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6篇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6篇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1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點、難點:

從閲讀課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從小養成愛科學、愛自然的志趣。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聽一段錄音:《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螳螂捕食蝗蟲

2、聽了這個片斷,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這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

3、你們對法布爾有什麼瞭解嗎?

4、你是通過什麼方法蒐集到資料的?

5、為什麼法布爾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呢?相信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明白。。

出示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指名讀、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語句通順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後學生進行評議生字字音是否讀準,語句是否通順流利。

3、教師出示重點詞卡檢查:濃厚、訓斥、迷戀、怒氣沖天。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各自輕讀課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體寫法布爾對昆蟲入迷的。

2、讀後在下面的括號裏填上適當的序號。

第x自然段交代法布爾出生的時間、地點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環境。

第x自然段具體寫法布爾對昆蟲的着迷。

第x自然段對全文進行總結。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指導觀察。

2、指名交流難寫難記生字的記法和寫法。

“隱”,右邊不寫成“”。

3、範寫、學生描紅、臨寫。

4、展示評議。

五、作業自助餐(三選二完成)。

1、抄寫生字。

2、收集文中好詞。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第二課時

一、複習課文的大致內容,導入新課。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對小時候的法布爾有哪些瞭解?誰能用最簡單的話説一説。

2、通過剛才的讀書,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瞭解,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法布爾會有更多的認識。

二、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自由讀2、3段。

(1)你們對法布爾有哪些瞭解?你是從哪些語句中知道的?

依據學生當時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的需要,教師結合重點做相機的調控。師生共讀、共議。

(2)引導想像:你們想想,為了找到這隻紡織娘,法布爾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麼克服的?

(3)指導朗讀:你們的描述讓老師好像看到了當時的情景,法布爾捉住這隻紡織娘的確是不容易呀。你們能把這種很不容易的感覺讀出來嗎?

(4)學生練讀2、3段(“三天前”“終於”這些重點詞要體現)

(5)創設對話情境,入情入境地與學生對話。

師:看你們讀得這麼投入,老師也想和你們一塊兒讀了,行嗎?

師讀第二段,加上錄音(呼喊的聲音):法布爾!法布爾!法布爾!

生讀法布爾的話“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住了那隻會唱歌的蟲子!”

師:這隻蟲子真可愛!三天前,你就告訴媽媽,花叢裏經常傳來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原來是它呀!你是怎麼找到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叢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師:看來,找到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難怪你這麼高興呢!

生練讀法布爾的話。

(6)學生練讀2、3段,齊讀2、3段。

(7)過渡:法布爾就是這樣,對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2、出示第一段,讀第一段。

3、法布爾的故事可多啦!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4、5、6段,可以默讀,可以小聲讀,也可以大聲讀,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句子,寫上批註,並多讀幾遍。

學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並説説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據學生髮言,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師相機指導:看看書上的插圖,想一想,法布爾趴在岸上,都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裏,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師(相機互動交流)我覺得這一句有些問題,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小小的甲蟲。”因為我覺得小甲蟲怎麼能比作珍珠呢?

(引導學生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相機指導讀好這一句。)

(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裏裝着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着鴨子回家了。

法布爾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家人的訓斥並沒有削弱他對昆蟲的迷戀,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麼神祕,那麼美好。(引入第一段)

齊讀第一段話。

4、過渡:爸爸的訓斥削弱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嗎?自讀最後一段。

(1)大家預習時蒐集了很多法布爾的有關資料,資料中有許多關於法布爾迷戀昆蟲的事例,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交流法布爾迷戀昆蟲的有關資料。

(2)師補充資料:法布爾受到國王接見時竟覺得國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蟲。

(3)法布爾研究昆蟲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讀、齊讀第一句話。

(4)正是這種興趣,把法布爾引進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甚至瞭解昆蟲的內心世界。

聽一段《昆蟲記》的錄音——花金龜的內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筆給人們呈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展現出了昆蟲世界的奇妙。

師:(配樂)法布爾的一生,是為昆蟲的一生,他一生為蟲子寫出了十卷大部頭的書,這些寫蟲子的書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了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在讀書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轟動,這不能不被稱為奇蹟中的奇蹟。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結晶,是辛勤勞動的結果,是仔細觀察的收穫,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於總結的果實啊!

(5)齊讀最後一段

三、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昇華。

1、再讀課題,文章為什麼要取這個題目?

2、如果要你為法布爾設計一個雕像,你準備怎樣設計?

3、出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件事情產生了興趣,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得那麼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自己。”齊讀。

小結:這是法布爾的精心獨白,相信對我們同學們也會有所啟迪。

五、作業自助餐(三選二完成)。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法布爾的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發,寫成一段話。

3、法布爾的《昆蟲記》,辦一個主題展覽。

板書設計:

裝滿昆蟲的衣袋

着迷

迷戀

濃厚興趣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敍文,主要敍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兩件事。兒時的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並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裏,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課文並沒有寫法布爾是怎麼成為一名昆蟲學家的,而是記敍了他小時候對小蟲子非常着迷的兩件事。這是課文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着迷。

3、學會蒐集資料,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構想

讀着《裝滿昆蟲的口袋》,一個迷戀昆蟲的孩子躍然紙上。為了捉到紡織娘,他鍥而不捨地尋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鴨子,他卻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憑着這種濃厚的興趣,他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昆蟲學家。讀着讀着,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被這個孩子所吸引。

在閲讀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時,我們驚奇地看到,法布爾用流暢的語言、生動的描述、詼諧的語調,把一個個昆蟲寫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讓我們情不自禁、興趣盎然地隨着他漫遊於昆蟲的王國。

在讀法布爾的傳記時,我們看到了許多令人感動的細節。不論是在童年還是在後來的日子中,他始終是那麼迷戀昆蟲。

讀完這一切,我們真的想説:興趣的確是最好的老師呀!

在教學時,我努力想把一個真實的法布爾全面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在本課,我引導學生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但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根據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

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下二點:其一,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激活學生的讀書需求,使師、生、文本之間進行和諧的對話。其二,充分利用學生課前蒐集的資料,把法布爾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多層面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有小時候觀察昆蟲的痴迷,也有以後一如既往對昆蟲的迷戀;既驚歎於他對科學的執著,也欽佩他優美的文筆、流暢的語言。學生學完後,腦海中留下的,除了對課文的全面感知,還有對法布爾的深深欽佩。

教學重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澱和自身的閲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並蒐集相關資料。

四、教學流程

(一)、交流資料,,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聽一段錄音:《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螳螂捕食蝗蟲

2、聽了這個片斷,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這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

3、你們對法布爾有什麼瞭解嗎?

(學生課前已蒐集了很多關於法布爾的資料,對法布爾的事蹟有了大致瞭解。)

4、你是通過什麼方法蒐集到資料的?

(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了解資料的獲得有多種方法:到圖書館查閲。上網查詢等等。)

5、為什麼法布爾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呢?相信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明白。。

出示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指名讀、齊讀課題

(通過《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法布爾富有詩意的語言和他敏鋭的觀察力。當學生互相交流了蒐集到的關於法布爾的資料後,對法布爾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增強了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課文讀通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後學生進行評議,評議重點是生字字音是否讀準

3、教師出示重點詞卡檢查:濃厚、訓斥、迷戀、怒氣沖天。

(本環節設計是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通過自學、學生之間的評議及教師的指導,幫助學生掃除生字障礙)

(三)、整體感知,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對小時候的法布爾有哪些瞭解?誰能用最簡單的話説一説。

2、通過剛才的讀書,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瞭解,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法布爾會有更多的認識。

(學生在初讀課文之後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瞭解,對課文大致內容有了整體感知)

(四)、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自由讀2、3段。

你們對法布爾有哪些瞭解?

説明:依據學生當時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的需要,教師結合重點做相機的調控。師生共讀、共議。交流的重點內容及過程如下:

生:我覺得法布爾觀察昆蟲很着迷。我是從“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不由得着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這句話看出來的,他為了觀察昆蟲,居然連回家都忘了。

生:我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裏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於找了這位‘歌唱家’。”這一句感受到法布爾很執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我從“終於”這個詞感受到他找到這隻紡織娘是很不容易的。

師:你們想想,為了找到這隻紡織娘,法布爾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麼克服的?

生:草叢裏的小蟲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癢,但為了不驚動紡織娘,他忍着一動不動。

生:他發現紡織娘了,猛地往前一撲,可紡織娘一下蹦走了,法布爾膝蓋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爾發現了這隻紡織娘,連續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叢中,觀察着它,常常連晚飯都忘了吃。

師:你們的描述讓老師好像看到了當時的情景,法布爾捉住這隻紡織娘的確是不容易呀。你們能把這種很不容易的感覺讀出來嗎?

學生練讀2、3段(從學生讀書的語氣中可以聽出他們對“三天前”“終於”這些重點詞都有了較深的感悟。)

師:看你們讀得這麼投入,老師也想和你們一塊兒讀了,行嗎?(學生很高興)

師讀第二段,加上錄音(呼喊的聲音):法布爾!法布爾!法布爾!

生讀法布爾的話“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住了那隻會唱歌的蟲子!”

師:這隻蟲子真可愛!三天前,你就告訴媽媽,花叢裏經常傳來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原來是它呀!你是怎麼找到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叢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師:看來,找到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難怪你這麼高興呢!

生練讀法布爾的話。(學生一個個興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動作,好像真的捏着那隻好不容易捉來的紡織娘。)

(教師積極創設對話情境,入情入境地與學生對話,激發起學生對話的慾望與熱情,在對話中學生自然地走進文本,與法布爾共同感受捉紡織娘的辛苦,捉住紡織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現的是師、生、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美麗場景。)

學生練讀2、3段

齊讀2、3段

師:法布爾就是這樣,對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出示第一段齊讀第一段

(採用變序設計,立體解讀文本,第一段並不需過多地講解,只是當學生通過這件事更深地瞭解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後,再讀第一段,實際上就是把學生零散的印象進行了歸納,但一切又盡在不言中。)

2、法布爾的故事可多啦!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4、5、6段,可以默讀,可以小聲讀,也可以大聲讀,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句子,寫上批註,並多讀幾遍。

學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並説説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據學生髮言,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師相機指導:看看書上的插圖,想一想,法布爾趴在岸上,都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裏,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師(相機互動交流)我覺得這一句有些問題,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小小的甲蟲。”因為我覺得小甲蟲怎麼能比作珍珠呢?

(引導學生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相機指導讀好這一句。)

(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裏裝着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着鴨子回家了。

法布爾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家人的訓斥並沒有削弱他對昆蟲的迷戀,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麼神祕,那麼美好。(引入第一段)

齊讀第一段話。

(在對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後,再次回到第一段,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法布爾對大自然有着濃厚的興趣,並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着總起的作用)

爸爸的訓斥削弱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嗎?

自讀最後一段。

大家預習時蒐集了很多法布爾的有關資料,資料中有許多關於法布爾迷戀昆蟲的事例,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交流法布爾迷戀昆蟲的有關資料。

師補充資料:法布爾受到國王接見時竟覺得國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蟲。

法布爾研究昆蟲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讀、齊讀第一句話。

(這部分語言比較簡潔概括,為學生自己創生語言提供了較大空間。教學中,通過資料的交流,使學生對“迷戀”這個詞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這種興趣,把法布爾引進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甚至瞭解昆蟲的內心世界。

聽一段《昆蟲記》的錄音——花金龜的內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筆給人們呈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展現出了昆蟲世界的奇妙。

師:(配樂)法布爾的一生,是為昆蟲的一生,他一生為蟲子寫出了十卷大部頭的書,這些寫蟲子的書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了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在讀書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轟動,這不能不被稱為奇蹟中的奇蹟。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結晶,是辛勤勞動的結果,是仔細觀察的收穫,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於總結的果實啊!

齊讀最後一段

(在音樂聲中,教師充滿詩意的小結、飽含深情的話語使學生沉浸在一種美好的情境中,這一環節,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學習情感體驗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昇華

1、再讀課題,文章為什麼要取這個題目?

2、如果要你為法布爾設計一個雕像,你準備怎樣設計?

(教學首尾呼應,形成情感體驗的“磁場”,使學生的情感受到薰陶和感染。)

3、出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件事情產生了興趣,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得那麼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自己。”

齊讀

這是法布爾的精心獨白,相信對我們同學們也會有所啟迪。

(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去生髮,去拓展,去創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學生受到法布爾細緻觀察、嚴謹治學的精神的薰陶和感染)

4、作業:讀法布爾的《昆蟲記》,辦一個主題展覽

(在教學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學生學習課文的渠道,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運用語言,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課文,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對大自然的熱愛。

3、引導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明白無論做什麼事,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教學重難點

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領悟無論做什麼事,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一定會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法布爾的資料,感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2、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和大家一起認識了一位用口袋來裝昆蟲的怪人,他是誰?生:法布爾。

出示:法布爾是 。(口頭填空)

2、根據回答,相機板書: 着迷

你能從文中為它找出兩個近義詞嗎?(交流:迷戀、痴迷……)

3、瞧,這就是法布爾!你覺得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知道這鼓起的口袋裏裝的是什麼呀?

4、過渡:法布爾是個了不起的科學家,要想對他了解更多,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童年,走進他那與眾不同的童年生活,體會他那份對昆蟲的痴迷。)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第15課《裝滿昆蟲的衣袋》。(板書課題,齊讀。)

二、細讀課文:

1、課文通過哪幾件事寫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痴迷的?

自讀要求(2—10自然段)。(幻燈片2)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劃出你感覺到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的句子。

2、學生自讀批註,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3、討論交流,(投影出示相關語句)

過渡:讀了課文,我們知道法布爾花了三天的時間才捉到一隻紡織娘,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紡織娘?

(a)找紡織娘(板書:捉紡織娘)

① a 、(幻燈片3)“媽媽一看,兒子的手中拿着一隻全身翠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出示紡織娘圖(體會紡織娘的可愛,指導朗讀,讀出對它的喜愛)

b、“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她,花叢裏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於找到了這位“歌唱家”。(三天前就注意到了,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着迷,為了一隻紡織娘,在花園裏整整守了三天。(從“終於”一詞可以看出什麼?)

c、朗讀(重點結合插圖和“三天前”“終於”指導朗讀,體會小法布爾的興奮、激動!)

②對昆蟲有濃厚的興趣(板書:捉甲蟲)

有一天,法布爾捉到一隻比櫻桃還要小,顏色比藍天還要藍的甲蟲,他高興極了。這是一隻怎樣的甲蟲?

出示:(幻燈片8)

a、“一隻閃爍着金屬光澤的小甲蟲他們眼前掠過!嗬!真漂亮!他邊叫邊用小手撲過去,敏捷地捉住了它,這隻甲蟲比櫻桃還要小,顏色比藍天還要藍。”(從外形描寫中體會小甲蟲的可愛,從而體會法布爾對它的喜愛。從捉蟲的動作中體會法布爾已很有經驗,結合體會指導朗讀。)

b、(幻燈片10)“他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裏,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後再好好欣賞。”

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麼?(從“放進”“包上”“裝進”這些詞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傾注了全部的情感。)

拓展訓練:“他把這個小寶貝( )地放進蝸牛殼裏,( )地包上樹葉,( )地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後再好好欣賞。”

c、捉甲蟲被責罵依然痴心不改

1、這一天,法布爾還撿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他的心裏一定很高興!(板書:撿貝殼、石子)可他剛一到家,就遭到父親的責罵。

出示(幻燈片16):你這可惡的小傻瓜!”法布爾一回到家,爸爸就怒氣衝衝地責罵他:“我叫你去放鴨子,你倒好,只顧自己玩,撿這些沒用的玩意兒!快給我扔了。

“沒用的玩意兒”指什麼?

2、出示(幻燈片18):母親責備

抓住父親“怒氣衝衝、可惡、小傻瓜、揀這些沒用的小玩意兒”;母親“厲聲責備、撐破褲兜、中毒”等詞句進行品讀,從而感悟、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歡之情。

過渡:面對父母的責罵,法布爾的心情怎樣?他又是怎麼做的?

3、出示(幻燈片19):“法布爾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願地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了垃圾堆。”

指名讀,你讀懂了什麼?

能否把“放”換成“扔”“丟”?為什麼?

(抓住“難過極了”“刷刷地”“很不情願”“放”等詞,指導朗讀,體會法布爾的不捨與無奈! 十分喜愛昆蟲。

4、如果你做一件事遭到父母的責罵和阻擋,你會繼續做下去嗎?

指名説。法布爾呢?讀第十自然段。(幻燈片21)讀出對昆蟲的喜愛。

三、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1、師:是啊,在法布爾心中,這些小蟲子就是他的小寶貝。他整天沉浸在昆蟲世界裏。雖遭父母責罵,依然痴迷於昆蟲。此時此刻,法布爾對昆蟲已不僅僅是着迷,而是越來越迷戀,越來越痴迷!(板書“着迷”“迷戀”“痴迷”)

2、法布爾高高鼓起的衣袋裏裝滿了昆蟲,僅僅是裝滿了昆蟲嗎?你們能不能用這樣一句話來説一説?

出示(幻燈片22):“法布爾高高鼓起的衣袋裏,塞滿了許許多的昆蟲,還塞滿了( )”

(無奈的眼淚,對昆蟲的喜愛之情,對昆蟲世界的好奇,當昆蟲學家的願望,童年的快樂……)

3、過渡(幻燈片23):法布爾就是這樣一生痴迷於昆蟲的研究,他專心地觀察、探究昆蟲,常常忘了周圍的世界。父母的責罵也絲毫不能阻止他對昆蟲的迷戀。憑着這種痴迷的、鍥而不捨的精神,他走進了科的殿堂,成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響的昆蟲學家,完成了不朽的鉅著《昆蟲記》。後人為了紀念法布爾,在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兩個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裏面塞滿了許許多多昆蟲。課文學到這兒,你有什麼話想説嗎?

4、再次投影示法布爾圖,同時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爾鼓鼓的衣袋,我彷彿看到他 。

5、文中多次提出“把衣袋塞的鼓鼓的”你認為為什麼要這樣寫?

6、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有衣袋,它是用來裝錢裝物的,法布爾竟然用它來裝滿了昆蟲,由此可見,法布爾對昆蟲是多麼喜歡啊!用“裝滿昆蟲的衣袋”為題,充分表現了法布爾對昆蟲的着迷程度。)

7、學了這篇課文,你從法布爾身上懂得了什麼?學到了什麼?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板書: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8、師總結:只要你們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我相信你們終有一天也會登上科學的高峯。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昆蟲的知識,更多科學家的故事,那麼就請你們走進我們的閲覽室,那裏有你們取之不盡的精神食糧。

四、遷移訓練:

1、其實,只要你用心觀察,昆蟲是很可愛的,它們的外形就很有特點。找出課文中描寫昆蟲的句子,讀一讀。

2、老師學了這篇課文後,也情不自禁地寫了幾句,想看看嗎?

投影(幻燈片24):像指揮棒一樣靈活的觸角,

像鮮花一樣斑斕的翅膀,

像晨曦一樣輕盈的體態。

你翩翩飛舞着,

美麗了人們的視線……

能看得出寫的是什麼嗎?(幻燈片25、26)

3、課外,我們也觀察了昆蟲,也想來寫幾句嗎?

用幾句話描寫一種昆蟲的外形。

4、交流。

五、課後作業:(幻燈片27)

1、你喜歡昆蟲嗎?利用課餘時間繼續觀察昆蟲的活動,寫一篇觀察日記

2、推薦閲讀《昆蟲記》或《昆蟲物語》。

板書:

裝滿昆蟲的衣袋

着迷

迷戀 捉紡織娘 捉甲蟲 目標專一

痴迷 撿貝殼 、石子 持之以恆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如:痴迷、鳥棲蟲居、鼓鼓囊囊等。

3、瞭解課文內容,從法布爾喜歡昆蟲的兩件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4、瞭解本文的命題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之情。

難點:從小養成熱愛科學、熱愛自然的志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基礎性目標:

1、練習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課文講述的兩件事。

提高性目標:

3、能提出自己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把你們的手放進你們的口袋,説一説你們的.口袋裏放了些什麼。

2、可有一位偉大科學家,他小時候,在衣袋裏裝滿了昆蟲。他是誰?(板書:法布爾)

3、你們瞭解他嗎?向大家介紹介紹。

4、齊讀課題,讀了課題後,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二、自讀課文,出示自學要求:

1、讀預習時畫出的生字詞3遍,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

2、大聲地自由讀課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語句讀得不夠熟練,就多讀幾遍,直到讀流利為止。

3、把自己沒讀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四、交流自學情況。

1、 檢查生字詞的朗讀與書寫。

法布爾 聖·萊昂

小溪縱橫 花草眾生 鳥棲蟲居

紡織娘 蠕蟲 蝸牛

鼓鼓囊囊 滿載而歸 甜滋滋

着急 厲聲 怒氣衝衝

着迷 迷戀 痴迷

2、指名分讀課文(有些重點段落齊讀),結合朗讀理解部分詞語。

3、請同學讀自己讀得不流利的段落。

4、把自己讀得很好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五、再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出示自學要求:

1、再次朗讀課文。讀後思考:法布爾是個怎樣的人?你知道法布爾為什麼要把衣袋裏裝滿昆蟲嗎?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説明嗎?

2、 文中一共講了幾件事?分別是哪些自然段?

六、反饋交流:

1、 出示重點句子:

法布爾從小就對蟲子非常着迷。

可是父母的責罵絲毫沒能阻止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正是對昆蟲的痴迷,把法布爾引進了科學的殿堂。

(引導學生抓住“着迷”、“迷戀”、“痴迷”,説一説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2、你從課文中哪些自然段中能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呢?

(學生默讀課文)

3、討論:文中通過哪兩件事來具體介紹法布爾小時候很喜歡昆蟲的?

▲ 抓紡織娘

▲ 抓小甲蟲。

4、理清課文條理:

法布爾小時候很喜歡昆蟲(2-10)

法布爾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小時候的生活環境(1)

法布爾憑藉對昆蟲的着迷,進入了科學的殿堂。(11)

一(1)二(2-10)三(11)

七、質疑問難:

如果是詞語方面的,當堂解決;如果是課文內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導學生課後讀課文或查找資料,試着解決。

作業設計:

a類:

1、 朗讀課文3遍。

2、抄寫文中優美詞語3遍,注意積累。

b類:

1、 帶着問題讀課文或查找有關資料(法布爾、《昆蟲記》等)。

2、 閲讀《昆蟲記》摘抄優美段落。

板書:

15 裝滿昆蟲的衣袋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5

預設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在閲讀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領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鍥而不捨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3、學習描寫昆蟲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與周圍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1、有關昆蟲的謎語。

2、法布爾圖象的投影片。

3、描寫蝴蝶的一首短詩。

課程實施過程:

課前遊戲:

猜幾個關於昆蟲的謎語。

一、導入新課:

1、剛才的遊戲中,我發現我們班的同學對昆蟲的瞭解還真不少!在上一堂課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來自法國的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他就是——法布爾。

2、(投影示法布爾圖)

瞧,這就是法布爾!你覺得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第15課《裝滿昆蟲的衣袋》。

(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

1、打開課本,從課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寫到了法布爾的衣袋?

知道這鼓鼓的衣袋裏放着的是什麼嗎?

從這兒你知道了什麼?(相機板書:着迷迷戀痴迷)

2、法布爾是一個痴迷於昆蟲的人,寫人離不開寫事,默讀全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幾件事反映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

(1)法布爾終於找到了"歌唱家"紡織娘;

(2)法布爾放鴨子後經常去觀察昆蟲,雖遭父母責罵,依然痴迷於昆蟲。

3、小組學習:

投影學習要求:

a、自由讀2-10自然段,劃出讓你感覺到法布爾對昆蟲痴迷的句子;

b、把你劃出的句子讀給組內同學聽,並説説你劃出它的理由,聽一聽別人對你的朗讀評價;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體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沒用的玩意兒”指什麼?為什麼加引號?

5、過渡:法布爾就是這樣一生痴迷於昆蟲的研究,他專心地觀察、探究昆蟲,常常忘了周圍的世界.父母的責罵也絲毫不能阻止他對昆蟲的迷戀.憑着這種痴迷的、契而不捨的精神,他走進了科的殿堂,成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響的昆蟲學家!

齊讀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爾圖,同時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爾鼓鼓的衣袋,我彷彿看到他。

現在請你想想課文為什麼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題?

7、你從法布爾身上懂得了什麼?學到了什麼?

四、遷移訓練:

1、其實,只要你用心觀察,昆蟲是很可愛的,它們的外形就很有特點。

找出課文中描寫昆蟲的句子,讀一讀。

2、老師學了這篇課文後,也情不自禁地寫了幾句,想看看嗎?

投影:像指揮棒一樣靈活的觸角,

像鮮花一樣斑斕的翅膀,

像晨曦一樣輕盈的體態。

你翩翩飛舞着,

美麗了人們的視線……

能看得出寫的是什麼嗎?

3、課外,我們也觀察了昆蟲,也想來寫幾句嗎?

用一段話描寫一種昆蟲的外形。

4、交流。

五、課後作業:

1、繼續觀察昆蟲的生活,完成一篇觀察日記。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昆蟲記》讀一讀。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內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認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學習“法布爾精神”。

4、學習課文通過“細節描寫”和“動作描寫”表現法布爾對昆蟲痴迷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他一生與昆蟲為伴,達爾文稱他是“無與倫比的觀察者”,人們還稱他是“以生命謳歌昆蟲的詩人”。你們猜猜他是誰?

指名回答,課件出示法布爾的雕像。

你們對法布爾有哪些瞭解呢?

指名説説。根據學生的介紹相機補充。

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和傑出的文學家童年的一些趣事。誰來吧課題讀一讀。

讀着這個課題你聯想到了什麼?

1、法布爾非常昆蟲。

2、鼓鼓囊囊。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認讀生字詞。

昆蟲小溪縱橫紡織娘觀察責罵中毒 垃圾殿堂

閃爍光澤鳥棲蟲居可惡痴迷鼓鼓囊囊

相機指導讀音:縱、棲

相機理解詞語:小溪縱橫、紡織娘、鳥棲蟲居、可惡、痴迷

2、分小節朗讀課文。共11小節。學生評價,相機指導。

3、放聲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小法布爾哪兩件事來突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的?試着給課文分段。

兩件事,一是捉紡織娘的事,二是放鴨時捉昆蟲遭到父母責罵的事。

兩種分法,一是三段,一是四段。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小節。

默讀課文的第一小節。

讀了這些小節,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1、法布爾出生於1823年,距今將近二百年。

2、法布爾是法國人,出生於一個叫聖萊昂的小村子裏。

3、法布爾所生活的村子環境優美,“鳥棲蟲居”,這對於他的影響很大。

4、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非常着迷。

重點理解第三點。有感情地朗讀。“誰能用你的朗讀把這個優美的村子展示出來?”

小結:正是因為與鳥啼蟲鳴為伴,所以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着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8zqjm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