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竊讀記》教學設計(通用3篇)

《竊讀記》教學設計(通用3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竊讀記》教學設計(通用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竊讀記》教學設計(通用3篇)

《竊讀記》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4.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5.通過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使讀書真正進入學生的生活中。

學習重點

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一些表達方法。

學習準備

課前蒐集讀書名言;製作由重點詞句組成的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學習過程

品讀書滋味(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進行了讀書交流,從交流中我感覺到讀書真的很重要。在閲讀中,我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學會思考,而且會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這節課,就讓我們去品讀書滋味,跟着《竊讀記》融入書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讀書的滋味吧。(板書課題)

二、一品讀書滋味,豐富閲讀體驗

1.初讀課文,讀準生字詞。

2.談一談,通過第一遍讀文章,你讀懂了什麼味?

三、二品讀書滋味,體會音樂美

1.接讀課文。

2.接讀的學生來説説讀書的滋味;聽書的學生來説説聽書的滋味。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到書給我們帶來的聲音美、音樂美,這也是一種讀書的滋味。

3.根據自己對竊讀的理解,對接讀的同學進行評價。在評價中進一步朗讀,評價後進一步練讀。

四、三品讀書滋味,感悟讀書樂趣

是啊,讀書有千百種滋味。讓我們回到林海音的時代,回到她竊讀書的書店,一起來感受一下竊讀的滋味。

1.自由讀課文。讀完後劃出説明竊讀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2.默讀課文,邊讀邊畫。

我們此時此刻無法親身體會到竊讀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寫得好,就能讓我們如臨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動。再去仔細的讀讀課文吧,這種竊讀的滋味──我很快樂,也很懼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把描寫作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畫下來,多讀一讀。

結合畫出的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來説説自己的體會。

“急匆匆地趕”,“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鑽過去”,“總算擠到裏邊來了”,“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急切地尋找”,“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心裏卻高興地喊”,“依依不捨”……從這些詞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裏非常的高興,特別想讀書正好讀到了書的高興滋味。

“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作者什麼也沒吃,卻嚥了一口唾沫,説明她一定從書中收穫了很多知識,心裏非常高興。

“我低着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鬆。”身體上很疲憊了,她卻感到渾身輕鬆,説明她讀完書後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身邊,彷彿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要想讀書還得動一番心思,讓人家看不出來,確實挺累。還貼在一個大人身邊,躲來躲去的,這種讀書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書店老闆發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作者讀書,是在人多別人不注意她的時候竊讀,因為是竊讀,所以當人少了,她就會丟下心愛的書轉移到其它書店。這種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餓得飢腸轆轆,那時我也不免要做白日夢……”作者讀書,常常忍飢挨餓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條腿支撐着,有時又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從這些動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讀書太累了,腰痠了,腿疼了,腳也麻了。一直站兩個多小時,收穫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四品讀書滋味,滲透閲讀方法的指導

現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竊讀的複雜滋味了嗎?看來,讀書還真得要細讀,遇到像這樣的好書(指課本)得細細地去品讀,才能讀出書中的更多味道。

小組內分段朗讀課文,各自説説自己讀後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穫

通過讀《竊讀記》,你有哪些收穫?

《竊讀記》教學設計2

一、談話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同學們,書籍能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讀書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讀一本好書就好比吃上一頓美味佳餚。那麼,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與感受呢?

2.剛才,同學們談得非常好,老師也感受到了你們讀書的樂趣。是啊!讀書能使人奮進,使人進步,。有這樣的一個小女孩,非常喜歡讀書,竟然去“竊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竊讀記》。

3.板書課題。

4.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預測:為什麼要竊讀?是怎麼竊讀的?竊讀是怎樣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剛才同學們提出了那麼多問題,那麼就讓我們帶着問題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麼事?(學生讀書、思考,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3.自學生詞新詞。

4.自學檢測:

A.認讀生字與寫字。

B.體會詞語的含義。

三、熟讀課文,理清課文記敍的線索

1.學習一篇課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讀,讀懂意思,讀出味道。下面,就讓你們就反覆地讀一讀吧!

2.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3.讓學生概括地説説課文是怎樣記敍“我“竊讀的經歷與感受的

4.整理課文記敍的線索:

放學後——邊走邊想——跨進店門——打開書閲讀——恐懼被發現——飢餓難耐——放回書架——走

出書店

四、品讀課文,體會走進書店的經歷

1.默讀第3自然段。畫出“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或關鍵詞。

2.課件演示第3自然段。指名學生朗讀,説説體會到了什麼?(“跨進店門,暗喜”,“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鑽過去”,“總算擠到裏邊來了”,“急切地尋找”,寫出了她讀書的渴望與急切,這些都説明了她特別喜歡讀這本書。)

3.想像當時“我”找書的`樣子。

4.她這樣去竊讀,你們有什麼感受?(引導學生髮表不同的看法)

5.引導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讀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五、置留問題,佈置作業

1.她是一個多麼愛讀書的小姑娘!當她找到那本想讀的書,又是怎樣閲讀呢?她有怎樣的心理感受?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2.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並初步體會句子的含義。

《竊讀記》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文中的“我”對知識的渴求,讀書的艱辛以及“我”在讀書過程中品嚐到的人情冷暖。

2、學習運用心理活動、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3、理解並學習“我”孜孜以求、勤於讀書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感受文中的“我”對知識的渴求,讀書的艱辛以及“我”在讀書過程中品嚐到的人情冷暖。

2、學習運用心理活動、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我”在竊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知識的渴望,學習“我”這種孜孜以求、勤於讀書的精神。

二、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揭示課題

1、由文中的小詩導入

詩歌是語言的皇冠。翻閲不同時代、不同的國度的藝術史冊,我們都能看到詩歌動人的身影。不同於以往的唐詩宋詞,也不同於上半學期我們曾經吟過的《童心是詩》,今天老師想吟誦一首一位外國女詩人寫的小詩,不知你們聽了會不會有一種別樣的感受。

教師吟誦文中小詩的第一片段,學生感知詩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情感。

學生自讀文中詩歌,感受歸納是:詩中兩個貧窮的小孩都表現出一種渴望,不同的是後者是肉體上的一種飢渴,而前者是精神上的追求,孩子想讀書卻又因為沒錢而感到悲傷無奈。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竊讀記

3、明確“竊”字的幾個義項,理解課題的含義。①偷②偷偷的③謙指自己,本文指偷偷地讀書。

(二)細讀課文,把握內容

1、詩中的小孩渴望讀書,卻又無錢買書,他痛苦而無奈。文中“我”的遭遇與他幾乎如出一轍,請同學們找出相應的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將這一段經歷描寫得具體生動的?

引導學生從店員的態度、“我”的感受兩方面着手,通過對竊讀過程中具體語句的賞析,感受“我”對讀書的渴望以及竊讀過程中特有的懼怕的滋味,遭遇的屈辱、打擊。當中穿插朗讀,通過個別生或集體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我”當時的內心的情感。

重點段落文章第③節、第④節、第⑥節等,感受“我”因受書的誘惑而前往書店竊讀的心路過程以及店員的粗暴。

如:“下課從學校趕到這裏,身上已經汗涔涔的,總算到達目的地——目的可不是三陽春,而是緊鄰它的一家書店。”形象地刻畫出一個深受書本誘惑,帶着強烈讀書渴望的小女孩形象。

如:第三節“踮起腳尖”“挨蹭”“鑽過去”等詞語表現出小女孩為了不引人注意,輕手輕腳、小心翼翼的樣子。

如:“一隻巨掌,五個手指大大地分開,壓住了那本書的整個”略帶有誇張的描寫寫出了店員的粗暴,表現了“我”霎那間的驚慌和沮喪。

2、曾經因為遭受的屈辱和傷害,讓我不願再去書店,甚至產生對人類的仇恨。然而,“我”終究沒能抵擋住來自知識的誘惑。這一次,文中的“我”又是幸運的,當“我”再一次情不自禁“竊讀”時,“我”得到了店員富有人情味的幫助。文章那些段落描寫了我這段經歷?

品讀課文第(17)——(24)節,感受“我”這一段似曾相識,卻又截然不同的奇遇。

如:“我再施慣伎,又把自己藏在書店一角。當我翻開第一頁時,心中不禁輕輕呼道:‘啊!終於和你相見!’”形象地寫出“我”對知識的渴求,看到書籍時的喜悦。

如:“每次從書店出來,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腦子裏被書中的人物所擾,踉踉蹌蹌,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描繪出“我”沉醉於閲讀書本而帶來的喜悦中,甚至有些得意忘形。

如:“但是一本書觸着我的胳膊,輕輕地送到我的面前‘請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沒有賣。’”輕輕地觸碰,體現的是店員那顆善良的心。他的善解人意、他的大方仁慈讓我全身心的舒暢,世界因為有這個可敬可親的店員而變得充滿温情。

3、文章的課題是“竊讀記”,竊讀的時候,“我”是戰戰兢兢,偷偷摸摸,只有這一次的竊讀,“我”得到了店員的允許,還主動留書給“我”,所以同樣是竊讀,這一次的經歷讓“我”在獲得知識,感受快樂的同時,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感慨,甚至改變了我對人類的看法。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這種感受的語句。

體會“記住,你是吃飯長大的;讀書長大;也是在愛裏長大的。”這句話的含義。

吃飯長大,是人的生存需要;讀書長大,是“我”在竊讀過程中,不斷獲得知識,“我”的精神世界變得豐富、精彩;而後一次“竊讀”,店員明知“我”不會買書,卻依然留書給“我”“借讀”。從而使“我”的感情經歷了一個從“仇恨”到“愛”的過程,領悟了“愛”的真諦,也最終懂得了“我是在愛裏長大的”。

4、人世間人情的冷暖,使得“我”為了讀到心愛的書籍而想出種種辦法,除了剛才兩段經歷,大家看看文中還有那些描寫能體現出“我”對知識的渴求?

“我”有強烈的讀書慾望,可“我”卻沒有多餘的錢買書。於是有時為了讀一本書跑幾家書店;有時混到人多的書店內,裝作是人家的女兒或是小妹妹;有時裝作因雨受困於書店等。

小結:我們“我”是貧窮的,竊讀的經歷給我帶來了屈辱,也帶來了快樂,唯一不變的是“我”的內心始終有一份對知識的渴求。

(三)把握主旨,延伸感悟

“竊讀”並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你讀了文章,有沒有因此而鄙視作者,為什麼?

學生歸納:“我”在艱苦的學習環境中,依然保持着對知識的渴望,對書籍的熱愛,贏得了大家的尊敬。

從“開卷有益”的古訓,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勸勉,從“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的激情召喚,到“書是人類發出的最美妙聲音”的深情吟唱,人們相信,一切時代的精華盡在書中,書籍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像文中的小女孩那樣有一顆對知識孜孜以求的心,只有把對知識的渴求變成一種不懈的追求,我們的生命才能變得更完美!

(四)佈置作業,拓展閲讀

找幾篇與讀書有關的文章仔細閲讀,感受文中作者讀書的情懷。老師推薦《我的自修生活》。

更希望我們的同學也能有一顆渴求知識的心。

教學反思

《竊讀記》是一篇人物描寫生動、立意積極的課文。課文篇幅較長,教師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內,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其豐富的內涵,是我努力在教學實踐中探討的問題。

一、仔細研讀文本,讀懂文本內容,讀懂作者的情感和意圖,儘可能找出一條清晰的線索將文章串起來,使“長文短教”得以落實。這堂課的導入,我採用“詩歌吟誦”創設氛圍,以詩歌所體現的窮孩子對知識的渴望為切入口,通過比較文中“我”兩段截然不同的竊讀遭遇,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我”讀書的艱辛和內心始終不變的對知識的渴求,也讓學生像文中的“我”一樣領悟到愛的真諦。實踐下來,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思路符合文章的構思,符合作者的寫作意圖,也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朗讀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學生品味賞析課文的前提和基礎。先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靜心讀書,使他們真正完全地沉浸於文本中。再着眼於文中關鍵句子、段落,指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獲得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他們體會到課文人物描寫的生動,主旨的深刻。因此,雖然是借班上課,我與學生素昧平生,但課堂上他們積極的反饋可以證明,充分的閲讀起到了不可忽略的功效。

當然,上了《竊讀記》這一課,收穫最大的還是明確了自己仍需努力的方向。一堂好的語文課應是主題鮮明,目標明確的,教學要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反觀我的課堂教學,重點還應再突出。怎樣讓學生對“愛”的領悟更深些,是我在這堂課的教學結束後依然在思索的一個問題。文中的“我”在竊讀過程中遭受到屈辱之後,一度沮喪、消沉,甚至對人類社會產生了仇恨。但“我”終究還是再一次滿懷着渴望走進了書店門。支撐着“我”的,有對知識的渴求,還因為“我”有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那是“我”對生活的熱愛。正是因為“我”的心中有愛,“我”才能在得到店員無私的幫助後,更深切地體會人間的温情,人性的善良。如果,作為教師的我能更好地讀懂作者文字背面的話語。或許,從這一角度能更深、更全地詮釋文中的關鍵句:“我是在愛裏長大的。”

有人説,語文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然而正是因為有遺憾,才促使我們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進。希望通過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讓我們的教學變得更有實效、更有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kxx8nv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