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畫》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畫》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畫》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畫》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畫》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畫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畫出來。

操作目標:學生通過欣賞學習和自己的想像力,參照藝術家的原作,用水墨畫進行表現。

情感目標:藉助於名畫的形式畫出對生活用品的回憶和感受。

學生狀態解讀:

四年級學生對新鮮事物是具有着好奇心並且樂於去體驗的。水墨變體畫是一種新穎的繪畫方式,比較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應該比較有樂趣。

教材文本解讀(含教學重難點):

變體畫就是把藝術家原有的作品,加進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畫出面目一新的作品。本課我們利用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工具,把中外優秀的作品,加入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感受,運用水墨畫的技法,合理構圖,有層次地表現水墨畫的質感,畫出新奇的水墨變體畫。

學重點:通過學習,用水墨工具臨摹改編名畫。

教學難點:運用毛筆的中鋒、側鋒以及水墨的濃淡表現畫面。

教學準備:

水墨畫工具;名畫投影片;補充的名畫;範畫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讓學生説説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畫家和他們的作品。

2、欣賞:

方案一:教師在多媒體上播放中外名畫,引導學生欣賞。

提問:在欣賞時思考畫面的主題內容和構圖。

方案二:欣賞 課本上高更的畫《高更你早》。思考畫面上的主題內容。

3、討論:

師:什麼是變體畫學生自學,相互討論,全班交流。

4、作品評析:

欣賞書上的學生作品,與高更原作進行分析比較(主體物,構圖的表現方式)。

討論:怎樣才能完成變體畫。

5、嘗試練習:

教師提出具體要求。請學生代表上黑板試畫,其他學生在草稿紙上試畫。

6、創作水墨變體畫:教師示範水墨變體畫。

水墨畫的技法要求:

a、用毛筆的中鋒勾畫主要的形狀。

b、用毛筆的側鋒做大面積的渲染。

c、墨色的運用:焦、重、濃、淡、清。

7、學生作業練習:

a、選擇《高更你早》或《故鄉的夢》進行改編。

b、可選擇橫或豎的構圖方式進行創作。

c、勾線後染墨。

8、作業展評: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師生共同講評。

9、課後拓展:選擇自己喜歡的水墨名畫改畫成水彩畫或油畫。

第二課時:

1、複習導入:將上一課時的作業展評。討論作業的創作表現效果。

2、欣賞;欣賞中國漢代畫像石和木版年畫。

3、討論交流:

討論;漢代畫像石、木版年畫上畫面內容。讓學生聯繫我們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談

4、創作構思:

a、欣賞書上的兒童畫作品。

b、在草稿紙上用鉛筆參照書上提供的三幅畫進行變體畫的創作。

c、教師點評:構圖和內容提要豐富生動,富有生活情趣。

d、老師用線描的方法創作《老鼠娶親》,畫出結婚時的熱鬧場景。

5、創作練習:

師:在宣紙上模仿漢代畫像石或年畫的形式共青團一幅水墨變體畫。

6、作業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濃淡,用中鋒勾線,粗細勻稱,線條流暢。用側鋒渲染時注意墨色的焦、重、濃、淡、清的運用。

構圖要求:合理安排畫面,主次清楚,層次分明。

7、評價:讓學生針對作業成績的內容題材、畫面構圖的表現力進行自評和互評。

8、拓展:將傳説中的八仙和門神創作成水墨變體畫。

《畫》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中、難點:

1、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2、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詞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親愛的小朋友們,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麻煩,本來花費很多心血準備好的東西突然遭到破壞,讓我們感到很是傷心。那麼怎麼辦呢?(課件出示單元導讀語)誰來讀一讀(指名讀)是啊,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走進第七單元,從剛才的那段話中,你瞭解了這個單元着重選了關於哪方面內容的文章?(如何正確看待問題方面)

接下來,我們要走進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個麻煩,她是怎樣解決的呢?讓我們一起去讀讀關於她的故事吧。

二、 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 學生通過預習把自己認為難讀的寫在黑板上。

2、 聽老師範讀,學生一邊聽一邊記憶字音。

3、 指讀,進一步正音。

4、同桌互讀。

4、 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三、 記憶字形,理解字義。

小組討論,哪個字比較難記?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

1、 小組彙報、交流識字方法。

2、 小組間開展識字競賽。

三、指導寫字。

1、引導學生觀察本課中所寫生字的特點:七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都是上短下長。

2有重點地進行指導:糟 肯 腦 樓

3、 學生認真對照田字格,臨摹一遍。

4、 展示,評議。

5、 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6、 積累詞語。

7、 把喜歡的詞語積累在詞語本上。

《畫》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通過繪製自身的漫畫像,學習漫畫誇張、變形手法。

作業 要求:

認真觀察自身的特徵,用誇張、變形的畫法,畫一幅漫畫像。

教學重點:漫畫肖像畫的變形、誇張手法。

教學難點 :用誇張、變形的手法畫出自身的特徵。

教學過程 :

 一、 組織教學:

檢查同學用具準備,並集中同學的注意力。

 二、 講授新課:

(一) 引入:

出現一些人物的漫畫像。

提問:這些人物你們都熟悉嗎?你覺得他們的畫像怎麼樣?跟平時的畫像有什麼區別?

小結:這些是漫畫像。(出現課題)人們看了會想笑,並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天也來畫一畫自身的漫畫像。(再次出現課題)

(二) 分析:

我們來看一看這些同學的照片,再看一看他們的漫畫像。你能找出漫畫的特點嗎?(同學間可以互相討論一下)。

小結:漫畫的特點是把人物外形和表情誇張變形了。把人物最有特點的地方表示出來。比方:帶的眼鏡等。

(三) 觀察:

你想為自身畫一幅漫畫像畫什麼樣的呢?

先來看看自身有什麼特點。拿出鏡子對照着觀察自身,還可以同學間互相找特點。

小結:請幾個同學説一説並畫在黑板上。

(四) 演示:漫畫像,邊畫邊告訴同學抓住突出的特點。從整體入手不要從小局部畫。

(五) 欣賞:

出現幾幅單線勾畫的作品和添加少許色彩的作品。再欣賞一些同學作品。

三、 同學作業 :

可以先用鉛筆畫一幅小草圖再用深色的油畫棒或彩筆放大畫出來。畫完後可以貼到前面來。

 四、 總結:展評作業

美術教學設計-人像漫畫

《畫》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玲玲的畫》是二年級語文第四冊第七單元以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為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標關於第一學段閲讀教學的要求,學生要“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主動積累詞句”。

本組課文的要求是圍繞着“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學習課文,明白做事要善於思考“,要正確地看待問題。《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寫的是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髒,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着急地哭了,但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使壞事變成好事,告訴我們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已有初步的識字能力,但並不能完全放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藉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繫,提倡學生將已學的部件,識字方法遷移到認識生字的學習中。閲讀教學時,有些學生理解課文光停留在表面,不能入、情入境地讀,在本課的學習中,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悟,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文中的人物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會作者所要講述的道理,所要表達的感情。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重點】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難點】【教學難點】通過品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錄音、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課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1、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可愛的小夥伴(出示頭像),她的名字叫玲玲,她笑眯眯的多可愛,來,跟玲玲打個招呼吧。!讓我們一起喊喊她的名字。

現在老師把玲玲的名字寫在田字格上,你們可要看仔細了。(在田字格中板書:玲)這個字是左右結構,左邊王字旁,右邊是令而不是今天的今。小朋友們會寫了嗎?來,拿起筆在書上寫上

玲玲的名字。

2、玲玲是個聰明的小姑娘,畫得一手好畫,今天我們就來學《玲玲的畫》。(板書課題)來讀

讀課題(齊讀)

學生活動:學生和玲玲打招呼、認識“玲”並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

達成目標:認識“玲”並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激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學字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1、 玲玲的畫中藏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咱們去看看吧。讓我們打開課本,自由讀課文,遇上不認識的生字就停下來,請教課文下面的拼音寶寶,讀完了就標上小節號。(巡視,表揚學生的讀書姿勢)

2、讀字卡,找到預習後不認識的字。(瞧你們一個個讀的多認真啊!現在我們來互相考考。拿出字卡,同桌互考,會認的扣過去,不會的擺在桌角。)師講解大家都有難度的生字。

3、讀句子

(1)第一組(端詳 評獎 催)

自由讀

指名讀

齊讀

(2)第二組(這個句子很長裏面有兩個生字,誰有信心把這句話讀正確)

a 出示句子(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叭的一下掉到了紙上,把畫弄髒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指名讀(你是個會讀書的孩子,把這兩個生字帶領大家讀兩遍

“髒”有時候還念zang 心臟的髒。

“叭”這個字有一個跟他長的很像的字,是什麼字呀?(趴)説説你有什麼發現?(你們都是讀書有心人)

C 現在我們再來讀讀這兩句話相信你們能讀的更好。

男生讀、女生讀。

3、開火車讀詞語

4、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活動:自瀆課文,掃清生字障礙,並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達成目標:利用多種方法識字,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了識字質量

三、通讀理課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1、 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啊,

老師就獎勵大家欣賞玲玲的畫。(課件出示)玲玲畫了什麼?

2、是啊。這幅畫畫的是玲玲家裏的一角,玲玲化了好長時間才完成呢!所以,玲玲自己看着覺得怎麼樣?(出示第一段)

(1)自由讀。

(2)你知道玲玲的心情了嗎?板書:滿意

(3)從哪個詞看出玲玲對自己的畫很滿意,小朋友快在這一段中找到它。

(端詳)點紅色。那“端詳”是什麼意思呢?那怎樣的看才是端詳呢?像老師這樣看是不是端詳呢?老師演示。生回答。

(4)請你來演一演?(你們看,他把畫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看 了個遍,這就是“端詳”。)

(5)現在我們小朋友也來當玲玲,也滿意地端詳着自己的畫。

(6) 誰能讀好這句話?

(7) 看他讀得真好呀,我們也來學學他的樣子,來讀一讀。

3、 就在這時候,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出示圖畫)讓學生觀察

(1)這是怎麼回事呢?趕快到課文中找找答案吧。(出示第四節)

(2) 自己讀讀這一段,這時玲玲的心情又會怎樣呢?指名回答

(板書:難受、着急)

(3)指名讀

師:怎麼了,孩子?生:我的畫弄髒了,另畫一張也來不及了。師:“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什麼,不是很好嗎?”聽了爸爸的話,玲玲是怎麼做的?請你們接着讀課文。

4、自由讀。誰來説説玲玲是怎麼做的?生回答。

(1)出示圖,看,這就是玲玲修改後的畫,你覺得怎樣?

這隻小花狗真是可愛呀!誰來讀讀這個句子。

(2) 指名讀(是呀,有了這隻懶洋洋的小花狗,玲玲對這幅畫更滿意了。板書:更滿意)

(3)現在玲玲的心情跟剛畫好時的心情一樣嗎?

(4)出示兩段話

我們來讀讀這兩段,相信你們能讀得更好。左邊兩組第一段,讀出滿意、開心。右邊兩組讀第二段,讀的更滿意、更開心。

5、玲玲真高興啊!看起來已經沒用的一幅畫,動動腦筋就比原來的更加美了,更加充滿靈氣了。你想對玲玲説些什麼呢?(你從哪兒知道的)是啊,爸爸也是這樣對玲玲説的。出示句子。現在誰來當爸爸跟玲玲説説話。指名讀。(評價你是一位會教育孩子的好爸爸。)全體男生讀一遍。

學生活動:學生通瀆課文,完成讀書要求。

達成目標:利用動作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意思和課文內容,“演一演”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綜合能力,使課堂妙趣橫生

四、總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在第二天的評獎會上玲玲的畫還獲得了一等獎呢。玲玲多高興呀!

是呀,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出示句子)誰來讀讀這個句子。在本文中,“壞事”和“好事”分別指什麼?我們要把這句話牢牢的記在心裏。爸爸的話有道理嗎?聽了爸爸的話,你有什麼想法?

學生活動:讀長句、理解其中藴含的道理

五、寫字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師範寫

生練寫、評議

六、課外閲讀

七、佈置作業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達成目標

完成課後讀讀抄抄中的句子

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畫》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人、火、文、六”4個字。認識兩個偏旁“忄”、“凵”。

2、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難點是瞭解詩意。

【教學準備】

學生到風景優美的地方去遊覽,讓他們看看山、水、花、鳥,親身廠家大自然的美麗。一幅山水畫,認字卡片及相關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人、火”2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並能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一、指導看圖

1、激趣:老師帶來一樣東西,請大家先閉上眼睛,等我數到三下再睜開眼睛。(教師邊數數,邊貼出圖畫,準備給學生一個驚喜)

2、指導整體觀察圖畫,學生自由説説第一眼看到這幅畫的感受。

3、指導學生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説説圖上畫了什麼。教師相機板書:山、水、花、鳥。

二、學習課文

1、談話:剛才我們欣賞了美麗的山水畫,現在來學一首古詩吧!

2、指導熟讀詩句:

⑴學生藉助漢語拼音練習讀準字音。

⑵指名讀詩句。師生共同正音,重點指導讀準:“遠、近、春”、“驚、聽、聲”、“色”等前後鼻韻母和平、翹舌音的生字。

3、理解詩句:

⑴四人小組交流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

⑵猜謎:這是一首謎語詩,請大家猜猜謎底。(板書課題:畫)

⑶結合圖説説自己是怎麼猜出來的。

4、朗讀古詩:

⑴師配示範讀。學生閉上眼邊傾聽邊在腦海中展現畫面。

⑵指導朗讀,讀出古詩的韻味。

背誦詩文:

教師説詩意,學生説詩句。

依據板書,自己練背,同桌互查。

指名背誦,齊背。

5、識字:

⑴讀準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⑵記憶字形,小組討論:你認識哪些字?是怎麼認識的?用了哪些好辦法?

用熟字形記憶“人”和“無”;區別“人”與“八”“入”、“無”與“天”音形義。

用熟字加筆畫記“來”。

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認記“看”和“驚”,認識新偏旁“忄”。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記。啟發學生髮現“還、遠、近”都是半包圍結構,“之”旁裏面都是熟字。

比較“遠”和“近”、“近”和“聽”的字形。

6、寫字:

⑴觀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導學生按筆順先書空後練寫。

⑵展評。

7、實踐活動。回家找謎語,開展謎語競猜活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複習學過的生字,會在田字各中寫“文”“六”兩字。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創設情境,領會詩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開火車認讀“驚、無、近、來、還、人”。

2、讀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體語境中,鞏固識記部分生字。如:

⑴春雨細細地下,遠山變成了綠色。

⑵我聽見小學生在大聲讀書。

⑶指名背誦課文。

二、學習詩句中的幾對反義詞

1、理解“遠”和“近”:

⑴出示“遠”和“近”兩個詞,讓學生指着圖,説説誰在“遠處”,誰在“近處”。

⑵用“遠”和“近”口頭造句,在語境中理解詞義。

如:誰離老師遠,誰離老師近;誰家離學校遠,誰家離學校近。

2、出示詩中另外幾組反義詞,讓學生找。

3、師生對説反義詞,或同桌互説反義詞。

4、説説生活中你還認識了哪些反義詞。

5、做遊戲:把“我會説”中六對反義詞做成頭飾,給學生戴在頭上,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做找朋友的遊戲。

三、寫字

1、觀察“文”與“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導學生按筆順選書空後練寫。

3、展評,

四、創設情境

1、指名一位學生扮演小詩人,先站在教室後,一邊看畫面上的山,一邊説“遠看山有色,這山上一片翠綠,真美啊!”又走近圖畫,一邊聽一邊説:“近聽水無聲,畫上的流水一點聲音也沒有。”。小詩人指着畫上的花説:“春天過去了,花還在盛開。”他又做趕鳥的動作,大家一齊説:“人來鳥不驚。”

2、多請幾名學生上台表演並評議。

《畫》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對照圖畫用自己的話説出詩的意思,明白為什麼説這是一幅畫。

2、學會7個生字,把握詩中出現的反義詞。

3、會正確地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背誦並默寫課文,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意思。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掛圖。

準備:圖畫若干,課文掛圖,生字卡片、田字格。

出示若干畫,有大有小,有黑白有彩色的,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畫”,今天我們這節課,就先來研究這個“畫”字。請你數一數,這個字共有幾畫啊?你是怎麼來記住它的?那好,讓我們一起在田字格里把這個字來寫一個。

誰來帶大家讀這個字。我們已經給他找了好幾個朋友,你還能來説説有關畫的詞語嗎?

研究了這個字,接下來老師請你們來欣賞一幅畫好嗎?

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寫上“山 綠 色 水”。

這高山流水看了真迷人啊?那現在請你靜靜地聽聽,來,走近些,再走近些,你聽到了什麼嗎?

沒有聽到聲音,那麼古代有個詩人,就把沒有聽到聲音用兩個字就概括出來了“無聲”,這樣連起來就成了兩句詩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我們剛才討論了那麼多,他就用了這麼兩句話表達出來了,你覺得他寫得好嗎?

討論:語言很簡潔,用了反義詞。

那麼在這兩句詩裏,有好幾個字我們沒有學過寫過,你是怎麼來記住他們的?

教學生字:遠 色 近 無 聲。

誰能連起來再把這兩句詩讀一讀。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味道不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那個畫家畫好這幅畫後呢,總覺得缺點什麼,於是他又提筆添上了一些。你看到了什麼?

粉紅的桃花是在春天開放的,這説明呀,畫家畫的景色是春天的,但是在我們生活中,春天過去了,花兒和鳥兒有什麼變化呢?

那在這幅畫裏呢?春天過去了,花還是那麼鮮豔地開放着,小鳥看到人走過來了,一點也不害怕。所以詩人説是: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在這裏,教師一邊引導説,一邊板書:春去花還開着,人來鳥不怕。改成“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這兩句話,誰來帶大家讀好這兩句話。

這樣,四句連起來,就是一首完整的古詩,這首詩的題目就叫“畫”,誰能連起來讀一讀。

這古代的詩句雖然用詞精妙,但這五個字五個字地説話,總是和我們現在太不一樣,我現在,要請小朋友來做一做翻譯家。用自己的話來説説這首詩,行嗎?

我們各請三大組一個代表好嗎?其他同學認真聽,你可以提意見也可以補充。現在我們知道,這是一幅有有有有的畫。我們還可以説,這是一幅的畫,還可以説,這幅畫真啊!句式説話。

這是一幅多麼生動的畫啊,彷彿也把我們帶到了那個美麗的高山流水間,小朋友,當我們外出遊玩的時候,常常會看到一些很美很美的景物,那麼,如果你看到了,會用什麼辦法把它帶回來和我們分享呢?

畫畫、照片、攝象機,這些都是好辦法,不過,老師有個更方便,每個人都可以用的方法,你想知道嗎?

那就是請你用“心”把它帶回來,你用心記住你看到的東西、想到的,把它寫成文章給我們聽,讓我們分享你的快樂,好嗎?

《畫》教學設計7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圖畫和學習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受到美的薰陶。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3個部首,理解文中的反義詞;會認讀5個字。

3、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2.難點:學會本課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準備:投影儀、生字卡片、掛圖。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繫生活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平時我們看了許多畫,今天請同學們仔細地來看一幅圖,看看這幅畫畫面上畫了些什麼?(用紅筆板書:山、水、花、鳥)畫的是什麼季節?(春天)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結合日常生活中看到過的“山、水、花、鳥”的情景,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1)想一想,如果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嗎?(模模糊

糊、沒有顏色、看不清)

(2)如果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從近處聽,會有什麼聲音?(有嘩嘩的流水聲)

(3)各種花過了開花的季節就會怎樣?(不再開了,看不到花)

(4)鳥停在樹上,人來到鳥的前面,鳥就會怎麼樣?(鳥就會受驚,

會飛走)

小結: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鳥是這樣的,那麼畫上的山、水、花、鳥是怎樣的?作者又是怎樣寫畫上的山、水、花、鳥的呢?請跟老師來看看。

二、創設情境、補充詩句。

1、請一位同學站在教室的最後排看畫中的“山”有沒有顏色?要求學生把看到的告訴同學。(板書:遠看有色。)

2、請一位女同學來到畫的前面聽一下“水”有沒有聲音?要求把

聽到的告訴同學。(板書:近聽無聲。)

3、請一個同學説説,圖上面的是什麼花?(桃花)桃花是在什麼季

節開的?(春天)現在是什麼季節了,為什麼它還開着?

(板書:春去還在。)

4、請一同學到畫前面來模仿一下平時趕鳥的情景,讓別的同學看看鳥怕不怕?即它會不會飛走?板書:人來不驚。

三、齊讀詩句,板書課題。

1、齊讀詩句。

2、給詩加上題目。

3、弄清題目與詩句的關係。(謎底謎面)

四、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

1、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找出生字並劃上線,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3、誰願意把課文讀給老師聽一聽。(指名讀)

4、願意讀的站起來讀。

五、齊讀課文,試着背誦。

1、齊讀課文。

2、試着背誦。(以最先用紅筆板書的“山、水、花、鳥”四個字為線索來背。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指名背誦課文。

2、找搭當背詩句,説詩意。(一人背一人説)

二、自學生字。

1、學習新的偏旁。

2、讀課文,劃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形。

3、分析字形。(説説你是怎麼記的)

(1)“畫”半包圍結構。上面是“一”,下面中間是“田”,外面是“”。組詞:畫畫,圖畫、畫筆。

(2)色:上下結構,上面是“”,下面是“巴”。組詞:彩色、紅色、白色、有色、無色等。

(3)聽:左右結構,左邊是“口”,右邊是“斤”。

斤的筆順是:

(4)無:無一天,“無”和“天”都是四筆,“無”第四筆是“”,“天”第四筆是“”。

(5)春:上下結構,上部是“”,下面是“日”,組詞:春天、春色、春光。

(6)人:“人”可以與“八”比較。“人”撇筆長即捺筆低於起筆。

4、鞏固生字。

(1)抽讀卡片。

(2)口頭組詞。5、指導寫字。

板書設計: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畫》教學設計8

班級情況: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本班的學生12人,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很好,自學能力強,學生的識字能力較好,老師只要好好加以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很輕鬆的。

教材簡介:

本課是以“祖國”為主題的一首小詩,通過一個孩子和媽媽外出旅行,坐在車窗邊與媽媽的對話,表達了孩子對祖國的熱愛和自覺保護祖國的自然環境的情感。這是既充滿了款款的深情又充滿了濃濃的情趣的一首兒歌。這首小詩文質兼美,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琅琅上口,非常適合學生的口味。

教學目標:

1、學生自主識字14個,會寫6個字。

2、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祖國的秀美山川,並學習用實際行動來愛護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教學重點:

通過落實“讀”,讓學生感悟詩歌的“美”。

1、藉助多種手段引導孩子入情入境地朗讀

2、仿照課文的樣子續寫

課前準備:教學課件、詞卡

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動畫激趣。

1、師:孩子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四單元:祖國(齊讀),從你們的朗讀中我聽出了你們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的讚美之情。是啊,我們的祖國有壯麗的河山、秀美的風景,像一幅動人的山水畫,今天,老師也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幅畫,你們想看嗎?(生:想)讓我們坐上火車一起去看一看吧!(播放動畫)

2、師:説説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生:祖國的畫很美麗;這一幅幅的畫好像動起來了)

3、師小結:是啊,我們的祖國美麗如畫,坐在火車上來觀賞,畫好像在流動,看上去更美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幅流動的畫吧!(板書:流動的畫)認讀

4、寫“流”字

①仔細看一看這個“流”字,怎麼記住它?閉上眼睛書空

②記住的孩子跟老師一起寫一寫

③在書上21頁描一描,注意關鍵筆畫,跟你的同桌説一説(注意右上有四畫,第三畫是撇折)

④在一號本上寫兩個,自評,寫好後想一想可以組什麼詞。

5、用剛才的學習方法,自己練習寫一寫“動”字,再次齊讀“流動”一詞。

二、鞏固字詞,讀通文章

教師活動:

1、師: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要來考考你們了,有信心嗎?(開雙列火車讀詞語,正音)

2、“大轉盤”遊戲認讀

3、自己小聲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4、反饋:齊讀課文,讀流利

學生活動

1.開火車讀詞,讀準字音;感情讀詞,讀出自己的理解。(如“微笑”讀時應帶着笑意,“白紗”應讀得輕柔)

2.學生自由練讀文章,讀準,讀通。

3.全班自讀,反饋情況。

三、品讀文本

教師活動

(一)學習前三句

1、師:孩子們,聽“嗚,火車開啦!”這時的你坐在火車上,是什麼心情啊?(生:非常激動)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指名讀)

2、引讀第二句,媽媽説——“快看哪,窗外有一幅流動的畫!”(齊讀)

點撥:注意後面是個感歎號哦!應該怎麼讀?誰再來試一試?(指名讀,生評價)

3、師:是啊,我也看見了窗外這幅流動的畫,並且發出了由衷的讚歎——啊,真的!(出示句子,生齊讀)

4、師:帶着你們的體會,自己練習讀一讀這幾句,(出示句子,生練讀)

5、反饋:誰來讀一讀?其他孩子認真聽,看看你有什麼發現?(指名讀,交流)(預設:如果孩子沒有表達完整,引導孩子知道以下三點)

《畫》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 識字8個“玲、詳、幅、獎、催、叭、髒、筋”,寫字5個“肯、腦筋、糟、樓”。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人物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 課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出示名子,學習“玲”。學生講字,看到這個字你還會想到哪些字?換偏旁“鄰、嶺、零、冷”等)。

2、 板書課題《玲玲的畫》,看到課題你有什麼問題?(玲玲畫的什麼?玲玲的畫怎麼了?)讀讀課文你們的問題就解決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借文下拼音讀準,標出自然段。

2、 分段試讀、糾正字音。

3、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玲玲通過(動腦筋),把(壞)事變成了(好)事。

三、細讀課文、隨文識字、寫字。

1、事情的起因是什麼?讀文第1——4自然段,隨文識字“詳、幅、獎、催、叭、髒”。

“詳”:洋、樣等;説説“端詳”是什麼意思,通過做動作來理解。

“幅”:形近字組詞練習“富、福”;量詞練習:一幅( )、一把( )、一條( )、一座( )。

文中“叭——趴”對照,還有哪些聲音發出“叭”聲?

“髒”多音字(課文中沒有要求,學生要是提出可相機拓展)。

再次讀文,在課文中鞏固生字。

2、好不容易畫好的畫卻弄髒了,這可怎麼辦?玲玲是怎麼做的呢?默讀課文第5——8自然段,找答案。

3、看到玲玲修改的畫,爸爸是怎麼説的?出示爸爸的話: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識“筋”。

相機指導寫字“糟”對比“樓”中“米”。重點指導“曹”筆順。

“腦筋、肯”。學生觀察三個字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同樣是“月”,在“腦”字中瘦而長,在“筋”字中寫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變成豎。

四、鞏固識字。(要求識、寫的字均包括)

1、換詞認讀:玲瓏、詳細、幅度、誇獎、催促、叭的一聲、髒亂、筋疲力盡

2、加偏旁、再口頭組詞。(會寫的字):八(叭)、句(狗)、弟(梯)、止(肯)、曹(糟)、令(玲、嶺、冷、鄰、零)

3、換語境鞏固。玲玲的這幅畫獲得了一等獎,老師催她到學校展覽。可是在家裏怎麼也找不到那幅畫。突然,聽到門外叭的一聲。她來到樓梯間看到小狗正趴在自己的畫上。她想:糟糕,又弄髒了,這可怎麼辦?她又動腦筋想起辦法來……

《畫》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

通過教學,指導學生學習粘貼畫的製作方法,培養學生手、眼、腦的靈活性、協調性,提高他們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粘貼畫的製作步驟、方法和要領。

難點:方法運用得當,畫面構圖飽滿,形象生動新穎。

教學準備:細砂,膠水,底紙,棉籤。

教學步驟 :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欣賞、出示課題。

1、出示四幅分別是動物、植物,風景、人物的範畫。讓學生欣賞並上台用手觸摸,思考這些畫是用什麼材料“畫”的,初步瞭解粘貼畫的特殊美感和質感及製作材料。

2、出示課題: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作畫方法。(板書:顆粒碎屑粘貼畫)

二、教師示範傳授粘貼畫的製作方法。

1、構思(板書)

①構思內容。指導學生看範圖,內容可以是簡單的人物、動物、植物、風景等。

②啟發學生説説自己打算畫什麼。

2、勾描圖形。將構思的形象勾畫出來,要簡潔鮮明。

3、塗膠。(板書)

①教師演示用棉籤蘸膠水均勻地揩塗在圖形上。

②注意,邊線要整齊。

4、撒灑。(板書)

①教師演示:右手的五指抓些細砂均勻地撒在塗有膠水的部位,力求厚薄均勻。

②指名學生上台演示,集體評議。

③撒灑完後,用廢紙覆蓋在畫面上,用手壓抹一番,使細砂粘牢。隨後抖掉餘沙並加以整理。

5.着色。(板書)

待幹後,可在圖形的空白處點綴着色。

三、學生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作業要求:大膽構思,細心製作。

四、作業 展評,課堂小結。

1、觀摩作業 ,集體評議。

2、教師小結。

《畫》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畫》是北大版課程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中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襯、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 這個謎底為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教學理念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有濃厚的誦讀古詩的興趣,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激發學生收集背誦古詩詞的興趣,培養學生呤誦古詩詞的愛好。通過多種形式和不同層次要求的誦讀,使學生有所體會、感悟、獲得情感薰陶,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感受到詩中所描繪的景物的美

2、會認五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

3、知道詩中的三對反義詞。

教學過程

一、“一日五人背古詩”,引出新課

1、一日五人背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引出新課。

3、揭示課題《畫》。

(1)板書“huà”,檢查學生拼讀拼音情況。

(2)書寫“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

二、口述學習目標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讀準每一個拼音,讀準每一個字。

2、讀給同桌聽,互相檢查。

3、讀給大家聽,進行評議。

4、範讀,讀出節奏。

5、再讀。

四、卡片認讀生字。

1、開火車認讀生字,並説出識記方法。

2、拼字遊戲。同桌合作用字卡拼出這首詩,看哪組同桌拼得又快又好。

(此環節的設計,既鞏固了生字的認讀,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五、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1、看圖上有哪些景物。用三角符號標出“山、水、花、鳥”。

2、説説詩中的這些景物與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有什麼不同。

3、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説説自己的理解。

4、學生質疑。

5、小組合作説詩意。(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及口頭表達能力)

6、配上動作再讀。閉上眼睛想象詩中的景物,説説自己的感受。

(展開大膽的想象,充分感受美)

7、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是一個謎語。謎面是一首五言詩,謎底是一幅山水畫。

六、背誦古詩。背給自己聽,背給同桌聽,背給大家聽,做動作背。

七、課間休息

1、找朋友。(給老師手裏拿的卡片上的字,找出一個意思相反的字。)

2、猜謎語遊戲。(請同學們自己説自己收集到的謎語)

(此環節的設計,不僅讓孩子們在課中得到了休息,同時也有所獲)

八、生字教學。

1、板書拼音。檢查學生拼讀拼音的情況。

2、指名學生説出自己識記的生字,老師板書。

(此環節的設計,不但鞏固了學生學習的拼音,還讓學生積極動腦,主動識記)

3、學生書寫。每個字寫兩個,展示、講評。

九、學生書畫展示

學生展示自己畫的畫給大家看,選出畫的.好的給大家看,並説出畫的內容來。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看到美,並且自己創造美)

十、課後拓展

把今天學的謎語説給爸爸媽媽聽,如果他們猜對了,就把畫的畫送給他們。並和他們一起收集謎語,玩猜謎語遊戲。

《畫》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口語交際課《我們的畫》是人教版課標教材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個教學內容。課文插圖上畫着一羣小朋友正在準備畫展。他們有的在構思,有的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新作,還有的在評説別人的畫。畫面激發了學生展示、交流繪畫作品的慾望,提示了本次口語交際的形式和內容。

教學對象分析

一年級學生的表演慾望很強,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課文的畫面有助於激發學生參加交流作品的慾望,從而讓他們能發比較自主的態度投入本課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鼓勵他們大膽、積極地投入到交際活動當中。注意教學生使用規範語言。

教學目標

1、能説出自己的畫的內容和作畫時的想法。

2、激發相互交流的興趣,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3、培養説話大方,聽話認真的習慣。

重點、難點指導學生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學生的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激趣導入

1、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今天這節課我請了幾個愛畫畫的小朋友來做客,你們看,他們來了,(出示課件)讓我們認真觀察他們做些什麼?説些什麼呢?(可以請五個學生上台扮演圖中的小朋友)

小明:小紅,你畫的是什麼?

小紅:我畫的是草地上的一座房子,小猴在屋裏煮飯屋頂的煙囱正在冒煙呢!小文,你呢?

小文:我畫的是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一盤蘋果,我最愛吃蘋果。

2、引出話題,我們的畫

二、以圖激趣,明確要求

1、觀看錶演後,説説剛才幾個小朋友在幹什麼?他們都説了什麼。(他們告訴其他人自己畫了什麼,還對別人的畫提了意見。)

2、他們是怎樣提意見的呢?是不是説“你的畫不好,太難看了!”(他們都誇別人的畫好看。)

三、xxxx促説,雙向互動

1、學生在小組中分別介紹自己都畫了些什麼,而後再説説自己喜歡哪幅畫。為什麼?

2、全班交流。

展示一兩組的畫,請組內成員介紹畫的內容,相互評價。

四、表揚鼓勵,課後延伸

教學反思

1、精心創設交際情境。教師根據孩子們好勝的心理特點,營造氛圍,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熱情。教師所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注重引導學生參與交際。“介紹自己的畫”、“評價別人的畫”等,不僅在課堂上讓學生有説話的機會,還將交際的環節延伸到了課外,使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

2、努力實現雙向互動。口語交際聽、説雙方互動很重要,在本課的設計中,教師設計了雙向互動甚至是多向互動的交流過程,讓孩子們真正動了起來,同時讓孩子學會專心聽別人説話。

《畫》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能關注生活中身邊的人和物,用特有的形式進行再現。

2、能關注撕出的色紙的形狀,積極進行想象,學會添畫的方法。

3、能大膽隨意撕紙,有意圖地用線添畫,表現出綜合運用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對撕下的任意形狀進行想象創意,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教學準備:

各種質地的紙,例如彩色紙,色卡紙,教學課件《奇妙的撕紙添畫》,膠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情景導入:

師:“老師剛剛在教室外面撿到一張紙,不知道是誰丟的。”師出示紙片,轉動着觀察,“老師給大家變個魔術吧!大家可要仔細看好了!”師添畫(教師示範添畫,故意放慢動作,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畫時的過程)

“廢紙不一定沒用,看!我們不就把這張廢紙變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兔子嗎?所以呀,小朋友們的廢紙不要亂仍,要養成變廢為寶的好習慣。大家看看她還像什麼?(學生自主發言)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撕紙添畫。”(課件出示課題)

二、創作引導

1、玩玩試試

(1)師:“現在老師請5個同學一起來做個遊戲!老師出示一張彩紙,五個同學排成一排,前面四個同學隨意地撕紙,把撕下的紙一半給老師,一半遞給後面一個同學,第五個同學添畫。添畫完説説你變的是什麼!”

2、撕一撕

師:“在小朋友面前也有各種質地的紙,請你也選擇其中一張,動動你的手,聽聽紙撕碎動人的聲音。”倒數十秒撕完。(提醒:將撕下的紙放在桌上,注意衞生。)

3、剛剛大家都發揮了自己奇特的想象,也嘗試了撕紙的樂趣。現在大家跟着老師一起來看看這些小紙片還可以怎麼變呢?(出示課件,讓同學們感受各種角度的不同添畫)

4、小組討論:看了這麼多,大家來説説怎樣看可以發現更多奇妙的聯想?怎樣更巧妙的添畫?變的過程中有什麼方法和竅門嗎?

5、教師小結:先看,再轉,然後再看,再轉動, 覺得它最像什麼(適時提問學生),選一個合適的角度,粘在紙上,用添畫的方法把它變出來,可以中間添畫,也可以周圍添畫。看來沒用的紙,一下子被我們賦予了生命! (邊小結邊出示課件)

三、啟發創作

1、從你撕下的紙中選擇一張你認為撕的最好的一片紙添畫一下。 (板書步驟:撕紙、聯想、粘貼、添畫。強調快速)

2、看看評評

展示部分學生的作品,先讓學生描述一下:你變的是什麼? 評一評:你覺得誰想得最巧妙。 (對想得好,有創意的學生給予表揚)

3、啟發

師:“其實真正漂亮的作品它是由很多碎紙片組成的,如果把你們的作品都貼到一張紙上,也會成為一幅有趣的圖畫。你們看……”(課件出示範圖:由房屋,樹,小路等組成的較難的作品,作簡單的講解)

4、創作

師:“剛才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嘗試了撕紙添畫,現在把你們的畫面添畫成一幅完整的畫,別忘了給你們的畫取個動聽的名字哦。”(強調創意,注意衞生)

3、評價

自評互評:作品展示,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説説你最喜歡的畫。評一評誰的想法最豐富,誰的添畫最奇妙。

四、延伸總結

大家都是聰明的孩子,將碎紙片變成了這麼美的畫,只要大家多觀察,多思考,還會發現生活中很多美妙的事情。同時也要養成愛衞生的好習慣,讓我們的衞生小金牛每個星期來到我們班!

五、教學後記

本堂課先讓學生在歡快的教學氛圍中感受撕紙的快樂,然後通過自身的實踐、感受、交流,掌握撕紙技巧,通過比較、動手,掌握因物象形的拼貼添畫思路,通過不同處理方案的討論,學生動腦動手、想想試試,較好地拓寬了製作思路。整堂課將一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改變為注重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充分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力。

《畫》教學設計14

一、活動背景

本次活動設計的靈感來源於一次班上的幼兒在活動室裏運用一些小型物品(如瓶蓋、小剪刀、幾何體、夾子等)在隨意擺弄臉譜造型,有的用瓶蓋做眼睛,小剪刀把鼻子,半圓形做嘴巴……幼兒們想象豐富,創造熱情高漲,體會着創作的快樂。 為了進一步滿足他們的興趣和需要,我將這種活動遷移引申到美術教育之中,於是我便設計了《替換想象畫》這一活動方案,旨在於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的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嘗試和交流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和大膽的果敢精神。

二、活動目標

1、藉助相似造型,大膽表現與創造人物臉上的幾個部位。

2、在活動中發展大膽想象,勇於創造及表現的能力,體驗創作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引導幼兒細緻觀察人物的面部特徵、表情變化,積累對人物刻畫的基本經驗。

2、材料準備

(1)數量充足的操作材料。

(2)多媒體課件、背景音樂磁帶。

(3)水果、字母、數字、蔬菜、食品、動物、圖形等背景圖。

四、活動過程:

1、初步欣賞與感知

(1)師:小朋友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篇優美的散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播放動畫課件:《給老師畫像》

(動畫顯示老師教畫畫和“我給老師畫像”的過程。圖片、朗誦、背景音樂同步播放。)

(2)引導幼兒説出老師畫像裏臉上的幾個部位分別是什麼?(出示老師畫像)

(3)讓幼兒認識“替換想象法”。

2、隱性示範與思考

(1)展示逐步變化的多媒體畫面,一支小魔筆從基本點出發,慢慢變成了一個圓形,暫停後,請小朋友猜猜,這支小魔筆究竟想畫什麼?(讓幼兒充分發揮,大膽表述)

(2)小魔筆畫出一張娃娃臉,讓孩子説出臉上還缺少什麼?

(3)小魔筆施魔法(動畫顯示小魔筆晃動身體: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4)引導幼兒用屏幕上動畫顯示的圖片來替換娃娃臉上的其他部分,及講述為什麼這樣替換?

(5)引導幼兒進行主題創作。

3、討論與操作

(1)觀看背景圖,自由交流討論。

(2)讓幼兒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自由創作。

4、展示與體驗

讓幼兒一起相互欣賞與展示,讓幼兒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並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增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畫》教學設計15

教學分析:

陶泥造型教學已成為近幾年美術教育的一個亮點,它融美術教育和現代教育於一體,關注學生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隨着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也使陶泥教學走進了課堂,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豐富了美術創作的形式。

陶泥教育讓孩子們動手、實踐、審美創造能力得到全面發展;陶泥教育給當今的創新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同時也為美勞教育開闢了另一塊新天地。

教學背景:

泥塑是以泥為材料塑造藝術形象的統稱,民間“泥人”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早在5500年前的原始社會時期,在大汶口遺址中就已經有了小型動物陶塑,長期以來古人用泥做佛膜拜,做泥玩具等使泥塑藝術得以發展。泥塑藝術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一種,它早已走出國門,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遠涉重洋,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所接受和珍愛。

我校開設了勞技與服務綜合實踐校本課程,本課以小學高段學生為對象進行設計,充分挖掘本地資源,以陶泥為主線,以實踐性學習為核心主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究、操作、實踐、評價,讓學生在自主創造性地實踐活動中發展成長。

設計思路:

本課以説陶——賞陶——做陶——品陶——研陶為主線,讓學生通過欣賞古今陶文化作品,上網、查閲資料蒐集陶文化的相關資料、開展有主題探究,實際操作,進行實踐活動(製作剪貼報、手抄報、製作網頁、舉辦陶泥作品展、裝飾自己的小屋、作為禮物贈送朋友)瞭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歷史,體驗相互合作的樂趣,養成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

教學目標:

1、瞭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歷史,體驗相互合作的樂趣,養成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

2、從自己的作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養成良好的動手習慣。

3、掌握泥板畫的製作方法和步驟,會設計製作泥板畫作品。

教學重點:

1、掌握泥板畫的製作方法和步驟,會設計製作泥板畫作品。

2、體驗相互合作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動手習慣。

教學難點:

設計並製作一件泥板畫作品。

教學準備:

陶泥、製作工具、教學課件、陶泥作品六件

學生準備:

課前利用網絡收集有關陶文化的知識陶泥製作工具牙籤等

一、説陶

1、瞭解我國有關陶文化的知識

2、學生講講知道的陶文化。

3、那你認為陶泥還可做些什麼呢?能做畫嗎?

【設計意圖】課前讓學生以《陶泥的文化知多少?》為主題,收集資料,一方面是讓學生學會利用網絡查找所需要的信息,一方面也讓學生在查找中學習和了解有關彩陶的源、陶泥的製作方法和陶文化的發展。鍛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再以:古老的彩陶,經歷了為的洗禮,留給了我們對文明的無限嚮往,也成為了今天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説一説陶泥可以做那些東西?能做畫嗎?設疑,讓學生進行猜想,引導學生進入第二環節。

二、賞陶

1、多媒體出示作品,讓學生仔細觀察

2、説一説,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用陶製作的板畫使學生有了感性認識,用大量的圖片衝擊學生感官,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引導學生對陶藝新的藝術形式的認識。並引導學生説説自己感受和想法。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陶泥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泥板畫。(板書:泥板畫)

4、欣賞實物,探究製作方法及步驟。

【設計意圖】在這裏,我設計了二次欣賞環節,小組交換欣賞老師作品及部分學生作品,通過欣賞交流,引導學生探究本課的重點內容。以“仔細觀察,看看你能發現哪些知識和技法”,來引導學生有目的的、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用已有知識來找泥板畫這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製作方法,用有特點的作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不由自主想知道怎麼做。在師生互動中,一方面與學生在認識上達成了共識,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敏鋭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使學生自已找到泥板畫的特點及製作方法。為做陶做了鋪墊,達到了欣賞的目的。

5、總結制作步驟:

a、拍泥板;b、構圖;做到構思獨特,佈局合理;

c、用學過的多種製作方法制作,裝飾美觀。

【設計意圖】教師要及時對這一重點知識進行小結整理,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的理解這知識點。

三、做陶

1、小組合作:共同討論泥板畫的名稱、製作方法、創作意圖及如何分工的。

2、交流小組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不僅是讓學生做出作品,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分工。培養良好的動手能力,團結協作的意識,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讓學生養成動手之前要先有構思,構思好後要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制作,小組長要進行合理的分工,從而提高學生合作的效率。

3、教師提出要求,學生合作完成作品,教師參與到學生製作中。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要關注學生的創作進展,發現問題予以幫助和解決。當發現問題時,再把問題還給學生,讓其他同學也參與到問題中來。

五、品陶

1、個別評價説説這件作品獨特的地方;值得自己學習借鑑的地方

2、自由欣賞、小組評價

3、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品陶三步曲:第一:我選擇了一幅較獨特的作品來引導學生評價,為學生提供一個較自由開放的空間。第二步:由個別學生來評價自己選出的作品。第三步:自由欣賞,讓所有的學生有序地欣賞更多的作品,讓學生在展示自已的同時,也增進了同學這之間的友誼。

六、研陶

陶泥還可以做哪些東西?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呢?發揮你的聰明才智想一想。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以陶泥為材料,繼續為了美的生活不斷去創造。

板書:

泥板畫

構思——新穎

造型——獨特

裝飾——美觀

標籤: 通用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lpkd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