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1

教學內容:教材P68、P69。

教學目的:1、通過直觀的數數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百、千、,並掌握數數方法,掌握10個一百是一千。建立數的概念,培養數感。

2、初步理解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

教學重點:能熟練地數千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拐彎數。

教學過程:

一、信息彙報

彙報收集到的有關1000以內數的資料。

二、探究新知

1、數的認識。

1000有多大?(估計説不清)

大的數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數組成,咱們看看電腦演示。

動態演示P68例題1。

(1)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 )

邊演示邊數。 怎麼數的?

(2)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 )

邊演示邊數。 怎麼數的?

(3)如果要數更大的數,你想怎麼數?為什麼?

邊演示邊數。 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説,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1000。

2、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

10個一是10

10個十是100

10個一百是1000。(板書)

觀察後小組討論:你發現了什麼?

3、小組學習

任務:

[1]數數(100——1000以內)

[2]找出你認為最難數的地方,説説為什麼?如何解決這些困難?

[3]彙報。小結

4、數數練習。

[1]集體數,P68 做一做

[2]數數接龍遊戲

5、猜數遊戲

三、生活中的數。説説生活中1000以內的數。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練習十一”第5、6題。

教學目標

1.藉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先乘除後加減”的道理。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沒有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和運用沒有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規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德育教育:愛是什麼?(愛可以是一個擁抱;可以是一次感動;愛也可以是一件禮物;一聲問候;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説,最真真實實的愛,最看得見,摸得着的愛,愛還可以事一個動作,一句話語。

一、複習導入

課件出示練習題

指名學生回答。

師: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麼呢?

【學情預設】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同級運算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師:剛才這幾道題,我們都採用了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這節課我們學習新的內容。(板書課題:沒有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

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

1.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課件出示教科書P48例2主題圖。

【學情預設】蹺蹺板樂園場地內有3個蹺蹺板,每個蹺蹺板上有4個人,場地內還有7個人。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能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嗎?誰來説一説?

【學情預設】預設1: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預設2:坐蹺蹺板的比沒坐蹺蹺板的多多少人?

預設3:沒坐蹺蹺板的比坐蹺蹺板的少多少人?

2.解決問題。

師:我們一起來解決下面這個問題。(出示課件)

師:想一想,要求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要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學情預設】先求坐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再把坐蹺蹺板的人數和沒坐蹺蹺板的人數加起來。

師:請列式解答。

教師巡視,注意案例收集。

【學情預設】

預設1:3×4=12(人)12+7=19(人)

預設2:3×4+7=19(人)

預設3:7+3×4=19(人)

預設4:7+(3×4)=19(人)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説清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師:你能嘗試用遞等式來計算上面的綜合算式嗎?

指名學生板演。

在集體評析計算過程中,教師用下劃線和箭頭進一步標註運算順序。

【學情預設】

脱離情境後會有學生僅僅看算式,出現不同的答案的情況。作為錯誤案例,教師正好可以引用,追問:“這個解答先算的是什麼?”“符合我們解題的要求嗎?”……從而引出規定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師:不同的綜合算式,有什麼聯繫?

【學情預設】都要先算“坐蹺蹺板的一共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師:也就是不管乘法算式寫在哪裏,和加法在一起的時候,都要先算乘法。如果沒有規定這樣的順序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

【學情預設】一道題就有兩種結果。

師:是的,這樣就不能保證計算結果的唯一性了,這不符合我們數學運算的要求。

師:觀察7+4×3和7+(4×3),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情預設】學生會發現運算順序相同,結果相同,但後一個算式給乘法加了小括號。

師:這樣還有必要加小括號嗎?

【學情預設】沒有,不加小括號更簡潔。

師:所以,我們要注意數學表達的準確性和簡潔性。

【設計意圖】例2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不僅數量關係簡單,而且有情境圖作為直觀支撐,

學生還有過學習乘加的經驗,給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和處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學生在該階段會用綜合算式,但習慣用脱式的會比較少。從情境出發,首先讓學生明確在有加法、乘法的綜合算式中,不管乘法放在哪個位置都應該先算乘法。

3.結合已有經驗,歸納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師:還記得上節課所學的關於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嗎?

【學情預設】同級運算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師:現在一個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不是同級的綜合運算,應該怎麼計算呢?

【學情預設】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師:也就是先算二級運算,再算一級運算。(引導學生説出)

師:這節課學習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

三、熟悉脱式計算的格式

課件出示教科書P48“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析。

教師組織學生從運算順序是否正確、格式是否規範、計算是否正確等方面評析學生的計算情況。

師:誰能説一説,剛剛的脱式計算在格式上需要注意什麼,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學情預設】橫式的等號寫在式子的右邊,而脱式計算的等號寫在算式的下面,上下對齊,還要寫在式子的左邊;儘量做到數與數對齊,計算符號與計算符號對齊。

【設計意圖】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表述較長,且二年級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時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在這裏分兩步(乘和加、減混合,除和加、減混合)分別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類比、遷移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50“練習十一”第5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先算出綜合算式的答案,再標記在算式的下面,最後進行比較。

(3)指名學生彙報各題是怎樣算的,集體核對。2.完成教科書P51“練習十一”第6題。

師:比較上面的樹形圖與綜合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先從上往下觀察運算順序,再從左往右觀察書寫順序。

【設計意圖】每個練習題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而且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這樣能化解難點,同時讓學生在掌握運算順序的基礎上,培養靈活運用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運算順序和昨天學習的有什麼不同?你還有什麼不懂之處?你知道在什麼情況下該用今天學的運算順序?

板書設計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3

【教學內容】

教材第49頁例3以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有括號的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有括號的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有括號的兩部混合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掌握含有括號的兩步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知道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口算,説説下列運算的順序。

(1)出示:56-8+9= 49÷7×4=

説説這兩題是什麼樣的題目,先算什麼,再算什麼?(這兩題是同一級的運算,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2.出示:7×7-5 77-42÷7 15-6×2

説説這兩題是什麼樣的題目,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先算乘除,再算加減。)

學生口算,説出得數。

2.小敏更是個粗心的孩子,他在計算15-6×2的時候,得到的結果是18,你知道他在計算時犯了什麼錯誤嗎?

學生討論,指名回答。

得出結論:15-6×2是既有乘又有減的兩級運算,應該先算乘法,再算減法,結果是3,小明得出的結果是18,説明他是先運算的減法,後運算的乘法,他的運算順序是錯誤的。

追問:那麼,15-6×2,如果要先算減法,有辦法嗎?怎麼辦呢?

預設:添上小括號。

3.揭示課題: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二、互動新授——括號問題

1.出示15-6×2

師:小括號的作用可大了,算式裏添上小括號,不管小括號裏面是加減還是乘除,都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算式。

教師填上小括號:(15-6)×2

現在這道題,變成先算什麼?(小括號裏的15-6),再算什麼?

你能計算嗎?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

師生共同交流。

(15-6)×2

=9 × 2

=18

提問:如果小明解決的是這道題,他算得對不對?(對)因此,我們再計算混合運算的時候,不要像小明一樣粗心,一定要先分析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以免計算錯誤。像這樣,算式裏有小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裏面的。

2.教學例3.

談話:7×7-5、77-42÷7,這兩道題,老師給他們加上小括號,7×(7-5)、(77-42)÷7,計算的順序有沒有變化,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出示例題,讓學生試着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並尋找錯例。

計算完,集體交流。

交流時,請學生説是他們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計算的對嗎?翻開課本第49頁,核對一下。

同桌互相交流、校對。

3.反饋練習。

完成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拿出練習本,學生計算,劃出第一步先算什麼,第二步再算什麼。同桌互相交流。

三、練習提升

1.完成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2題。

説説每道題應先算什麼,再計算。

變式後和原題比較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在計算順序上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比一比每組兩題的得數,你能發現什麼?

2.完成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3題。

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

學生交流彙報自主學習成果。

教師提示交流內容包括:問題是怎麼解決的,每一步列式的含義,列綜合算式時因注意什麼。

教師適時評析錯例。

教師強調並追問:説一説列出的綜合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和數量關係。這樣列式,第一步求出什麼?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算式裏有小括號,我們應先算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學會了計算算式裏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算式裏有小括號的,我們應該先算小括號裏面的算式。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4

教學目標

1.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對含有小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進行脱式計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引導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規範脱式計算的格式。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規律。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規律進行脱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小括號的知識。

你還記得58-(14+6)它的運算順序嗎?

58-(14+6)

=58-20

=38

學生在進行脱式計算時,提醒學生注意,用橫線標出第一步的計算內容。把不參與運算計算的部分落下來。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也與小括號有關。(含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二、探究新知

(一)獨立嘗試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7×(7-5)(77-42)÷7

(二)根據學生板演,進行集體講解。

總結運算規律。

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之處?

1都有小括號;都是兩級運算;有乘除法,也有減法。

2含有括號的算式,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呢?

算式裏含有小括號的,我們一定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再計算括號外面的。

在脱式計算時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沒有參加計算的數和運算符號,在第二行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等號要對齊。

三、鞏固練習

1.對比練習,發現小括號的作用。

課件出示練習題。

7×5-2 7×(5-2)

=35-2 =7×3

=33 =21

(1):左、右兩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2)小括號在這裏起到什麼作用?

講解:左面的算式沒有括號先算乘法,再算減法;右面的算式有括號,先算小括號裏面的減法,再算括號外面的乘法。

小結算式裏含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通過比較發現小括號的作用可以改變計算結果不同,小括號還能改變運算的順序。

2、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基礎上,設計有層次性的練習。在練習中不僅凸顯小括號的作用,而且訓練學生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這樣既鞏固了新知,也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5

教學內容

教材第1—3頁例1、例2以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觀察、操作等學習乘法的過程,感受加法與乘法間的聯繫。

4、對學生進行愛樹護樹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感受加法與乘法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

小棒

一、出示第1頁主題圖,學生觀察。

提出數學問題,怎樣列算式?教師板書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

1、出示第2頁情境圖,提問:看圖,你想知道什麼?怎樣才能知道一個植了多少棵樹?

2、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教師板書:

1+1+1+1+1+1+……+1=32

2+2+2+……+2=32

8+8+8+8=32

4+4+4+4+4+4+4+4=32

3、提問:剛才的計算中,你們有什麼感受?

4、學生觀察算式,小組交流。你發現了什麼?(都是連加法、加數相同、得數相同等)

5、教師:都是幾個幾相加。

6、學生看算式,説説幾個幾相加(4個8相加)

7、教師:求4個8或8個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一種更簡便的計算方法,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知識——乘法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三、互動探索

1、介紹乘法讀法、寫法

(1) 4個8和8個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樣表示呢?板書:8×4 4×8

(2)比較加法和乘法有什麼不同?

2、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

3、學習例2

(1)學生操作,按老師的要求擺:每次擺3根擺6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樣列算式,還可以怎樣列?你是怎樣想的?

(2)小組討論:觀察例1、例2各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麼情況下可以用乘法計算?

四、課堂活動

1、課堂活動第1題。

2、課堂活動第2題。小組活動

五、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麼?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8+8+8+8=32(棵) 3+3+3+3+3+3+=18(棵)

4+4+4+4+4+4+4+4+=32(棵) 3 __ 6=18(棵)

8 __ 4=32(棵) 6 __ 3=18(棵)

或4 __ 8=32(棵)

因數因數積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6

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第29頁例1、例2,練習八第1~3題。

教學目的:

使同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藉助計數器掌握三位數的數法,並在數數中加深對“十進關係”的理解。

教具準備:

按教科書第29頁例1所示方塊圖製成實物或圖形,並自制若干計數器供同學使用。

教學過程:

1.複習

(1)觀察下列兩組數,先回答是怎麼數的,再接着後面數出5個數來。

①73,74,75,76,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9,29,39,49,____,____,____,____,____。

(2)99是幾位數?再添上一個是多少,它是幾位數呢?

2.導入新課

怎樣數一百以後的三位數,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三位數的數法(板書課題)。

3.新課

(1)教學例1。

先出示一個小木塊,要求同學隨着教師的小木塊的逐個出示,一個一個地進行數數。當數到10時提問:

“十里面有幾個一?多少個一是十?”

教師把十個小木塊換成一個由同樣多木塊排成的木條。

提問:“能不能十個十個地數數?”

隨着木條的逐個出示,同學一十、二十……地數數。數到九十時提問:“它加上一個十是多少?”

“一百里面有幾個十?多少個十是一百?”

教師把10個小木條換成由100個小木塊排成的一層木塊,然後説明,剛才數數是一個一個地數和十個十個地數,一和十是已經學過的計數單位,今後數一些較大的數,還可以一百一百地數,用紅筆在“十、一”左邊板書“百”。

教師把木塊一層一層地出示,同學一百、二百……地數數。數的過程中教師提問:

“剛才數了幾個一百,是多少?”

“再添上一個一百是幾百?”

當數到九百時問:

“九百里有幾個一百?”

“再添上一層,就是幾個一百?是多少呢?”

多讓一些同學説一説。教師用紅筆在“百”的左邊板書“千”,並重述九百再添上一個百就是10個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出示“10個一百是一千”的結語,讓同學齊讀一遍。

教師説明,百和千是我們新認識的計數單位,它們是互相緊挨着的鄰居,所以又稱它們是相鄰的計數單位。(板書:相鄰)

讓同學看教科書第29頁例1的插圖,要求聯想剛才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一百一百地數數過程,回答:

“十里面有幾個一?十和一是什麼關係?”(10個一是十,我們就説十和一是十進關係。)

“一百里面有幾個十?百和十是什麼關係?”

“那麼千和百之間是不是也是十進關係?為什麼?”

隨着同學的回答,教師在每兩個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板書:10

(即千百十一)

/ / /

10 10 10

問:“誰能用一句話説一説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是什麼關係?”

在同學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表述這個關係,再讓同學複述。

教師稍加小結:一、十、百、千都是計數單位,它們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都是十進關係。今後可以根據需要,用不同的計數單位來數數。

(2)教學例2。

①出示計數器,讓同學説一説每一檔所表示的數位名稱,要求從右至左按順序回答。着重認清千在右起第幾位,它和哪一位相鄰。讓同學在自身的計數器上找出千位。教師在千位上撥珠,讓同學回答其表示實際的數是多少。

②教學例2的(1)。

出示例2的(1),從一百起,一個一個地數到一百二十。

教師結合計數器的演示,邊撥珠邊數數,一百零一,一百零二……撥珠過程要清楚,動作要慢一些。當數到一百零九時問:

“再加上一個珠子,個位上就有幾個一?”

“10個一是多少,這時應該怎樣撥珠?”

“看一看各個數位上的數是怎樣變化的,所以接下去要數多少?”

接下去數到一百二十(教法同上)。每個同學再撥珠數一遍。要求數數和撥珠速度一致,一開始可以數得慢一些。教師巡視,和時給同學協助。數完的同學可以和教科書第29頁例2的(1)圖對照一下。

③教學例2的(2)。

出示例2的(2),從一百九十八起,一個一個地數,數到二百零六。

讓同學在自身的計數器上撥一百九十八。教師先撥珠並讓同學數數。數到一百九十九時,問:

“個位上再加一個珠子,九十九後面就是多少?應該怎樣撥珠?這時計數器各個數位上的數出現了怎樣的變化?一百九十九後面的數應該怎樣數?”

多讓幾個同學上前面撥珠演示,並數出後面的一個數。

“誰能説一説為什麼是數二百而不是一百,不是向百位進一嗎?”

再繼續數到二百零六。

讓同學再撥珠數一遍。教師巡視。

教學完例2後,教師提問:“一百九十九加一是二百。那麼二百九十九再加上一是幾百?三百九十九再加上一是多少?……”

4.鞏固練習

做教科書第30頁“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八中的第1~3題。

(1)“做一做”中的題。同學獨立撥珠數數後,可以通過提問了解同學數數情況。例如:

“二百九十九後面一個數應該怎樣數?”

“和四百相鄰的兩個數是多少?”等等。

也可以讓同學判斷數數中發生的問題,以便加深認識,例如:

“接着九百八十九後面的數是九百九十九,對不對?”等等。

對於數數掌握較好的同學可以進一步提問。例如:

“誰能不用計數器,任選一題給大家數一下?遇到有困難時,仍可以請計數器幫助。”

(2)做練習八中的第2題。指名讓同學説一説。

(3)數數接力競賽。要求按橫排數數,每排人數相等,可以撥計數器數。

競賽開始,教師先在自身的計數器上撥一個三位數,每橫排第一個同學立即小聲地數出它後面的六個數來,並將數的第六個數撥在計數器上;下一位同學看清前一位同學計數器上的數再接着數出六個數……直至最後一個同學在計數器上撥出他數的最後一個數。數得正確且快的一排獲勝。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同學撥在計數器上的數,找出數數中存在的問題,和時協助解決。

5.作業

練習八第1題(口頭練習)。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7

課題名稱

例1沒有括號的同級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減、乘除混合運算順序,並能夠正確進行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重點分析

知識點本身內容不復雜:本課的重點是理解綜合算式的概念以及脱式計算的格式書寫。學生已經通過讀題知道了主要信息,可直接讓學生列式,在列式計算的過程中學生就是在理解題意。展示分步算式的時候,中間的過程算出的是什麼?可以出示一下“還剩下的人”,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算式的含義。書寫脱式計算時,學生會有困難,最好用綜合算式與脱式的對比,來發現書寫的格式。最後得出:計算順序不變,只是格式不一樣。

難點分析

還是學生理解能力較弱,導致部分孩子法則理解發生了歧義,給出了明確表達――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而有一部分學生理解為“先算加,再算減”或“先算乘,再算除”,不會算除了,可能就想到減了。

教學方法

1.通過課件直觀演示算理。

2.通過分步與綜合算式的對比體驗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導入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練習背誦1~9的乘法口訣。

2.這節課我們學習有關加減或乘除的一些運算方法。

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二、嘗試探究,明確算理。

教學例1,出示教材第47頁情境圖。

1.從這幅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2.探索方法。

(1)要解決這個問題,怎樣列式計算呢?

53-24=29 29+38=67

(2)還有更簡便的書寫方法嗎?

53-24+38=67

3.教師講解兩步綜合算式脱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1)邊出示邊闡述書寫格式規範。

(2)鼓勵學生大膽總結運算順序。

總結運算順序:一道題中有加法和減法,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4.計算15÷3×5。

(1)説一説這道題的運算順序。

(2)要求學生按脱式計算的格式書寫。

(3)總結計算方法。

教師總結:在沒有小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口算。

6×9=54 30÷5=6

4×7=28 31-7=24

32÷4=8 45+8=53

2.把下面各題中的兩道算式合併成一個綜合算式。

(1)6×7=42

42÷3=14

(2)15+9=24

24-8=16

答:(1)6×7÷3=14

(2)15+9-8=16

3.下面的計算對嗎?如果不對,把它改正,寫出改正過程。

(1)35-26+4

=35-30

=5 ×

改:35-26+4

=9+4

=13

(2)56÷7×2

=8×2

=16

4.完成教材第47頁“做一做”。

5.體育老師買了一條36米長的繩子,做長跳繩用去15米,做短跳繩,用去8米。還剩多少米?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疑問:

小結

四、課堂總結

1.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沒有小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佈置作業。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頁例2,以及練習十一第4~6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投影儀;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脱式計算。

35-4+27 6×3÷2

學生計算,説説計算的過程。

2.談話: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在混合運算里加、減是同一級,乘、除是同一級,我們再計算一道算式裏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那麼,如果一道算式裏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怎麼辦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混合運算。

二、互動新授——乘加問題。

1.出示例2。

談話:看,這是蹺蹺板樂園,同學們玩的多開心呀!仔細觀察,每個翹翹板上有多少人?有幾個蹺蹺板?草坪上有多少人?(有3個蹺蹺板,每個蹺蹺板有4人,草坪上有7人。)

提問: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學生自由回答。)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適時引導。

方法一:分步計算,先算翹翹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4×3=12(人)12+7=19(人)

方法二:列綜合算式。

4×3+7、7+4×3或7+(4×3)

教師提問:觀察這幾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這幾道算式裏既有乘法,又有加法。)

教師説明:像4×3+7、7+4×3這樣,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有乘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後算加減法,而不管乘法在前還是在後。

2.談話:如果把乘法換成除法,應該怎麼辦呢?

出示:20-8÷2 81÷9-2

師:乘、除法是同一級的,把乘法換成除法,計算時,也是先算除法運算,再算加減運算。

學生計算,指名兩位學生寫在投影片上。集體訂正時,要提醒學生注意書寫格式。

20 –8 ÷ 2 81 ÷ 9 + 2

=20 – 4 =9 + 2

=16 =11

3.小結計算方法。

談話:觀察黑板上的這四題,你能總結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嗎?(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

4反饋練習。

完成教材第48頁“做一做”的剩下兩小題。

圈出第一步先算什麼,並説説理由。

三、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4題。

先讓學生説一説:有除法和加減法,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

2.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5題。

學生先計算出左邊的得數,再和右邊的數進行比較。

學生獨立比較,集體交流,説説計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6題。

先填空,再列出綜合算式。

讓學生先看懂樹葉上的數有哪些,再列式計算。

學生計算,寫出計算的結果。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

師生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法和加減法的,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減法的,要先算除法。

【板書設計】

第2課時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

20 –8 ÷ 2 81 ÷ 9 + 2

=20 – 4 =9 + 2

=16 =11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法和加減法的,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減法的,要先算除法。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9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頁的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藉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在同級的混合運算中,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的道理。

2.在經歷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理解並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並能正確進行脱式計算的書寫。

3.培養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同時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並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地進行脱式計算;掌握脱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説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課件出示)

16+9+8=32-10-6=

25+20-10=48-8+17=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只有加、減法,按照什麼順序計算?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一)仔細觀察,收集信息。

課件出示第47頁例1:圖書閲覽室裏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閲覽室裏下午有多少人?

1.同學們做什麼呢?(閲覽室閲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他的這句話是鼓勵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多讀書,讀好書。閲讀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可以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閲讀能力……)

2.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求閲覽室裏下午有多少人,就是用()減去(),然後再加上()。(學生口答)

3.該怎樣列算式?

4.學生獨立列式並進行計算。

(二)反饋交流解法。

1.交流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

綜合算式:

53-24+38=67(人)

(2)彙報交流: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每步分別求的是什麼?

2.解釋概念。

(1)什麼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能説説你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嗎?

(2)給出規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3.運用規定,脱式計算。

(1)課件出示:53-24+38,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脱式計算:

(2)講解脱式計算的書寫格式,示範板書:

教師邊講解邊説明:先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和寫出每一步的計算結果,運用脱式計算。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長短要一致。

(3)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4.體會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1)課件出示:15÷3×5,指定學生説説運算順序。你能把這道題寫成脱式計算的格式嗎?15÷3×5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教師指出:加與減是一級運算、乘與除是二級運算。

(3)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4)歸納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同級混合運算,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三、鞏固練習

(一)計算。

23+6-11 2×8÷4 72÷8÷3

=□○□=□○□=□○□

=□=□=□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學生計算每道算式,教師巡視,巡視時關注學生書寫的規範性。

(二)小法官。

3×8÷4 34-17+3 18÷3×3=2

=24÷4=34-20=18÷9

=6(√)=14(×)=2(×)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指定學生説明錯誤的理由。

2.口答:這些綜合算式應按什麼順序進行計算?

五、知識梳理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1.掌握了脱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2.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同級混合運算,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10

教學目標

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順序和脱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重點分析

初次經歷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計算過程,容易與同級運算從左往右的運算順序混淆。

難點分析

學生還沒有熟練掌握脱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容易書寫錯誤導致計算結果有誤。

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合作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

一、回顧同級運算的計算方法

(1)明確運算順序。

(2)明確計算過程。

沒有括號的乘、除混合運算與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二、探究新知

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1、理解圖意

2、觀察情境圖,獲取數學信息

已知條件:

3個翹翹板上各坐4個小朋友;

草地上有7個小朋友。

所求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3、分析題意,列算式

分步算式:4×3=12 12+7=19

綜合算式:4×3+7或7+4×3

答:蹺蹺板樂園一共有19人。

4、探究計算方法

(1)明確運算順序。

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屬於不同級運算,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明確計算過程。

先算4×3=12,再算7+12=19。

具體步驟如下:

歸納總結

在不帶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後算加法(或減法)。

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三、鞏固練習1-4題。(課件出示)

小結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

要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11

教學內容:教材P73--75

教學目標:1.通過對生活中萬以內數的調查、收集、整理,讓學生初步感受多位數,培養學 生的實際分析能力。

2.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會正確地讀出萬以內的數。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

5.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教學 過程:

一.課前

收集資料,感知四五位數。學生課前收集資料,寫在卡紙上,並貼在黑板上。昨天同學們都收集了電腦的價格,現在請同學將它們貼到黑板上來,讓大家來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類

師:黑板上有這麼多數,請你先輕輕的試着讀一讀,然後觀察這些數的特點,並給這些數分分類。

生:這兩類數一類中有零,另一類沒有零。

三.讀法

1.沒有零的數的讀法。

師:你覺得哪一類數讀起來比較容易?誰能來讀一讀?

讀這些數有什麼好方法?

出示板書:

從高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

萬位上是幾就讀幾萬,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是幾就讀幾百……

2.有零的數的讀法 。

師:這些有零的數你會讀那一個?你能找出和他同一類的數嗎?

學生小組討論。

師:每個人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交流。

師將黑板上的數移位。

師:讀這些數有什麼好方法?

板書出示: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0;

師:你還會讀哪一個數?(末尾有0的數)找出末尾有0的數,

師:讀這些數,又有什麼好辦法?

板書出示: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3.師:剛才我們已經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數的讀寫的方法。你能寫一箇中間和末尾都有零的數,讓大家來讀一讀嗎?

師:你為什麼這樣讀?

現在請同桌互相出題,考考對方。

四.寫法

師:剛才還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價格還沒有展示出來,現在我就請這些同學來報一報,看你們能不能記下來。

學生訂正。

師:你是怎麼寫下來的。

出示板書:幾萬就萬位上寫幾,幾千就千位上寫幾,幾百就百位上寫幾……

師:誰還能來報一報。(有0的數)

學生試寫。

學生訂正。

師:你是怎麼寫下來的。同桌兩人交流一下。

學生彙報。

出示板書: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五.練習與鞏固

1、P75“做一做”1、2

2、P76 “做一做”1、2

小結: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想到了什麼?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12

第一課時;千以內數的認識

教學內容:課本第67-68頁例1,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2、引導學生認識新的計算單位“千”,瞭解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係並在數數中加深對十進制關係的理解。

3、使學生了解數的組成,加深對數的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掌握千以內各個數位的十進。

難點:拐彎處的數數(個位或十位滿十向前一位進1)

教學準備:計數器、每人十個小方塊、教學掛圖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數是幾?最小的兩位數是多少?這兩個數相差多少?

2、數數:10個10個地數,從10數到100;1個1個地數,從91數到99;問:99加1是多少?

3、導入:你會從100開始接着往後數嗎?今天開始我們將要學習更大的數,下面請你們觀察這幅圖。

二、講授新課1、出示主題圖。

(1)觀察這幅圖,説一説畫面上正在發生什麼事情?

(2)看着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問題?引導學生估算畫面上的體育館大約能坐多少人?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感受大數的意義。

2、板書課題:1000以內數的認識。

3、教學例1。

(1)數一數。每人數出10個小方塊,説説你是怎麼數的?板書: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十。

(2)動動腦。每組快速數出100個小方塊,應怎樣數呢?小組討論,請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十個十個地數,10個十是一百。

(3)師:請你從一百往後數,數到一千,你行嗎?你們覺得數到什麼時候呢?有沒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根據學生所説,大家一齊數,教師板書: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師:“千”是我們今天學到的一個新的計算單位,前面我們還學過哪些計數單位呢?(個或一、十、百。)

(4)師:通過剛才數數,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説出一(個)、十、百、千之間的十進制關係,並知道各自所在的數位。)

(5)完成第68頁的“做一做”。由男、女生兩組分別數第1、2兩題,比一比哪組數得的流暢。

引導學生小組自行探究操作。巡視指導各個小組的活動。哪個小組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方法?

小結:大家一起數意數,1個百、2個百、3個百、4個百……10個百(一千)。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師提問小結:通過今天的數數,你們有什麼發現?

三、檢測練習

1、想一想,填一填。

(1)二百二百地數,數到一千。二百、()百、()百、()百、()百。

(2)五百五百地數,數到一千。五百、()。

(3)三百三百地數。三百、()百、()百、再數()百是一千。

(4)四百四百地數。四百、()百、()百,再數()百是一千

(5)用3、6、9、能組成哪些三位數,請你把它寫下來。

四、佈置作業

完成本課的練習題。

第二課時;千以內數的讀寫

教學內容:課本第69頁例2,練習十五相應習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加深對1000以內數的認識,學會比較1000以內數的大不上。

2、通過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中間有“0”的千以內數的讀寫。

2、發展學生的數感估算的意識。

教學準備: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數數:從387-403,全班一齊數。

2、引導學生讀一讀75869010051

二、講授新課教學例2。

1、請學生指出計數器上的千位。

2、教師撥出126。

師:這是多少?請你讀出來。

師:這是幾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什麼?是哪位?

師:怎樣讀這個數?

學生讀,師板書:讀作:一百二十六。

3、教師撥出304。讓學生討論該怎麼讀?怎麼撥?小組合作學習。

①請1人表演,看有什麼發現?

②把這個數的讀作寫出來。

③師:這裏十位上一個珠子也沒有,表示什麼?

4、教師撥出580。

①請全班學生在練習上下班寫出這個數的讀法。

②請學生核對。

師:説一説這個5表示什麼,8又表示什麼。同桌互相撥數、認讀。

引導小結:像304這樣中間有0的三位數,我們就讀幾百零幾;像580這樣末尾有0的三位數,我們就讀幾百幾十,末尾的0都不讀。

5、教師在計數器上撥數,學生讀出這個數。請一學生讀。及時校正。

806480521600

引導學習數的寫法剛才這些數該怎麼寫?計數器上十位和個位沒有珠子該怎麼寫?為什麼?

組織小組彙報。引導學生小結寫數的方法。

6、師生總結: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誰來説説我們該怎樣讀寫千以內的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69頁的“做一做”第1、2兩題。同桌互相練習第1題,再請學生讀。各自獨立完成第2題,請兩學生板演核對。

2、説一説: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寫?為什麼?在讀數時這兩個零有什麼不同?

3、説出以上這幾個數的組成。

第三課時: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內容:

課本第70頁例3,練習十五第5、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活動,掌握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夠用正確的符號表示千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估一估”的活動,結合現實的素材,感受大數的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發展學生的數感。教學重、難點:

1、通過比較、理解數位的意義和數的實際大小掌握學會比較1000以內數的大小。

2、難點:掌握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夠用正確的符號表示千以內數的大小。教學準備:計數器、教學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複習導入

1、出示插圖,看圖上有兩隻小鳥在爭吵,到底哪隻鳥叼來的木棒多?為什麼?其實比較數的大小。

2、出示比一比,在○裏填上>或<。

6○20xx○62100○8975○57

二、新課教學活動出示教學例3:小鳥叼卡圖100○1000

(1)教師分別撥出100和1000。

①學生寫出兩個數,個別板演。

②比較這兩個數,誰大?誰小?為什麼?讓學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數,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1000是四位數,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0個一百是一千,所以100<1000。

③從這兩個位數不同的數的比較大小中,你還知道了什麼?兩個整數比較大小,位數多的數就大。

(2)教師分別撥出210和120。

①學生寫出這兩個數,個別板演。

②這兩個數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請學生説。(這兩個數都是由1、2、0三個數字組成的三位數。)

③它們一樣大嗎?為什麼?(讓學生説,使其明白:因為百位上的數不同,一個表示二百,一個表示一百,所以210>120。)

(3)再請看小鳥叼來的卡片圖:459○456730○780(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4)做一做。

①比較兩數的大小,完成課本第70頁的第1題。(可以先估計一下誰多誰少,做完後,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比較的。)

②練習課本第70頁的第2題。(同桌互説,再請學生説。)

(5)小組討論: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認為怎樣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①小組成員交流各自的方法。

②請代表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③教師根據學生彙報小結。

比較千以內兩個數的大小分兩種情況:得出:第一種:位數不同的數,哪個數位數多哪個數就大。第二種:位數相同的數,從最高位進行比較。如果相同就再看它們的下一位,誰大、誰小,如果第二位也相同,再看下一位,直到比出兩個相同數位上的數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70頁的第3題。

(1)請學生分角色讀題,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2)猜一猜,他們家各種了幾棵?

(3)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

2、練習十五第4、5兩題。

(1)獨立完成4、5兩題的填空。

(2)請學生説一説是怎麼填寫的。

3、練習五的第6題。

(1)先觀察圖中的書架,估算一下,大約有多少本書?

(2)説一説你的估算結果和方法。在這裏,可讓學生明白,要估算整個書架上的書,先要估算一下一層有多少本書,再估算整個書架上的書。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什麼?

五、佈置作業

完成本課的練習題。

第四課時:萬以內數的認識

教學內容:課本第73-74頁,“做一做”1、2。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數感,瞭解大數的價值。

2、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單位進一步理解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係。

3、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教學重、難點: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會數萬以內的數,掌握數位順序表。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計數器,一個數位順序表格(空的)。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1、觀察下列兩組數,先回答是怎麼數的,再接着數出後面的5個數來。

27、37、47、57、()()()()()

110、210、310、410、()()()()()

2、讀出下面的數。375309420200誰能説説讀數時要從哪位讀起?怎樣讀?

3、想一想,999是幾位數?再添1是多少?它是幾位數?

二、講授新課師:

同學們,昨天老師讓你們調查了蕪湖長江大橋的公路橋和鐵路橋的長度,下面請你們來彙報一下調查的結果。學生彙報調查的數據,教師板書,並讓全班同學認讀。接着老師問同學們,有誰知道南京長江大橋的公路橋和鐵路橋的長度呢?

1、出示南京長江大橋的圖。

(1)請學生説一説對南京長江大橋的認識。教師補充説明,南京長江大橋是我國在長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鐵路兩用橋。

(2)請學生認讀公路橋、鐵路橋的長度。

2、板書:萬以內數的認識。齊讀

3、教學例4。

(1)觀察例4中的立方體。數一數:一個大立方體中有多少個小立方體?

(請學生説一説是怎麼數的。)

(2)一個大立方體中有1000個小立方體,這兒有10個大立方體,共有多少個立方體呢?

根據學生所説,師生共同數一數。(一千一千地數。)

(3)小結並板書。

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

“萬”也是一個計數單位,它和千是相鄰的計數單位,千位在右起第四位,萬位在右起第五位。

①請學生指出計數器上的千位、萬位。

②教師撥一千,學生數一千,直到撥10個一千,學生數一萬。

4、教學列5。

(1)教師撥出2356,請學生認出讀。

根據學生認讀板書:讀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寫出這個數?請一名學生板書。(寫作:2356。)

(2)師:這個數是由()個千,()個百,()個十和()個一組成的。

(3)有關這個數你還知道什麼?

(多請幾名學生説,學生可能説出它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麼數位……。)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究,掌握數位的順序,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課堂練習。

(1)課本第75頁的“做一做”第1題。

先寫出各數,再讀一讀,最後説出這些數的組成。

(2)用計數器數數,一個一個地數。

①從994-1000;②從9995-10000。(男、女生分組數數,每組數一題。)

6、數位順序表。

(1)説一説到目前為止,你已學過哪些計數單位?哪些數位?

(2)你通從右往左分別説出它們的順序嗎?

(3)教師拿出數位順序表格問:有誰會填出這張表?

(教師請一名學生填寫,其他學生在本子上自己製作。)

(4)記這個表格。(同桌互説。)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學習,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和組成,同時培養學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識的遷移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同桌互相撥數、認讀,並將認讀的數寫在本子上。

四、課堂小結

説一説你今天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

計數單位:個(一)、十、百、千、萬。。。

數位:萬千百十個

位位位位位

2356讀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這個數是由(2)個千,(3)個百,(5)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13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第10頁“小熊購物”及“試一試”練習題。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引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法,後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繫。

3.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試題。

三、教學重點:

掌握先乘法,後加減的運算順序。

四、教學準備:

掛圖,實物,課件。

五、教學流程:

(一)切入舉偶

1、出示課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媽媽領着小熊貝貝去超市購物,超市裏的東西可真多呀!小熊貝貝都看不過來,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裏還一個頸地嘟囔:“媽媽,我想買這個。媽媽,我還想買那個……”最後,他們來到了超市的東南角。

2、出示掛圖,談話引入。

誰能用故事的形式説出這幅圖的圖意。

(二)對話平台

玩中學

1、説一説。

通過看圖,獲取信息,提出問題。

(1)同學們,請你也仔細觀察一下超市的東南角,看一看從圖中你能獲得什麼信息?

(讓學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説出來,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如果你是小顧客,你想買些什麼東西呢?

指名彙報。

(3)如果只允許你買兩種食品,每種食品數量不限,你又準備買些什麼呢?

指名彙報,根據學生彙報,教師可板書問題。

(此問題的設計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準備。學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問題大多是本節課的知識點,學會後可讓學生自己獨立解決。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解答,學生回興趣濃,積極性高。)

2、算一算。

在解決問題中掌握運算順序。

(1)仔細看圖,説一説小熊買了什麼食品?

(2)那麼小熊該付多少錢呢?請你來幫它算一算。

學生獨立解答後再小組交流彙報。

(學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現多種形式:有的列兩個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綜合算式解答。無論哪種形式,都必須讓學生明確每一步求出的是什麼。如果班中學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師要啟發學生將兩個算式合在一起。教師可根據學生彙報把不同的三種形式進行板書。)

(3)説一説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麼?

(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得出運算的規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

(4)教師介紹脱式計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計算的格式及運算順序是本課難點,教師在此處要多加強調,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使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計算能力。)

學中做

1、做一做。

(1)大家真聰明。你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黑板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嗎?

任選一題,做一做。

(2)指名彙報。

(用所學知識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積極性高,興趣濃。)

2、想一想,議一議。

通過小組探究,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

熊媽媽有20元錢,買3包餅乾應找回多少錢?

(1)試着做一做。

(2)小組議一議。

(完全放手,給學生自學的空間,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這個問題。本題既可以用兩個算式解答,也可以合併成一個算式解答)

(3)説一説。

結合剛才的練習,你能得到什麼結論?

(引導學生根據解決問題的過程,發現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情況下,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3、試一試

(1)如果用20元錢買3瓶飲料,應朝暉多少錢?

(2)如果用50元錢買7包花生,應找回多少錢?

(通過試一試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含有乘減的運算順序。)

做中得

1、綜合練習。

(1)完成試一試的第(1)題。

先認真觀察,然後説説圖意,最後列式計算。

(2)完成試一試的第(2)題。

先説一説運算順序,然後再計算。

(3)完成做一做的第(3)題。

(這是一題思考題,讓學生根據“小熊購物”的情境敍述算式的意思。例如30—4×5可以這樣敍述:小熊有30元錢,買4袋糖果應找回多少錢?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創設情境,再根據情境敍述算式的意圖。)

2、全課總結。

提問:計算乘加、乘減兩步式題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1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回顧整理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節複習課,是學生在掌握了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和運用多位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之後安排的,是對本階段學習的回顧和整理,使這部分知識能通過梳理歸納形成網絡,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展示一幅生活中熟悉的畫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蒐集信息提出問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另外,教材在71頁第四題還設計了一個猜數遊戲,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本單元所學的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另一方面也複習了求 “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簡單問題的解答方法。72頁第六題是以連環畫形式呈現了學生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獻愛心的情境,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綜合複習。四幅圖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數學信息,練習時,要指導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並加以解決,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關愛他人的意識。本回顧整理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整理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第二課時複習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應用題。

第一課時

複習內容:

萬以內數加減法

複習目標:

能熟練掌握的計算方法並能又對又快地進行計算。

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

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複習重點:

有條理再現舊知,正確熟練計算萬以內數的加減法。

複習過程:

一、回憶呈現,查漏補缺

談話:同學們我們再一次學習了萬以內數的加減法,那麼到現在為止,你對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你都記着那些知識,老師出個題考考大家好嗎?

小黑板出示:計算下面各題,你喜歡用什麼方法就用什麼方法算。

(1)32+47

(2)546+217

(3)497+139

580-200 912-804 603-205

學生可能出現:用口算、估算、筆算或用撥計數器等方法算。

(讓學生各自説出不同算法的思路過程)

談話:通過剛才計算大家觀察比較一下,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可能説:

●發現這三組題有加法也有減法。

●發現第一組是不進(退)位加減法,第二組是一次進位和一次退位加減法,第三組是兩次進位和兩次退位的加減法。

(此處,學生用“一次、兩次”表示,老師可適時點撥用“不連續、連續”表示更規範)。

[設計意圖:通過本練習,檢查學生對萬以內數加減法計算知識的掌握情況,達到對學過的知識查漏補缺與再現,並體現算法多樣化,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特長。]

二、比較深化 加深理解

談話:剛才同學們採用了不同方法進行了計算,也發現了這麼多知識。下面大家用筆算計算下列各題並演算:

837-205 329+182 306-97

(指3名同學板演)

計算後在小組內説説你是怎樣算的,再討論一下用筆算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先讓板演的三名同學向全班同學説説是怎樣算的。

交流討論結果,學生可能:

①只説加法計算法則。

②只説減法計算法則。

談話:同學們再動動腦筋連起來想一想,筆算萬以內數加減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可能説:

相同點:都應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開始算。

不同點:計算加法時,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計算減法時,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減。

(此處學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話説明白即可。)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比較,加深對萬以內數加減法筆算計算方法的理解與掌握,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實際應用,拓展延伸

1、以組為單位互相出題進行練習,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時間大約8分鐘)

2、開放題:

方框裏可以填那些數?並計算出結果。

342-12 =21

只改變1473+378中第一個加數的最後數字3,使它仍是連續進位加法。

開放性題目不做統一性要求,根據學生差異,有的可能全部做出來,也可能只做出幾個來。

[設計意圖: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互相出題,人人當“小老師”,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開放性題目的設計,有利於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又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對萬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進行了整理與複習,你學得開心嗎?有哪些收穫?

課後反思:

1、教學目標註重基礎性與發展性

本節課的設計立足學生的發展,根據教材與新課標的要求,提出了兩個層次的目標——基礎目標和發展目標。基礎目標是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發展目標是對學生個性的發展、能力的提高而設計的(與練習中開放性的設計)。教學過程中這兩個層次的目標體現得很好。

2、創造了學生主體參與的民主氛圍

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是主體性得以實現的基本保證。這節課明顯感到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很高。學生為活動所吸引,主動、自覺地投入到活動過程中,教師在整個活動中很少干預,課堂中進行的是真正的師生、生生間平等的交流。同時,展示交流活動給予了學生自由表現自己成果和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在無形中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利於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

3、課堂教學以小組合作交流為主,提高了全員參與度

根據本課內容與複習目標,依據學生的興趣、經驗、能力水平,教師設計、組織了學生的自主性活動,尤其是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從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證了學生的主體性、差異性,使學生在親自動手算一算、看一看、説一説、想一想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教師沒有受教材的束縛,而是積極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尋求知識間的內在聯繫,通過交流辯論達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4頁例2、例3、例4及相應的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經歷計算經過時間的過程,掌握時間計算的基本方法。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你們去過遊樂園嗎?

學生激動地高聲答道:去過!

教師:遊樂園裏有些什麼?你最喜歡玩的是什麼?

學生1:有碰碰車、摩天輪、過山車。我最喜歡玩過山車!

學生2:還有海盜船、旋轉木馬。我喜歡玩旋轉木馬!……

教師:有這麼多啊!那如果去遊樂園玩的話,一定要花不少的時間吧!

學生們肯定地答道:嗯!

教師:你們會計算經過的時間嗎?我們今天就來解決這類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教師:二年級(1)班的小紅在下午2:00~4:00(板書:2:00~4:00)去了遊樂園,她在遊樂園裏面玩了多長時間?

學生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並全班彙報。

學生1:我1時1時地數,從2時到3時經過了1時,從3時到4時又經過了1時,一共玩了2時。

學生2:我用減法做,4-2=2時,小紅在遊樂園裏面玩了2時。

教師小結:計算從幾時到幾時經過的時間,可以1時1時地數,也可以用結束的時間減去開始的時間。

2.教學例3

教師:第二天,小紅去上學。算一算,她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課件出示例3圖,引導學生觀察:小紅是什麼時間離開家的?什麼時間到達學校的?)

學生獨立解決,並彙報。

方法一:小紅出發時,分針指向1,到校時分針指到5,從1到5是4個大格,是20分。

方法二:小紅出發時是8時5分,到校時間是8時25分,用25-5=20,所以是20分。……教師:説一説你喜歡哪種方法,説出喜歡的理由。

嘗試練習:“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比較一下,這兩道題有什麼不同。

3.教學例4

教師:小紅所在的學校在週末舉行了春季運動會。(課件演示運動會的場景)看,緊張激烈的比賽開始了。拔河比賽從8:30開始,9:40結束(板書:8:30~9:40)想一想,拔河比賽用了多長時間。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誰願意介紹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8:30~9:40分成兩段,8:30~9:00是30分,9:00~9:40是40分,30+40=70分。

方法二:把8:30~9:40分成兩段,8:30~9:30是1時,9:30~9:40是10分,所以經過了1時10分。

方法三:可以用減法,9時減去8時是1時,40分減去30是10分,所以經過了1時10分。

教師:還有不同的算法嗎?你喜歡哪一種?説一説,單項賽用了多長時間?學生獨立解決,全班交流。

小結:怎樣計算經過的時間?

三、鞏固深化

(1)課堂活動第1題。

生生互動,互相説一説自己參加的一項活動經過的時間。

(2)小強的星期天。

先計算經過的時間,再填在書上。

(3)出示課堂活動第3題情境圖,説一説有哪些活動,先估一估自己做每件事用的時間,課後再實際驗證。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時間過得真快,一節課就要結束了,對於時間,你想説些什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dxpzq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