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秋水》教案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

《秋水》教案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一、初步瞭解莊子及《莊子》

二、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

三、當堂背誦,領會主旨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成語‘望洋興歎’導入

二、檢查預習作業--課件展示,有疑義的地方師生討論

(一)查閲資料,走近莊子,瞭解《莊子》

預設: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哲學家、文學家,他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一同被世人稱為“老莊”

《莊子》是莊子及其後學者所著,共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所著,外篇、雜篇是莊周門人所著。

(二)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排除閲讀障礙

涇(        )渚(         )殆(      )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及意義

1、涇流之大(助詞,介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在意義)  

2、兩  渚崖之間(助詞,的)  3、野語有之曰(代詞,這樣) 

4、我之謂也(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語)

5、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助詞,介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在意義)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1、順流而東行(連詞,表順承)  2、東面而視(連詞,表順承)  

3、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連詞,表並列)

(五)、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語的古今意義

1、秋水時至(古義:洪水 今義:水)   2、百川灌河(古義:黃河 今義:河流)  3、不辯牛馬(古義: 同“辨”,辨別  今義:爭辯,辯論)    4、於是焉(古義:在這  今義:連詞)   5、盡在己(古義:全   今義:完,盡頭)  6、至於北海(古義:到了   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7、不見水端(古義:盡頭   今義:端點)  8、旋其面目(古義:面孔    今義:相貌)  9、大方之家(古義:大道,修養高    今義:不吝嗇;自然,不拘束) 10、子之難窮也(古義:盡,走到盡頭 今義:窮困) 11、百川灌河(古義:河流 今義:山川) 12、仲尼之聞(古義:見聞,學識    今義:嗅)

(六)指出下列加橫線詞語的活用類型

1、順流而東行(名詞用作狀語,向東)      2、少仲尼之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少)      3、輕伯夷之義(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輕)   4、天下之美(形容詞用作名詞,盛美的東西)    5、秋水時至(名詞用作狀語,按時)       6、東面而視(名詞用作動詞,面向)

(七)將下列倒裝句寫成一般語序

 1、東面而視(   面東而視 )  2、望洋向若而歎曰(向若望洋而歎曰)   3、以為莫己若(以為莫若己)    4、我之謂也 (謂我也) 

三、讀、背(讀音、句讀、語速、語調、語氣)

1、自讀課文,根據句意劃分句讀,有疑點地方提出,師生討論

預設: (1)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2)望洋向若/而歎曰    

     (3)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  (4)今/我睹/子之難窮也      

      (5)吾/非至於/子之門

2、聽朗讀錄音,對照檢查自己劃分的句讀。

3、個別同學朗讀,其餘同學聽評。

4、分角色朗讀,其餘同學聽評,強調人物感情。

5、分組讀,其餘組同學關上書,聽背。

6、再個別同學讀,其餘同學關上書,聽背。

7、聽範讀錄音,背誦。

8、全班背誦。

四、自譯課文,有疑點的地方提出,師生討論解決。

預設:1、於是焉--在這個時候

      2、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認為天下的盛美東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

      3、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我將永遠被那些有修養的人恥笑

五、思考、討論,完成課堂練習

1、寫黃河雄壯的句子:“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寫黃河河面開闊的句子:“涇流之大,兩    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2、河伯驕傲的原因是:“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    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3、“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在結構上起的作用:過渡作用(承上啟下),緊承上文的黃河,緊接下文的北海。

4、北海的“不見水端”與黃河的“不辯牛馬”形成對比, 突出 大海的無邊無際。

5、河伯“望洋向若而歎”與前文的“欣然自喜”形成對比,突出河伯認識到了自身的渺小。

6、找出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説出它的本義與比喻義。

預設:望洋興歎

   本義:仰首慨歎      比喻義:比喻要做一件事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貽笑大方

     本義:被得大道(有修養)的人恥笑      比喻義:比喻讓內行笑話。

7、本寓言可分為兩層,請寫出各層意思

預設:1、|寫黃河的壯闊與河伯的驕傲自滿。

      2、河伯見到大海後自歎弗如。

8、你認為讓何伯的認識發生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預設:A、他看到了北海的壯闊。

      B、善於將黃河與北海作比較,將自己與海神作比較,在比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C、具有勇於自我批評的精神。

9、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預設:

   河神河伯因黃河的雄狀與開闊,盲目自大,驕傲自滿,見到北海後,方知自己的渺小,從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評。

10、你認為本文的寓意是什麼?

預設:

  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説明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對的,告誡人們不能囿於聞見而驕傲自大。

11、你從這則寓言懂得了什麼道理?結合課文內容談談。

預設:

     1、《秋水》這則寓言讓我懂得了,驕傲自滿會束縛我們前進的步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河伯就是順流而東行,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北海,才感到自己的不足,由衷的感歎自己的渺小。

     2、《秋水》這則寓言讓我懂得了,在既定的環境中,人的認識是非常有限的,就如何伯,他面對黃河,覺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這裏,,見到大海後,才由衷的自歎不如,這就告訴我們,要不斷地超越自己,才會有所發展。

     3、《秋水》這則寓言讓我懂得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因為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只有不斷探索,才能攀登高峯。

    4、《秋水》這則寓言讓我懂得了,人只有勇於承認錯誤,深刻反思,才能不斷進步,河伯見到大海後,為自己的狂妄自大而深感羞愧,“知恥近乎勇”其及時反思的態度讓人佩服。

                       百川灌河不辯牛馬--黃河壯闊

              第一層                                  驕傲自滿

                       天下之美為盡在己--河伯自喜

附板書:秋水           不見水端--大海遼闊

              第二層                                    自歎不如

                     果長見笑於大方之家--望洋興歎

課後反思或意見

                                                                             

                                                                             

                                                                             

                                                                               

                                                                             

                                                                            

                                                                              

                                                                               

                                                                                 

                                                                               

                                                                                 

 

鄒愛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ovnp0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