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1

教學內容:第四單元回顧與

教學目標:

1、在現實的情境中,進一步鞏固對面積單位的認識,複習簡單的單位換算;

2、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會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

靈活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1、回顧

複習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面積單位、長度單位的比較,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2、關於周長與面積公式的優化: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能還是運用自己原來經常運用的方法,既“自己喜歡的方法”,這是可以的。在解決每一個問題的過程中及幾個問題解決之後,要對幾種方法進行辨析,在此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優化自己的解題方法。對於長方形周長來講,不管是四條邊長分別相加還是(長+寬)×2這種方法,都能把長方形的周長求出來。但有一點不利因素:長時間這樣運用公式不利於學生數學抽象能力的培養,其實(長+寬)×2本身就是數學抽象以後的公式,是乘法分配率在長方形周長計算過程中的應用。

3、長度單位、面積單位之間的互化,

是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強化訓練的,可以採取集中訓練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不能一味地計算,要尋求更好的辦法,如對比辨析進行訓練就是好的辦法,如:

5米=()分米,5平方米=()平方分米

就是對比辨析的辦法。這就是一個整合學習內容的學習過程,同樣也是建構的需要。

課堂練習設計:

第十課時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會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

靈活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默寫公式

1、長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周長=。

2、正方形的面積=;正方形的周長=。

6平方米=()平方分米900平方釐米=()平方分米

4平方分米6平方釐米=()平方釐米300公頃=()平方千米

307公頃=()平方米280000平方米=()公頃

⑴一間教室地面的面積約是35()。

⑵一塊手帕的面積是3()。

⑶方桌高7(),桌面面積大約是63()。

⑷一把小刀約10()。

二、我們常常説“周長一條線,面積一大片。”

(1)請你用彩筆描出下面圖①的周長。(2)請你用鉛筆塗出下面圖②的面積。

三、列式算出下面各圖形的面積

四、量一量,再算出它們的周長和麪積

五、解決問題

1、足球場的長是105米,寬是69米。它的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琪琪住的房間地面是長4米,寬3米的長方形,現在打算鋪上地板磚。如果每鋪1平方米需要85元,鋪完這塊地面需要多少元?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58頁、第59頁練習十三。

教學目標

1、複習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進一步鞏固練習和綜合運用。

2、通過分步、多層次練習,是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3、在聯繫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讀題,理清條件的好習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來源於生活。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並能運用其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多種方法思考解答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就《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單元進行整理和複習。大家打開書,快速瀏覽書本第41-59頁,看看這一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看書後彙報,師生共建構知識結構圖。

師:真不錯,在同學中的共同梳理下,使我們這個單元的知識又一次有序的呈現在我們面前。課件顯示知識樹,加深印象。

二、系統整理、梳理知識

課件出示書第58頁第一題。

師:請認真觀察表格,思考:

哪些積是口算得到的?

師:自己先獨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師巡視指導。(3分鐘)

1、梳理口算方法

師:請你藉助表格來説一説哪些積是口算得到的?

生:都有一個0.

師小結:兩個因數的末尾至少有一個0的,都可以通過口算計算出它們的積。

師:你能結合這兩道題説明是怎樣口算的嗎?生結合題目説口算過程。(課件演示)

師:你能總結下口算乘法的方法嗎?

生小結匯報。

教師總結: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我們可以先把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字相乘,再看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課件呈現)

2、梳理筆算方法

師:請你藉助表格來説一説哪些積是筆算得到的?你能借助這一題來説明是怎樣筆算的嗎?

(生結合題目講解,教師課件演示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

師:通過剛才的複習,誰能幫助大家回憶一下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生小結匯報。(課件)

教師總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①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的末尾和因數的個位對齊;

②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的末尾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③然後將兩次乘得的數相加。

3、判斷並改錯(課件出示)。

師:這是鼕鼕同學做的兩道題,同學們幫他檢查,看看他做對了嗎?錯的請你在練習本上幫他改過來。

生在練習本上做,找生説明錯誤原因及正確答案。

師:哪位同學能説一説你的判斷。你能具體説説他錯誤的地方嗎?(課件演示)

師:筆算乘法要些注意什麼?

提醒注意:筆算時,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該和哪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正確處理進位問題。

4、梳理解決問題方法

課件出示書本58頁第2題。

師:鼕鼕家有一個果園,種了4行橘子樹,每行8棵,今年平均每棵收穫橘子25千克。請你幫冬冬算一算:今年鼕鼕家一共收穫橘子多少千克?第一小題屬於我們學過的哪種類型的應用題?(連乘應用題)請在練習本上解答出來。(找2名生板演,呈現兩種不同的方法,並追問:第一步求的是什麼?讓生講解解題思路)

師:如果把800千克的橘子裝箱運走,每箱8千克,5輛三輪車,平均每車運多少箱?該怎樣列式?請獨立完成。(找2名生板演,呈現兩種不同的方法,並追問:第一步求的是什麼?讓生講解解題思路)第二小題屬於我們學過的哪種類型的應用題?(連除應用題)

使:如果每千克橘子賣2元,你能提出數學問題並解答嗎?

生提問並解答。(師指名説一説)

師:我們在解決問題時,面對問題,我們既可以從已知信息出發,邊讀邊想:這兩個信息可以求出什麼?與其他信息有什麼關係?能求出什麼?我們也可以從問題出發進行分析:要求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所需要的信息題目中能直接找到嗎?如果沒有可以通過哪些信息求出來?其實很多問題都可以用這兩種方法進行分析,它們能夠幫助我們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三、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30×23=13×20=

24×5=100×70=

22×40=60×70=

31×3=14×50=

17×400=

2、辨是非,對的打“√“,錯的打”ד。

兩位數乘兩位數,積不是四位數,就是三位數。()

12×4的積與16×3的積相等。()

兩個數相乘,乘數末尾沒有0,積的末尾也沒有0。()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説出判斷原因。

3、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括號裏。

3個蛋糕裝一袋,6袋蛋糕裝一盒,36盒有多少個蛋糕?下面算式正確的是()。

A.36÷(6×3)B.36÷6÷3C.36×6×3

將240本書分給2各班,每個班有4個小組,平均每個小組多少本書?下面算式錯誤的是()。

A.240÷2÷4B.240÷(2×4)C.2×4×240

4、教材第59頁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小組交流發現,集體訂正,總結規律。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對個單元的整理和複習,你有什麼收穫?

師:大家在今天的學習中有這麼多的收穫啊!這些原本零散的知識好比一顆顆美麗的珍珠,我們通過整理和複習把它們串成了一串價值連城的項鍊!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計算中牢記算理,更加細心,都能成為計算的高手!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裏,下課!同學們辛苦了!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3

教學目的:

1.記住求總價和總產量的數量關係。

2.能正確運用數量關係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培養學生自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4.通過歸納揭示數量關係,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具準備:投影儀、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認定目標

1."小小售貨員"遊戲。(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感知乘法應用題的一些數量關係。)

2.教師小結:從上面的遊戲我們可以看出,乘法應用題與我們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那麼同類型

乘法應用題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問題(板書課題)。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要完成以下兩個任務(口頭展標l.2)。

[評析:通過遊戲把學生要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和強烈的學習興趣,為一節成功的課堂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標及時合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二、導學達標

1.求總價數量關係的教學。

(1)出示例1。

例1.解答下面各題(投影出示相應的圖)

①鉛筆每支8分,買3支用多少錢?

②籃球每個70元,買2個用多少錢?

③魚每千克9元,買4千克用多少錢?

(以上三道題讓學生自己解答)

(2)討論(出示討論題,四個小組討論)。

①例1中的三道題都説的是哪一方面的事?

②題裏已知條件有什麼共同點?

③要求的問題又有什麼共同點?

(3)單價、數量、總價含義的教學。

根據學生討論回答的結果進一步説明:像這樣,每件商品的價錢或單位重量的價錢;我們就把它們叫做單價(板書"單價"):買商品的件數或重量,我們就把它們叫作數量(板書"數量");買商品一共用多少錢叫做總價(板書"總價")。請你再舉出一些生活中的單價、數量、總價的實際例子來。

(4)引導學生總結數量關係。

根據例1的三道題的解題規律,請同學們總結出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係。(學生總結,教師板書總結出的數量關係。)

(5)看教材,勾畫重點句子

(6)做一做

①指出例l各題中的單價、數量、總價各是多少?

②舉出生活中像例1這種求總價的應用題。

[評析:通過讓學生觀察、比較、分組討論和總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重視了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創設情境,讓學生有成功的機會和產生成功的愉快感。

2.自學求總產量數量關係。

(1)按照老師教同學們求總價的方法,請你們帶着以下思考題自學例2

出示例2(投影出示三個思考題)。

例2.解答下面各題(投影出示相應的圖)。

①每棵蘋果樹平均收蘋果25千克,3棵蘋果樹收多少千克?

②菜園每畦地產萊150千克,4畦地產菜多少千克?

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①兩道題都説的什麼問題,它們的條件和問題有什麼共同點?

②什麼叫單產量?什麼叫數量?總產量?

③知道單產量和數量怎樣求總產量?

(2)檢查自學情況(投影出示檢測題)。

①例2的兩道題都是求的應用題。

②每棵樹收蘋果的重量或每哇地產菜的重量叫做,有多少棵樹或有多少波菜叫做,一共收多少菠菜叫做。

③寫出求總產量的數量關係:

④例2中的單產量、數量、總產量各是多少?

⑤舉出生活中像例2這種求總產量的應用題。

[評析:學生帶着思考題進行自學,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體驗到自己也會學習知識的快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3.小結。

以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求總價和總產量的數量關係。知道單價和數量,用單價乘以數量就可以求總價;知道單產量和數量就可以求總產量。

三、達標測評

1.將題中已知條件和問題與相應的數量名稱連起來。

(1)皮球每個35元,買4個皮球一共用多少錢?

數量總價單價。

(2)每隻母雞平均每月下蛋20個,有5只母雞。每月共下多少蛋?

總產量數量單產量

2.先説出數量關係,再解答。

(1)學校買了4個排球,每個2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2)畜牧場平均每頭奶牛每天產奶15千克,20頭奶牛每天產奶多少千克?

3.編一道已知單價和數量求總價的應用題。

4.編一道已知單產量和數量求總產量的應用題。

5.把下列應用題補充完整,並解答。

(1)葡萄園每畦產葡萄200克,有3畦葡萄。 ?

(2)每雙童襪2元,,應付多少元?(補充不同的條件,用不同方法解答。)

6.一個水果店運來150千克蘋果,平均放在6個筐裏,每千克蘋果2元。每筐蘋果多少元?(用不同的方法解)

[評析:測評題有密度,有梯度,既體現了基礎知識要求,又體現了對學生能力的要求,1、2題是檢查學生對今天所學內容是否都掌握;3、4題不僅要求學生要有這節課的基礎,而且還要會"選材"和"組裝";5題的第(2)題補充不同的條件,要求學生思路要廣,思維要靈活;6題要求學生用不同方法解答,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目的。]

四、全課總結(略)。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89~92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能按照一定的標準,採用不同的方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分析、描述,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2、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並能完成相應的統計圖表,能從統計圖表中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體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4、讓學生受到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觀看主題圖(製成的動畫)——環保站的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

①環保站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監測空氣質量。

②小麗爸爸與工作人員之間的對話——昨天和今天的空氣質量狀況。

(2)教師:看到些什麼、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張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氣質量情況:

某地區4月份空氣質量狀況統計表

空氣質量狀況優良輕度污染合計

天數(天)717630

(1)學生觀察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學習統計圖。

①教師:誰來説一説我們過去都學過了哪些統計圖?(用作記號等方法來製作統計圖等)

②出示教科書第90頁的統計圖

教師:這是條形統計圖,誰來説一説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什麼?

③小結:像這樣用條形來表示統計表中的數據,我們就叫它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從統計圖中找一找天數最多的表示的是什麼空氣等級,天數最少的表示的是什麼空氣等級。

讓學生明白:在條形統計圖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誰多誰少。

(二)教學例2

(1)學生觀察四(1)班男同學身高記錄表。

教師:你從表中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師引導: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統計,人數太多,男同學身高的狀態比較混亂,可以分段整理數據。

(2)學生完成統計表。

①將學生分為5個小組,分別按身高段統計一個部分。

②將5個組的數據彙總。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數據,該怎麼辦呢?(求出合計)

(3)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

(4)回答第92頁的兩個問題。

學生還可以根據統計圖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並解答。

(三)練習

完成第92頁的課堂活動。

統計(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93~95頁例3、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願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能將表格進行完善,並能完成複式統計表,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愛的電視節目”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新聞:8人動畫片:22人體育7人

電視劇: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一)嘗試製表

1、教師:要想製作成統計表,應該做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學生:要考慮表應畫幾列和幾行。

根據“節目類別”和“喜歡的人數”應畫兩行;“節目類別”有5類,要畫5列,加上“合計”要畫6列。

>1、列豎式計算。

3421

3113

1212

2211

1125

2、每個膠捲售價21元,買14個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蘋果重13千克,32箱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個工人每天挖樹坑11個,15個工人一天挖樹坑多少個?

四、思維訓練

1、連一連。

1810 860

3112 605

20xx 180

5511 372

2、小華每天堅持寫13個毛筆字,他在7月和9月共寫了多少個毛筆字?

3、李老師買了2個足球,張老師買了4個籃球,王老師買了1個足球、1個籃球、3個網球,他們每人所用的錢正好相等,1個足球的價錢相當於幾個網球的價錢?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複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在實際練習中,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列豎式計算的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第42頁例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索並掌握一位數或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過程與方法

經歷算法探究的過程,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一位數或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突破方法探討分析,實際應用。

難點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突破方法自主學習,探討交流。

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設情境,探索發現。學法小組交流,歸納應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複習導入

課件出示題目。

3×11=2×13=4×12=16×2=

7×12=6×10=20×5=10×10=

組織學生先獨立計算,再指名彙報。

教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

探究新知

教學教材第42頁例2。

課件出示情境圖。

1.教學教材例2第(1)題。

提問:橙子每盒6個,要求10盒有多少個。該怎麼列算式?結果怎麼求?

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互相交流討論。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根據回答情況引導學生寫出下列算式:

6×9=54

54+6=60

6×10=60

出示教材第42頁例2第(1)題下面的4個算式題。提問:觀察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做題並觀察,然後分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2.教學教材例2第(2)題。

要求學生觀察情境圖,互相交流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指名彙報。

指導學生將例1和例2第(1)題中的方法結合起來解答下面的小題。可採取以下步驟:

(1)整十的數怎麼做?(去掉0,20變成了2)

(2)12×2時,應該怎麼做?(12分解成10和2)

(3)列出算式並計算出結果。(2×10=20,2×2=4)

(4)兩者相加得多少?(20+4=24)

(5)最後怎麼辦?(末端去掉幾個0就添上幾個0,結果為240)

3. 小結計算方法。

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總結一位數或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方法,小組派代表彙報,全班評議。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一位數或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方法:口算一位數或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時,可以先忽略整十、整百數後面的0,用整十、整百數前面的數乘一位數或兩位數,再在積的末尾加上與整十、整百數末尾相同個數的0。

鞏固練習

教材第42頁“做一做”。

組織學生先獨立完成,完成後集體訂正,每道題各選幾名同學説一説自己的口算方法。

課後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嗎?在課後,大家還要勤加練習哦!

板書設計

6×10=60

10=1+9 6×9=54 54+6=60

12×20=240

12×2=24 24×10=240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9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個因屬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的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教學重點:能正確的進行還進位的筆算乘法。

教學難點:解決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上課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頭聰明且愛動腦筋的兔小妹住在森林深處的城堡裏,一天,它正準備出門拔蘿蔔,可它家門前被幾塊大石頭擋住了去路,是搬也搬不動,推也推不開。於是它仔細的觀察了一下,發現石頭上面有一些數學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石頭才會消失。但兔小妹也被這些問題難倒了。同學們,你們願意幫助它嗎?

生:願意!

師:真是一羣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複習題:

1、口算。

15×10 24×10 25×20

2、筆算並説出計算過程。

41×2 123×3

師:同學們,你們幫兔小妹解決了這麼多的難題,真棒!那你們有信心接受接下來的考驗嗎?

生:有。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46頁例1。

師:同學們,讓我們帶着認真觀察的態度仔細觀察這幅圖,你能從中得到什麼數學信息?

生:王老師去書店買書,買了12套,每套書有14本,她在想一共買了多少本

師:如何列式呢?請把你的算式寫在練習本上。開始!

生:14×12=

師:你能不能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探究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問題呢?開動你們的小腦筋去想一想,做錯沒關係,老師喜歡肯動腦筋的孩子。

組織學生用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把討論的結果記錄在練習本上,然後各組選代表説出本組的想法,展示各組不同的計算過程和結果。

生1: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生2:

12×10=120(本)12×4=48(本)

120+48=168(本)或14×12=168(本)

生3:12=3×4 14×3=42(本)42×4=168(本)

生4:……

師:你們把這個問題回答得這麼完整,真是了不起。那同學們,為了計算更簡便,你們還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列豎式(也就是筆算)。

老師講解筆算的過程,強調該注意的地方。

2、總結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1)先用第二個乘數的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第二個乘數的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的十位對齊。

(3)然後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三、知識運用

1、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啄木鳥治病:

四、佈置作業

課本練習十第1題、第2題、第4題。

五、板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進位)

(1)先用第二個乘數的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第二個乘數的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的十位對齊。

(3)然後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使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3.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體會探索發現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算法;體會算法多樣化和靈活性。

教學難點: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體會算法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依託情境,理解算理

1.根據情境圖,分析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問題1:你從這張圖中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問題2: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問題3:為什麼用乘法列式?

2.引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

3.結合直觀,動手操作理解算理(14×12)

提示一:先嚐試計算14×12,並寫出計算過程,再到圖中圈一圈你的方法;

提示二:先在圖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寫出14×12計算過程。

(根據情境分析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利用直觀圖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探究算法。感受轉化思想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

二、基於算理,創造算法

展示學生算法,並逐一分析。

平均分:

a、第一步算什麼?第二步算什麼?

b、將12套書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幾個?

C、12套書還可以怎麼平均分?

不平均分:

a、用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來説一説。

b、不平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還可以怎麼分?

C、不平均分法這麼多,為什麼單單選這種?

小結:這幾位同學的方法有什麼相同點?先分再合。為什麼要分?為什麼要合?通過先分再合將沒學過的知識轉化成學過的知識,在數學中這種思想叫做轉化。

(基於算理將拆分方法概括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通過學生的講解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體會到算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在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

豎式計算:

a、這種方法和剛才有什麼不同?(豎式計算)

b、你能用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的方法説一説嗎?

c、哪個同學能將豎式的整個過程用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來講一遍。

d、請同學們象他一樣的用豎式計算14×12(老師張貼豎式)

e、同學們一起來看一看數學書中的豎式,有什麼問題嗎?為什麼這個0不用寫?表示24個十。

比較算法:

a、大家觀察和剛才哪種算法一樣?誰願意上來解釋一下。

(2812×2的積,2套書的本書;14014×10的積,10套書的本書;)

b、既然一樣,橫式寫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出現豎式呢?

C、比較這些方法你喜歡那一種?為什麼?

(通過觀察分析,打通豎式計算和橫式筆算的關係,進一步明確豎式筆算的算理。通過比較三種算法的,讓學生感知算法多樣性和各自的特點。)

三、鞏固練習,靈活應用

1.列豎式計算,並尋找錯誤(課本46頁,做一做)

2.找一找:從豎式中尋找問題答案。

3.算一算

李伯伯進了一批樹苗共300棵,如果每個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種22棵,這個長方形草地能種完這些樹嗎?如果每個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種25棵樹呢?

四、回顧總結,質疑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對於本節課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11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P46筆算乘法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方法的多樣化。

2、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3、通過比較方法的內在聯繫,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初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難點:理解算理。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點子圖、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為了獎勵我們三年級愛讀書的學生,王老師準備為大家購買《童話故事》書,這一套書有14本(出示課件2),老師想買2套,請問,一共買了多少本?

算式是什麼? 14×2=28(本)(板書:14×2=28)為什麼用乘法?求2個14是多少?

認真觀察算式中的兩個乘數這是我們學過的幾數乘幾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

買10套呢?(出示課件3)14×10=140(本)(板書:14×10=140)

這是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2、那麼如果王老師要買12套,一共買了多少本呢?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例1(出示課本的主題圖4)

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二、探索嘗試,尋找方法

1、從題中我們知道:每套書有14本,(課件出示5)這是14本《童話故事》書,這也就是1套書,2套書,3套書……12套書。如果我們把每一本書看做一個圓點的話,就出現了眼前這樣一幅點子圖。(課件出示6)這是1個14,、2個14、3個14……12個14.12套書一共多少本?

12個14列成算式就是14×12,我們能不能想辦法將14×12這個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或整十數呢?拿出老師課前發的點子圖。我們一起來看温馨提示:

(課件出示7:温馨提示)

(1)先獨立思考,你能不能想辦法將14×12轉化成14乘一位數或14乘整十數來計算?

(2)用彩筆在點子圖上先分一分,並圈畫出來,再把算法在點子圖右邊寫出來。如果有困難,可以看看書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分的。

2、現在大家動手分一分,算一算。

3、老師選擇幾位同學,講講他們分的過程。(張貼學生作品)

①把12套書分成3個4套,1個4套有14×4=56本,3個4套有56×3=168本;

②把12套書分成2個6套,1個6套有14×6=84本,2個6套有84×2=168本;

③把12套書分成1個2套和1個10套,2套有14×2=28本,10套有14×10=140本,一共有28+140=168本;

④把12套書分成3套和9套,3套有14×3=42本,9套有14×9=126本,一共有42+126=168本;

⑤把12套書分成4套和8套,4套有14×4=56本,8套有14×8=112本,一共有56+116=168本;

⑥把12套書分成5套和7套,5套有14×5=70本,7套有14×7=98本,一共有70+98=168本;

4、這些作品在分一分,算一算的過程中都計算出了14×12=168(本),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大家的分法雖然不同,但他們之間有一個共同特點,你發現了嗎?(都是把這些點子分成了幾部分,然後再合起來)也就是先分再合。(板書:先分再合)

師:為什麼要分呢?

生彙報

師:分了以後數變小了,就會算了,分的過程中就已經把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了兩位數乘一位數或兩位數乘整十數。就將我們今天要學的新知識轉化成了以前學過的舊知識。這是數學學習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思想方法轉化的思想。(板書:轉化)

5、通過在點子圖上分一分、算一算我們知道14×12=168,如果沒有點子圖,你能根據右邊的提示試着列豎式計算嗎?(出示課件9) 誰願意到黑板上來算? 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

算完後在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算的?(出示課件10)

請演板的同學給大家講講你是怎樣算的?

師重點強調、點撥:

①結合豎式,這裏是14還是140,為什麼?(出示課件11)14個10是140.

②140個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為什麼?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時,所得的積表示幾個十,所以末尾要和十位對齊。(出示課件12)

(6)我們一起回顧一下14×12用豎式計算的過程,是分三步進行計算的,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2去乘14得28,28表示幾個幾?第一次相乘的積和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140表示幾個幾? 第二次相乘的積和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28和幾加起來?

我們在列豎式計算時也是把12分成10和2用,他們分別乘14,最後再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其實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口算的算理是一樣的都是先分再合,只不過書寫形式不一樣。

(7)優化方法

我們已經通過豎式計算出結果,看看誰的眼睛最亮,其實剛才的這些分法當中有一種分法,正好和豎式計算的過程完全一樣,你找到了嗎?把12套書分成2套和10 套。

豎式中的28對應的是圖中什麼顏色圓點?是幾套書的本數?140對應的是圖中什麼顏色圓點?是幾套書的本數?

(口算、豎式、點子圖三者對照比較,找相對應的部分。)

對照點子圖我們理解了算理,結合豎式同桌兩人再説一説怎樣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4、揭示課題:這道題在計算中每次相乘的積滿十進位了嗎?也就是不需要進位,誰能根據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説出課題?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不進位)(板書課題)

5、出示學習目標。(出示課件5)

(1)結合點子圖,明白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算理 。

(2)能正確書寫豎式,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三、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對照目標談談你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2、在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時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什麼方法?(轉化)今後我們再遇到新問題我們可以怎麼辦?(轉化成學過的知識自己來解決)

四、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做一做。(完成課本46頁的做一做)指名板書講解彙報計算過程

2、啄木鳥治病。(課本47頁第3題)

3、解決問題我能行

小結:在數學學習中我們經常用舊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希望同學們能用這節課學到知識去解決數學王國裏更多的新問題。

課後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是在學習了筆算兩、三位數位數乘一位數和含整十數的兩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然後進位和連續進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12套童話故事書,每套14本,一共有多少本?學生很快分析並解答了出來:12個14是多少? 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14×12=,師巡視輔導,然後指名板演不同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題意觀察、比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對錯。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掌握起來容易多了,能夠理解1個十乘4得到4個十,故4應照齊十位,其它依此類推。效果良好。

這是一堂計算課,學生要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由於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鑽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説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裏相關的實際問題,既練習了所學知識,又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後的計算課。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學策略,掌握一種數學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有時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出現了一些重複教學的情況,如:對學生估計過低,學生已經表達清楚地內容,總要自己再重述一遍。 還有些孩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計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計算;也有一些孩子把個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應該是相加,而寫為相乘。計算不熟練。在以後的學習中要強化訓練。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12

教學內容:

練習二十三的第2、9、11、12、1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運用乘加(或減),除減(或加)兩步計算解問題。

2、藉助習題中的事例進行環保教育,增強學生保護益鳥益蟲、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的解答問題方法,為學生選擇簡捷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320×3 6×7 4×61 5×4 60×4

20÷4 36÷6 84÷4 600÷3 306÷3

2、計算

20×3+6 88-15×3 72×2-100 20-45÷3

60÷3+50 99÷3-25 4×8+3X6 2×9+5×4

要求:①觀察算式,説一説運算順序。 ②計算結果,鼓勵學生用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導人談話。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需要我們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今天,老師這裏又有一個數學問題,你們可以幫助老師來解決嗎?想想看嗎?

2、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本第101頁的第2題)

(1)出示題目:看圖觀察,把學生帶人生活情境。

(2)提示問題。 可同時接待多少位客人?

(3)收集信息:①圓桌有7張,方桌有6張;②每張方桌可以坐4人,每張圓桌可以坐4人。

(4)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自放手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再進行彙報。學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 4×7+4×6==52(人)

② 4×(7+6)或(7+6)×4=52(人)

每種方法,要求學生説明理由。然後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的方法,瞭解各種方法的特點,為選擇簡捷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打下基礎。

(5)及時訓練:課本第103頁的第9題。

①説一説,題目描述的情景。②整理題目的信息,所求問題。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④彙報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果,教師要進行簡要總結。

3、除法和精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本第104頁的第11題)

(l)出示題目:學生觀察,結合題目情境對學生避行環保敏育,説明益鳥益蟲的好處。

(2)提出問題:小鳥比青量導天多吃多少隻害蟲?

(3)收集信息數據,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4)讓學生獨立思考確定解訣問題腳步驟方法,切實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

後,讓學生説一説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鞏固訓練

課本練習二十三第12題(這是一道解決購物時常遇到的實際問題)。

①先讓學生收集題目的信息數據:兩種規格的牙刷一種是8枝買32元。另一種是1枝買4元。

②提出問題:“買哪一種便宜”,你可以用什麼方法比較?

讓學生獨立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彙報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獲得成功的體驗。

學生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方法。

第一種:32÷8=4元 4元5角一4元=5角

第二種:4元5角×8=34元 34元一32元=2元

第三種:32÷8=4元 4元<4元5角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堂作業

課本練習二十三的第13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13

教學目標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算理。

教學重點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算理。

一、情景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去遊樂園嗎?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去遊樂園玩一玩,看,遊樂園裏都有些什麼?你們想玩嗎?

師:這3位小朋友也想玩這些遊樂項目,可是他們不知道如何付錢買票,你們願意幫幫他們嗎?

2.看價格表,提問題,並列出式子:

5×3 8×3 10×3 20×3

3.師:哪些算式你們計算出結果?把能你會計算的算出來。

師:10×3 20×3 12×3像這類口算我們這節課一起來學習,板書課題“數口算乘法”

二、互動新授

1、學習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

(1)合作學習、探究算法

①首先我們看到10×3=?

師:用我們的乘法口訣解決不了,那我們可不可以用數的組成來解決呢?(3個10是30)。

② 20×3=?

師:20×3表示什麼?,用小棒擺出3個2捆結果是多少呢?誰來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

生:先算2×3=6,再添1個0,師:你們聽明白了嗎?

師:20×3為什麼可以先算2×3;2指的是2個什麼?

強調:2個+×3=6個十就是60;讓學生多説算理。

(2)遷移類推,發現規律

師:20×3同學們會,能不能根據剛才的計算方法算出

200×3 20xx×3呢?

同桌可以説一説,在作業紙上寫出來,彙報時強調學生説出算理。

(3)引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三道算式,你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

引導學生歸納: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先用“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計算出結果後,再看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4)練習30×4= 3000×3= 400×4=

2、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12×3=?

師:12是幾位數?你能不能把它轉變成我們前面學過的乘法呢?

同桌2人交流説一説,你口算的方法,用小棒擺一擺,(一起作業網倒計時3分鐘)。用希沃上載學生的作品。

師:你看明白了嗎?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向這位同學提問?師:強調。

12×3=36(元)

先算:10×3=30

在算:2×3=6

最後:30+6=36

讓學生多説一説

拓展延伸:22×3=?

引導學生歸納總,算兩位數乘一位數時,先把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再分別與一位數相乘,最後把它們的積相加。

三、鞏固練習

口算下面各題,和同桌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20×7= 200×7= 700×2=

21×4= 23×2= 32×3=

(1)學生獨立在作業紙上完成。

(2)全班校對答案。

(3)選取其中幾題指名學生説説計算方法。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嘗試、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筆算的方法。

2、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相互評價,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3、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悦,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家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

教學難點

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所得的積表示多少個“十”,因此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教學過程:

一、觸摸舊知,引入新課。

1、老師要買2套書,一共有多少本?

提問:怎樣列式?

2、老師要買10套書,一共有多少本?

怎樣列式?

提問:在解決這兩個問題時,我們用到了什麼舊知識?

3、如果老師要買12套書,一共有多少本?

生列式並説意義。

提問:這是一道什麼樣的算式?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塊來解決的新問題。揭示並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探究14×12的筆算。

(1)、回憶2×14的計算過程,並説出意義

(2)、小組探究10套書在豎式中怎樣表示

(3)、彙報展示。

2、錯例辨析,突出重點。

師把在巡查過程中錯的豎式板書到黑板上。

着重講解豎式,學習筆算的算理。

當生指出錯誤的豎式出錯點後,請一名基礎較好的同學複述乘的順序及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個因數的對位知識: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2分別去乘14,8寫了對着個位,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分別去乘14,10乘4得4個十,所以應把4寫了對着十位,10乘1個十得1個百,所以1寫在百位上。第二次乘其實是算10個14是140,140末尾的“0”在和8相加時寫不寫都不會影響個位上相加的結果,所以這裏的“0”可不寫。

引導學生把題目補充完整。

3、同學們自由説説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

三、鞏固練習

1、尋找位置(把相乘的結果放在正確的位置裏)

2、火眼金睛

3、列豎式計算

23×13 33×31 43×12 11×22 12×44 32×13

四、總結學法。

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知識?我們是怎樣學會這些知識的?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第5、6題)

六、板書設計。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教案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P46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理解筆算的算理,乘的順序和積的書寫位置。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筆算的方法,並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掌握筆算乘的順序及積的書寫位置,理解筆算的算理。

教學準備:課件、三角板、點子圖。

一、複習導入

1、口算:12×20=11×30=14×10=

11×4=12×3=14×2=

2、抽查學生筆算,並説一説計算過程:

3、導入: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去過書店買書呢?林老師這個週末也去書店買了一批書,請看屏幕(課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教材第41頁例1主題圖。你能幫林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

(2)要算一共買了多少本書,該怎麼列式呢?為什麼要用乘法?(板書:14×12=)

(3)師:同學們,兩位數乘一位數我們已經學會了,那麼兩位數乘兩位數又該如何計算呢?今天這節課,林老師要跟同學們一起解決的問題。(板書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4)引導學生利用複習題的兩位數乘整十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計算結果。

(5)小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計算結果。

(6)彙報:抽查小組成員上台板演,並説一説是怎麼想的?

(7)過渡:孩子們真聰明,利用前面我們學過的知識,成功的找到

14×12的計算結果,非常棒,繼續加油哦。我們已經知道14×12=

168,怎樣把它寫成像14×2那樣,列豎式計算呢?那麼請繼續跟林

老師一起學習。

2、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1)結合點子圖,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關係。

第一步:先算2套書的本數,就是求2個14。先算(2×4=8)那麼8代表的是什麼呢?應該寫在哪一位?(抽查學生上台寫)再算2個10,寫在哪一位?求出2套書是28本。

第二步:再算10套書,就是求10個14,我們先怎麼乘?按照前面乘的方法,我們是先用十位上的1與個位的4相乘,得到4個十(課件演示10×4=40),40該怎麼寫?(請一位同學上台寫)還有哪一位沒算?再算十位上的1與十位的1相乘,得到1個百(課件演示10×10=100)該怎麼寫?算出10套書是140本。

第三步:最後要算12套書,該怎麼做?(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28+140=168)(板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3、討論:第二層積個位上的“0”寫不寫?

(因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響計算的結果,可以省略不寫)

4、回顧並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課件演示)

5、兩人一組,互相説一説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1、

2、

四、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

2、總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五、板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mnxxn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