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畫》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畫》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畫》教學設計(通用1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畫》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畫》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簡析

《畫》是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課文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映,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這個謎底為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詩歌,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低年級閲讀教學是母語教育起步階段的一項重要內容,她要求:“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本人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閲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閲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閲讀的樂趣”。力爭讓課堂充滿情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發展的主人。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漢字。認識兩個偏旁春字頭和豎心旁。

2、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練習朗讀,認字。

難點:瞭解詩句和畫的關係。

五、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六、教學過程

一、誦讀兒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從開學到現在,我們學過不少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背誦其中的一首:“《猜一猜》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説話。”這首兒歌是個謎語,誰知道謎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謎語詩,學完課文,你們一定能猜出謎底。

意圖:由學生已知的謎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課文,同時又為本課猜出謎底作了鋪墊。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1、出示課文。教師播放優雅的古典音樂,範讀課文。

(想不想像老師這麼讀?不過,這首詩帶了些生字朋友,我們得先認識他們才行啊!)

2、方法多樣,學習生字。首先,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遇上不認識的字就請拼音朋友幫忙拼一拼,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用同桌互讀,抽卡片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法鞏固讀音。交流記字方法。玩讀字卡。

a 解決生字讀音

遠和無 整體認讀音節

聽、聲和驚 是後鼻韻母

聲、春、人是翹舌音

b 交流記字方法

遠、近和還都有走之兒,遠和近它們是意思相反的詞(上和下 黑對白 左對右)

驚是豎心旁加上北京的京

c 遊戲鞏固

玩讀字卡

3、練習朗讀課文。要求把詩句讀正確、通順。

意圖:通過多種方式練讀,交流識記辦法,提高認字能力與質量。把詩句讀準確、流利。初步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三、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1、學習質疑。(我們能把詩讀正確了。詩中有什麼地方你還不懂的嗎?)

如:為什麼近着聽,卻聽不到水的聲音?為什麼人來了,鳥不驚?為什麼春天去了,花沒有謝掉?等

2、根據學生的提問,板書近聽 水無聲(?)等。

3、帶着問題,讀讀課文,可以邊看插圖邊讀課文。看誰讀懂的問題多。

4、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法,導讀如下:

a“遠看山有色”,多媒體課件演示“山‘的分解圖片,師描繪遠山:遠遠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峯連綿起伏,多美呀!誰想讀這句詩呢?誰還想讀讀?誰想向她這麼讀?用你的聲音讀出遠山的美來。引讀“遠看——”

b“近聽水無聲”,演示“水”的分解圖片,師述,嘩嘩的流水從山間流出,請一位同學上台來聽流水的聲音,其他同學把耳朵貼在書上聽一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嗎?為什麼?(畫上的水)。那麼,這一行該怎麼讀呢?為什麼你要這麼讀?誰也想來讀?

c“春去花還在”,演示“花”分解圖片,師述,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現在春天過去了,花怎麼還在開放呢?(畫上的花)。相機教學“春”,組詞,認識部首,春字頭。人在畫外看,卻如畫中游。誰能把這一句讀好呢?

d“人來鳥不驚”,演示“鳥”的分解圖片,師述,枝頭上站着一隻可愛的小鳥,咱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吧。請一個同學上來,和下面的同學一起説:“嗨,小鳥,你好呀!”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麼回事呀?(畫上的鳥)。相機教學“驚”,並認識部首豎心旁。誰會讀這行詩?

3、指導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讀好。

a 指名讀,齊讀,看圖讀,引讀。此時,讓學生猜出謎底:畫。引導學生再來欣賞一下這幅美麗的畫,多媒體課件展示整幅畫,配樂,學生邊看圖邊吟誦,還可請學生上台來當小詩人表演這首詩。

b 看書中插圖。這是一幅畫。畫中有山、有水、有花、有鳥。你能按照老師指的內容,讀出相應的詩句嗎?師指“山”,學生讀“遠看山有色”等。在課文中畫出“山、水、花、鳥”四種景物。最後熟讀成誦。(背誦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

意圖::《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及動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感受畫的美,語言文字的美。主要引導學生整體感受,不需要繁瑣解析。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學定教,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學生興趣盎然、方法多樣、紮實有效。

四、趣味練習,書寫生字,課外延伸

1、找朋友遊戲,把“我會説”中的六對反義詞做卡片讓學生拿在手上,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做找朋友的遊戲,找到了朋友就用卡片上的字説一兩句話。

2、指導書寫“人、義、火、文” 。範寫——生寫——評價。重點指導撇和捺,多發現寫得好的地方,激發學生寫字的熱情與興趣。

3、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為獎勵,並和爸爸媽媽一起找謎語,課間玩謎語竟猜遊戲。

4、詩歌是人們最喜歡朗讀的文章。以後,我們還會學到很多這樣的詩。老師這兒有幾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背一背。配樂,師生共讀。

意圖:識字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把識字任務貫穿於課堂教學中,避免枯燥單調的學習。本環節重點是寫字教學。積累語言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畫》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 初步認識繪畫工具油畫棒,嘗試用油畫棒塗鴉。

2、 學習抓握油畫棒的正確方法。

3、 激發對繪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

油畫棒若干 白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1、 老師隨意繪畫,幼兒觀察,激發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支會跳舞的筆寶寶,你們看。

師用油畫棒隨意地畫出小雞、小花、小草等,幼兒觀察,激發興趣。

畫完,讓幼兒筆寶寶跳呀跳,跳出了什麼東西?你們想讓筆寶寶學跳舞嗎?

2、 交代塗鴉要求,幼兒學習握筆。

筆寶寶説:小朋友,要想讓我們跳舞,必須先學會握筆,你看,筆應該這樣握。

幼兒練習握筆。

筆寶寶:我只喜歡在白紙上跳舞,不喜歡在桌子上亂跳。如果在桌子上亂跳會把桌子弄髒的,這樣,你們的桌子就會變髒。

3、 幼兒塗鴉練習,老師觀察指導。

幼兒塗鴉練習,看看你的筆寶寶跳的什麼舞?

幼兒作畫,老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正確的繪畫姿勢、方法。

4、 展覽幼兒作品,互相欣賞。

組織幼兒欣賞,説説筆寶寶跳的是什麼舞?

建議

1、用粉筆畫畫要提醒幼兒拿粉筆的手不能揉眼睛。

2、平時注意培養不亂畫的習慣,在指定的地方畫。

3、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的繪畫環境

4、要有明確的活動意識,就是為了孩子塗鴉,並且在適當的地方塗鴉。

《畫》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色彩語言的豐富性,認識色譜,學習調色與塗色的方法。

2、能準確地認識色、調色和塗色,個體完成塗色練習並參與集體組合成畫的活動。

3、能表現出對世界名畫的欣賞、臨摹與組合的美術活動的興趣和成功的快樂、富有敏鋭的觀察力和集體協作的精神。

教具準備:

水粉顏料、水彩筆、毛筆,調色盤,小水杯、掛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課件欣賞荷蘭畫家凡高的代表作品。

引導提問:你見過這些畫嗎?特別是最後這一幅《向日葵》,也就是課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畫,你們的感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呢?學生組內交流、討論。認識色彩是繪畫的語言,色彩是相同的。(附:可簡介下凡高生平及作品風格)

二、探索思考

1、引導思考:這幅畫主要有那些顏色?

2、探索調色方法:這些顏色是怎樣調配出來的呢?

學生討論,自由發言,注意要做到切實的交流探討。

三、探索體驗

1、根據教材的提示,用大紅和檸檬黃進行調和,把產生的橙色與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樣?為什麼?

教師演示重點小結:兩種顏色相調和,顏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產生變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顏色方面傾斜,所以調色時應該能判斷看準色彩的傾向性。

2、在一種顏色中調入黑色或白色,看看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教師演示小結:通過這一個辦法可以讓色彩發生明度變化,又叫做色彩的明度變化,這樣就可以調出許多顏色豐富的層次了。

3、出示教材右頁馬賽克效果的《向日葵》畫中取一方格(G5),這一格是有24個小塊組成的,將它們分解開,與色譜中的顏色對號入座。

4、任意找一種《向日葵》這幅畫的顏色,嘗試調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四、分工合作

1、我們可以將這幅畫分解成許多小色塊,近看這些顏色,但遠一點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現出來了。將橫排的A—J與豎排的1—5交叉組成編號,全班每個同學畫其中的一部分(按照剛才的練習作業抽取作業位置的編號)。

2、臨摹塗色。按照小格的顏色來調色、塗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顏色可以一次塗完再換蘸顏色。

五、組合展示

1、讓完成作業的學生按照底紙上的格子,找準座標貼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2、引導學生眯眼睛看看,欣賞評全班同學集體組合畫出的作品。

六、教學拓展:

色彩是繪畫的語言,也就象文學語言運用的藝術一樣,色彩語言的調配也需要認真的研究與探索,今天你有收穫了嗎?

《畫》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端詳’、“動腦筋”等比較難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2、抓住課文中人物的情感線索,理解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

3、利用課文中的留白處,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

4、讓學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與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爸爸説的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端詳”“動腦筋”兩個詞語的意思。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對於這篇文章來説,內容淺顯,一讀就懂。但現在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就退縮了,只知道大哭大叫,或去求助爸爸、媽媽、他人,不知道自己去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困難。這篇課文貼近學生生活,同學們在生活中就遇見過這樣的事或類似的事情,他們會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有所啟發。

三、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如果按照課文的寫作思路也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的順序來教學,課文就會被肢解得很零碎。所以我在執教這一課時,開篇就理清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線,讓這根線串通整節課,然後在每一個環節都緊扣人物情感的變化展開教學。在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把自己轉換成文中人物角色的辦法去思考問題,展開想像,練習表達。通過深入理解爸爸説的話的深刻含義,拓展閲讀相關內容的文章,以及引導學生聯繫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類似的事情和自己的處理辦法等談感受,培養學生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分四個環節:複習字詞——探究體驗——學習昇華——拓展延伸。

第一環節:複習生字

導入: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生字寶寶,現在我們來比比看誰都記住它們了。(出示課件)

1、同桌互讀、自由讀。

2、開火車讀。

3、齊讀。

第二環節:探究體驗,抓住重點句,層層深入,研讀課文。

(一)回顧課文主要內容,理清人物情感線索

1、我們繼續學習第25課《玲玲的畫》。

2、首先讓我們回憶一下課文向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課文寫了玲玲非常滿意的一幅畫被弄髒了,在爸爸的啟發下,她在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使畫獲得了一等獎的事情。)教師適時板書:畫弄髒了——畫了一隻小花狗(得獎)

設計意圖:理清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引入本節課的教學。

(二)指導朗讀,深入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

請小朋友們默讀課文,找出描寫玲玲心情的句子。教師出示課件:

1、玲玲滿意地端詳着這副明天就要參加評獎的《我家的一角》這幅畫。

2、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3、玲玲滿意的笑了。

同學們齊讀這三句話。這三句話是理解本課的切入點,接下來的分析課文都將以這三句話為中心展開,也正體現了以玲玲的心情為主線貫穿全文。

1、請同學讀課文的第一句話“玲玲滿意地端詳着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

(1)“端詳”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學生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因此在教學時我用 做動作來引導學生明白“端詳”就是仔細地看,同時課件出示玲玲的畫,讓學生 用端詳的樣子欣賞這幅畫,同桌互相做做端詳的樣子,使學生充分理解這個詞語。

(2)玲玲是怎樣仔細地看?(滿意地仔細看)

(3)誰能讀出玲玲的滿意嗎?指名讀,齊讀這句話。

2、學習第二個句子

教師引讀:是啊,玲玲對這幅畫是這麼的滿意,可是叭的一聲,水彩筆掉到畫上,把畫弄髒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教師板書:哭。重點通過“叭”、“哇”理解玲玲此時的心情,可讓學生們換位思考:此時你是玲玲,心情應該是怎樣的?(傷心,難過、着急)讓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心情表現出來。

3、學習第5自然段

教師過渡:畫髒了就髒了唄,哭什麼啊?再畫一張不就行了嗎?(明天就要參加比賽了,再畫一張也來不及了)

指導學生讀好玲玲説的話。(邊哭邊説)

4、學習第7自然段

教師過渡:此時的玲玲是那麼的傷心和着急,你想怎麼安慰她一下?指名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彆着急,動動腦想想辦法……)

⑴爸爸是怎麼説的呢?誰來讀一讀?(指名讀)你們真了不起,和爸爸想到一塊去了。

⑵爸爸為什麼不直接告訴玲玲該畫什麼呢?(爸爸要讓她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

5、學習第8自然段

教師過渡:在爸爸的啟發下,玲玲是怎麼做的呢?仔細聽老師讀課文。

教師範讀,故意丟掉一個詞“想了想”。哪個小朋友最細心,聽出老師丟了什麼?(指名説)

⑴出示課件,從玲玲想了想,你能看出什麼?(她在動腦筋)。她可能在想什麼?(她在想:畫什麼呢?)

⑵她當時可能想到要畫什麼?(學生會在漫無邊際的想像中否定自己,認識到把樓梯上的污漬變成花、變成書包、變成衣服、帽子……都不是很合適,都違背了畫的主題,最後認識到,把污漬變成小花狗是最佳選擇。)

⑶為什麼是一隻懶洋洋的小花狗,你能體會到什麼?(小花狗在玲玲家生活的很幸福)

看!這就是玲玲巧變小花狗的畫,(出示課件)如果你是評委,你會怎樣評價這幅畫呢? (學生以評委的身份參與評價,充分發表意見,可以從構圖色彩方面評價,可以從立意思想方面評價,更主要的是認識到小花狗更增添了畫的情趣和生機。)

教師總結:這隻懶洋洋的小花狗,為這幅畫增添了情趣,使這幅畫更充滿了生機,連小花狗都這麼喜歡這家的一角,可見這家的一角多温馨呢!所以玲玲滿意地笑了,板書:笑。

6、 學習第9自然段

教師過渡:爸爸看了,高興地説什麼了?指名讀,齊讀爸爸的話:“孩子,看到了吧,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糟。只要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⑴這裏的壞事、好事各指什麼呢?(壞事指畫被弄髒了,好事指把弄髒的地方 巧妙地變成了一隻可愛的小花狗。) 板書:壞事,好事。

⑵壞事變成好事的關鍵是什麼?(板書:“動腦筋”並理解這個詞。)

⑶從爸爸的這句話裏你明白了什麼?

設計意圖:抓住情感變化這根脈,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樣教學不會顯得支離破碎,相反給人感覺一氣貫通。

第三個環節:轉換角色練習説話,深化文章主題思想

1、課文中有幾組爸爸和玲玲的對活,同學們能讀好嗎?爸爸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耐心的、語重心長的、慈愛的。)

玲玲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天真的,可愛的。)

2、做“爸爸”的男同學們:

⑴當你看到玲玲這麼巧妙地處理了污漬,你除了對她説了書上的這段話,你還可能對玲玲説些什麼呢?(玲玲你真棒,你畫的小花狗太可愛了;你把污漬變成了小花狗,這個家呀就更有趣了,更温馨了;玲玲你真聰明,我為你自豪……)

⑵當你得知玲玲的畫獲得了一等獎以後,你還可能對她説什麼呢?(祝賀你得了一等獎,玲玲,希望你以後繼續努力。你看,遇到困難往往是好事,更能發揮我們的智慧;遇到困難不要灰心,要積極想辦法,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3、玲玲們,聽了爸爸的誇獎和祝賀的話,你會怎麼説呢?(謝謝您,爸爸,是您教會我遇事善於動腦筋,把壞事變成好事的。今後,我遇到困難一定善於動腦筋,不要遇到困難就哭鼻子……)

設計意圖:採用角色轉換的方法,學生興趣盎然,體會深刻,有強烈的説話慾望。

第四個環節:拓展閲讀,開闊思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朋友們,在生活中,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遇到困難,而且也動腦筋將壞事變成了好事,誰願意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設計意圖:新課改要求中低年級學生能夠不拘形式地記下見聞和感受,為體現這一指導思想並突出語文教學應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宗旨,設計了這一環節培養學生的表達、傾聽和應對的能力。

板書設計:

25 、玲玲的畫

哭 笑

畫弄髒了 畫了一隻小花狗(得獎)

動腦筋

壞事——好事

《畫》教學設計 篇5

課型:

工藝課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設計製作能力。

2、掌握樹葉貼畫的方法技巧。

教學準備

學具:

(1)蒐集並壓平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樹葉數十張。

(2)16開色卡紙作底板、剪刀、膠水(雙面膠)。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不同樹葉不同造型的設計及製作,培養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難點

在樹葉貼畫製作中,培養學生畫面的設計及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具情況)。

(二)導人新課:

1、樹葉的形狀,老師帶你們到秋天的小樹林裏找樹葉,比一比,看誰找到的樹葉形狀最多。(讓學生暢所欲言,活躍課堂氣氛)

2、認識樹葉的不同形狀。教師:我們把常見的樹葉概括成幾種基本形體。同學們也動手找一找自己帶來的樹葉的不同形狀。

3、教師小結,出示課題。

教師:自然界中,樹木的種類繁多,樹葉的形狀各異:有心形、卵形、掌形、針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這節課我們就利用自然界各種各樣的樹葉為材料,拼制、粘貼成一幅漂亮的工藝美術作品。

出示課題:樹葉貼畫。

2、讀畫:出示課本範圖,讓學生初步認識樹葉貼畫。

1、首先讓學生説説畫面的內容及構思。

2、接着分析各種圖形是由什麼形狀的樹葉拼貼而成。

3、最後注意畫面的完整、構圖的合理性。

(二)樹葉貼畫的製作方法!

1、構思設汁畫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樹葉加以適當剪裁,讓落葉變成有生命的小動物。從兩條思路啟發、引導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畫面設計,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2、把構思設計好的主題,用鉛筆先畫出草稿,佈局應注意均衡、大小適中、畫面合理。

3、選擇與主題相應的樹葉,有的還可以進行修剪加工。根據情況利用好樹葉的背面及葉柄。

4、拼擺,用膠水或雙面膠粘貼在卡紙上,壓平。粘貼時要注意應從畫面遠處粘起,先後面後前面,注意順序。

(四)學生製作,教師巡視指導。

選用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樹葉,貼一張有生命的小動物的畫,啟發其他學生的思路。

(五)展評作品,欣賞小結。

1、將完成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師生共同欣賞評議D

2、總結並提出要求:今天我們學會了樹葉貼畫的製作方法,以後我們要觀察收集各種有趣的葉子,利用課餘時間,製作成更精美的美術工藝品,裝扮我們的家或教室。

《畫》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刮畫作品的特點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欣賞、比較,瞭解刮畫的特點和畫面的處理方法,在實踐中增強體驗,培養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新型刮畫紙帶來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中的新奇感和快樂,提高繪畫興趣。

教學重點:

刮畫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

選擇恰當的工具,處理好粗細線條的排列及畫面中點、線、面的關係。

學習材料:

各種刮畫小工具、刮畫紙。

教學準備:

範畫、刮畫工具、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向學生提出要求:認真傾聽,大膽嘗試,遵守紀律。

二、激趣導入:

出示刮畫紙:你們仔細看看,這張紙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教師示範用牙籤刮畫,讓學生説説感受。

揭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用刮的方法來把它變成有趣的畫。刮出課題。

三、引導探究,認識刮畫:

1、學生欣賞有趣的刮畫作品與黑筆直接畫的作品,請大家邊欣賞邊思考:刮畫與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何不同?

學生欣賞作品、討論不同點,發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

四、深入探究,嘗試刮畫:

1、學生探究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師先介紹新型刮畫紙的特點

教師後説明工具的多樣性:誰注意到了,剛才老師用的是什麼工具? 你們還帶了哪些工具?

來試一試,不同工具刮出的線條有何不同?

2、學生分組嘗試使用工具,談體會。教師小結刮畫的特點:刮蠟畫因為表面一層是黑色的而裏面一層底色是鮮豔的色彩所以色彩對比很強烈。

3、學生思考:不同工具刮出的線條不同,怎樣才能合理地使用這些工具呢?

4、各組學生挑選一張喜歡的作品研究:作品中有哪些不同的線條?應選擇什麼樣的工具來表現?你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1)學生:看作品分組討論研究。

(2)學生:彙報展示。(實物投影)

(3)教師:歸納演示。(實物投影)

五、自主探究,理解刮畫:

1、學生欣賞作品:説出喜歡的作品及理由。

2、引導學生從畫面內容及線條、塊面的處理方面加以總結。

六、學生自由創作一幅刮畫作品。

七、自由創作,大膽嘗試:

1、發現能創造性使用工具的學生大力表揚。

2、及時表揚構圖完整、點、線、面處理比較好的作品。

八、展示作品,自評互評:

1、各組推選優秀作品,展示於黑板上。

2、請小畫家介紹、評價自己的作品。

3、教師客串記者採訪:

這位同學你喜歡今天的美術課嗎?

為什麼?同學,請談談你今天有何感受?

被選為小畫家高興嗎?你今後有何打算?

九、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製作,體驗到了刮畫藝術的裝飾趣味與獨特美感,希望同學們能夠很好的利用好這一小技法,創作出更多富有新意的美術作品。

課後反思

《有趣的刮畫》主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刮畫作品的特點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變化的美感,增強審美能力。

在課堂上我採用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功的學習到了刮畫的方法,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自主學習的基本理念是從以學生為中心出發的,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在本課的學習全過程中,我始終嘗試運用這一理念,體現自主學習。

一、 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美術學習的全過程中,這種動力是必不可少的。課前參與往往被學生所忽視,而刮畫一課的課前準備很重要,需要準備一些小工具。為了讓孩子們主動地參與準備活動,我先展示了他們的繪畫作品,然後説:“你們知道嗎?不用筆也能畫畫。”孩子們的好奇心被誘發起來,再佈置準備所要工具。教師只是説請同學們準備一些象釘子、牙籤之類的,能夠在紙上畫出痕跡的小工具。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上課時帶來了鑰匙、小梳子、毛衣針、等各式各樣的小工具,為學習新知識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樣設計讓孩子變被動參與課前準備為主動參與課前準備,提高了實效。

二、自主探究體,體驗成功的喜悦。

自主學習過程中,知識是通過學生主動學習而獲得的。課堂上,學生在欣賞了美麗的刮畫作品後都非常激動,不由自主的拿出小工具躍躍欲試。此時教師直接提出探究學習的問題:小工具在紙上會出現什麼不同效果?那種工具刮出的線條又快又好?學生根據所提供的問題進行有探究性的學習活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孩子們得出了結論:工具的粗細不同,刮出線條的粗細就不同;利用牙籤刮出的線條又快又好。此時教師對孩子們的探究成果給與充分的肯定,並請小組成員談一談探究過程,演示探究結果。孩子們體驗了合作探究的過程及成功的喜悦,甚至在創作過程中,有的孩子還在探究,有的興奮地説:“老師您看,我用銅錢的側面刮,特別快!”有的自豪地説:“我用指甲也能刮。”孩子們在無拘無束的氛圍裏自主的探究,引發創作靈感,培養良好的個性和創新精神。

以上兩點可以説是我上《有趣的刮畫》一課中比較成功的地方。下面再談談課中的不足之處。首先,“處理好粗細線條的排列及畫面中點、線、面的關係”是本堂課的重點,也是個難點。很多學生擅長從構圖的角度出發,以純線條的形式來表示畫面的輪廓,而缺少對畫面的點、線、面的具體形式的處理,畫面顯得比較單調。二、課堂評價不夠充分。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想展示、講述自己的畫,但是教師給孩子展示的時間較少。教師應對課堂教學評價給予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能當堂感受、評論,盡情享受刮畫帶來的樂趣。

《畫》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喜歡小鴨,明白小鴨喜歡游水。

2、願意參加繪畫活動,嘗試塗色。

活動準備:

1、小鴨子玩具一隻。

2、水池形白紙若干。

3、白色或黃色紙製小鴨若干。

活動過程:

1、和小鴨子一齊玩。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今日我們班來了一個新客人,它是誰呢?”孩子在猜謎中,熟悉小鴨子的特徵。教師:“小鴨子説,你們和我一齊玩吧。”教師指導幼兒學小鴨子走路,學小鴨叫。在玩耍中,讓幼兒瞭解小鴨子的特徵,激起對小鴨子的喜愛之情。

2、為水池灌水。

引發情景,教師:“小鴨子在我們那裏玩累了,它想游泳了,它來到我們的水池邊一看,裏面沒有水了,怎樣辦呢?”幼兒:“我們幫它放點水。”教師:“我來放點水吧。”教師用藍色的蠟筆從水池的底部塗起,並形象地發出咕嚕嚕的流水聲,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小朋友們,桌上也有小水池,你也讓你的小水池裝滿水吧,那麼小鴨子就會到你的水池裏來游泳了。

3、幼兒塗色。

教師指導幼兒用蠟筆在水池形紙上塗色,指導重點:將顏色塗滿,教師:“小朋友,水池裏的水越滿,小鴨子越喜歡來玩哦。”

4、帶小鴨子一齊玩。

教師:“小朋友你們真棒,沒個小朋友的水池裏都游來了一隻小鴨子,你們能告訴我你的小鴨子都在幹什麼嗎?幼兒自由回答。教師:“你們猜猜我們把這隻小鴨子放到水裏,會怎樣樣?”一齊將玩具鴨子放到户外的水池裏,結束本課。

《畫》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傳神寫照——人物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第十二課。本課在內容上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古代人物畫和現代人物畫。其中以古代人物畫為主,以面對面寫生和默寫的典範作品來體現古代人物畫傳神寫照的特點。現代人物畫簡單欣賞。為了使學生了解和認識我國古代藝術家精深的藝術造詣、對古代悠久文明的歷史的景仰,以及現代藝術家繼承、發揚和創新古人傳神寫照的精神,正確認識它在世界藝術中的地位和價值,增強民族自豪感。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開闊,學習興趣高漲,對現代藝術感興趣,但對中國古老民族藝術瞭解還不夠,因此,教師在課堂要加以引導和促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培養目標:

瞭解古代人物畫,進一步深入瞭解人物畫的特點和時代背景。

2、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感受到古代藝術的博大精深以及現代人的繼承和發揚、創新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3、創新能力目標:

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開闊眼界。

教學重點

古代肖像畫理論的深刻認識和價值

教學難點

現代人物畫對古代的繼承和創新的關係

教學關鍵

教師的引導、課堂演示和學生的投入程度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調試多媒體、檢查教具、師生問候。

二、導入: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穿着現代的服裝,課餘時間可以上上網、打打遊戲和看看電影等。但有沒有想過距離我們幾千年的古代人,他們過着一種怎樣的生活,就讓我們懷着一顆真誠而渴盼的心,走進他們的世界。

三、新授:

老師簡介古代人物畫發展的脈絡及特點,引出古代傳神寫照典範作品《韓熙載夜宴圖》並簡介其背景(學生課前已預習)。

1、古代人物畫典範作品:《韓熙載夜宴圖》顧閎中(五代)

第1組問題: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什麼內容?

第2組問題:這幅畫分為幾個部分?採用了怎樣的構圖?

第3組問題:畫中的韓熙載是誰?他出現了幾次?他在做什麼?他的表情怎樣?他為 什麼會有這樣的表情?第4組問題:畫中還有哪些人?他們都在幹什麼?他們的表情如何?

第5組問題:這幅畫的色彩和技法有什麼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得出結論。

2、分組討論,欣賞古代傳神寫照人物作品:

步輦圖——閻立本 唐 簪花仕女圖——周昉 唐

古代帝王圖——閻立本 唐 太白行吟圖——梁楷 宋

明代畫家 徐渭像 關天培像 孔昭靳 清

結果:學生能夠把每幅畫的特點基本上説出來,還能把有關歷史上有關人物功績説出,能夠把部分畫的內容通過動作演示。

歸納總結:古代人物畫特點:傳神寫照設色富麗用筆精細

3、現代人物畫家及作品介紹:

1、(教師簡介現代人物畫)通過視頻文件展示人物畫家蔣兆和及作品

2、欣賞蔣兆和傳神寫照代表作品《一籃春色賣遍人間》

3、周思聰代表作品介紹

總結歸納:現代人物畫特點:傳神寫照寫實性現實性

無論古代人物畫還是現代人物畫都具有傳神寫照的特點,都有我們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它們體現了中華古老民族的智慧和現代人繼承、創新的能力,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我們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教學反思:本課在課前準備還可以,各部分聯繫佈置也可。在上的過程中在開頭引入有些唐突。課堂提問期待學生回答太快,設問應當具體一些,提問應有助於下一個環節的展開。缺少鑑的部分,教師應不斷充實自己,在課堂上儘量把鑑的部分傳遞給學生,因為學生掌握的美術知識畢競是有限的。應當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欣賞古代的人物畫作品,才能真正瞭解它的特點。此外,還應聯繫國外一些人物畫作品體現什麼特點作比較。也可適當按排課上練習。

《畫》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門畫的由來及不同時代的風格和作用。

2、讓學生初步瞭解門畫的造型、色彩、構圖的藝術特點。

3、讓學生了解民間門畫的寓意。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對門畫的作用、藝術特點的探究,進一步加深對門畫的認識,鼓勵學生大膽自主探究。

2、通過講解、對比、評價活動,改進自己的門畫,初步表現到門畫喜慶的感受。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不同表現形式門畫的藝術美。

2、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民族傳統繪畫藝術,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重點:

1、瞭解門畫的.作用和含義。

2、瞭解門畫特有的表現手法(對稱、誇張、喜慶、吉祥)。

教學難點:

能對門畫的人物造型、色彩特徵、喜慶效果進行創造性的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新年音樂,創設春節歡快情景。

師問:同學們,聽到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預設:新年的感覺)

2、介紹春節傳統習俗,導入課題《門畫》。(播放過新年的習俗圖片)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被人重視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春節有哪些習俗嗎?

今天我們就來嘗試一下自己畫門畫。

二、初步瞭解門畫(預習彙報)

1、瞭解門畫的由來,學生彙報,教師點評。

2、瞭解門畫不同時代的作用,學生彙報,教師點評。

三、對比欣賞傳統和現代門畫,進一步瞭解門畫的基本藝術特徵。(重點、難點)

1、通過賞析傳統和現代門畫,談談對門畫基本藝術特徵的感受。

2、欣賞學生作品。

四、學習門畫的繪畫步驟。

1、勾畫動態造型。

2、完整造型,添加細節。

3、添加吉祥語,上色。

五、學生自主創作:以線描方式為主,為自己的房間門設計一張(對)門畫。

1、提示:構圖飽滿、色彩喜慶、大膽創新。

2、學生作畫,教師巡堂指導。

六、作品展示,評價。

1、學生作品展示,互相評價。

2、表揚大膽表現和有創新的學生作品。

七、總結、拓展

1、談收穫。

2、中國門畫的傳承

《畫》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什麼是鄰近色,學習運用鄰近色表現畫面內容的基本方法,學會使用鄰近色畫一幅畫。

2、感受運用鄰近色作畫給人帶來的美感,激發學生色彩創作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習鄰近色知識,掌握運用鄰近色的方法,感受鄰近色的色彩美。

難點:

運用鄰近色組織創作色彩和諧的美術作品。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色相環、水粉用具、學生優秀作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複習色彩知識:提問:什麼是色彩的調和?調和色給人什麼樣的感受?出示課題:畫一幅色彩和諧的畫

三、講授新課:

1、認識鄰近色:出示色相環,提問:請你從色相環中找出一組或幾組顏色相近的顏色。

2、介紹鄰近色:鄰近色就是色相接近[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FFKJ。Net]的顏色。如紅與橙、橙與黃、黃與綠、綠與青、青與紫、紫與紅。

3、欣賞課本中的《紅土地》、《顧盼》作品中的鄰近色。

提問:觀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鄰近色?鄰近色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4 賞優秀的學生色彩作品:引導學生觀察作品的表現內容及表現方法。再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四、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要求:運用鄰近色組織創作色彩和諧的美術作品。

五、作業展評:展示評價作業。介紹自己的畫中最得意之處,找出存在的缺點。

六、小結:

七、課後拓展。 和諧色彩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請同學們説一説,在什麼地方,什麼場合可以應用。

《畫》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清明上河圖》的創作時間,作者及內容、

2、能力目標

提高閲讀能力、

3、情感目標

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閲讀課文和觀察畫面,初步懂得《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媒體:

有關《清明上河圖》的課件和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緊扣課題,談話引入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中華民族曾創造了令世人驚歎的中華文化,出現了許多偉大的詩人,畫家,思想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北宋時期的大畫家張擇端、

教師板書課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2、齊讀課題,學生緊扣課題質疑、

二,自主閲讀,理解內容

1、平時我們遇到問題都是怎樣解決的 (學法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學到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2、學生選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按照閲讀要求自學課文、

三,全班交流,取長補短

1、"我來告訴你!"

學生將自己的閲讀感受講給同學聽、

(注意:相同內容不重複交流)

2、"我要請教你!"

還有什麼問題需要同學幫忙解決的 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幫助解答、

四,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1、教師啟發思考:為什麼説《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2、學生自由讀課文,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準備讀給大家聽、

3、展示台: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並説説自己的感受(引導從內容和表達兩方面説)、

五,課外作業

把近期瞭解到的我國傳統文化整理一下,準備與同學交流、

《畫》教學設計 篇12

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部分第一課的內容,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裏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

一、根據教材特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我為本課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讀: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

認:通過本堂課的學習,認識11個生字。

理解:理解: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學生反覆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通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

⑵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通過齊讀,開火車讀,男女讀等方法鞏固生字。

⑶通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再記住它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反覆朗讀,瞭解古詩內容,懂得這首古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感悟”、“體驗”,都是以讀為本,讀是語文教學重要手段。讀的實踐越多,自然感悟越深,體驗也越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篇文章,讀得多了自然就見其義。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接觸的字詞量極少,這首古詩的意思非常淺顯,只要他們反覆地讀,都能夠理解其義。

二、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採取以下教學策略

讀準、讀好、讀懂、讀背。

1、讀準:

初讀古詩,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這一點非常重要,假如學生連字音也讀不準,哪來讀的感悟。這裏我安排了各種讀法,由於學生已經學了所有的漢語拼音,能夠獨立地拼讀音節,所以我先讓學生自己拼讀,再同桌互讀,接着指名讀(2~3名),然後分小組讀,最後齊讀。通過各種不同的訓練方式,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讀好,有些基礎比較弱的學生要進行個別指導。雖然這首古詩只有20個字,但是裏面的字比較難讀準,平翹舌音,前後鼻音難區分,比如説“色”讀成“shè”,“近”讀成“jìng”,還有“聽”、“聲”、“春”、“驚”。“近聽水無聲。”這一句特別難讀,學生容易把“近聽”這兩個字都讀成後鼻音。我把這些字着重讓學生練讀,分開讀,連起來讀,放在詩句裏讀,直到學生讀好為止。在這一教學環節,一定要沉着,不能浮躁。

2、讀好:

怎樣讀好,讀出古詩的韻味?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朗讀起來琅琅上口。為了使學生讀出味兒來,讀出感覺來,我設計了兩個環節:

①讓學生聽讀,我範讀,學生聽;

②標上停頓記號“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劃兩條的地方聲音延得長一點,劃一條的地方聲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後反覆練讀,採用自由讀,個別讀,男女讀,小組讀,配樂讀多種形式,最後熟讀成誦。

3、讀懂:

我這裏所説的“懂”,並不是説要説出每個字詞的意思。根據一年級的特點,我只要求學生初步知道這是一首謎語詩,謎底是畫。“水無聲”、“花還在”描寫的就是這幅畫。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再反覆讀。讀好後,我例舉詩中的一組反義詞“遠──近”,通過採用各種形式反覆地讀,讓學生們理解什麼是反義詞,然後到書中找出其他兩組反義詞。

4、讀背:

學生通過不同方式不斷的練讀,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已經能背出了,還不會背的學生,讓他們課後再讀,要求人人會背。

通過讀準、讀好、讀懂、讀背這四部曲的層層深入,完成了讀的教學目標。

三、本課的字詞我是這樣處理的

新課程標準中提倡“識寫分流”的識字教學新理念。我在教學本課生字時讓學生在閲讀中識字,,通過前面學生反覆地讀課文,再讓學生圈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字,這時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所有的字。現在的識字不是像過去那樣孤立地一個個學習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課文裏去識記。當生字與生動有趣的課文內容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識字難度就大大降低,這不是抽象的識記,而是一種有意義、有趣味的識記,孩子們通過反覆閲讀,不知不覺間就把生字記住了。

然後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來,反覆練讀,採用齊讀,開火車讀,男女讀,讀的時候及時正音。然後把拼音擦了,再練讀。接着我安排了一個送信的遊戲,“丁零零,丁零零,郵遞員阿姨來送信……”拿到信的小朋友大聲朗讀,讀對了,大家一起跟讀,讀錯了,讓其他人送信。學生們在學中玩,個個興趣盎然。這些都是鞏固識字效果的方法,讓生字不斷再現,不斷重複,反覆強化。在教學中創造各種再現重認的機會,尤其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遊戲活動,把已經學過的生字進行温習鞏固。

本節課要學生會寫兩個生字“人”、“火”。寫字時。

首先還是要規範寫字姿勢,這是他們入學時就反覆強調的。寫字姿勢不正確,事雖小,但危害不小。我在寫字前要求學生背“寫字姿勢很重要,身體做正書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學好知識身體健。”這樣耳提面命,時間久了,印象也就自然深刻了。

其次要着重強調寫字的筆順,要求學生一定要嚴格按照筆順來寫。最後要求寫好每一筆,擺好每個字的結構。每課書後面都有“描一描,寫一寫。”我在教學這兩個生字時,自己先在黑板上示範,然後讓學生書空,書筆畫,再描一描。

最後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寫一寫,讓學生在課內完成。

語文教學是一門永恆的藝術,需要不斷探索。我這樣設計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老師們多指教。

《畫》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梅花挺直堅硬、生機勃勃的造型特點,讓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藝術作品中的象徵意義,進一步瞭解藝術作品與自然的關係,感受主觀情感和客觀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藝術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2、知識技能目標

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體會筆墨的韻味。

學習傳統的畫梅技法,嘗試水墨的表現技法。

運用所學,嘗試表現其他題材,發展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3、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互動的學習方式,參與到對梅花的學習活動中,嘗試中國畫工具和材料,體驗作畫的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中國畫學習的持久興趣。

二、教學難點:

怎樣較好地把握筆墨幹、濕、濃、淡的變化。

三、教學方法:

互動法、探究法、欣賞法等。

四、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圖片、中國畫材料等。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師:我們生活在一個花的世界裏,生活因為有花而美麗。同學們最喜歡什麼樣的花呢?(生答)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我最喜歡的花,大家猜猜是什麼花呢?(多媒體展示梅花圖片)

師:這些梅花美不美?有哪些同學和老師一樣也喜歡梅花呢?為什麼?(生答,教師予以鼓勵)

師: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由於它獨有的品質而被歷來的文人墨客所讚頌。今天,同學們就和老師一同走進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潔、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堅毅。(情境導入——激趣)

2、賞析、探究

(一)賞梅:(多媒體展示)

師:梅花是我國的特產,原產於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東一帶的山地,大約6000年前分佈到了長江以南地區,3000年前即引種栽培,據科學考證,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臘梅”、“元臘”已有2150年的歷史。

活動一:

(教師分發問卷表,學生分組討論填寫)

生長習性顏色形態特徵

欣賞與描述:

1、梅花的生長習性?它有哪些顏色?

2、梅花的形態特徵?(學生互相討論後踴躍回答)

教師總結:

1、喜陽、耐旱,先開花、後發葉。一至二月開花,分佈在長江流域一帶。顏色多樣,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

2、有俯、仰、側、卧等多種形態,樹幹有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徵,即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和和平。

(通過學生的互動學習,讓他們用地理、生物等知識去了解梅花的特點,加強了學科間的互通性。)

(二)詠梅

師:梅花集高潔、秀雅、堅毅於一身,其色、香、韻、姿俱佳,特別是在冰中孕蕾、雪中開花的品格,更為無數仁人志士所喜愛,古往今來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對梅花的讚美之言。(展示詠梅詩詞:毛澤東詞《詠梅》、王安石詩《梅花》等)

(教師讓學生表演朗誦——體會詩人的樂趣)

詠梅(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梅花(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活動二:

分析與研究:從這些詩詞裏我們感受到梅花的什麼特性?它為什麼會成為這些文人們筆下的寵兒呢?

生討論回答:耐寒,性格堅強不屈,挺拔向上。

思考與討論:同學們還知道有哪些詠梅佳句嗎?有哪些與梅有關的影視或音樂呢?

學生討論得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等。

《紅梅贊》、《一剪梅》、《梅花三弄》等。

(教師讓學生吟唱,活躍課堂氣氛)

(師生互相交流,用詩詞來感受梅花的個性,用影視金曲來詮釋梅花的象徵性)

欣賞古琴曲《梅花三弄》(教師簡介)

(師與生一同感受音樂帶給我們的情緒——經典名曲把對梅花的吟頌帶入到高潮)

(三)畫梅

師:畫梅,據古書記載,早在南樑時就有張僧繇畫《詠梅圖》一卷。元代的王冕亦以畫梅著稱,所陽梅花生意盎然,別具一格。近代畫家吳昌碩、關山月等都畫有大量梅花佳作。(多媒體展示畫梅精品)

活動三:

欣賞與分析:從這些畫中你能感受到畫家的一種什麼情緒?能感受到中國畫的特點嗎?説説你的想法。(學生互相討論後作答)

教師總結:堅韌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鐵骨。

中國畫以物寄情、託物言志的特點。

“不經風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們應以梅花精神自勵,開拓我們偉大的事業!(由欣賞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錚錚鐵骨)

六、體會、實踐

1、認識文房四寶。

2、教師與學生一同體驗筆墨的韻味。(教師演示)

傳授小知識點:用筆:中、側鋒,輕、重、緩、急等。

用墨:幹、濕、濃、淡等。

(學生在《梅花三弄》的樂曲中體驗筆墨,為畫梅做好前期準備。)

七、展評、拓展

1、展示部分用筆、用墨練習,學生自評、互評,教師予以表揚與鼓勵。

2、佈置學生課餘蒐集自己喜愛的梅花攝影和圖畫作品,以及與梅花有關的詩詞、散文、佳句等,編輯成冊或辦成小報,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

《畫》教學設計 篇14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欣賞畫家的作品,理解畫面的形式美、節奏美、藝術美。

2、學習畫家作品中色彩、黑白關係的處理方法。

3、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肯定自我。

教學重點:

畫家作品的色彩美、造型美、形式美。

教學難點:

在畫家作品的基礎上畫出自己的聯想。

作業要求:

仔細欣賞畫家的畫,對其內容、造型、色彩等進行分析,嘗試臨摹你最感興趣的局部(可作修改、在創作),同時畫出自己的聯想。

教學用具:

欣賞作品、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課堂常規坐好,穩定情趣,查學具。

二、導入:生動、形象、有趣的激發學生產生求知的極大興趣。

三、新課:(突出美術特色,體現創新精神及個人風格,滲透德育,體現教法。)

1、分析德國畫家馬克《猴》畫的特點:

(1)表現了怎樣的內容?

(2)造型、色彩的特點?

(3)繪畫中的風格你喜歡嗎?

小結:畫家畫的可愛的猴子造型和豐富的色彩,讓猴子快樂的回到森林中去。

2、分析古代畫家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線條的運用。

設問:在古代繪畫中怎樣使用線條?

小結:線條要流暢,有節奏感……

3、張廣《秋夜》馬的造型結構。

分析馬的造型處理:

小結:形象進行了變形處理,色彩簡練、誇張。

舉例示範:變照片為黑白畫。

4、分析作業步驟:

(1)對照畫家的畫。

(2)畫大體

(3)加入自己的聯想或感受。

四、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五、小結:概括出本節課知識的要點,作業講評。

《畫》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人、火、文、六”四個字。認識2個偏旁。

2、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教學重點】

正確的認讀本課的認讀字。練習朗讀。

【教學難點】

瞭解詩句和畫的關係。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設想】

在講課時,要讓學生藉助拼音反覆讀書詩句,然後引導學生弄懂每行詩在字面上説的是什麼意思,再結合看圖和啟發學生回憶郊遊時看到的景物,讓學生思考詩句內容,然後再讓學生把課文完整的讀一讀。反覆朗讀後達到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xxxx導入

幻燈出示謎語。

猜謎語:

遠遠看去山是綠色的,走近一聽水沒有聲音,春天已經過去了,花兒卻盛開着,人來了,鳥卻沒被嚇的飛走。

猜猜看這是什麼?

二、學習古詩

多媒體課件展示詩的畫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1、藉助拼音自己讀讀古詩。看誰能正確的將詩讀下來。

2、同桌互相讀讀,看誰讀的好。

3、老師範讀:

幻燈出示古詩。

4、指名朗讀古詩。

5、齊讀古詩。

三、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1、幻燈片出示本課中的生字:

⑴自己藉助拼音讀讀本課的生字。

⑵指名讀讀生字,看能不能正確的朗讀出來。

⑶同桌互相檢查讀音。

⑷齊讀生字。

⑸去掉拼音後,看能不能將生字讀正確。

2、給生字和拼音找朋友。

課件演示將生字的讀音和生字之間連線。

四、帶着生字的正確讀音再讀課文

五、嘗試背誦

〖板書設計〗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教學後記〗

學生齊讀齊背都相當好,但單個檢查時,有很多同學背不過。在今後應加強個別檢查,以防某些同學濫竽充數,使每個同學都認真自覺的學習。

標籤: 通用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pw8pk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