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實用的力的教案三篇

實用的力的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力的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的力的教案三篇

力的教案 篇1

物理教案-力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具體問題中能找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可以引起物體的形變,物理教案-力。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力的知識學習,培養學生科學探索、質疑精神,提高科學素質。

二、教學重點:力的概念;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學難點: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難點方法:列舉大量事例,精心設計實驗,使學生對難點問題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力”字的含義是非常廣泛的,在物理學中,力是一個重要的物理量,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產中的力的現象,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力》。本節課我們將學習有關力的知識。

二、力是什麼?

1、請學生列舉自然、生活、生產中有關力的事例。

我們日常生活中做什麼事的時候需要用力?

其它物體之間是否也產生力的作用呢?

不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

(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2、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二、在上述事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1、教師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學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3、學生談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

歸納: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簡稱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實驗:磁鐵吸引鐵塊,鐵塊吸引磁鐵。

2、請兩名學生上台演示實驗:拉彈簧

3、請同學們用手拍桌子。

4、請同學們談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離岸時竹篙點岸;手拉橡皮筋;

歸納: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力時,乙物體對甲物體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初步學習了有關力的知識,知道了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知道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現象.

(2)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舉例説出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與實際的聯繫,瞭解摩擦現象存在普遍性,並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能力和猜想假設能力.

(2)通過實驗設計與操作,掌握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

(3)通過對摩擦現象、因素猜想、方案設計等的討論,培養學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摩擦現象以及其運用的學習使學生關注周圍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物理知識.

(2)通過體會本節內容中探究的各個環節,培養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探究滑動摩擦力與什麼有關,猜想過程與設計方案過程

教學難點 掌握控制變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測量

儀器材料一斜面,一木塊;木塊、木板、彈簧測力計、毛巾、小鐵塊、厚海綿、圓鉛筆(多組)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討論彙報,實踐活動,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2

板書設計 第四節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一、滑動摩擦力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發生相對滑動時受到阻礙的現象,稱為滑動摩擦現象.在滑動摩擦過程中產生的力叫滑動摩擦力.

(2)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

(3)物體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點可畫在物體重心上.

二、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1)各種猜想:

(2)制定計劃與實驗表格:

(3)數據分析:

(4)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接觸面越粗糙,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三、靜摩擦和滾動摩擦現象

四、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辦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播放視頻:冰球比賽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來;滑冰運動員到終點時停止用力後慢慢停下來,騎自行車不蹬後滑行一段停下來.

(或者演示:一木塊從一斜面上滑下,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後停下.)

師:為什麼最終都停了下來?

(2)佈置小活動.

(3)師: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發生相對滑動時受到阻礙的現象,稱為滑動摩擦現象.在滑動摩擦過程中產生的力叫滑動摩擦力.

(4)師:滑動摩擦力是物體受到的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那麼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有什麼規律嗎?

(5)師:你是否感受過滑動摩擦的存在?(鼓勵各種想法)

(6)展示圖片:看似光滑的金屬表面,用顯微鏡看時的模樣.

(7)對滑動摩擦力這個力我們已知道了大小和作用點,現在你還想知道什麼? 觀看視頻,思考現象共同點和原因.

生:由於有摩擦.

小活動:用橡皮擦去書上的字或用抹布擦桌子,並體會其中的力,感覺阻礙作用.

知道滑動摩擦和滑動摩擦力概念.體會“相對滑動”情景.

生:與運動(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生:滑滑梯時褲子會磨破;摔跤時皮被蹭破;……

生:簡單瞭解滑動摩擦產生原因.

生: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什麼有關?

2.設置實踐小活動,進行猜想

(1)佈置小活動.

(2)師:請大家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儘量説出你的猜想依據.(鼓勵學生的各種猜想,發掘其中合理的因素給予表揚;引導學生對結論進行猜想,比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或越小).)

在黑板上列出各種猜想和猜想依據.(有些猜想不合理或猜想正確但依據有偏差的,可以在探究出結論後再解釋探討.)

小活動: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動,用手掌在衣服上滑動,用腳在地上蹭動,輕輕的試試,再用力試試,體會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生: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粗糙程度)有關,地面越光滑拖物體越容易.

生:與壓力有關,因為物體越重越難拖.

生:與接觸面的材料情況有關,旱冰在水泥地上好溜,在地毯上難溜起來.

生: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因為接觸面越大,受到阻礙的面就越大.

生:與物體運動速度有關,滑動摩擦是相對運動引起的,應該和速度有關.滑滑梯時滑得越快屁股越熱.……

3.小組討論,制定計劃和設計方案

(1)演示:滑動摩擦力如何測量.

師: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着木塊勻速滑動,指針不要顫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反映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強調要“勻速”,可不作解釋,但要留給學生這樣一個疑問,使他們清楚有這樣的要求.)

(2)師:請各小組討論如何設計實驗分別來驗證各個猜想.要求至少對兩種猜想進行方案設計.(或者直接與學生説明首先對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這兩因素進行研究.得出結論後再研究其它因素.)

參加一些小組的討論,指導學生研究各個猜想因素與摩擦力的關係時,只能一個一個的單獨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個因素的變化怎樣影響摩擦力時,必須保持其它因素不變,否則不能確定摩擦力的變化是由哪個因素引起的.指出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問題時常用的“控制變量法”.

(3)請各小組彙報設計方案.

在和學生一起討論各個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時注意滲透“控制變量法”.最後交流制定出研究各個因素的最佳方案,制定出實驗表格,舉例如下:

實驗 操作(簡單表述) 滑動摩擦力大小

1 木塊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木塊在毛巾上勻速運動

2 木塊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木塊加上重物後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3 木塊在毛巾上勻速運動

木塊在海綿上勻速運動

4 木塊平放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木塊橫放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5 木塊以較慢速度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木塊以較快速度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掌握用彈簧測力計的拉力來反映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小組討論,包括器材和實驗步驟,並且對實驗的可行性進行考慮.

生:研究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係時,第一步把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塊平放在毛巾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與壓力的關係時,第一步把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再在木塊上加一重物,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與接觸面材料性質的關係時,第一步把木塊平放在薄毛巾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塊平放在表面平整的厚海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與接觸面積的關係時,第一步把木塊品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塊橫放(或豎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與運動速度的關係時,第一步把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以較慢的速度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以較快的速度水平勻速拉動,記下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4.進行實驗,記錄收集數據

師:請大家根據以上的'討論,修正自己的探究計劃後進行實驗,並作好記錄. 進行實驗,如實記錄收集數據.

5.分析交流,得出結論

師:請各小組分析所得數據,得出結論,描述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什麼因素有關,關係如何?

(給學生解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材料性質有關,但我們不作深入研究,只作為了解層面,一般不用考慮).

分析所得數據,把結論表述出來.

進行小組彙報,交流得出結論: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材料性質有關.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無關.

6.總結與評估

師:在實驗過程中是否有新的發現?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還會和其它的因素有關?對我們所得的結論你還能做更深入的研究嗎? 能激發興趣,對自己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或其他學生和老師提出的問題作更深入思考.

7.設計實驗,介紹靜摩擦和滾動摩擦

(1)演示實驗:筷子提米

(2)師:其實摩擦有三兄弟,除了滑動摩擦外,還有靜摩擦和滾動摩擦.兩個有相對運動趨勢但保持相對靜止的物體間產生的摩擦叫靜摩擦,比如用手握起飲料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叫滾動摩擦,比如旱冰鞋與地面間的摩擦.你能舉出生活中這兩種摩擦的現象嗎? 思考杯子和米的受力可能.

瞭解靜摩擦和滾動摩擦概念,進行舉例.

生:推桌子但桌子沒動時,與地面有靜摩擦;人走路時靠的是鞋與地面的靜摩擦;司機轉動方向盤時手與方向盤間有靜摩擦;各種繩結.……

生:帶輪子的行李箱拖動時與地面間有滾動摩擦;用圓珠筆寫字時筆尖的滾珠發生滾動,筆與紙間有滾動摩擦.……

8.實例説明,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

(1)播放視頻:磁懸浮列車.

播放氣墊船圖片

(2)佈置小活動,要求學生找出幾根圓鉛筆.

總結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可以減小摩擦力的大小.

(3)展示圖片,請大家説出圖中是採用什麼方法來減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益摩擦的.圖片有:有花紋的鞋底;用力剎車;光滑平整的雪橇;給車輪的軸加潤滑油;軸承中的滾珠.

(4)總結:增大有益摩擦的辦法有: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壓力.

減小有害摩擦的辦法有: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壓力;給接觸面處加潤滑油;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使摩擦面脱離接觸. 思考設計意圖,知道目的是為了減小摩擦力.

小活動:用手掌在桌面上移動,體會受到的阻礙;在手掌下墊上幾根圓鉛筆再在桌面上移動,體會體會受到的阻礙.對比發現,摩擦力變小了.

生:鞋底的花紋是為了通過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與地面的有益摩擦;剎車時通過增加剎車皮和輪間的壓力來增大有益摩擦.

生:雪橇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有害摩擦;通過加潤滑油來減小軸間的有害摩擦;軸承用滾珠是利用滾動摩擦來減小有害摩擦.

能舉出生活中更多的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事例.

課後作業 相應練習冊;小論文: 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教學反饋 (1)學生對一些摩擦現象雖然較熟悉,但有時意識不到摩擦的存在,所以教學一開始意識不到摩擦的重要意義.

(2)科學探究中猜想階段發現憑學生的感覺不合理的猜想還是較多的.

(3)實驗過程中學生對勻速時讀數容易把握不準.

(4)對於摩擦的一些現象和運用學生興趣很大.

備註 根據教學情況可把這些內容安排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探究滑動摩擦力和什麼因素有關,第二課時接着介紹靜摩擦和滾動摩擦,以及討論增大和減小摩擦的辦法.

説明:需要視頻目錄:(1)冰球比賽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來的情景(一小段) (2)滑冰運動員到終點時停止用力後慢慢停下來的情景(一小段) (3)騎自行車不蹬後滑行一段後停下來的情景(一小段)

力的教案 篇3

(一) 教學設計:

這節課設計以學生實驗討論為主,教師只是課堂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力學是初中科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學好這部分知識,對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彈力的瞭解,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彈簧秤的正確使用即是這節課的難點,又是這節課的重點。為了創設一種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學中立足於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本課程設計為活動課的形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合作中自主探索。在體驗成功的同時,提高了綜合能力。

組織教學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實驗小組,便於實驗討論,小組可自由組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課後延伸題(探究頭髮能夠承受的最大拉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的設計,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組織設計實驗能力。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彈力,並且知道彈力是一個普通存在的力,通過討論,舉例,擴大學生對彈力的認識。

(2) 能寫出力的國際單位及力的測量工具

(3) 通過實驗,讓學生掌握彈簧秤的使用規則

2、 過程和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2)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初步具備評估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

3、 情感教育目標:通過引導閲讀書本材料和做好實驗,激發學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彈簧秤的正確使用

(四)教學難點:

彈力的瞭解和彈簧秤的正確使用

(五)教具準備:

(1)彈簧 、 彈簧拉力器 、 量程為5牛的條形彈簧秤(附説明書)、50克鈎碼一盒、演示彈簧秤、各種外形的彈簧秤、 質量為100克的鈎碼

(2)幻燈片、小黑板

(六)教學方法:

實驗探索 、 分組討論 、 合作交流

(七)教學過程

複習引入:對一個物體施加力,物體會有什麼變化?

師: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請幾位同學來拉動彈簧拉力器,並説説你的感受。

生1:把彈簧拉得越長,手感覺越吃力

生2:彈簧本身好像有一個力,不讓我們把它拉長。( 全班鬨笑)

師:撤去這個力後,彈簧長度有何變化?

生:恢復到原來的長度。

師:我這兒還有一根彈簧,若用力壓彈簧呢,情況會如何?

學生活動:(3至4人一組)出示幻燈片

實驗器材:彈簧

實驗目的:通過學習拉伸和壓縮彈簧,體會手的感受

實驗結果:各組員討論分析

請幾組完成實驗的小組發言人發表自己小組的意見看法。

師:像彈簧一樣,物體在發生形變時,會產生一個反抗形變的力。這個力就是彈力。

物體的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那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力是彈力呢?

學生活動二:分組討論,試舉生活中常見彈力的實例。

教師分析總結:

(説明:通過討論舉例,擴大學生對彈力的認識)

師設疑:前面我們在做拉伸彈簧的實驗時,前後幾次彈簧被拉伸的長度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生:因為所用的力的大小不同

師:力有大有小,力的大小應當怎樣進行測量呢?---引入力的測量

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1牛的力有多大呢?

生:用手掌托起1個100克的鈎碼。(讓學生感受1牛的力的大小)

師:這時你所用的託力約為1牛,牛這個單位是為了紀念英國科學家伊薩克 牛頓命名的。

引導學生閲讀課文材料

師:再用手托起科學課本和科學作業本,估計你所用的力的大小?

生:(猜測,答案不一)

師:那我們有什麼方法可準確地知道我們所用的力的大小呢?

教師講授:測量力的工具----測力計,彈簧秤是一種常用的測力計(出示演示彈簧秤,説明它的原理、構造)

學生活動三:出示幻燈片

實驗器材:量程為5牛的彈簧秤(附説明書)不同質量的鈎碼(50克 100克150克200克)

實驗目的:讓學生掌握彈簧秤的正確使用

實驗步驟:(1)結合説明書,瞭解彈簧秤的結構及使用方法

(2)觀察彈簧秤面板:辨認指針、零刻度線、量程、最小刻度值。

(3)用手拉彈簧秤的秤鈎,使指針對準1牛,處感受1牛力的大小

(4)在彈簧秤的量程內,讓學生拉動秤鈎,先估計力的大小,再看指針,自己估計的是否準確。

(5)用彈簧秤測你及同組同學的頭髮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實驗結束:請幾個小組的發言人發表自己小組的實驗結果,並説説你認為在彈簧秤的使用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通過實驗,合作與交流,掌握彈簧秤的正確使用。

教師小結:

(八):課堂鞏固練習(出示小黑板)

(1) 某彈簧秤的一端受到200牛的拉力作用,另一端也受到200牛的拉力作用,那麼該彈簧秤的讀數是多少?

(2) 使用彈簧秤時,為什麼不能超過它的測量範圍?

(九)課外擴展實驗:探究頭髮能承受的最大拉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前面我們在做頭髮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實驗時,知道我們一個小組內各組員的頭髮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同,那頭髮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怎樣檢驗你的猜測?為了排除特殊性和偶然性,你該怎樣處理測量數據?課後完成這個探究題。

(十)教學反思

力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這對第一次接觸力的初一學生而言較難掌握,所以本節課先以複習引入,在講解上節課知識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入彈力,通過實驗,分析研究討論舉例擴大對彈力的認識。知道彈力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力。但在教學中發現,射箭、跳板跳水、撐杆跳高要用到彈力,這教易理解;而生活中遇到的支持力、壓力、繩子的拉力也是彈力,學生理解起來較難。

力的測量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課程上從演示實驗推出力是有大小的,而且説明力的單位是牛頓,並通過用手托起一個100克的鈎碼感受1牛力的大小,再從讓學生掂量托起科學課本 所用的力大約有多少?估計是否準確引入力的測量工具----彈簧秤。

彈簧秤的正確使用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以學生為主,在幻燈片上打出了學生分組實驗的實驗器材、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完畢,各小組代表發言、相互交流。這一部分知識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動手動腦合作交流,興趣地完成實驗,並在實驗中掌握彈簧秤的使用。

但在實驗過程中也存在不足之處:一部分學生急於求成,常會忽略一些實驗的基本操作環節,如:①彈簧秤使用前的指針調零,②拉秤鈎時儘量不使拉桿與秤殼接觸,③讀數時視線應與面板垂直。這是學生的一個實驗習慣問題,在以後的實驗過程中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課後探究題的設計使本節課的內容得到了延伸,憑着自己的想象,打開思維空間,並自己收集實驗器材,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學校裏有課堂,生活中也有課堂,讓他們在這個廣大的課堂中充分地展示自己。

標籤: 教案 三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2dgmxq.html
專題