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合15篇)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合15篇)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繼續任教二(4)和二(6)兩個班的數學。大部分孩子在經過一年半的學習生活後,已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能做到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能同桌合作學習,及時上交作業,檢查和訂正作業的習慣也逐漸養成,個別後進生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學習任務。但還有個別孩子學習自主性不強,有依賴家長的傾向。另外還有一些孩子發言不積極,回答問題聲音不夠響亮。總體來説,二(4)班後進生較多,這些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缺乏信心,知識欠賬多,學習習慣較不好,上課注意力也不易集中,作業不能按時完成。針對這些學生的特點,本學期繼續和家長密切配合,傾注愛心,重點輔導,鼓勵自信,結合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失時機地加以指導,由淺入深地為他們彌補缺陷,扶起他們逐步趕上其他的同學。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這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表內除法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因為任何一個多位數除法,在計算時都要分成若干個一位數除以一位數。因此,表內除法同表內乘法一樣,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須達到計算正確、迅速。

這冊教材的另一個重點是萬以內數的認識,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認數的範圍擴大到四位。這是學習讀、寫多位數的基礎。我國的計數習慣是每四位一級,把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級數的讀、寫法則,再學習萬以上的數就可以類推了。因此,這部分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認數的重要基礎知識。同時,這部分內容也是培養學生的數感的重要素材,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會用數與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數感。

在加、減法計算方面,在上一冊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教學三位數(幾百幾十)的筆算加、減法。這些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例如,兩位數的乘法中要把兩個部分積加起來,實際是計算三、四位數的加法,兩位數除法中每次試商後通常要做三位數減法,等等。

解決問題是在學習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後,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讓學生用所學的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對於實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目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給學生初步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體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與變換一章,包括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和認識"鋭角和鈍角"等內容。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通過直觀、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學會進行最簡單的圖形平移,會辨認直角、鋭角、鈍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進一步瞭解統計的意義,學習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並且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這一冊教材也安排了"找規律"的教學內容,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不僅使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鋭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點

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

五、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創設安全自由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7、後進生轉化措施:

(1)明確指出學生身上存在的毛病,跟孩子做好溝通,並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繫。

(2)用良好的課堂環境激發後進生,教學內容安排難易得當,既能發展成績好的學生又能照顧後進生。

(3)用科學的學習技能指導後進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及時反饋、檢察,提高效率。

(4)用"因人而異"的作業訓練後進生,儘量考慮學生做作業時的差異,設計不同的題型。

8、優秀生提高措施:

(1)有意識的安排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思考,給優秀生定一個較高的目標,加速他們自學能力的發展。

(2)走出課堂,課內外結合,加強優秀生的實踐能力。要求優秀生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難以解決的數學知識或者有趣的數學知識提供在課堂上,集體研究討論解決。

(3)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總結自己一個階段以來的進步和不足,有利於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使他們將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與方法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引導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經歷簡單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統計表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分類標準下的多樣性。

2、過程與方法: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發展數學思考。

3、組織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難點: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統計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有誰知道2008年的奧運會是在哪裏舉行的?(北京)知道在這屆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獲得多少金牌嗎?(51)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成為世界體育強國,今後還會不斷有重大國際賽事在我國舉行的,大家喜歡運動嗎?(喜歡)運動有什麼好處嗎?對,從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長大後在賽場上還可以為國爭光!

這不,森林動物運動會也拉開了序幕。瞧,運動場上小動物們賽得可熱鬧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比賽的情況吧。(電腦出示主題圖)

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麼?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幾隻?小兔有幾隻?小狗有幾隻?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隻小動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每個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參加?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師:這次比賽的裁判是大象,它想給參加跳高的每隻動物發一隻喜羊羊玩具,給參加長跑的發一隻美羊羊玩具,同學們説該怎樣來統計呢?

我們可以根據比賽項目來統計。

師:知道了跳高和長跑的動物只數,我們就可以知道什麼啦?(一共有多少個動物參加比賽)對,在統計表中就用“合計”來表示。

師:小豬是這次比賽的廚師,他要為動物們準備午餐,我又該按什麼標準來進行統計呢?(動物的種類)真棒!

師:好了,現在我們就可以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完成上面兩張統計表。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合作完成老師為大家準備的統計表。

彙報交流:看了兩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麼?

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統計的標準不同。

生2:合計都是13。

生3:統計的標準可以不同,合計數應該不變。小結:同一個場景,我們在統計時分類的標準不同,出現了不同的結果。那如果兩張表的合計數不一樣,説明什麼呢?(必定有一張統計錯了,我們可以根據兩次的合計數是否相同來檢查統計的結果是否正確。)

三、應用實踐,鞏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

師:運動員們的比賽很激烈,很多小動物口渴了,要喝水,大象説,咦,茶杯在哪兒呢?小豬説,還在商店裏哪!於是它們又到商店裏選茶杯了,大象評委只關心茶杯的形狀,豬廚師很會精打細算,它關心的是茶杯的價格。你們會把統計表填完整,並向它們介紹一下嗎?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統計表。

交流:合計欄是怎麼算的?

比比兩次統計的結果,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2、想想做做第2題

師:分類統計的方法你們學會了嗎?老師可要考考你們了。請做想想做做第2題。學生獨立思考填寫統計表。

①出示圖,看了這幅圖你想如何統計一共有多少個圖形?

②請你按照形狀分類和顏色分類進行統計表。

③比一比兩張統計表的結果,説一説你知道了什麼?

④説説這兩張統計表分別適合哪種需要?

四、鞏固昇華,拓展延伸

師:師:今天來這裏和同學們共同學習分類統計,對大家的表現非常滿意,為了記住同學們,我還想了解咱們班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同學們能幫老師選擇合適的統計表並完成統計,儘快將結果給我嗎?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了數學知識要會用,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五、回顧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哪方面的知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六、佈置課後任務

我還想知道每組同學的年齡,8歲的有幾人,9歲的有幾人,10歲的有幾人,請同學們課後將統計結果填好,交給老師,大家能完成嗎?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P36我長高了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活動,加深學生對釐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鞏固統計的知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能準確測量,收集數據。

 教學準備:

刻度尺(米尺、釐米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常用的長度單位。(複習常用的長度單位。)

2、學習了怎樣用刻度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複習刻度尺使用方法)

3、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用我們手中的'尺子來測量我們身邊的物體。你想測量什麼東西的長度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小組活動要求。

1、小組合作選擇你們感興趣的四樣東西進行測量。

2、組長做好記錄工作。

(教師巡視指導)

三、小組開始活動。

四、彙報、記錄數據。

1、把測量的數據彙報記錄在黑板上。

2、完成學生身高統計表。

3、討論、交流:看統計表瞭解到一些什麼內容?

五、課堂總結。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一:指導思想:

本期數學教學仍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注重有創新、開放精神的主動學習,同時,努力培養學生嚴謹、塌實的優良習慣,從而達到二年級應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67人,總體來看,學生在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的計算方面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但少數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仍需提高。在數學知識的應用方面,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但一部分學生欠仔細、靈活。在數學的學習習慣上,聽課習慣、作業習慣都有一定進步,但學生在學會審題上還需要培養和訓練。

三:本期教學內容:

以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為教材。

(一)教學要求: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鋭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建立學好數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12、口算的分階段要求:

┌────┬────────────——┬─────────────——┐

│ │ 單元結束時 │ 期末 │

│ ├─────┬──────——┼──────┬──────——┤

│ │平均錯誤率│ 速度 │平均錯誤率 │ 速度 │

├────┼─────┼──────——┼──────┼──────——┤

│ │ │絕大多數達到 ││絕大多數達到 │

│表內除法│ 6%│ │ 4%以內 │ │

│ │ │每分鐘做8題 ││每分鐘做10題│

└────┴─────┴──────——┴──────┴──────——┘

(二)教學重點:

1、表內除法。

3、用數學解決問題。

(三)教學難點:

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四:培優補差措施:

1、認真備好課,夯實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紮實掌握新知,鞏固舊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給關注,多給發言機會,激發其參與熱情。

2、在課堂教學中確保雙基的基礎上,注意適時發展優生的思維,培養優生的能力,從而也帶動中差生的發展。培優主要體現在兩個途徑上:

(1)、在每堂課的新知教學後,安排適量發展練習題

(2)、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知識點上,適時引導,相機點撥,給學生“摘桃”的機會。

(3)、利用每週的思維訓練時間,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組織愉快的思維訓練。

五:減負提質措施:

1、鑽研好《新課標》,精心備好課,確保課堂教學質量。

2、教學任務在課內完成,課外儘量不留作業,或只留興趣性、發展性作業。

3、對學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優點,不用一個刻度要求每一個學生,作業佈置分層進行,避免部分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心理負擔。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內容課時

1解決問題5

2—5表內除法(一)16

6—7圖形與變換6

7—8表內除法(二)6

8—9萬以內數的認識7

11克和千克3

11—14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3

15統計4

16找規律4

17—18複習8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要點分析

教材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學習兩步應用題的開始,先通過圖文應用題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係,主要以加減複合的應用題為主,適當的再出現乘加、乘減複合的應用題。在教學中可以從一步應用題出發,再慢慢的使它轉變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以便使學生更好的認識兩步應用題的結構以及它與一步應用題的聯繫與區別。向學生介紹小括號,並能夠正確的使用小括號,會利用小括號列出兩步應用題的解答算式。

重、難點:

1.會分析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找出中間問題,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能夠正確的使用小括號,利用小括號列出兩步應用題的綜合算式,而且能進行計算。

關鍵:會分析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正確列式解答應用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會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會用分步和綜合兩種方法來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並學會正確的使用小括號。

1、加減、連減應用題

第一課時:加減兩步應用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具、學具準備:教科書第1~3頁遊樂園情境放大圖片或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

1.師: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麼?

2.出示遊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把畫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戲場景中(見課本圖)。

師: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繫。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麼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説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説一説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選取了中國國家足球隊參加20xx年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十強賽的內容,通過計算總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不必強求學生必須利用多種方法,只要解決問題就可以了。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解答後讓學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加深理解。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説一説,這節課有哪些收穫。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反思: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圍繞問題的解決採取與之相關的信息,創設開放性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數學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解題的思路,初步學習解決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步驟與方法。課堂上老師採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從而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自覺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第二課時:連減應用題

教學內容:教學連減應用題,教科書第5頁的例題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兩步連減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並會列綜合算式。

2.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並瞭解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教科書第5頁的掛圖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

1.教師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讓學生快速口算。

15+6= 25-8= 30+7= 6+24=

27-9= 14+6=20-7= 19-9=

2.一輛空調車上有42人,中途下車8人,又上來16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要求學生自己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式計算並説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義。

二、新授課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兩步應用題”(出示課題:兩步應用題)

1.教學例2。

出示教科書第5頁的掛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畫面。

(1)提問: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畫面的內容。

根據畫面的內容編一道應用題。

可先讓學生自由編題,然後出示:麪包房一共做了54個麪包,第一隊小朋友買了8個,第二隊小朋友買了22個,現在剩下多少個?

(2)全班同學讀題後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麼?根據“一共做了54個麪包,第一隊小朋友買了8個”這兩個條件可以求什麼?

(第一隊買後還剩多少個)怎樣列式?[54—8=46(個)]

那要求還剩下多少個?又該怎樣列式?[(46—22=24(個))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學生一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與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這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及用數學解決問題。

表內除法的編排體現了兩個特點,第一,在學生們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內除法的教學。第二,不再明確區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們體驗和感悟兩種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個蘋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從而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萬以內數的認識改變了原有的編排結構,先教學1000以內的數,再教學萬以內的數,出現了數位順序表和近似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編排具有過渡的特點:在上一冊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教學三位數(幾百幾十)的筆算加、減法,為進一步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作好準備。本單元還結合幾百幾十的加、減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們進一步學習根據具體情況,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問題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安排瞭解決問題教學單元,以學生們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內容為素材,展示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碰到的各種問題;二結合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適時安排解決問題的有關內容,讓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後,學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與變換一章,內容包括“鋭角和鈍角”“平移與旋轉”。與原有教材相比,“鋭角和鈍角”的認識明顯提前了,“平移與旋轉”是新增加的內容。在量的計量方面,教學克和千克,突出讓學生們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質量觀念。在統計知識方面,讓學生們進一步學習統計的意義,學習簡單的數據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本冊教材還安排了“找規律”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不僅使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們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使學生們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比較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們初步會用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們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3、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鋭角、鈍角;使學生們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初步滲透變換的教學思想方法。

4、讓學生親身經歷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們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複雜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們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

5、讓學生經理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過程和作用;能人、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用符號用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説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6、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知道用稱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7、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8、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驚醒簡單的分析;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9、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紮紮實實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作用。

3、認真研究、創造性的使用實驗教材,認真備課、上課,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奧數輔導,使它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重點抓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建立學困生成長檔案。

5、定期進行測試,及時反饋總結。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二節:認識路線。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在辨認方向的基礎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説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藉助認識路線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重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難點:能根據路線圖説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經過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笑笑一家特別喜歡旅遊,他們聽説撫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決定開車到撫順來旅行,可是他們沒來過,不知道車往哪開,誰能幫着想想辦法?

有了路線圖,還要認識路線圖才能不迷路,所以認識路線很重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路線”。

到了撫順,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裏,她想到去勞動公園去玩,應該做幾路公交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一)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的行駛路線

(1)從十道街出發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再向 行駛 站到勞動公園。

1、瞧,這裏是一張1路車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線圖。仔細看圖,你能按照1路公交車的路線説一説,我們乘車從十道街按照什麼方向,怎麼走到勞動公園?請你當小司機,手握方向盤自己説一説。

2、小組討論,在小組裏説説自己的想法。

3、學生彙報,課件演示。

(二)從勞動公園到十道街的行駛路線

1、笑笑游完勞動公園要回到十道街又該怎麼走呢?同桌互相説一説。

(2)從勞動公園出發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再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十道街。

2、把結果記錄在練習卡上。

3、學生彙報,課件演示。

4、對照答案訂正錯誤。

(三)看路線圖回答問題

(1)小明從三道街出發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車的?説説他的行車路線。

(2)小紅坐了3站在百貨大樓下車,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車的?她又是怎樣走的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課件演示。

(3)你想從哪兒到哪兒去?在小組內交流你的行車路線。

(3)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後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

三、自主參與、拓展練習。

1、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圖。

説出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同桌互相説一説,再填在書上。

學生彙報,課件演示。訂正錯誤。

2、笑笑為了感謝同學們為他指路,請你們到“海上樂園“去遊玩,但是我們要先弄清它的內部路線圖,防止迷路。我想這一定難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樂園“彩圖)

提問:a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果樹林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麼方向?

b居民區的居民怎麼走可以到山洞?

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笑笑游完撫順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龍潭大峽谷遊玩,這是龍潭大峽谷的路線圖,她應該怎樣走?

五、總結評價。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設計一張從家到學校的導遊路線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案背景:

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動物頭上凸出的部分或物體兩個邊沿相接的地方稱為角,如牛角、牆角??而數學裏的角是一種平面圖形。要防止兩個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裏的角干擾數學裏角的概念的形成。為此,教材所聯繫的實物都是很薄的,它們的厚度不會引起注意,便於學生在實物的一個面上尋找並指出角。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下冊第64—65頁的例題以及第65—66頁的“想想做做”第l—4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能創造性使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制作角. 教學難點:體驗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探索多種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一些實物或圖形。活動角的模型;製作角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和工具(紙若干張、剪刀、扇子、鐘面、毛線、小棒)。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活動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出示孩子們猜圖形圖案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來玩一個猜圖形的遊戲。這個遊戲的規則是:老師從袋裏取出圖形,但只露出這個圖形的一小部分,請你猜猜這個圖形可能是什麼形?依次出示(邊猜邊貼在黑板上)這是什麼圖形呢?

生:長方形!

師:這個呢?

生:正方形!(注意此處只出示含有角的圖形,圓形等不參與討論)

師:小朋友們,再看看這是什麼圖形?這位同學你來回答。

生:這是三角形。

師:為什麼叫三角形呢?

生:因為它有3個角。

師:你能上來指給小朋友們看嗎?(學生上講台指指出3個角。)小朋友們可以跟着一起數。她指的對嗎?好,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朋友——它就是剛才我們所認識圖形當中的共同的組成部分——角!

3.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操作實踐感知,自主建構。

(一)抽象角——觀察感知,建立表象。

1.師: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多啦,你能找出哪些物體上有角嗎?找找看!(出示課件,輔助學生找到剪刀上的角,鐘面上時針與分針所組成的角,以及紅領巾上面的角)

2. 師:如果我們把這些實物上的角搬下來,並畫在紙上,就成了下面的圖形。(多媒體抽象出角)師指出:像這樣的一些圖形,我們就把它叫做角。

3.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師:看到這麼多角,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動手摸一摸?這位同學你上來摸一摸。(學生摸角的頂點和邊並説出摸的感覺)。師板書畫出角。

師:同學們啊,通過認角我們發現了角的一些共同點,誰能幫助老師總結一下角的共同點是什麼呢?對!同學們説的很好!角的共同點就是:都有一個點和兩條直直的邊。(並出示課件)要求同學們齊聲朗讀這一句話。順勢指出尖尖的頂部叫做角的“頂點”,從頂點引出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並板書。

4.找一找:在你的周圍還見到過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

5.現在大家閉着眼睛想想角形狀。

(二)判斷比較,深化表象;

聽説我們今天認識角,課堂上來了一些客人,都爭着説自己是角呢,那它們到底是不是角呢,請看大屏幕。插入小練習,下列圖形是角的在( )裏畫笑臉,不是角的畫哭臉。

1.學生判斷思考,哪些是角,對於反例只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

2.繼續看,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三)自主探究,動手畫角;

1.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畫一畫角呢?這位同學你上來畫。(老師給出提示:先畫頂點,後畫邊。伴隨同學畫角的過程,老師點出畫角的口訣:畫角時,要牢記,先畫頂點,後畫邊。並引導同學們熟記此口訣。點出角的各部分名稱,老師再板書一次。

2.插入小練習:下面各圖中有很多角,請同學們數一數有幾個角。

(四)提供材料,操作內化;

1.師: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親手做一個角?老師今天給同學們帶來一些材料:小棒、皮筋、釘子板、吸管、彩條、圓片??請學生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自己做一個角,並指一指它的頂點和邊在哪裏,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看哪一組在相同的時間裏做的多,做的好。

2.全班展示交流:你是用什麼材料做的角,頂點和邊在哪裏。並鼓勵學生心靈手巧,想出了各種方法做出了不同的角。

3.提出疑問:這些角有什麼相同,又有什麼不同。引出角是有大有小的。

4.觀察並引導學生思考:活動角有什麼特點?如何把角變大變小?通過把角變大變小,思考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有

什麼樣的關係?

5.相互討論,得出結論:角的兩邊張開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邊張開越小,角就越小。讓學生舉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實物的角也是利用活動角的特性製成的。

(五)比大小——自主探索,意義建構。

1.請同學們也用你的活動角轉出一個自己喜歡的角,放在桌上,和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師:哪一組來彙報?(先選一組差異大的)問:你們是怎麼比較的?

(再選一組差異小的)問:這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老師也不知道了。怎麼比呢?你們能幫幫老師嗎?

生:把它們合在一起。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

小結:我們可以把兩個角重合在一起,看張口大的角就大,張口小的角就小。

2.多媒體出示四個鐘面

師:看,四個鐘面中時針和分針爭論起來了,他們都説自己形成的角大,小朋友,你們覺得呢?指名學生口答。(媒體放大顯示)

問:你是怎麼知道的?

3.剩下的這兩個鐘面上的角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小?

你想怎樣比較?動動腦筋,打開鐘面作業紙,在小組裏討論。

師巡視指導。

4.哪一組先來彙報你們研究的結果?跟大家説説你們這組是怎樣比較的。學生演示,教師用媒體演示。

5.你們覺得他的這種方法怎麼樣?有什麼意見嗎?再問:你們有什麼不同的比較方法?

6.插入小練習:比較下面兩個角的大小,大的畫“√”。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比較。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

三、學生總結角的特徵。

四、展示生活中的角。多媒體展校園裏美麗的角。

五、總結延伸

1.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能不能介紹一下你是怎麼學會這些知識的?

2.延伸:回家後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本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並指給他們看,好嗎?

六、課外作業

數學書第65—66頁的“想想做做”第l—4題。並完成《隨堂練習》後的相應內容。

七、板書設計:

認識角

角:一個頂點,兩條邊。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中,我先引導觀察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再利用課件演示將物體上的角抽象為數學上的角,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角的表象,最後通過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具體化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通過活動體驗自主建構對角的特徵的理解。這樣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未知數學知識的探究慾望,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買鮮花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練習。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減法的算式。

教學重點:

掌握除加混合運算中的順序。

教學難點: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誰是你們最親最愛的人?(媽媽)每當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媽媽總會陪伴在我們身旁,媽媽那如花的笑臉就會浮現在我們眼前。三八婦女節剛剛過,你們有沒有送禮物給媽媽啊?(沒有)讓我們也去花店配一束美麗的鮮花送給媽媽,好嗎?

設計意圖:用詩意的語言輕輕撥動學生的心絃,讓濃濃的母愛緩緩地流入學生的心田。帶着對母親的愛,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學生會更主動。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 觀察情境圖,説説圖畫上給了我們哪些信息?

教師放手,學生先獨立解答,在小組合作交流,最後指名板書彙報。

引導學生觀察綜合算式,你是怎麼計算的,有什麼規律?

同桌互相説説:在一個算式裏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在一個算式裏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

引導邊看圖邊思考,為什麼在一個算式裏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減法?(因為必須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 小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價格該怎麼算?

3. 指明讓學生扮演: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4. 説一説有減法又有除法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讓我們再看看其它花的價格吧!

指明讀題(2):買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錢?

四、課堂總結

思考回報:

1.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該怎麼解決

2. 在一個算式裏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五、佈置作業

練一練的第1題和第2題

板書設計:

買鮮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錢?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十進制的數學建模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模型來表達數,建構適合自己的數 世界。

2.認識數位順序表。

3.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操作、探究,培養學生協作與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用千數圖的簡圖來表示千及千以內的數,你知道這張圖表示哪個數嗎?(出示圖) 它表示( ),由( )個百、( )個十和( )個一組成。 寫作( ),讀作( )。

2. 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來表示千以內的數?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用其它的數學模型來表達數。 出示課題:小探究。

二、探究新知

1. 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用小正方體積木塊來建構千以內的數。

(1)請小朋友仔細看看能不能用桌上的學具小正方體來表示數呢?

引導: 一個一個地數 10個小方塊組成一條 10個一就是十 十個十個地數 10個條組成一板 10個十是一百 一百個一百個地數 10個百組成一大塊 10個一百是一千 多媒體演示,完成表格。 你們知道一塊、一條、一板、一大塊分別可以用什麼來表示嗎?請你填入表格。 導出數位順序表: …… 千位 百位 十位 個位

(2)練習:它表示哪個數?書最後一題。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

2. 用貨幣來表示數(課前準備好面值一百元、十元、一元的人民幣)

(1)小朋友請你數一數學具中共有多少人民幣?

(2)你是怎樣數的?個別交流。

(3)你們小組一共有多少錢?它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三、綜合應用

1. 請小朋友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表達243。 你怎樣表示243?學生交流。 多媒體演示。小胖:用貨幣來表達243。 小巧:用小正方體組成的塊、條、板來表達243。 小亞:用千數圖的簡圖來表示243。

2. 現在我們來看圖寫數。 書第三題,個別完成後交流,並説説是怎麼想的。

3. 遊戲:同桌互動,説説我擺的數或者我説數你來擺。

4. 讀一讀、畫一畫、説一説

5. 看圖並計算

四、拓展提高

可以合成幾(必須合成三位數)?

比一比、賽一賽,你能寫出幾種?

9 400 30

8 70 500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體驗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並向學生介紹畫“正”字的記錄方法。

2.通過學生對身邊事物進行調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及分析推理能力,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進一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學習由一個方格表示1個單位變成一個方格表示2個單位的繪圖方法;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學習由一個方格表示1個單位變成一個方格表示2個單位 的繪圖方法;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進一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學習由一個方格表示1個單位變成一個方格表示2個單位 的繪圖方法;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瞭解畫“正”字的記錄方法。

1.師:“同學們,前幾天鄭老師在課上佈置了一個調查任務。請你利用課餘時間,以小組的形式,調查你們組最感興趣的事情,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你們完成調查了嗎?”

2.組織學生分小組彙報。 引導學生歸納記錄方法。分小組彙報:調查內容、記錄方法、調查目的。數數、符號、畫“正”字

3.師不急於講解畫“正”字的記錄方法。而在學生介紹後問:“你在生活中見過這種記錄方法嗎?” 用這種方法的小組介紹畫“正”字的記錄方法,列舉出了生活中的實例。

二、合作探究,繪製統計圖的方法。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起繪製本組課前調查的內容。巡視參與小組活動。

2.發現問題,紛紛派代表找到老師反映觀察各小組都發現問題後,組織學生結束小組活動。

問:“剛才在繪圖的時候有幾個小組發現了問題,把你們的問題和大家説説好嗎?”

師:“看來我們都遇到了這個難題,讓我們一起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好嗎?”

3.拿來這一組的統計圖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最左邊的數字0、1、2、310,得出現在的統計圖1個格表示一個單位。

問:“現在喜歡游泳的有16人,你想出辦法了嗎?”

4.學生討論,

師:馬上拿來一把尺子比着統計圖高興地説:“是這樣嗎?在一個格里加一條線,(放慢語速,邊説邊畫一條線,然後面向全班學生)這個辦法行嗎?”

師:“這樣一來,原來的一個大格表示一個人,現在變成了兩個小格,就表示兩個人了,想得真妙。但是改起來是有一些麻煩,有沒有更巧的辦法?”

5.馬上請這個學生到前面來指着圖重複了一遍。

問:“他的辦法大家聽明白了嗎?我們不加線了,只把數字改一下,變成了5、1020行嗎?(生:行)那樣一個格表示幾個人了?”

師:“這樣,我們能繼續畫了嗎?”經過學生的同意把統計圖換成了單位是5的。小組巡視指導。 觀察各組情況,發現有一組沒有解決“單數”問題時,組織學生停止了小組活動。 指定一人到前面講解。

6.等發現問題的小組同意這個做法後,肯定了學生們開動腦筋想的辦法非常好。 指導各組學生完成統計圖。

三、練習鞏固

書中113頁説一説

四、作業

課後113頁練一練。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並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2、能用正確的語言描述物體的輕與重並進行比較。

能力目標

通過生活實踐用自己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遊戲、實踐的過程激發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用自己的方法比較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教學難點:

和生活相結合,選擇合理的方法比較輕重。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一)比一比

師: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在講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師:現在誰能説出老師手裏的這兩樣物品哪個重,哪個輕?(多媒體出示:蘋果和氣球;書和骰子)請同學們觀察物體,告訴同桌的好朋友,誰重誰輕?

師:你們為什麼能一下子判斷出來呢?

小結:這是因為在平時生活中我們都拿過它們,所以可以直接憑生活經驗用眼睛觀察來進行判斷。

(二)猜一猜

老師這裏有兩個一樣大小的盒子,裏面放了不同的東西,你們能猜出哪個盒子重,哪個盒子輕嗎?(學生猜測)

師: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測,你有什麼好辦法來比較出兩個物體的輕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稱、蹺蹺板等)

師:小朋友想出了這麼多好辦法,那今天我們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輕與重吧。(出示課題:輕與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師:剛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許多好方法,可是當我們身邊沒有天平和蹺蹺板這些工具時該怎麼辦?(用手掂一掂)現在誰願意上來感受一下老師手裏的這兩個盒子哪個重、哪個輕?

告訴大家你的感覺是什麼樣的?(請學生上來掂一掂,得出答案)

師:米老鼠給我們大家準備了很多禮物,等會兒我們也用“掂一掂”的方法來任選兩樣物體比一比輕重。

現在每組的桌子上都放了氣球、生梨、蘋果和礦泉水,每個小組可以任選其中的兩個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輕重。(要求:每個小組的小朋友任選兩樣物體來掂一掂、比一比,説一説。

( )和( )比( )比( )重( )比( )輕

(請3~4個小朋友來説一説)

師:在我們剛剛比較的過程中,哪個物品是最重的?哪個物品是最輕的?(氣球最輕,水最重)

師:氣球的外表形狀,為什麼比較下來是最輕的?(因為裏面是空氣)

師:物體的輕與重與物體的大小有沒有關係?(沒有)

師小結:比較物體輕重,不能只看大小,物體的重量與它的材質有關,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比較輕與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師:(出示課件)現在米老鼠這裏有一堆梨和一堆蘋果,它還用剛才掂一掂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輕重,你們看行不行?(不行,因為數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會全掉在地上)

師:那我們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輕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辦法)

師:我們把蘋果全放在紅色的袋子裏,把梨放在黃色的袋子裏用手來拎一拎。(請2~3個小朋友上來拎一拎),並把拎的感受告訴大家。(梨的總重量要比蘋果的總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嘗試下拎一拎的感覺,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誰的書包重,誰的書包輕,然後把與同桌合作的結果告訴大家。

3、學生交流。(我同桌的書包輕,我的書包重)

(三)吊一吊

1、師:老師這裏的梨和蘋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測不出輕重,你有什麼好辦法來比較出它們的輕重嗎?(生:用天平秤來稱一稱)

師:這個辦法不錯,可是如果沒有這些工具的時候還可以用什麼好方法進行比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來比較輕重)

師演示:應該看哪一段的長度?(橡皮筋的長度)

請小朋友上來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長度。

2、比較礦泉水和生梨。

師小結:在同樣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體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長。

三、觀察實驗,比較輕與重

1、師出示媒體:海綿、吸鐵石、膠水、夾子、玩具車;

師:誰能想個好辦法將這些東西從輕到重擺放整齊?(小組討論交流)

(1、用手估測,2個2個比較;2、 2個2個吊起來比較;3、把這5種物品全都吊上去)

師:哪種方法會比較方便?(全吊上去)

師:其實,根據生活經驗我們已經可以猜出誰是最輕的。(海綿)誰是最重的。(吸鐵石)

2、學生動手實驗證明,並記錄結果(從輕到重)

填寫在書上的表格內。

3、學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掛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輕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長説明這個物體最重。

4、請小朋友上來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長度?

四、知識拓展

1、出示課件:小朋友都玩過蹺蹺板,當蹺蹺板停止晃動,像現在這樣時,你能説出誰比較重嗎?為什麼?(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輕。小胖的一邊已經蹺下去了,而小巧蹺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師:如果他們兩人一樣重,那蹺蹺板兩邊的高度會怎樣?(一樣高)

2、師出示圖片。

師:你從這幅圖裏看懂了什麼?(2個蘋果=4個香蕉;1個蘋果=2個香蕉)

師:要使蹺蹺板兩邊的重量不一樣,你有什麼好辦法?(生答)

師:如果再加1個蘋果,那右邊要加幾個香蕉才能使它們一樣重呢?(2根香蕉)

3、課後拓展練習

小木箱一箱可裝4瓶飲料,大木箱一箱可裝8瓶飲料,那麼12箱小木箱裝的飲料的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飲料的重量哪個重、哪個輕?

12×4=48(瓶)

6×8=48(瓶)

(一樣重)

師:有時候我們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重量。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本領?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材分析:

例1學習是二下教材第一單元打頭內容,第一次出現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步式題計算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以看木偶戲為主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自己來了解信息,提出問題。綜觀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有問題解決的一般步驟及方法,也有小括號的學習,另有乘加乘減解決問題,雖然例1和例2有緊密的內在聯繫,但細細琢磨,從學生的認起起點及教材的編排體系來分析,把例1作為單獨一課時進行劃分比較合適。

這樣劃分的理由是:例1教材的意圖是讓學生掌握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知道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用先再這樣的方法進行思考,例2的重點筆墨則是讓學生認識小括號,會用小括號。若把例1例2合併在一課時進行教學,會存在顧此失彼現象,學生對兩步計算問題解決的基本步驟及方法有可能不會較深的感悟,在此情況下,用短暫的時間來認識小括號,難點也無法突破。而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小括號學習一直困擾着二年級學生。

解決問題第一次出現是一上年級的求總數和求剩餘,而一下年級的兩數比較解決問題,二上年級則是用倍的知識解決問題,都是依據新課程的一個顯着特點算用結合來呈現的,也就是説式題教學都是輔以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來展開教學。例1是解決問題在第一學段的第二次隆重出現。重點是落實在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雖然學生在前幾個星期已經能較熟練的計算加減混合兩步計算式題,但他們並不清楚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應該先想(算)再想(算)。所以,我認為,例1教學,式題的運算技能培養不是重點,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教學難點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及數學語言的完整表達。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一步計算問題,能較熟練的解決兩步計算式題,如: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口算方法,但學生對小括號的作用是陌生的,本節課不做教學要求,如課堂能夠動態生成,提到小括號這一知識點,教師可適當提示,不耗學習時間。

由於是借班上課,課前需要了解學生用一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時,他們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這節課的學習需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多角度暴露學生的思考過程,多問學生: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算式是先算出了什麼?他是先算出什麼?在説的過程中,逐漸讓學生感悟到解決兩步計算數學問題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教學設想:

1、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為問題解決提供思考的基點。

例1把數量關係隱含在問題情境中,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解決問題都有一個不變的基調:處理信息,理解數量關係。本課教學將充分利用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要先知道他是先算出這樣的提問與追問,幫助學生梳理問題解決的步驟與方法。

2、 有效挖掘學生潛力,為問題解決提供思考的落點。

把相同模式的問題解決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中。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上車下車,圖書出借、停車場開來開走等豐富的生活經驗,教師只有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把藏於心中的祕密與所學的知識相結合,才能體會到數學的應用性、生活性。本課教學通過分層次的練習(模仿練、獨立鞏固練、選擇練、拓展練),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充分自覺的對兩步計算這種模式的問題解決體會更深刻,同時,不同形式的練習與表達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知道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2、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能用數學語言表達思考方法.

3、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學流程

一、問題情境引入

1.小朋友們,桃園小學的二( )班小巧虎中隊的圖書角正缺圖書管理員呢,要到實驗小學的二( )班裏來招聘圖書管理員,你們想去競聘嗎?如果你能解決圖書角的問題,知道書架上圖書的數量變化,你就有競聘的資格了!

2.出示書架情境圖:

逐步呈現:

先出示:書架上原來有圖書22本。

再出示:歡歡小組要歸還13本,晶晶小組要借走6本。

問:從圖上看,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彙報,標出數據)

問:把你找到的信息完整的説一説,好嗎?(指名説,和同桌説,全體齊説)

追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什麼問題?(現在書架上有圖書多少本?)

引導:請你把這些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連起來説一説,説給同桌聽。(同桌交流)

二、探求新知,建立模式。

1. 同學們説得很完整,你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2. 停頓,讓學生獨立思考。

3. 把你的辦法輕輕地告訴你的同桌。

4. 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寫出來。(自備本獨立練習)

5. 先寫完的小朋友和同桌悄悄的交流一下,你是怎麼想的?

6. 反饋:不同方法展示。

(1)22+13=35(本)(2)22-6=16(本)

35-6=29(本) 16+13=29(本)

(3)22+13-6=29(本) (4)22-6+13=29(本)。

預設問題:你是先算什麼?哦,你們猜他是先算什麼?22+13是先算什麼?再減6是再算出什麼?22-6是先算什麼?再加13是再算出什麼?

7.歸納:這幾個算式只是想的方法有點不同,但都能解決現在書架上有圖書多少本這個問題。1和3的方法是相同的,2和4的方法也是相同的。

8. 二個小組合作,每人選擇一種方法,用先算出再算出的樣子,説一説想的過程。

9.小結:同學們真能幹,能做個合格的圖書管理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今天在練習的時候,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解釋應用與拓展

1、 鞏固練習:解決水果賣進賣出問題。

2、 獨立練習:解決乘車問題。(同桌互批)

3、 變式練習:繼續解決乘車問題。(集體講評)

4、 拓展題:選擇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學到哪些本領?

2.教師總結:同學們只要用一雙亮眼睛認真觀察,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二年級就一個班,在經過了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更多關注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讓學生在思維中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內容有:第一單元有餘數的除法;第二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第三單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第四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第六單元圖形與拼組;第七單元混合運算;第八單元時、分、秒的認識;第九單元統計;第十單元總複習。

三、教學要求

1、數與代數:

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説出各數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②、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會口算表內有餘數除法、百以內加減法、能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及兩步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③、能正確辨認鐘面上指示的時刻,認識時、分、秒,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並進行簡單的換算。

2、空間與圖形:

①、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②、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估測、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③、結合實例,感知對稱現象。

3、統計與概率:

①、能用合適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②、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掌握分段統計的方法。

4、實踐與綜合運用:

①、加深對萬以內數的認識及長度單位的認識。

②、加深對統計意義的理解,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在“數與代數”中的認識萬以內數及這些數的大小比較;有餘數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樣性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空間與圖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及換算,認識對稱現象,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統計與概率”中分段統計是重點教學內容。

在教學“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容時,認識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間觀念和單位之間的換算是教學的難點。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是教學上一個難點部分。在時、分、秒之間的換算是教學上的一大難點知識。

在“統計與概率”部分中,分段統計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五、教學的具體措施

1、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採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和遊戲。

3、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理解所學內容。例如:萬以內數認識。讓學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傳單上一些物品的價格來加深對三、四位數的認識,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

5、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6、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對東南西北4個方位進行識別,會用東南西北來描述圖上物體所在方向。

2. 認識表示東南西北的4種符號,並會運用符號記錄行走路線。

3. 能進行簡單的路線描繪,感受“東南西北”方向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1. 用東南西北來描述圖上物體所在方向。

2. 用東南西北4個符號描繪行走路線。

教具準備:

指向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 (1)小朋友們,有沒有聽過《白雪公主》的故事?有一天,魔鏡告訴皇后世上最漂亮的是白雪公主時,皇后生氣極了。所以她把白雪公主騙到了一片森林裏,可憐的白雪公主在森林裏轉來轉去,她該往哪裏走呢?白雪公主迷失了方向。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方向嗎?你們有什麼辦法幫助她認清方向嗎?

(3)知道了生活中的方向,那你能分清地圖上的方向嗎?這就是一張簡單的地圖,可要看懂地圖,必須先認一認指向標。

2. 認識指向標

(1)從這個指向標上你瞭解了什麼?

(2)和你的同桌説一説。

(3)我可以編成一個8字順口溜: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3. 揭題:今天我們就在這張簡單的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二、辨別相對位置

1. 我們已經認識了指向標,那麼以小胖家為中心,東南西北4個方位分別有哪些地方?

2. 打開書,現在以什麼為中心?它的東南西北4個方位分別又是哪些地方?

(1)小組內説一説。

(2)小組彙報。

3. 我問你説

(1)小亞家的東面是什麼地方?茶室在小丁丁家的哪個方向?

(2)同桌互問互答。

三、認識符號與應用

1. 北↑表示什麼意思?

2. 那麼→東表示?南↓表示?向西走一個路段怎麼表示?

3. (1)請你用這些符號表示:“向西走一個路段,向南走一個路段,向南走一個路段,向北走一個路段,向東走一個路段”。

(2)反饋。

四、走路線

1. (1)星期天,小胖想去遊樂場玩,你知道小胖從哪兒出來嗎?(題1)

(2)你覺得他可以怎樣走?

(3)他共走了幾個路段?

2. 小丁丁每天去學校上學,可以怎樣走? 獨立完成,彙報。 小丁丁放學回家可以怎樣走?

五、拓展

看我們城市的地圖,下課後,可以認一認你的家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找一找從你家到學校可以怎樣走?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內容:人教版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下冊 110頁例 2

教學目標:

1. 通過數獨遊戲, 經歷稍複雜的推理過程, 獲得更多簡單推理的經驗, 培養有序、 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2. 通過觀察、猜想、驗證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推理能力,並且能用簡潔的語言 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

3. 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用途,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學會合理的推理方法進行全面、有序的推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方向。

同學們,你們玩過“石頭、剪刀、布”的遊戲嗎?在玩這個遊戲時有什麼規 則和技巧呢?

看來,只有熟悉遊戲規則,掌握技巧才能玩好遊戲。這節課,我們也來玩一 個叫數獨的遊戲。 (板書:數獨)

二、從簡引入,初探技巧。

1、課件出示:

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 1~3這三個數,並且每個

數在每行、每列中都只出現一次。 “?”應該是幾呢?

2、誰來説説這個遊戲的規則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

這題你會填嗎?在練習紙上試試看。

3、彙報:你怎麼想到要在“?”處填 3呢?

:根據遊戲規則, 觀察行和列, 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必須出現兩個不同的 數才能準確填寫。先填出能確定的空格,然後根據規則,補填其他空格的數。 (板書:先填能確定的空格。 )

三、遷移類推,學習新知。

同學們, 我們已經會做三行三列的數獨了, 那麼四行四列的數獨你們敢挑戰 一下嗎?

1、出示例題,生讀遊戲規則。

剛才我們在做三行三列的數獨遊戲時, 先填的空格所在的行和列裏必須出現 兩個不同的數。 我們猜想一下:要做四行四列的數獨, 先填的空格所在的行和列 裏必須要出現幾個不同的數?(板書:出現不同的三個數)觀察數獨盤,你能直 接確定 B 是多少嗎?為什麼?

2、那麼,這個數獨盤面上哪個空格所在的行和列裏出現了三個不同的數? 所以,我們可以確定這個空格是幾?那接下來,你能確定 B 是幾了嗎?

3、 掌聲為我們喝彩!真是太厲害了,剛才,在無法直接確定 B 是幾時, 我們是怎樣做的? (看有哪個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現了三個 不同的數)對, 凡是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現在 3個不同的數,那我們 就能直接確定這個空格是幾, 也就是先填能確定的空格, 再來解決我 們所需解決的問題。

4、翻開數學書 110頁,我們剛才所解決的問題就是書上的例 2。 大家看看,有沒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掌握了四行四列的數獨技巧,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看你是否已學會?

1、數學書 110頁,做一做。

2、介紹四宮格、六宮格、九宮格。

五、全課,暢談收穫。

同學們, 今天我們玩了這麼多的數獨遊戲,現在誰能談談你這節課的學習收穫嗎?

數獨遊戲就是應用我們上節課學的推理的方法來解決的。只要同學們掌握了方法,善於發現,勤于思考,一定能完成更多更難的數獨。説不定你還能發現更好的方法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wno4x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