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力的教案8篇

力的教案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力的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力的教案8篇

力的教案 篇1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交互式動畫

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上一節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麼,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參照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的第一步,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着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並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本知識點的教學可使用交互式動畫輔助教學.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儀將交互式動畫投影到屏幕上,找幾名學生親自拖動鼠標,改變兩個力的夾角,觀察它們的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與分力的夾角如何變化?

最後教師在學生觀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兩個力互成角度時,它們的合力小於這兩個力之和,大於這兩個力之差;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 時,合力就等於兩個力之和.當兩個力的夾角增大到 時,合力就等於兩個力之差.因此可以説,我們在上節所學的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這裏所學知識的特殊情況.

(三)總結

教師可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則等.

力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合力,什麼是二力的合成。

2、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力的大小,並會判斷方向。

二、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

通過觀察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的實驗使學生明確實驗中應觀察什麼現象,並由此分析出這些現象説明什麼問題。進而認識到觀察物理現象應首先明確觀察目的,並根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什麼,觀察的各現象之間有什麼關係,這些現象是如何説明所要觀察的問題的。

2、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確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及其中一個力,求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提水”和“推木箱”兩個實例説明兩個力產生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問題。接着研究兩個力沿同一直線作用在物體上這種最簡單情況下求合力的問題。通過 “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兩個演示實驗,得出結論。最後聯繫實際,應用知識分析兩個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建議

教學中要注意從合力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分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來使學生認識合力。然後説明二力的合成就是求兩個力的合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合力的概念,還可以再補充其他的事例,例如,兩個人拉着一輛車勻速前進。也可以用一個人來代替這兩個人拉着這輛車勻速前進,後面一個人對車的拉力就是前面兩個人對車的兩個拉力的合力。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關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和一個力產生的效果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利用課本中的例子以及補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並進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關事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合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線上反方向的兩個力的合成。

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很多,首先應組織、啟發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各種形式的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實例,使學生對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問題有感性認識,然後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區分不同類型,進而明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然後再組織學生進行課本中安排的實驗。

對於同一直線上同方向與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問題,在進行實驗前可以讓學生思考,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會怎樣,在猜想的基礎上進行實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用力推一個物體或者提起一個物體時如果力氣不夠,這時再過來一個人幫忙則往往會達到目的,但是如果換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他一個人也可以達到目的。這時我們就説一個人經過努力達到的效果與兩個人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説明一個人用力作用的效果與兩個人共同用力作用而產生的效果相同。

學生討論並舉例

例1 兩個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

例2 一個人拉一輛車拉不動,再有一個人在後邊推就可以把車推動,如果一個力氣大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例3 一根木頭一人扛起來比較費勁,如果兩個人一人扛一頭則可以比較輕鬆的扛起來,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學們舉的實例都非常對,這裏所説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學習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觀念十分重要。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向學生介紹實驗儀器,並開始下面的實驗:將一根彈簧掛在支架上,彈簧後邊用一塊白紙板襯托。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伸長一定的長度,其指針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筆在白紙板上標上記號。換用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指針指在同一位置。實驗前讓同學注意觀察指針所指示的位置。實驗結束後教師講解並提出問題。可配合將實驗過程製成圖,用投影打出。如圖所示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説明這個物體對彈簧施加了一個力的作用。將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這兩個物體分別對彈簧施加了力 和 。彈簧伸長説明了什麼?

説明力作用在彈簧上,使彈簧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掛一個物體和掛兩個物體彈簧的伸長量是什麼關係?説明了什麼?

彈簧的伸長量相同,説明一個力作用在彈簧上與兩個力共同作用在彈簧上產生的效果相同。

一個力(F)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 和 )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F)就叫那兩個力( 和 )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講解中要求同學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後面的研究中同學們會逐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請同學們列舉一個物體受兩個力作用的事例,前邊舉過的事例也可以重複。(學生邊舉例,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以便於分析)

【例1】 一個人在前面拉車,另外一個人在後邊推車。

【例2】 兩個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 房頂上的吊燈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電線的拉力。

以上這些事例如果要分類的話可以分成幾類?

有兩個力互成角度的,也有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的。

在一條直線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這些事例中,最簡單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我們先來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問題。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同一直線、方向相同,另一種是同

直線方向相反。請同學們首先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猜想一下,這兩種情況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與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麼關係?

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請同學説出自己的猜想,教師把同學猜想的大意寫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書上兩個實驗示意圖和相關説明,看完後親自完成這兩個實驗;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

學生看書,然後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並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後提問。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兩個分力是什麼關係?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這兩個分力是什麼關係?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提問:兩個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個人都對水桶施加了一個力,大人一個人提一桶水,她對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如果他們提的是同一桶水,那麼大人施加的力和兩個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學生]效果相同。

[老師]兩個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與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麼關係?

[學生]相等。

[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於兩個小孩所用兩個力的和?

[學生]不等。

[老師]為什麼?

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這兩個小孩施加的

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不能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律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總結、擴展

今天我們研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的方法,這一方法就不能用來研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問題。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用力 和 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是它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兩個小孩提水桶問題為例,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出它們的合力)實際上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問題,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況,課本第六節就是這方面的內容,同學們感興趣可以先看書自學,然後我們再一起探討。

探究活動

【課 題】

實驗分析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一些測量工具(至少要多個彈簧秤)探究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備 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力的教案 篇3

【實驗目的】

驗證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合成時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原理】

等效法:使一個力F的作用效果和兩個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讓同一條一端固定的橡皮條伸長到某點,所以這一個力F就是兩個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圖示,再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圖示,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

【實驗器材】

方木板一塊、白紙、彈簧測力計(兩隻)、橡皮條、細繩套(兩個)、三角板、刻度尺、圖釘(幾個)、細芯鉛筆。

【實驗步驟】

⑴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並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A點,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個細繩套。

⑵用兩隻彈簧測力計分別鈎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條,使橡皮條伸長到某一位置O,如圖所示,記錄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用鉛筆描下O點的位置及此時兩細繩套的方向。

⑶只用一隻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記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和細繩套的方向。

⑷用鉛筆和刻度尺從結點O沿兩條細繩套方向畫直線,按選定的標度作出這兩隻彈簧測力計的讀數F1和F2的圖示,並以F1和F2為鄰邊用刻度尺作平行四邊形,過O點畫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此對角線即為合力F的圖示。

⑸用刻度尺從O點按同樣的標度沿記錄的方向作出只用一隻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的圖示。

⑹比較一下,力F與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錦囊妙訣:白紙釘在木板處,兩秤同拉有角度,讀數畫線選標度,再用一秤拉同處,作出力的向量圖。

交流與思考:每次實驗都必須保證結點的位置保持不變,這體現了怎樣的物理思想方法?若兩次橡皮條的伸長長度相同,能否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提示:每次實驗保證結點位置保持不變,是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與兩個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這是物理學中等效替換的思想方法。由於力不僅有大小,還有方向,若兩次橡皮條的伸長長度相同但結點位置不同,説明兩次效果不同,不滿足合力與分力的關係,不能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誤差分析】

⑴用兩個測力計拉橡皮條時,橡皮條、細繩和測力計不在同一個平面內,這樣兩個測力計的水平分力的實際合力比由作圖法得到的合力小。

⑵結點O的位置和兩個測力計的方向畫得不準,造成作圖的誤差。

⑶兩個分力的起始夾角太大,如大於120,再重做兩次實驗,為保證結點O位置不變(即保證合力不變),則變化範圍不大,因而測力計示數變化不顯着,讀數誤差大。

⑷作圖比例不恰當造成作圖誤差。

交流與思考:實驗時由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和單個測力計測量的實際合力F忘記標註而造成錯亂,你如何加以區分?

提示:由彈簧測力計測量合力時必須使橡皮筋伸直,所以與AO共線的合力表示由單個測力計測量得到的實際合力F,不共線的合力表示由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

【注意事項】

⑴不要直接以橡皮條端點為結點,可拴一短細繩連兩細繩套,以三繩交點為結點,應使結點小些,以便準確地記錄結點O的位置。

⑵使用彈簧秤前,應先調節零刻度,使用時不超量程,拉彈簧秤時,應使彈簧秤與木板平行。

⑶在同一次實驗中,橡皮條伸長時的結點位置要相同。

⑷被測力的方向應與彈簧測力計軸線方向一致,拉動時彈簧不可與外殼相碰或摩擦。

⑸讀數時應正對、平視刻度。

⑹兩拉力F1和F2夾角不宜過小,作力的圖示,標度要一致。

交流與思考:如何設計實驗探究兩力合力隨角度的變化規律?如何觀察合力的變化規律?

提示:保持兩力的大小不變,改變兩力之間的夾角,使兩力的合力發生變化,可以通過觀察結點的位置變化,判斷合力大小的變化情況,結點離固定點越遠,説明兩力的合力越大。

【正確使用彈簧秤】

⑴彈簧秤的選取方法是:將兩隻彈簧秤調零後互鈎水平對拉,若兩隻彈簧在對拉過程中,讀數相同,則可選;若讀數不同,應另換彈簧,直至相同為止。

⑵彈簧秤不能在超出它的測量範圍的情況下使用。

⑶使用前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否則應校正零位(無法校正的要記錄下零誤差)。

⑷被測力的方向應與彈簧秤軸線方向一致,拉動時彈簧不可與外殼相碰或摩擦。

⑸讀數時應正對、平視刻度。

力的教案 篇4

教材與幼兒發展分析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感受力傳遞的探索活動。多米諾骨牌理論,指在一個存在內部聯繫中,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導致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客觀上,它是由點到面的一種運動過程,動作是一個接着一個的接力着,直到完成最後的終點動作。在操作、體驗中感知、瞭解一個最小的力量能夠引起小的變化,但是卻能所引發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嘗試探索、發現骨牌的玩法,在排排、玩玩中掌握骨牌距離,在玩的過程中體驗玩多米諾骨牌的樂趣。

幼兒發展分析:

大班幼兒喜歡操作類活動,思維活躍有想法。對於"好玩的多米諾骨牌"遊戲有一些接觸,但是孩子們缺乏骨牌排練、組合的經驗和體驗,對於如何推倒第一塊骨牌使之發生連鎖反應還不能很好的理解。對於骨牌之間的排列形狀、距離等問題需要在不斷地探索中來尋找解決問題方法,從而激發孩子們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幼兒不怕困難、耐心操作的科學品質。

提升點:

1.耐心操作多米諾骨牌。

2.探索排列的距離和角度,感知力的傳遞。

教學目標

1.能大膽探索多米諾骨牌的玩法,講述自己的發現。

2.通過玩多米諾骨牌,感知力的傳遞現象。

重點難點重點:知道多米諾骨牌的排列距離,喜歡玩骨牌。

難點:理解力的傳遞原理,在遊戲中大膽探索多種玩法。

活動準備學具:

八小框多米諾骨牌;座位:椅子半圓形,後面四張桌子;教具:大記錄紙、筆;"多米諾骨牌"視頻。

活動內容與呈現方式(出示觀察多米諾骨牌圖片)提問:今天我帶來一些多米諾骨牌,你們玩過嗎?(玩過、沒有玩過。)怎麼玩?(排一排、搭一搭)大家去玩一玩,看看你們有什麼樣的玩法。

1.第一次操作:幼兒自由玩多米諾骨牌,教師關注幼兒的玩法。

交流:你們是怎麼玩的?教師記錄幼兒的玩法。

預設:幼兒排列骨牌豎排、橫排、堆疊、重合;有的推倒骨牌,有的推不掉。

師:輕輕點一點第一張骨牌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1)一下子全倒下了,保持間距,直線玩法。

2)後面的沒有接着倒下,轉彎角度、排列方式。

3)一塊接着一塊倒下間距太大,轉彎角度太大。

4)缺乏細心,骨牌容易倒掉,沒有連起來。

2.交流、解決問題提問:那你們在玩的過程中還有什麼新發現?

預設:1)骨牌與骨牌均勻、穩定的排列,輕輕一點可以倒下。

2)相同數量的骨牌、不同的間距。

3)間距拉的很開,後面的骨牌不能跟隨倒下。

簡單的方法:倒了幾張牌?為什麼後面的不倒?(解決牌之間的間距)同樣的方法:對比為什麼有的倒的多,有的少呢?(解決擺的橫豎位置、間距)小結:在玩多米諾骨牌時,牌與牌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輕輕點第一張牌時,後面的會一個接着一個倒下,這就是多米諾骨牌有趣的地方。

3.第二次操作提問:請你們再去玩一玩怎樣能讓更多的牌倒下?

觀察、交流:

1.你是怎樣讓更多的牌倒下的?

2.為什麼點倒第一張牌後,後面的都會跟着倒下呢?

幼兒嘗試操作,瞭解骨牌連鎖反應,形成力的傳遞,PPT,感受多米諾骨牌原理。

小結:骨牌豎着時,重心較高,倒下時重心下降,在倒下過程中,把重力倒在第二、第三張一張接着一張的骨牌上,形成一種力的傳遞,所有的連鎖反應,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

其實,多米諾骨牌還可以有很多有趣的玩法。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小結:我們也發現原來玩骨牌需要細心,而且排的時候需要注意骨牌與骨牌之間的距離,保持均勻、穩定就一定能成功。

力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瞭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能解釋有關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從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

1、力的概念

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動物體等等)

(二)講授新課

1.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探究活動:實驗器材:橡皮筋、彈簧、乒乓球。體會對這些器材施加力時,這些器材有什麼變化?

結合課本里的插圖,讓學生討論總結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改變物體的形狀)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用N表示

補充一些常見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一個質量為5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即力的三要素)

學生探究活動:(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彈簧,觀察彈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彈擊乒乓球,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是否不同

(3)用同樣大小的力向下壓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鋼尺,每次手的位置離桌面的距離都不同,觀察鋼尺的形狀改變是否不同

引導學生從實驗總結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會影響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線段的末端畫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長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練習:畫出木塊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即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學生活動:

(1)拉開彈簧時,是否感覺到彈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沒有被彈起?

(3)觀察書本43頁圖12.4-4,能得到什麼啟示?

(4)游泳分析

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施加力的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體現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並進行解釋。

強調:產生力的作用時,物體之間不一定直接接觸,並且至少要有兩個物體。

(三)課堂小結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個要素?

3.怎樣體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佈置作業

力的教案 篇6

複習目標

1.能説出力的概念、單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會畫力的示意圖。

2.能闡明彈力的概念,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並知道其原理。

3.知道重力概念、方向,能説出重力與質量的關係,記住G=mg。

複習過程

一、知識梳理,基礎鞏固

1.自學指導:閲讀本章教材,完成“中考新突破”54、55頁“考點解讀”部分。(15分鐘)

2.學生自學

3.教師精講與點撥:(5分鐘)

二、典型事例,抽取規律(25分鐘)

考點一:力及其作用效果

例1:用手拍桌子,手會感覺到疼,這説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扁了,這説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__________。

練習1:在湖水中划船時,使船前進的動力是:()

A.槳對水的推力B.水直接對船的推力

C.人對船的推力D.水對槳的推力

考點二:彈力和彈簧測力計

例2:一個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關於物體和地面受力情況的敍述中,正確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生了形變

B.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物體發生了形變

C.物體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生了形變

D.物體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物體發生了形變

練習1:關於彈簧測力計的説法中,不正確的是()

A.彈簧測力計是常見的測力計

B.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D.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根據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製成的

考點三:重力:

例3: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質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體受到重力與___之比,約等於___N/kg.在要求不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甲、乙兩同學的質量之比是10:9,甲同學重為540N,乙同學重為_____N.

練習1:重垂線是根據______________的原理製成的,瓦工常用它來檢查牆壁________,木工常用它來檢查工作台_______。

練習2:如果沒有重力,下列説法中不正確的是()

A.河水不再流動,再也看不見大瀑布B.人一跳起來就離開地球,再也回不來

C.物體將失去質量D.杯子裏的水倒不進口裏面

三、課堂小結:

課後反思

力的教案 篇7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力的三要素。

2.會畫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什麼?

2.在物理實驗室中常用的測力計是什麼?

3.力作用在物體上能產生哪些效果?

二、新課引入

力的效果是改變物體的形狀,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用力拉彈簧,用的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可見力的大小影響力的效果。那麼除了力的大小外,還有哪些因素影響力的效果呢?

三、力的三要素

1.如前所述,力的大小影響力的效果。

2.力的方向

教師:我們要把螺母擰緊,一般來説應該向順時針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時針方向用力只能將螺母擰鬆。我們向上提一個木箱,必須向上用力才能將木箱提起來。如果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它,只能使它沿水平方向開始運動。我們觀看足球比賽,運動員射門時把球踢偏了,原因是踢球時用力的方向沒能控制好。打排球時把球扣出界外也是用力的方向不妥。

可見,力的方向也影響力的效果。

3.力的作用點

教師:大家注意看所有的門窗的把手都安裝在離門軸較遠的位置,這樣開關門窗比較方便。如果將門窗的把手安裝在離門軸較近的地方,開關門窗就很費力。

可見,力的作用點也影響力的效果。

教師:力所產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

我們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所謂力的三要素,意思是隻有力的三個要素都不變,力的作用效果才不變。兩個力,它們的三個要素都相同,這兩個力的效果才完全相同。

力的三個要素中有一個要素不同,都會使力的效果不同。例如,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用一個力作用在尺的中點,向上用足夠大的力就可以把尺子平穩地拿起來。如果用同樣大的力,力的作用點在尺的一端,儘管力的方向向上,只能把尺的一端提高,尺子是傾斜的。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這三個要素充分地反映了力的特徵,我們認識一個力,只有認識了力的三個要素才算認識得清楚、全面了。

四、力的圖示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力又是抽象的,力無法直接“看到”,只能通過力的效果間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況下,力的效果也很難用眼直接觀察到,只能憑我們去分析才能認識力的存在。

為了使物體受到的力更形象、更具體、更直觀地展現在人們眼前,我們藉助畫圖的方法把力表示出來,也就是把力這個抽象的東西畫出來,這就是我們下面要學的力的圖示。

1.力的作用點的畫法

教師:要畫出力,就是畫出力的三要素、首先要畫出力的作用點。一般來説,把力的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上即可。

(教師示範)

2.力的大小的畫法

教師:用一個線段的長度配合標度表示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是200牛頓,可選擇1釐米長的線段表示100牛頓,那麼200牛頓的力應用2釐米的線段表示。

(教師示範)

3.力的方向的畫法

教師:在線段的末端用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教師示範)

五、學生練習

木箱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大小是1000牛頓。

(學生畫,請一位學生畫在黑板上)

六、力的示意圖

力的圖示可以直觀、準確地表示物體的受力情況,但是也可以對力的圖示加以簡化,只用一個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不必嚴格準確地畫出力的大小,突出力的方向即可。例如用1000牛頓水平推力推木箱,只用一個帶箭頭的線段表示,標出1000牛頓即可。這種簡化的圖叫力的示意圖。

(教師示範)

七、作業

1.完成節後練習。

2.章後習題3。

(三)説明

關於力的圖示,從事初中教學的老師們爭論頗多,諸如作用點的位置,推力和拉力的畫法是否相同等。學生練習時,也常糾纏不清。

初中學習的力學部分一般是剛體或質點,除了重力之外,其他各力的作用點只要畫在受力物體上即可。要求學生只畫受力物,不畫施力物,受力物只用一個簡單的符號表示,免得讓學生陷入受力物畫不好這種苦惱之中。

作用在剛體上的力本是個滑移向量,所以推力和拉力採用相同的畫法即可。

本節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力的三要素和掌握力的圖示的畫法。

力的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

2.會使用彈簧測力計.

(1)會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知道使用前要先調零.

(3)會正確讀數並記錄測量結果.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學習和使用,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項羽與文弱書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們就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本節主要講述力的單位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教材首先通過文字和插圖説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進行測量,可以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測量力的大小.對於力的單位,課本中只講了牛頓,因為這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也是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由於初中無法講解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定的,課本中只是給出了單位的名稱、符號,並通過例子使學生認識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簡單介紹了彈簧測力計是根據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製作的,並通過幾個插圖説明彈簧秤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點講解了學生實驗——練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有關“彈簧測力計”的教學建議

教師可把彈簧測力計發給學生讓學生觀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彈簧測力計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外形和內部構造;鋼製彈簧、掛鈎、指針及刻度.對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原理可作簡單的説明:在一定的範圍內彈簧的伸長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幾倍,伸長也增大幾倍.講刻度時應該明確單位、零刻度線、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數以及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要強調測量時不得超過量程.教師可帶領學生讀出幾個演示的數據.

最後向學生簡單介紹其他的測力計,指出彈簧測力計只是測力計的一種.

有關“力的單位”教學建議

教師可向學生直接説明國際上力的通用單位是牛頓,簡稱牛,要學生記住.並通過舉例使學生對1N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除了課本中的例子外,還可以補充一些學生常見的例子,例如一箇中等大小的蘋果對手的壓力大約是1N;一個質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還可以讓學生拿起兩個雞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於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定的,就不必講了.

有關課堂實驗的教學建議

本實驗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可先引導學生閲讀教材,再按實驗步驟去做.2、3、4、5步都是為了讓學生多使用幾次彈簧測力計.實驗中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和讀數,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在做第3、第4步時,要向學生説明勻速的要求.對於程度好的學生,在實驗基礎上可讓他們思考為什麼第3、第4步兩次拉力大小不同,啟發學生去發現問題.還可以讓學生把測出的自己頭髮拉斷時的力跟課本中給出的各年齡組的頭髮的數據比較,以提高興趣.

本節後面的“想想議議”問題,可在學生開始實驗前討論,來回拉動幾次掛鈎,可以避免彈簧破殼子卡住.如果彈簧測力計使用前指針不指在零位置,應進行校正.對程度好的學生可以提出:除調零外,有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提示:可以作零點誤差的調整.)

有關新課引入的教學建議

測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拉力器,請男女學生各一名分別拉,大家觀察.然後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彈簧伸長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區別.為了準確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進行力的測量.並指出在物理學中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教學設計示例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組織學生練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會正確讀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彈簧秤、木塊、長木板、一根頭髮、拉力器

教學設計示例

(一)引入課題

測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為了直觀,可以準備一個拉力器,請男女學生各一名分別拉,大家觀察,然後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彈簧為什麼伸長了?

2.兩位同學拉彈簧時,彈簧的伸長相同嗎?為什麼不同?

3.哪位同學的拉力大?怎麼知道他的拉力大?

歸納:拉力使彈簧伸長;拉力大小不同,彈簧的伸長不同;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大.利用彈簧的伸長可以測量力的大小.

由為什麼彈簧伸長的長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區別.為了準確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進行力的測量.並指出在物理學中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二)新課教學

1.力的單位

教師可直接向學生説明國際上通用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要學生記住.教師可以準備兩個普通雞蛋,使學生對1N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

除了課本中的例子外,還可以補充一些學生常見的例子,例如一箇中等大小的蘋果對手的壓力大約是1N;一個質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至於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定的,就不必講了.

2.彈簧測力計

有了力的單位還不夠,要測量力的大小還需要有測量工具.測量力的工具是測力計,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

(1)彈簧秤的原理

教師可準備一個彈簧,找學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彈簧.

教師講解:我們知道,彈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長,拉力越大,彈簧伸長的越長.彈簧秤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

(2)彈簧秤的構造

教師可把彈簧測力計發給學生讓學生觀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彈簧測力計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外形和內部構造;鋼製彈簧、掛鈎、指針及刻度.講刻度時應該明確單位、零刻度線、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數以及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要強調測量時不得超過量程.教師可帶領學生讀出幾個演示的數據.

(3)學生實驗:練習使用彈簧秤

讓學生先閲讀課本實驗部分,然後按步驟進行實驗,並把數據記在筆記本上.實驗中教師巡迴檢查,及時解決問題.

彈簧秤的量程:

最小分度:

水平拉木塊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塊的力:

拉斷頭髮的力:

教師在總結學生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解.同一個木塊在空中靜止和勻速直線上升時,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塊在桌面上勻速直線運動時所需要的力遠比拉着它勻速上升時的拉力小得多.正因為這個道理,很多沉的東西我們搬不動,但是可把它推動.人的頭髮的強度隨人的年齡大小而變,成年人的頭髮強度大,小孩和老人的頭髮強度小.

最後向學生簡單介紹其他的測力計,指出彈簧測力計只是測力計的一種.

 (三)總結,擴展

可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科學家胡克和牛頓的生平,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探究活動

測力計的發展

【課  題】 測力計的發展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利用網絡查找相關信息;調查市場上測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況.總結測力計的發展概況.

【備註】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體驗力的大小

【課題】 體驗力不同大小的感覺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測力計等工具體驗不同力的大小的感覺;調查市場上測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況.

【備註】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標籤: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lwj9z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