗎?(一樣)

③拿出活動角,做一個鈍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鈍角的大小一樣嗎?(鈍角的大小不一樣,但都比直角大)

(3)連一連(教材41頁做一做第2題)

課件出示,説説是什麼角,再連一連。

提出問題:怎樣驗證?

引出學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來驗證。

組織學生進行驗證,如發現錯誤給予糾正。

教師小結:根據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為三類:以直角為標準,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鋭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鈍角。(補充課題)

三、深入感知

1、認一認

認真觀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剛才我們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個角是直角,那剩下的兩個角是什麼角呢?

小結:每一個三角尺上都有兩個鋭角。

2、練習八第9、10、11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學到了哪些知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利用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進行簡單換算。

2、能根據鐘面,計算經過時間。

3、在回顧時、分、秒的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索實踐的能力以及積極的學習情感與態度。

二、教學重點:

熟練讀出鐘面上的時刻

三、教學難點:

能正確説出鐘面上接近正時的時刻 經過時間的計算

四、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來上一節複習課,課前老師讓大家準備了鐘錶模型,猜一猜,今天我們複習什麼?板書:時分秒的複習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關於時分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同桌交流一下,回憶不起來的可以翻一翻書。

(二)梳理內化 提煉方法

全班交流,師隨機引導,並適時板書

(1)鐘面 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時針走一個大格是1時,分針走一個小格是1分,秒針走一個小格是1秒。

(2)時分秒的關係 1時=60分,1分=60秒。

(3)1時多長?1分有多長?1秒有多長? 老師還知道,發電廠1秒鐘發的電,可供一户家庭用三個月。你有什麼感想?

(4)會讀鐘面上的時刻 指一生結合鐘面講讀法,再指一優生結合鐘面講時針不好確定時的讀法。

(三)分層練習 提高能力

1、同學們學會了這麼多時分秒的知識,下面老師要考驗大家,能不能利用學過的知識靈活解決問題,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

(1) 3分=( )秒 4時=( )分 120分=( )時 60秒=( )分 1分30秒=( )秒 2時40分=( )分

做在練習本上,指生讀答案,選1題説説是怎麼想出來的

(2)數學書94頁第11題(現場反饋)

(3)數學書94頁第12題,(獨立完成,彙報交流)

2、為了獎勵大家,我們來玩一個遊戲,請大家拿出鐘錶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撥一個時刻,另一人快速讀出來,然後再交換角色。

3、小麗同學有堅持記日記的習慣,自從學習了時分秒的知識,她專門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來看看。指生讀。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重點難點:

學生對於角的認識往往只是藉助於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數學王國圖形家族成員中的幾個成員,大家還認識它們嗎?黑板上畫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認識圖形家族中的另一個新成員:角,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就要學習“角的初步認識”。

2、老師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繫實際,引導探究

1、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讓學生看圖,這幾個圖形裏都有角,同學們睜大你的眼睛看,這就是角。

放有關學校的情景圖的幻燈片讓學生找角。學生一一做答。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麼多角。

3、師:那麼,我們現在身邊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學們找找看,(請學生來指一指。)學生回答:課桌的角、課本的角、門和窗的角等等。

4、師:同學們找了那麼多角,那麼角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放PPT)邊放邊説,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再放一遍,老師説頂點,邊,邊。然後板書:頂點、邊、邊。

5、師:我們都知道什麼是角,也知道角的各個部分,那麼角是怎麼畫出來的呢?同學們看大屏幕(放PPT),同學們看懂了嗎?畫角時,要先定頂點再畫兩條邊。老師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細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組成?(生答)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我們在表示角的時候,不能就這麼點一下。看老師是怎麼表示角的。(教師動作演示:一個頂點,兩條邊,再用手畫)拿起你的小手,我們一起來指一指。現在,誰用這種方法來指一指這把尺上的角?(還有其他的角嗎?)

7、師:想一想看,角可以怎麼畫?要注意什麼?(學生回答)先畫一個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成了一個角。請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個,試試。把你畫的角的頂點與邊指給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饋時指出頂點和邊即可。)

8、比較角的大小,放兩個同樣大小的角,但是邊不一樣長,提問學生,哪個角大,同學可能要説,邊長的那個角大(放幻燈片),老師問學生是不是邊越長角就越大哪?同學們看到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它開口的大小有關。

9、師:再畫一個和剛才大小不一樣的角。請你為自己畫的角打分。

10、折角:讓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紙折幾個角,同桌比較一下大小。再用一張圓形紙折,看學生能否折出角,老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拓展,課外延伸

1、師:剛才畫了一個角,老師在這裏再添一條線,現在這裏有幾個角了?(學生指,教師畫弧。)

2、師:我這裏還有一個長方形的圖形,如果剪去一個角,請你猜猜還剩幾個角?

3、師:你能告訴同伴們,今天你有哪些收穫嗎?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並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遊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遊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麼?

2、投影出示遊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瞭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並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説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説一説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現並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麪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遊樂園,今天,我們去麪包房看看,看看那裏有什麼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遊樂園麪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麪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麪包?

2、觀察瞭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麪包?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麪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並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説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説一説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85、8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自主嘗試計算經過時間的過程。

2、會計算所經過的時間。

3、使學生學會傾聽並能夠和同學進行有效交流。

4、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習慣學情分析:

學生認讀時間已經不是問題,但是計算經過的時間有一定的難度,容易出錯,所以這節課要多練習。

教學重點和難點:會計算所經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微課導入。

1、師:同學們,又到了我們快樂學數學的時間了。今天,老師把我們的一位老朋友青請到了課堂上。走,一起去微課視頻裏和它見見面吧。

(播放微課視頻。)師:看完了這段視頻,老師想問問你們的老朋友時鐘在生活中都有什麼用途啊?設計意圖:用微課視頻的形式複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鋪墊。

2、師:聰聰也是一位會記錄時間的孩子,上個星期天,聰聰過得非常快樂,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他都做了些什麼。請大家認真觀察每張照片,看看他們什麼時刻幹什麼?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知道圖中聰聰在幹什麼。

師:你們很會描述圖片中的時刻和活動,那你能給這四幅圖排排序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理解時刻的先後順序。

二、新授。

1、師:現在大家知道了這麼多關於時間的信息,如果老師想知道聰聰玩碰碰車需要多長時間,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需要知道事件的開始時刻和結束時刻。

師:那“用了多長時間”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從開始時刻到結束時刻經過的時間。

師:現在我們已經找出了聰聰玩碰碰車的開始時刻和結束時刻,經過的時間到底怎麼求出來呢?請大家拿出學習單,根據學習指導一,自學這部分內容。

學生自主嘗試根據提示用數數法和計算法解決問題。

師巡視指導,然後請學生分享思考過程。

數數法:從開始時刻往後數時間,一直數到結束時刻,分針走過3大格,每大格表示5分,一共經過15分。

計算法:經過時間=結束時刻-開始時刻9時45分-9時30分=15分引導學生注意單位相同才能相減。

師:求出來的15分也是時刻嗎?師生共同探討時刻和時間的區別:時刻是指一天中某一特定的時間點;

時間是指從某一時刻到另一時刻的間隔。

2、師:通過自主學習,我們知道了聰聰玩碰碰車用了15分。如果老師還想知道聰聰在公園裏玩了多長時間,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學生找出開始時刻和結束時刻。

師:同樣我們可以用數數法和計算法解決這個問題。先來試試數數法吧。

先讓學生嘗試數出分針走了幾大格,對學生來説有一定難度。

師:大部分學生沒有數出來,沒關係,老師教給大家一個小妙招:先找出一箇中間時刻,把這一段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數,再相加。我們就能容易地解決這個問題了。想不想試一試?請學生拿出學習單,根據學習指導二自學這一部分內容。

在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後,請學生分享思考過程。

數一數:從開始時間9:10數到中間時刻10:00,經過50分,在從10:00數到結束時刻10:30,經過30分,一共經過80分。

還可以從9:10數到10:10,經過60分,再從10:10數到10:30,經過20分,一共經過80分。

計算法:經過時間=結束時刻-開始時刻 10時30分-9時10分=1時20分師:為什麼數數法和計算法得出的結果不一樣?是算錯了嗎?引導學生推導出80分=1時20分。

3、師:你們真聰明,老師想考考大家,如果聰聰和爸爸因為堵車9:50才進入公園,還是10:30離開,你能用計算法求出來聰聰在公園裏玩了多長時間嗎?把你的想法記錄在學習單上吧。

10時30分-9時50分=40分分不夠減,要向時借1時當60分用。

小結:我們通過自學探討了計算法的兩種情況,當結束時刻裏的分夠減,直接相減;

當結束時刻裏的分不夠減,向時借1時,當60分用。

3、師:同學們,通過前面的自主學習,你們肯定對時間有了一定的概念。接下來你們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估一估聰聰做下面事情需要多長時間嗎?生自由回答。

三、鞏固。

1、生自主完成練習單上習題1。

指名學生回答,並説出計算過程。

2、師:請你們當時間小管家,安排一下自己的時間吧。

請學生分享自己的時間安排。

四、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貨?你有什麼想對時間説的嗎?生自由回答。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

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

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裏,住着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説一説這些圖形的名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裏,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着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學生嘗試説説認識的圖形名字。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説一説,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説一説:你在什麼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説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這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彙報、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讚揚。(充分給學生説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並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遊戲:我説你想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説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徵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裏還見過這樣的圖形?(教師先引導學生看看教室裏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現告訴大家。)師: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説一説:這些交通標誌牌是什麼形狀?(課件演示:介紹交通標誌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藉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找朋友(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

4、數一數數一數每個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5、拼一拼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學得很好,胡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份禮物。請打開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若干),用裏面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

説一説,你拼的是什麼?用了哪些圖形?(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6、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麼?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經歷以米、釐米為單位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驗1米到底有多長,並會估計物體的長度。

2、在活動中體驗測量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體會米的含義,知道釐米、米之間的關係,知道米和釐米之間的進率

教具準備:

新鉛筆、米尺、數學課本、文具盒、1米多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生利用課前共同準備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測量小組中各物品的長度。

2、指導學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繩子的長度。

學生在測量的過程中會隨機比較、選擇用哪些測量工具比較合適。(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測量課桌的長度。

二、體驗探究

1、認識米,知道1米有多長。

2、讓學生以組為單位,直觀體驗1米有多長。

3、學生在觀察、交流過程中認識米與釐米之間的關係。

歸納:100釐米=1米,1米=100釐米,1m=100cm

4、讓學生聯繫身邊的事物,找出幾種長度是1米的物品。

三、實踐應用

1、1米大約等於幾枝鉛筆的長度?

2、學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較大的物體的長度(或高度)。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完成測量活動。

3、出示書中5頁練習題

4、課外小作業:讓學生回家測量家中物體的長度。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冊數:二年級下冊

教師姓名:

任教班級:

二年級數學教學進度

教學計劃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圖形的運動、混合運算、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數學廣角——推理、總複習等。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認識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剪一剪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5、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6、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瞭解克、千克的實際意義及1千克=1000克。

7、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

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四、情感態度

1、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新精神。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3、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4、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生學好數學家的信心。5、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和敢於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6、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經歷與他人交流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看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有的內容,都不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不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思考過程。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6、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並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瞭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説話的態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遊的人數情況統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註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並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瞭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111-112例題,112-113課堂活動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數據的分類彙總,噶沒收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經歷數據的整理,初步認識分類彙總統計表

3、學會有序的觀察和有條理的思考

4、培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數據分類彙總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質疑

1、小朋友,你最喜歡什麼活動項目

學生彙報

2、出示各種活動

3、出待統計的原始數據

小組統計並彙報

4、我們瞭解了我們小組最喜歡活動 的項目,你還想知道什麼?

學生説

二、嘗試研究

1、引導研究:你能想出什麼好辦法讓大家都知道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項目嗎?

小組討論彙報

完成 書 上統計表

2、從表中你可以知道什麼?

3、學生思考後交流

三、自主活動

1、跑步前後,我們的脈搏會變嗎?

學生數脈搏

2、以小組為單位天統計表

3、組織學生跑步後數脈搏

4、觀察兩張統計表,你發現了什麼?

5、學生觀察交流彙報

6、將脈搏變化數天在統計表3

7、在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8、交流

四、應用交流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生活中還有值得統計的事情嗎?

3、學生分組統計

課後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9lnq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