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北京版《枴杖》教學設計

北京版《枴杖》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京版《枴杖》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京版《枴杖》教學設計

北京版《枴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學會9個生字及新詞,認讀7個字。(便為多音字)能聯繫上下文體會句子的意思。能按順序説説圍繞枴杖都發生了什麼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提示寫一段話。體會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

教學重點:按順序説説圍繞枴杖發生了哪些事情。

教學難點:能結合上下文體會“我”的感受。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9個生字及新詞,認讀6個字(其中1個為多音字)。初讀課文,引導學生找到描寫表示時間的語句,理清課文的思路。能按照順序説一説圍繞枴杖發上了哪些事情。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在生活中你在哪裏見過哪些人拄枴杖的人,你覺得他們需要哪些幫助?

今天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個拄枴杖的人,咱們一起走進課文,看一看發生了什麼故事。

二、 新授

1.學習生字

輕讀課文,讀準字音。

正音:出示選擇正確讀音練習題

浹(jia xia ) 尬 (ga ga ) 便 (pian pian)

再讀書後田格里面的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説一説使用什麼方法記住的生字)

説一説每一個生字的部首(重點指導獨體字的部首確定方法)

畫出生字組成的詞,在小組裏讀詞語。

説一説自己知道的詞語的意思(使學生掌握一些理解詞語的方法:連字義、聯繫上下文等)

把不理解意思的詞語畫下來(運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農曆五月初五日。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殺,後人把這天作為紀念他的節日。

汗流浹背:汗水濕透了背上的衣服。浹:透、遍及。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神色、態度不自然。

大肚便便:肚子很大,很肥胖。便便:形容肥胖的樣子。

疑憾:心理不明白,困惑。

不悦:不高興;不愉快。

乾脆:直截了當;爽快。索性。

讀認讀詞語

觀察生字的佔格特點,認真練習書寫生字。重點字的寫法:(學生討論後指導)

“浹 ” 字的右半部分的最後一筆寫“大撇”“捺”。

“搜 ”字的右半部分要先寫臼,然後寫豎,最後寫又。

點評學生的書寫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

(1)默讀課文,標註自然段

一邊默讀一邊思考,文章寫了發生在哪裏的事,事情的主人公是誰?在書上進行畫批。

請同學回答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車上

快速瀏覽課文,看一看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車上發生的事情。

利用 給文章分段,(1)(2——8)(9)教師巡視進行訂正

回顧分段的方法

(2)再讀課文2——8段,一邊讀一邊在書上畫一畫有些哪些表示時間順序的語句。

訂正並板書

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先後順序把這件事情寫清楚的。

讀2、3自然段試着用幾個詞説一説“小姑娘、我”都做了什麼?(可以在書上畫一畫有用的詞語)

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時間我小姑娘

剛上車

再啟動

車到站

請同學把這些詞語進行串聯,就是段意。

引導學生看板書,使學生感受到事情是圍繞枴杖發生的。

能夠引導學生結合表格內容説一説有哪些事情。

3.再讀過文章後你有哪些內容不理解,把他畫下來,旁邊畫上問號。

請同學説一説自己的問題,教師進行點評。

三、 鞏固

朗讀課文

佈置作業

1、寫生字

2、形近字組詞

3、朗讀課文

課後反思:請同學自己找認讀生字的形近字,用熟字學新字,對舊知識進行了複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能聯繫上下文體會句子的意思。能按順序説説圍繞枴杖都發生了什麼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提示寫一段話。體會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

教學重點:按順序説説圍繞枴杖發生了哪些事情。

教學難點:能結合上下文體會“我”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讀課題:《枴杖》你想到什麼?

2、這是一篇敍事的文章,圍繞枴杖發生了哪些事情呢?自己再讀讀課文。

二、新授

(一)、以枴杖為線索

1、文中執枴杖的人是怎樣的人?——健康的人 板書 我

2、“我”拿枴杖的變化:拿——拄——提

3、就是由於這一“拄”引出了乘車的過程中,“我”受到一位充滿愛心的小姑娘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圍繞枴杖發生了哪些事情呢?自己讀文説一説?

內容上,講的是“我” 為丈夫買了一根枴杖,為了放鬆自己的手腳,無意間拄着枴杖行走,被一位小姑娘當做“腳不方便的人”,一路上受到關照的感人故事。

(二)、以小姑娘為線索

1、自讀課文畫出描寫小姑娘的句子。可以寫一些簡單的批註。

第二段(讓座)

第四段(扶住)

第五段(照顧)

第七段(攙扶)

2、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小姑娘呢?從那感受到的?讀中體會小姑娘的善良,富有愛心。

(三)、我的心理變化

1.小姑娘第一次讓座,看到她尷尬的表情,我的感受?——從書中找到答案——疑惑

指導朗讀:我婉言謝絕了她的好意,她微笑的臉上露出淡淡的尷尬。

2.小姑娘第二次讓座,看到她驚恐的表情,我的感受?——恍然大悟

對比讀:

“小心!”她一臉驚恐地叫出聲來。(讀出擔心、關心)

“小心!”她叫出聲來。

3.小姑娘隨時照顧我,我的感受?——不安

我的感受不同:第一次疑惑不解。到底疑惑什麼?

第二次恍然大悟。悟到了什麼?明白了什麼?

三悟: 悟到了小姑娘的用意——當做“腳不方便的人”,加以照顧。

悟到小姑娘的善良,有愛心。

悟到了我對小姑娘造成了誤解,自己內疚、不安。

4、當你悟到這些時,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1.)出示句子——汽車到站了,我拄着枴杖“一拐一拐”地走出車門。

為什麼“一拐一拐”?

保護小姑娘的愛心。飽含着一種愛。

2.)出示句子——車子來了,我把枴杖提得高高的,快速上了車。

“我”這些表現想告訴大傢什麼?

填空:我“一拐一拐”走出,是因為( )

因為( )所以我“把枴杖提得高高的”。

三、拓展練筆:

這篇課文講的是( )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小姑娘( ),以及我( )。

板書設計:

枴杖

小姑娘 我

讓座 疑惑

扶住 恍然大悟

照顧 不安

攙扶 被愛感動

關愛之情

課後反思:利用填空啟發學生進行聯想,降低了難度。但是學生的想象面不寬,想象的內容十分單一。

北京版《枴杖》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枴杖》是京版實驗教材第9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屬於敍事性文章,全文以枴杖為線索,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講述了“我”帶着為丈夫買的枴杖乘車,一位小姑娘以為“我”是腿腳不便的人給“我”讓座並一路照顧“我”,“我”為了不傷害小姑娘的愛心提前三站下車並在再次上車時高舉枴杖的故事。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讀後引人深思。文章把“讓座”這個老舊的題材寫得很有新意:1、誤會連生,一波三折。2、幾處出人意料3、立意新:不是旨在讚揚小姑娘,更是表現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

學情分析:

剛剛升入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初步的閲讀能力,積累了一些閲讀方法,能初步把握主要內容、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情感。學生有讓座的生活經歷也有幫助他人的意識。在第一課時學生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理清了層次結構,感知到了小姑娘的樂於助人,但對“我”的做法和感受缺乏理解。

教學目標:

1、在體會小姑娘表現的基礎上理解“我”的表現,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

2、體會文章是怎樣把老題材寫出新意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我”的做法和感受,體會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

教學方法:

本課時的教學以學生的學習經驗讀書感受為基礎,以語言為立足點,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體驗作者的情感;在討論啟發中體會文章寫作特點。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憶對小姑娘的印象歸納小姑娘對“我”的幫助。

1、回憶課文主要寫了幾個人物?小姑娘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瀏覽課文,説一説小姑娘是怎樣幫助“我”的。(要求以情況、做法為要素進行表述)

設計意圖:初讀後學生對小姑娘特點的把握並不難,本環節設計目的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學生初讀認知的基礎上,整體回顧課文,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條理清晰的表達能力,同時為下一個環節做好鋪墊。

二、理解“我”的做法和感受體會互相關愛之情。

過渡:把學生的視角轉向“我”:小姑娘純真善良、熱心真誠令人稱讚,可課文僅僅是在寫小姑娘嗎?

(一)“我”是怎樣為小姑娘考慮的?畫出相關語句。

(二)理解“我”的做法體會“我”為小姑娘着想之心

過渡:“我”直接向小姑娘説明自己是健康的人豈不是更為她着想嗎?

1、默讀課文,聯繫小姑娘的做法和我的表現,思考:“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2、彙報交流順學而導。

導學。

第一步:在什麼情況下“我”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我”明白自己在享受特殊照顧後做出的決定)

第二步:抓住“恍然大悟”,聯繫小姑娘的表現,想象“恍然大悟”的內容。

“恍然大悟”是什麼意思?“我”突然明白了什麼?

意圖:引導學生結合小姑娘的表現:站在文中“我”的角度進行想象,體會“我”的感受。

出示。

結合小姑娘的表情理解:由於“我”製造誤會還“婉言謝絕”辜負小姑娘的好意,造成了小姑娘“尷尬”的自責心理。

結合小姑娘的語言動作並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小姑娘的好意被拒絕,卻還是對我發自內心的真誠幫助---所以我感動。

第三步:創設情境回扣釋疑。

換位思考走進“我”的內心。對話:這位手拿枴杖的阿姨,您明白了小姑娘把您當成了“腿腳不便”的人來熱心照顧。您為什麼不直接向她説明,反而作出了提前下車和下車裝瘸的舉動呢?

(預設:我怎麼會讓這個善良的小姑娘再次陷入尷尬呢。自己一個健康的人不能再享受這份特殊的關愛,還有三站才到達目的地,“我”一定要提前下車,為了把戲做足,保護小姑娘的愛心,“我”還要在下車時裝瘸。)

設計意圖:以上這幾個層次的學習採用了聯繫上下文、抓重點詞,換位思考揣摸人物內心的方法一步步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從初讀時對 “我”的想法的懵懂認識逐漸清晰,更好地體會“我”的情感,進一步感受“我”對小姑娘的關愛之心。

(三)感悟互相關愛之情。

1、出示:讀一讀:你從中感受到什麼?(“我”和小姑娘互相為對方着想的美好情感)

2、回顧第二部分,朗讀體會:師引讀“我”的表現。

當我拿着枴杖剛上汽車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我不明就裏,婉言拒絕她的好意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汽車再次啟動,我的身體前仰後合,本能地握住枴杖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我被小姑娘的真愛所感動,謊稱自己馬上要下車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我為了保護小姑娘的愛心,佯裝殘疾,拄着枴杖一拐一拐地下車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目送汽車遠去時,我……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我”為小姑娘考慮的角度抓住“我”的做法上鈎下聯,從探尋“我”做法的原因,回溯到“我”的心理活動----抓住“恍然大悟”—結合小姑娘的表現理解“我”的情感----回扣對做法的理解,感受互相關愛的一幕。使學生在老師適時引導中層層深入,從而感悟到“我”和小姑娘的互相關愛之情。

(四)理解“我”再次上車時的舉動體會“我”為他人着想之心。

1、結尾這樣寫:你怎樣認識“我”的表現?出示。

點撥一:“傷害”指什麼?

來自起初“我”的不領情;來自我的無意“喬裝”,使小姑娘幫助一個健康、不需要別人關照的人;來自讓出的座位被一個小夥子佔去……

點撥二:是什麼讓我於心不忍?我會想什麼?

(別人這樣關心我,我不該再傷到別人的心,我更要為別人着想)

理解“我”這樣做的目的:“我”想以這樣的舉動告訴大家:我是一個健康的人,是一個不需要特殊的照顧的人。

2、帶着理解再次朗讀結尾,體會“我”的愛心。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在感悟“我”與小姑娘互相關愛的美好的情感後,引導學生結合“我”再次上車之舉把認識提升到“我”對他人的關愛上。

三、讀寫結合,表達所想所感

(一)讀完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有許多感受。在生活中,面對來自他人對自己的.幫助,我們該有怎樣的思考呢,請結合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寫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設計意圖: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比自己相應付出的要多得多。這樣的練筆旨在使學生能結合對文本的體驗,對生活中問題進行思考,受到情感教育,同時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若有學生沒有內容可寫,可指導。

1、面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時你有什麼感受?

2、你該想什麼?怎麼做?

(三)發現個別問題及時指導。並選出有代表性的內容展示,集體評價,及時修改。落腳點在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特別是“該如何面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這一層面上。

設計意圖:使學生把從對文本的感悟中提高到對身邊人或事的思考,從中受到教育。

四、總結全文,體會寫法。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1、體會題目的作用。

課文明明寫讓座風波,以“枴杖”為題好在哪兒呢?

※事件是由枴杖引發的。

※給人以新鮮感,讀題目會使人產生一連串問題,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

2、體會課文的“老題材出新意”。

(1)我們的作文中一般寫“讓座”是為了表現助人為樂的人,本文有什麼不同?

不是讚揚讓座人的品質而是表達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之情。---目的不同

(2)課文為什麼吸引我們?(寫了許多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內容)

※一般給腿腳不便的人讓座,課文中被照顧的“我”卻是個正常人。

※給“我”讓座“我”不但沒坐反而提前下車還下車裝瘸,並且再次上車時把枴杖提得高高。

設計意圖:在討論交流中使學生關注課文的寫作寫作目的和選材,為學生的習作提供借鑑。

3、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4、結束語。

一根枴杖引發的讓座風波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也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思考:愛人者,人恆愛之。因為有愛,所以感恩,因為感恩,所以有愛。課文的寫作方法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需要我們在今後的習作中慢慢揣摩。願同學們能用心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用筆寫下人間的真情。

板書設計:

枴杖

小姑娘:讓座 照顧

互相關愛

我:提前下車 裝瘸

上車 高舉枴杖

北京版《枴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會14個生字及新詞,認讀5個字(其中2個為多音字)。

能力目標:

能夠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句子的方法,能按照順序説一説圍繞枴杖發上了哪些事情。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

能根據提示寫一段話。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課文思路,按照順序説一説圍繞枴杖發生了哪些事情。

教學難點:

能夠結合上下問題會“我”的感受。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14個生字及新詞,認讀5個字(其中2個為多音字)。能夠正確朗讀課文。能夠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習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重點:學習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難點:學習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生活中你在哪裏見過哪些人拄枴杖的人,你覺得他們需要哪些幫助?

今天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個拄枴杖的人,咱們一起走進課文,看一看發生了什麼故事。

二、初讀課文,掃清閲讀障礙。

1.生自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生字、詞結合課後生字表和字典認讀字音。

2.正音:出示選擇正確讀音練習題。

浹(jiáxiá)尬(gàga)便(piānpiǎn)

3.再讀書後田格里面的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説一説使用什麼方法記住的生字)

找出易錯的字形,指名彙報。

4.同組互相聽寫生字、詞語。

三、正確讀課文,理解文中詞語。(連字義、聯繫上下文、運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等)

汗流浹背:汗水濕透了背上的衣服。浹:透、遍及。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神色、態度不自然。

大肚便便:肚子很大,很肥胖。便便:形容肥胖的樣子。

疑憾:心理不明白,困惑。

不悦:不高興;不愉快。

乾脆:直截了當;爽快。索性。

四、初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

1.標註自然段,默讀課文。

2.一邊默讀一邊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在書上進行畫批。

3.快速瀏覽課文,看一看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車上發生的事情。

利用給文章分段,(1)(2——8)(9)教師巡視進行訂正

4.回顧分段的方法

五、朗讀課文,有哪些內容不理解,把他畫下來,旁邊畫上問號。(提出問題)

六、佈置作業。

1.寫生字。

2.形近字組詞。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課文思路,按照順序説一説圍繞枴杖發上了哪些事情。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按照順序説一説圍繞枴杖發生了哪些事情。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回顧課文分段的依據。

二、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讀課文2——8段,一邊讀一邊在書上畫一畫有些哪些表示時間順序的語句。

訂正並板書: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先後順序把這件事情寫清楚的。

2.引導學生認識“事情發展順序”,並按事情發展順序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概括段意的方法:

1.讀2、3自然段:試着用幾個詞説一説“小姑娘、我”都做了什麼?(可以在書上畫一畫有用的詞語)

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時間我小姑娘

剛上車

再啟動

車到站

2.指導概括段意的方法:把這些詞語進行串聯,就是段意。

3.引導學生看板書,使學生感受到事情是圍繞枴杖發生的。

能夠引導學生結合表格內容説一説有哪些事情。

4.試着概括其他段落的段意。

四、熟讀課文,帶着課後問題邊讀邊思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2m7oqd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